《尉繚子》,一部被世人忽略,堪比《孫子》的名作

兵書,講述兵法的著作。在古代,教育、通訊落後的環境中,但凡有志向的將領、君王都會愛不釋手,擴充自己的思想。其中《孫子兵法》更是被稱為兵法啟蒙的神作。曹操就曾寫到:“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子所著深矣”。開創唐朝百年河山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說道:“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可見對《孫子兵法》的評價有多麼推崇。但是,我們卻不知,在古代《尉繚子》一書也是堪比《孫子》的著作。

《尉繚子》,一部被世人忽略,堪比《孫子》的名作

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批竹簡,內容為古代兵書,有《孫子兵法》、《孫斌兵法》,還有《尉繚子》殘簡。

長久以來,因流傳下來的《尉繚子》與收錄的篇數不符,所以一直以為是後人假託尉繚的名字所作的。但是漢墓的出土,無疑打破了這個謠言。根據考古學家修復模擬,共發現二十二篇著作,前十二篇為《天官》、《兵談》、《制談》、《戰威》、《攻權》、《守權》、《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治本》、《戰權》,很可能是陸續寫於戰國時期的魏國;後十篇為《重刑令》、《武制令》、《分塞令》、《束武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兵教令》、《兵令》,可能是寫成在戰國晚期的秦國。

那麼,我們根據這二十二篇兵法著作來看一下尉繚是否能比肩孫武。

真假尉繚

尉繚,戰國時候魏國大梁人。戰國晚期入秦,曾經向秦王獻兼併天下之術。

《史記·秦始皇本紀》:十年,大梁人尉繚來,說秦王曰:“以秦之強,諸侯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縱,翕而出其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涽王之所以亡也。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繚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易輕人食。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乃亡去。秦王覺,固止,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

這是有關尉繚在秦國活動的全部記載。

《尉繚子》,一部被世人忽略,堪比《孫子》的名作

尉繚與《尉繚子》


但是《尉繚子》一書的《天官》篇中又以與梁惠王的問答作為開頭。

梁惠王問尉繚子曰:“黃帝刑德,可以百戰百勝,有之乎?”

尉繚子對曰:“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謂天官、時日、陰陽、向背也。黃帝者,人事而已矣。何者?今有城,東西攻不能取,南北攻不能取,四方豈無順時乘之者邪?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完具,財谷多積,豪士一謀者也。若城下、池淺、守弱,則取之矣。由是觀之,天官時日,不若人事也。案天官日:‘背水陳為絕地,向阪陳為廢軍。’武王伐封,背濟水向山阪而陣,由二萬二千五百人,擊紂之億萬而滅商,豈紂不得天官之陣哉!楚將公子心與齊人戰,時有彗星出,柄在齊。柄在所勝,不可擊。公子心曰:‘彗星何知!以彗鬥者,固倒而勝焉。’明日與齊戰,大破之。黃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謂之天時,人事而已。”

所以古往今來,我們就對尉繚產生了疑問。到底哪個尉繚才是真的,是誰編寫了《尉繚子》呢?

那麼我由《尉繚子》全篇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相結合來論述下。

1、戰國時期的戰爭投入的兵力和持續的時間,在早、中、晚三個時期是非常有區別的。而《尉繚子》中描寫戰爭的規模是與戰國晚期的戰爭想接近的。

2、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派學說紛湧而出。早期時法家、墨家思想佔主流,而晚期則漸漸向儒家思想靠近,也就是仁義為主。而《尉繚子》中講述的正是以仁義為本的戰爭觀。

3、1974年發現的秦陵兵馬俑軍陣,體現了晚期戰爭的寫照。它的情況與《尉繚子》所論述的互相吻合。

4、《商君書》和雲夢秦簡中記載了當時秦國的法規律令。《尉繚子》中描述的許多的軍制條令都與當時秦國的法律相呼應,兩者之間有很深的聯繫。

小結:個人認為,慧王時期的尉繚與始皇時期的尉繚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說青年時期的尉繚與晚年的惠王答辯,到了晚年時進入了秦國,向當時的秦王政獻了兼併天下之策。由於年事已高,所以在秦國並沒有帶兵打仗,只為秦王出口畫策。估計入秦之後不久就去世,所以沒有他的更多的記載。

堪比《孫子》的軍事思想

一、進步的戰爭觀

戰國晚期,戰爭頻繁、激烈。由於戰爭已經成為到關係各國人民生活生產的大事,所以當時社會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們對戰爭問題都有思考。《尉繚子》在繼承前代兵法思想的基礎上,對戰爭的性質又做了進一步的論述。

尉繚認為戰爭是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的,為“挾義而戰”的戰爭就是和平的戰爭,為“爭奪私怨”的戰爭就是非正義的戰爭。他主張進行“誅暴亂,禁不義”的正義戰爭。他說:“凡挾義而戰者,貫從我起;爭奪私怨,貴以不得己;怨結雖起,待敵貴先”。意思就是說:凡是因為正義而進行的戰爭,最好都是由我發起的;凡是為了爭奪私利的戰爭,最好等待敵人先發起。這樣,我放就能贏得戰爭的正義性,並將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從而才能為戰爭的勝利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武議》篇中,尉繚提到,凡是正義的戰爭,軍隊所到之處,要讓農民不離開自己的土地,商人不離開自己的店鋪,管理不離開自己的辦公場所。這樣,君主才算掌握了用兵之道,才能收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也”的目的。


《尉繚子》,一部被世人忽略,堪比《孫子》的名作

秦朝的軍隊


在《兵教》偏中也提到,在進行正義的戰爭的同時,對於所佔領的國家不能損害國民的利益,不能耽誤百姓的耕種。應該實行一些寬大的策略,讓百姓安居樂業,並且拯救人民的疾苦,這樣就能用恩惠來感動大家。

小結:中華上下五千年,縱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爭,勝利一方無一不是先佔領輿論的高地,打出正義的旗號,而另一方,則被描繪成壓迫人民,損害利益的惡狼。所以,往往正義一方不戰先勝,兵員更廣,人心更足,人才更多。

二、重視戰略決勝思想。

戰略是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尉繚非常重視戰略決策致勝的重要性。他在書中反覆論述了戰略的重要性,提出了“廟勝之論”、“兵勝於朝廷”等一系列戰略思想。

在《戰威》中,他提出,如果戰爭未開始前,如果能從五個方面形成優勢,那麼就可以取得戰爭的主動權並且贏取戰爭。這五點依次是朝廷的戰略決策正確;選拔優秀的將領;迅速的軍事行動;構建堅固的防禦措施;決戰前的周密準備,也就是所說的“廟勝之論”。

在《兵談》中提到,民心所向乃是戰勝戰爭的根本。為了維護君主的長期統治,為了國家的發展大計,他為執政者提出了五條順應民心的方法。這也是《尉繚子》中論述的重點。


《尉繚子》,一部被世人忽略,堪比《孫子》的名作

秦朝人民安居樂業


1.政治上親民愛民。他認為統治者應該先用禮信、廉恥來教育民眾,用仁慈之心來撫愛民眾,然後再以律法來約束民眾。只有這樣,才能換取民眾的出生入死。從當時來看,與儒家強調的禮義守信和法家強調的嚴刑酷政相比,全面了很多。

2.對人民言而有信。戰爭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民眾。只有獎賞分明,賞賜的爵位,分封的土地,死者的撫卹分發到位,這才能爭取民心。這樣才能使士兵人人為國獻身,勇往直前。

3.選賢用能。民眾所面對的時一批批大大小小的官吏,只有奉公守法、廉潔精明的隊伍才能將國家的政策落實到位,才能使得國家長治久安。反過來說,官員貪汙受賄,魚肉百姓,國家就會失去民心,從而導致覆滅。

4.堅持法規。尉繚認為,只有堅持法律和農戰政策。不以親疏、貴賤而違反法律,不以戰爭而影響農民耕種,使得國家內部和平團結,對政府有信心,才能內部平安,民眾才不會造反。

5.重視商業。在《武議》中提到,市場平衡,人民經濟自給自足,不哄抬物價或打壓物價,設立專門管理市場的官員,這樣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小結:從五條方法來看,尉繚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他對統治者提出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哪怕就以我們現在來論,國家的各種發展法律,也是與尉繚提到的方法是接近的。而已各個朝代的末世來看,無一不是國家對民眾苛政暴力,造成了民眾起義,推翻了政府。

三、戰術思想

《尉繚子》一書繼承了前代兵書的軍事思想,總結了戰國時期特殊的環境,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戰術思想。

1.“權”字的用兵原則。《尉繚子》中有三篇以權來命名,可見他對“權”的推崇。“權”字有權謀、權利的意思,也有戰爭主動權的意思。他主張要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靈活運用,料敵先機。

在《戰權》中他指出要在戰略上領先敵人,取得戰爭的主動權,也可以在戰術上先發制人,運用計謀,採取軍事行動,這樣才能使敵人落入捱打的局面,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

在《戰威》篇中他也表述了相同的思想。他說:善於用兵的人,能奪取戰爭的主動權,而不是讓敵人奪取主動權,奪取主動權的關鍵在於將領要運用權謀。他也極力反對在不瞭解敵人情況下輕敵冒然突進。他認為冒然突進,就可能喪失戰爭的主動權。只有在查明敵情時,才可以先發制人,與敵人決戰。

《尉繚子》,一部被世人忽略,堪比《孫子》的名作

兵馬俑中秦朝的兵陣

2.奇正戰術。奇正戰術最早是由孫武提出的,他講究以正大光明決戰為主,側面偷襲為奇,兩方面相輔,才能戰勝對方。而尉繚結合戰國的戰場情況,總結經驗之後,創新了奇正戰術。

在《兵令》中他指出,在組建軍隊的時候就要奇正結合。提出組建帶有奇兵性質的“踵軍”、“興軍”和“分卒”用來和大軍區別。“踵軍”就是前衛部隊,也就是先鋒部隊,“興軍”就是先鋒派出的分隊,也就是斥候,“分卒”就是斥候前面的部隊。大軍在作戰時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奪取戰爭的勝利。

在《兵教》中,他認為應該建立特殊部隊充當奇兵,也就是敢死隊。這批敢死隊應該具有特殊才能,這樣才能在特殊場合完成自己的任務,就算失敗後也不會暴露自身。

3.精兵思想。他認為兵貴在精不在多。用兵作戰不是兵力越多越好,只有選練精兵,裁剪一些戰鬥力弱的士兵,才能提高部隊戰鬥力。

《尉繚子》,一部被世人忽略,堪比《孫子》的名作

兵馬俑中的士兵


根據秦國來看,當時的虎賁之士、陷陣之士等都是對於精兵的描述。根據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馬俑也來看,兵將們身高大約176~190之間,佈防周密,挺拔不阿,氣勢磅礴,這也可以看出秦國的士兵多麼精壯。

4.選將思想。《尉繚子》中許多篇章都對選將問題提出重視。他明確指出,在兩郡廝殺的戰場上,將帥的指揮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安危。

他對吳起特別推崇,認為將帥應該都以吳起作為榜樣,同甘共苦,不清高,這樣士兵才會出生入死的對待將帥。

他提出將帥雖然聽命與國君,但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在戰場上瞬息萬變,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斷,隨機應變,做出正確的決策。

小結:《尉繚子》中突出的重點就是選兵任將。針對排兵佈陣、戰場走勢,將帥們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品質都做出了具體描述。可以後世的名將中看出,他們的身影中無不透出《尉繚子》一書對他們的影響。

結語

《孫子兵法》是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兵書,他代表了春秋時期軍事思想的高峰,而《孫斌兵法》和《吳起兵法》代表了戰國早、中期,也可以說是第二、第三個高峰。生活在戰國晚期的尉繚,所著的《尉繚子》無疑使軍事思想達到了第四個高峰。

《尉繚子》,一部被世人忽略,堪比《孫子》的名作

《尉繚子》


全書二十二篇章,結合實際情況,不但提出為兵、為將之道,為統治者也提出了針對國家治理,如何國泰民安做出了具體方法。它不僅僅是一部兵書,也是一部為君之書、思想啟蒙之書。

最後送大家一句經典名言:“蒼蒼織田,莫之所及,帝王之君,誰為法則?往世不可及,來世不可待,求己者也”。

參考文獻:《尉繚子》

《秦始皇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