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手寫的教案規範整潔,堪比“印刷體”,網友:沒什麼用

中國人具有詩的靈性,崇尚心靈自由的詩意人生。“書者抒也”(許慎《說文解字序》),“書,心畫也”(揚雄),“

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蔡邕)……

鄉村教師手寫的教案規範整潔,堪比“印刷體”,網友:沒什麼用


書法藝術這種直抒心意的表達方式,非常符合中國人直覺感知世界的方式。因此,書法能通透地表達中國人的詩性心靈,成為中國文人表情達意的基本手段。

關於價值,網友不認識這位鄉村老師,不知道他一手好字的即得利益,也不明白其長遠價值,就妄自評論。書法的現代精神,在於書寫過程中所表露的形態是受作者情緒控制的,並直接體現了其藝術修養和文化境界。所以,書法的境界和意境是作者在行筆過程中隨思緒和情感迭起而一氣呵成的,一手好字,也是美好性德的體現。其次,書法對於中國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隨。不管是王羲之、張旭、顏真卿,還是鍾繇的《宣示表》我們都熟悉不已。

鄉村教師手寫的教案規範整潔,堪比“印刷體”,網友:沒什麼用


中國古代書法藝術

從晉代戰亂之時,王導倉惶過江也不忘把鍾繇的《宣示表》縫在衣帶之中,誓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到唐太宗指使蕭翼騙取《蘭亭序》真跡,臨終又立下遺囑,讓太子李治把《蘭亭》放入昭陵陪葬。

書法與中國人的關係可用8個字來形容:“言志明心,血肉深情”。再說通俗一點,字好看還可以養家餬口。古代書法家眾多,賣一幅字畫能滿足全家老小衣食溫飽,若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伯樂”,那麼大賺一筆也未嘗不可。而對於那些清高的古人來說,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能被人欣賞、誇讚,也是皆大歡喜的事。

現在我們的手寫體,大多都是楷書,這位老師能把楷書寫成“印刷體”,難能可貴。楷書要求的形體方正,橫平豎直,規範整齊被“印刷體”表現的淋漓盡致,也可謂用心良苦。想當年,楷書鼻祖鍾繇,以為向韋誕借《蔡伯喈筆法》不成氣的口吐鮮血,因此名流千古。古人如此,

這位老師對字體的嚴格自我要求,我們怎能隨意菲薄?

鄉村教師手寫的教案規範整潔,堪比“印刷體”,網友:沒什麼用


孩子王

說到鄉村教師以及手寫字體,我第一想起來的便是電影《孩子王》,在一個小山包上,一條蜿蜒的小路通往山坡上,山坡上是幾排破爛的茅草屋,這裡山林茂密,

卻終究是一片文化沙漠

這是以前鄉村學校的狀況,現在雖有所改變,但是卻少了一份信任,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務工朋友湧向城市,並且帶上孩子,選擇就近上學,而農村之留下部分老人及小孩。生源的流失再加上知識獲取量有限,學生少了,學校規模也小了,人們不禁會懷疑老師的教學質量

正如《孩子王》裡,黑板上的字孩子們都不認識,前一任老師也是一板一眼的按課文講課,直到新老師的到來,做了“孩子王”。而這位老師規範嚴謹的楷書整整齊齊的寫在教案上,正應了那句話:“字如其人”,這裡的“人”,不是簡單的指外貌,更多的是內在,嚴謹、認真。這種評論可是有理有據的,像王羲之書法特點是“平和淡泊,溫柔醇厚”。這正是王羲之的性格。

鄉村教師手寫的教案規範整潔,堪比“印刷體”,網友:沒什麼用


有一次王羲之路過一座橋,看到一個老婆婆在賣扇子,竹扇非常簡陋,無人問津,王羲之飄飄灑灑寫五個字離去,不一會兒老婆婆扇子一掃而空。正應了“平和淡泊,溫柔醇厚”幾個字。

李世民曾經也在政治上提出王羲之的書風為人,倡導學習。正是老師這種嚴謹的態度,對待教案上的字都能一絲不苟,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相信老師的教學呢?再就是老師在農村充當著“孩子王”的角色,一手好字不僅讓學生賞心悅目,更是會成為萬人迷般被爭相模仿,對孩子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傳承的教案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對教師思想、智慧、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的綜合性體現。畢竟教材是死的,不能隨便更改。但是教學是活的,上課全靠老師的智慧和才幹。雖然有大量參考資料、同行經驗、專家建議,但是上課的卻還是自己,如何寫好教案至關重要,它是在自我內心對教學的一遍遍排練,以保證教學質量。

鄉村教師手寫的教案規範整潔,堪比“印刷體”,網友:沒什麼用


而關於教案字體堪比“印刷體”這個事件,據我瞭解,並不是一個老師字體如此,像之前老教師退休後捐出56年教學以來的手寫教案,也被人們稱為“印刷體”,這泛黃的教案打開,是一段段塵封的歷史,這手寫教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因為這“印刷體”,看起來字跡依然是清晰的,也讓那些老教師們重溫了那段富有激情的歷史。也正是這些嚴謹的老師們,

新中國才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這些一遍遍使用甚至二次或者更多次的備課的痕跡,足以讓我們眼眶泛紅。

是啊!每個職業都有一份記錄,攝影師是一張張照片,醫生是一個個救助的名字,那麼,教師的記錄都在教案裡,裡面記載著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一次、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使用,也是給後輩借鑑的經驗。這手寫教案,承載著一代又一代英才的成長,承載著老師的閃光智慧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記得高中那幾年,因為高中數學和初中內容跨度比較大,本來名列前茅的數學成績到高中就沒有及格過,而我們數學老師是一個耐的住性子的人,看著一個班及格人數不到3人,老師把每次晚自習拿出來把題目一遍又一遍的講。

鄉村教師手寫的教案規範整潔,堪比“印刷體”,網友:沒什麼用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數學老師每次組織好幾個學生放學到他房間複習,一個個輪著來,就這樣,我數學成績慢慢又回到了一百多分,他每次在我們練習題目的時候都會拿出他的教案來,一遍遍的在上面做標記,帶有文字的地方都是一個個正楷,而數字就飄飄灑灑的寫在上面。

再就是有一次學校派代表去參加省數學競賽,在大巴車上,我們享受那來之不易的放鬆時刻,一個個用手機打開遊戲,數學老師微微笑起來,也不難為我們,自己慢慢看教案,大巴車到站囑咐我們一些三角函數的重點。雖然我已不太記得教案上面的內容了,但是我卻記住了數學老師那份執著

我相信,在九年義務教育的今天,大多數人都和老師有很多很多感情,教案是他們備課、更好教育的一種方式,老師在教案上的嚴謹態度,我們應該肯定,畢竟,一手孩子真的讓人很舒服、很放心。一份好的教案足以證明老師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