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三生三世枕上書》裡阿蘭若一生悽苦,剛生下來就被母親放進蛇窩裡,任其自生自滅;長大後母親為了讓大女兒橘諾登上王位,陷害阿蘭若弒父,沉曄為了救阿蘭若假意變心,導致阿蘭若心死;最後為救哥哥相里賀,啟動了招魂陣,戰死在思行河畔,為她悲劇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阿蘭若悲慘的一生離不開原生家庭的鍋。


  • 父母的恩怨,讓她成為了犧牲品;母親的偏執,認為她是不忠的標記;父親的自私,眼裡只有權利。

父親相里闕殺兄篡位,母親傾畫夫人為保遺腹子橘諾不得已委身下嫁。因阿蘭若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所以在母親眼裡她就是自己的恥辱,對她只有恨沒有愛。而父親貪戀母親的美貌和權勢,為了討好母親也完全不在意她的生死。

於是她在蛇窩裡度過了自己悲慘的童年,那裡沒有愛,只有冰冷的蛇。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長大後,父親為了籠絡息澤大人,把她當棋子一樣嫁給他;母親為了讓大女兒橘諾登上王位,陷害她弒父弒君;妹妹羨慕她,一次次設計、陷害並把她關在九曲籠、汙衊她通姦;姐姐妒忌她,讓她誤以為愛人背叛,讓她心死。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這些她最親的人一次次把她推向無底深淵。

原生家庭是他們無法選擇的痛。古有鄭國武姜因難產厭棄長子鄭莊公,跟次之共叔段謀反;現有樊勝美、蘇明玉因母親重男輕女被迫成為“扶兄魔”。

父母給不起愛憑什麼還要把他們生下來,讓其承擔這些本不該屬於他們的痛。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阿蘭若悲慘的一生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中國有句古話叫“父債子償”,就是說父母欠下的債子女來償還。阿蘭若的母親就是這樣,她一直把阿蘭若的父親當作自己的殺夫仇人,把阿蘭若當成仇人的女兒,所以要阿蘭若替父還債。

可憐的阿蘭若什麼都沒做,打孃胎裡就被迫接下了這個“飛來橫禍”。

金庸筆下的楊過亦是如此。因為父親楊康賣國求榮,所以他從小就受盡白眼,世人唾棄他,黃蓉防著他。還好有郭靖全心全意的呵護和自己的爭氣,最終逆襲翻盤,成為一代大俠。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而阿蘭若就沒有這麼幸運,被母親逼的非死不可。臨死前母親對她說,"若有輪迴,來世我會還你。"阿蘭若:"如有輪迴,我不希望再遇見你!"

對於母親的這席話,阿蘭若只有滿滿的絕望和怨念,是她對親情最終的決裂。

無論母親出於何種原因,都不應該讓無辜的她來承受這“債”,母親始終是她心裡的最痛,無法挽回,也無法釋懷。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那麼什麼情況下“父債子償”才是合理的呢?


我國明確法律規定:十八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所以,我認為孩子只有在繼承了父母財產的時候,才需要償還財務上的債,其他時候並不需要。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一人做事一人當”,上一輩人的恩怨就應該在上一輩終結,禍不及妻兒。但往往很多人拎不清楚,造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悲劇。

《何以笙簫默》中女主父親是男主的“殺父仇人”,當男主知道真相後難以接受,放棄了和女主一起出國並分手。7年後,男主調查清楚了當年的真相,父親的死確實和女主父親有一些牽扯,但和女主沒有任何關係。他看通了這一點後,發現自己依然深愛著女主,於是放下仇怨重新追回女主,兩人最終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婚後女主的母親曾經找到男主問他是不是因為報復他們才和自己的女兒結婚,男主很堅定的說他不會因為報復設計這麼長時間,更不會讓女主知道這件事情,她只需要幸福快樂就好。


不要讓“父債子償“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傳遞仇恨。


難道小偷的孩子一定是小偷,老鼠的兒子一定要會打洞?即使天大仇恨也是上一代的事情,跟下一代無關。不要讓“父債子償”的禍,延續一代又一代,造成一個又一個的悲劇。

我們在平時世界裡正常的相遇相知相愛,不要因為父輩的關係就放棄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


阿蘭若的悲劇,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鍋,更是“父債子償”的禍


佛曰:“眾生皆平等,萬物皆有靈“。世界萬物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看法剝奪他們愛人或被愛的權利。而化解仇與怨最好的化解方式就是愛和包容,所以請多給世界一點愛和包容,你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人間,得到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