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最後一段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賣油翁》中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平白失去了其中的韻味

在我們國家從小到大的讀書過程中,大家總能夠學到非常多的知識,語文課本中除了有現代的知識外,還有非常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這些內容也讓我們國家的青少年能夠有機會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而且選取的這部分內容都是積極向上正能量的,這些內容也有益於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三觀和優良的品德。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賣油翁-畫像

但是小編在上學的時候只想要一些比較短的文言文,因為文言文本就比較繞口,不如我們的白話文好理解也好背,如果很長的話,那我們背誦它就需要非常長的一段時間,這樣的話就會讓我們覺得優秀不好接受了。所以中學的文言文中有一篇自己印象深刻的,那就是《賣油翁》,不僅是因為他向我們分享了熟能生巧的小故事,還因為他比較短,非常好背。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賣油翁-漫畫

這個故事開頭說陳堯諮箭術高超,每次射箭都十拿九穩,所有看到他射箭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他自己心中也是洋洋自得的。後來有一天一個賣油的老翁看見他射箭的準頭之後就淺笑一下也沒有講話,陳堯諮心中非常不舒服,所以就問這個老翁為什麼不說話,老翁就給他展示了從銅錢孔裡滴油,但是一點都沒有露出來的技巧,最後引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賣油翁-漫畫

我們的課本上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歷史記載的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還有最後一句“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那為什麼這句話在我們的課本上沒有體現呢?其實是有原因的,這句話中暗含了兩個典故,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這兩個典故一個講的是要多觀察熟悉事物的脈絡,之後就對症下藥,一個講的是要多實踐,具體的故事小編這裡就不講了,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庖丁解牛-照片

賣油翁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熟能生巧,歐陽修整理的時候加上的最後一句話,雖然這三個典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也會讓中學生學習到更多優良的品質,但是庖丁解牛有專門的版本,而輪扁斫輪卻沒有出現。輪扁斫輪沒有出現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強調的是實踐,而且他還說了讀書無用,這對中學生的思想衝擊是非常大的,可能會使得我們國家的中學生覺得迷茫,所以就沒有在課本中出現。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歐陽修-畫像

也是為了防止中學生有“正當”的藉口去避免讀書,所以賣油翁的最後一句話被刪了,即使這句話精準的提煉出了文章的主旨也不能夠出現在課本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