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的座椅和過道寬度有什麼規定?

我愛民航業


先來說說座椅的寬度。

一架飛機座椅的舒適程度主要看兩項數據,一是座椅寬度,二是座椅前後間距。在航空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航空公司為了能賺更多的錢。除了引進最先款的先進機型外,絞盡腦汁地在客艙佈局上下功夫,為的是讓一架飛機能塞下儘可能多的座位。採用的方法無外乎以下幾種:

1.壓縮廚房衛生間等設施的面積以騰出空間安裝更多的座椅。比如空客公司在A320客機提出了“空間拓展(Space-Flex)”客艙構型方案。這個方案把原本位於機尾的廚房一半空間騰出來用來安裝衛生間,這樣飛機就能多裝兩排座位,如下圖。這樣的設計使廚房和衛生間面積相較原來都有壓縮。

2.使用新型的超薄款座椅。這類座椅外形經過人體工學優化,超薄款也符合現代審美標準。對於航空公司來說,超薄座椅重量更輕,可以使飛機更省油。超薄座椅對於短途航班乘坐體驗和老款座椅幾乎沒差別,但長途航班多少還是感覺有點不一樣的。下圖是國航A350經濟艙的超薄座椅。

3.第三種方法最直接也最暴力,那就是壓縮飛機座椅寬度和前後間距。有研究機構調研後指出,20年前的時候飛機經濟艙座椅前後平均間距大約是86釐米,而現在已經降到了80釐米左右。也有部分航空公司(這裡不點名),更是將座椅前後間距壓縮到74cm。

至於座椅寬度,那就更好辦了,直接在一排裡邊多塞下一個座位。比如早期的波音777主流經濟艙配置是一排9座的(3-3-3),而現在的波音777主流變為了一排10座(3-4-3)。

(全日空波音777經濟艙採用3-3-3佈局)

(阿聯酋航空波音777經濟艙採用3-4-3佈局)

有些廉航,甚至把A330變為了一排9座(主流配置為2-4-2),比如菲律賓宿務太平洋航空新引進的空客A330-900客機,採用全經濟艙高密度佈局,整架飛機共有436個座位,載客量堪比一架波音747。

再來說說過道的寬度,在寬體機上一排多塞下一個座位的做法,除了要減小這排裡其餘座位的寬度外,勢必要犧牲一點過道的寬度。但過道寬度肯定不能無休止地壓縮下去,否則一來乘客走路不方便而且上下飛機容易擁堵,其次萬一發生緊急情況還會影響逃生。事實上業內對於飛機的過道寬度的確是有標準的。

根據民航法規CCAR25.815規定:飛機上的旅客過道寬度在任何一處不得小於下表中的值:

現代大型民航客機的座位數都超過了20座,也就是說距離客艙地板高度635mm以下的過道淨寬不得小於380mm,距離客艙地板高度635mm以上的過道淨寬不得小於510mm。


熊貓愛飛行


飛機早已成為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在乘坐飛機的時候,你注意到了飛機客艙的過道寬度了嗎?最低要求多大的寬度呢?

根據民航法規CCAR25.815 (注:與FAA25.815 & CS25.815規定一樣)規定:

過道寬度:座椅之間的旅客過道寬度在任何一處不得小於下表中的值:

目前,大多數民航運輸客機都是大於20座的,因此您乘坐的飛機過道寬度,在25英寸(635mm)高度以上的寬度最少是20英寸(508mm),25英寸(635mm)高度以下的寬度最少是15英寸(381mm)。

這個規定是由於人體上寬下窄的生理特點,決定了過道不同高度範圍可具有不同的高度,同時考慮了應急撤離要求的效率得出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