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錚為什麼要暗殺陸建章,他倆之間有什麼恩怨?

暴走徐鳳年


1918年,北洋政府各省督軍齊聚天津開會。此次開會的目的,主要是討論對南方的用兵問題,以及總統的選舉事宜。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以段祺瑞、徐樹錚為首的皖系,一向主張對南方用兵。而以代總統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卻始終建議和平解決問題。

在會議召開前夕,馮國璋察覺到本次會議對於主和的直系極為不利。為了扭轉局勢,馮國璋暗中授意陸建章前往天津,並希望他能夠說服曹錕和江蘇督軍李純站到直系這一邊。

(徐樹錚舊照)

陸建章隨後很快抵達天津。此時,他收到了一封徐樹錚派人送來的信件。在信中,徐樹錚與安徽督軍倪嗣沖一同邀請陸建章,前往駐津奉軍司令部密談。

陸建章起初十分猶豫。畢竟最近這些年,陸建章與皖系、奉系之間的關係比較糟糕,此刻收到邀請函,肯定沒什麼好事。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陸建章再怎麼說,也是追隨袁世凱多年的北洋老人,其地位在當時可要比徐樹錚高得多。以他的身份,肯定不用擔心會遭到暗算。

於是,陸建章大大方方地前往赴約,他倒要看一看,這個後生究竟會拋出一個怎樣的計謀。然而不曾想,陸建章剛進入花園,立刻被徐樹錚的人直接槍斃。

此事一出,各方軍閥紛紛震驚,他們要求徐樹錚務必給出一個交代。徐樹錚隨即交了一份很長的報告,其大體意思是說,陸建章秘密勾結亂黨和土匪,在軍中四處散播謠言,動搖軍心。我屢次勸解,但他根本不聽。無奈之下,我徐樹錚才決定為國除一害。

隨後,段祺瑞又站出來表示,殺陸建章是他下的命令,徐樹錚只是代為執行命令罷了。最終,儘管眾多軍閥仍有不滿,但此事在段祺瑞的庇護下,也只能不了了之。

(袁世凱舊照)

不過,雖然徐樹錚就殺死陸建章一事進行過一番解釋,但那真的是他痛下殺手的理由嗎?

早在1895年,陸建章就開始追隨袁世凱一同練兵,深受袁世凱器重。辛亥革命後,他又擔任了袁世凱總統府警衛軍統領和執法處處長的職務。

陸建章統領的這個部門,就是當時的特務部門。他在任期間裡,四處收集情報,大肆屠殺迫害革命、進步人士,民間百姓也把他稱作“陸屠伯”。

1915年,陸建章管理陝西之後,又大搞特務恐怖活動。其手下人馬常常以搜索革命人士為由,在當地幹一些姦淫擄掠的勾當。同時,陸建章還在西安廣開妓院,廢除菸禁,簡直壞事做盡,當地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後來陝西發生“富平兵變”,陸建章惱羞成怒濫殺無辜。他血洗了西安模範監獄,有諸多百姓冤死。就連最後他被趕出陝西時,其行頭也裝滿了五百兩大車,全部是搜刮的民脂民膏。

陸建章在陝西下野後,曾一度投靠復辟的張勳,後來他又倒向了馮國璋的直系。

(馮國璋舊照)

徐樹錚是在1910年才從日本回國的,1914年,他成為陸軍次長。他與陸建章共事的時間並不長,究竟雙方是怎樣產生了矛盾的呢?

原來,陸建章與段祺瑞一派一向意見不合。早在袁世凱想要稱帝時,段祺瑞就曾經表示強烈反對。而陸建章卻是袁世凱稱帝的忠實擁護者。

在袁世凱看來,段祺瑞之所以會強烈反對,全都是受到了智囊徐樹錚的影響。袁世凱由是非常反感徐樹錚,他曾多次想要撤掉徐樹錚職務。

而徐樹錚則認為,袁世凱之所以會如此怨憤自己,肯定是陸建章這個特務頭子向袁世凱進了讒。徐樹錚由此也對陸建章懷恨在心。

後來,陸建章在陝西遇到麻煩,徐樹錚便在背後悄悄下手,最終使得陸建章下野。陸建章也因此開始忌恨徐樹錚。

袁世凱死後,陸建章成為了直系的重要一員。直皖兩系對南方用兵一事上向來意見不合。段祺瑞、徐樹錚主張武統,馮國璋一直主張和平統一。而陸建章進入直系後,也開始不遺餘力向眾多軍閥傳輸和平統一的思想。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的侄女婿馮玉祥。

就陸建章幹出的事情來看,他可以說是處處都在與皖系作對。皖系對陸建章也早已經恨之入骨,想要殺他是很正常的。

再說,徐樹錚此人恰好又是一個非常狂傲的人,除了對段祺瑞忠心耿耿之外,他幾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陸建章引以為傲的北洋老臣身份,徐樹錚更是不屑一顧。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25年,馮玉祥為了給陸建章報仇,派人劫持並殺害了徐樹錚。陸徐二人恩怨,終於才得以完結。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


張生全精彩歷史


陸建章和徐樹錚之並沒有什麼大仇,殺陸建章只是形勢需要。

民國流傳一句話:

“皖系成也徐樹錚,敗也徐樹錚”。

這個人有才,但太狂妄了。 想當年袁世凱死後,代總統馮國璋與總理段祺瑞爭權奪利,段祺瑞想推舉徐世昌為總統。


段祺瑞找到馮國璋,這要求馮把總統讓給徐世昌,作為交換的條件,段祺瑞也辭去國務總理,這樣直皖兩系都能接受。

但直系認為段祺瑞是有意搞鬼,想打擊直系,讓皖系坐大。

直系便在南北統一上處處掣肘皖系,直系找到陸建章,讓他遊說侄女婿馮玉祥,讓馮玉祥參加反對段祺瑞的陣營。

陸建章當時正是從陝西督軍的位子上被趕下來的時候,在家賦閒無事,他也曾找過段祺瑞謀個位子,但段對他印象不好,沒有答應,這使陸建章對段非常不滿。


在府院之爭中加入了擁馮反段的行列,開始為馮國璋一系的主和派奔走呼號。 陸建章是馮玉祥的老上級,又是馮的叔岳父,在馮玉祥那裡還是說得上話的。

後來陸建章又遊說江蘇督軍李純,代表李純與孫中山派來的南方代表進行會談,商量南北合作。

做為段祺瑞的心腹大將,徐樹錚對陸的這些做法非常不滿,在得知陸建章將赴天津督軍團會議,遊說各省督軍與南方議和,徐樹錚便起了殺心,殺陸建章震攝主和派,為段祺瑞打開局面。這才是他殺陸的真正原因。

話又說回來,老段的心腹又不止徐樹錚一個,為什麼他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幹出這樣的事呢?


甲午戰爭後,徐樹錚見國家積弱,投筆從戎,被段祺瑞聘為記室,從此成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皖系能在民國初年政壇上呼風喚雨,徐樹錚功勞最大。

特別是徐樹錚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0年期間三次赴外蒙,果斷撤治,粉碎了外蒙當局的分裂陰謀,“外蒙古迴歸,有效地維護和實現了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與統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嚮導》:““徐樹錚迫蒙古取消自治之後,在那邊的中國人,一時氣炎高衝雲霄”,這是 “徐樹錚乃至北洋政府的政治活動中少有的亮點之一”。

徐樹錚先斬後奏,殺了陸建章以後,通電全國,說陸建章

“勾結土匪與亂黨,煽惑軍隊,希圖倡亂”。

段祺瑞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此事根本不予追究。


但張作霖、盧永祥、李純、陳光遠等軍閥均對此頗有微詞。這筆賬也被陸的侄女婿馮玉祥牢牢記住了。雖然此時馮玉祥沒有能力為陸建章報仇,但這筆賬一直記在馮的心裡。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樹錚乘火車離京赴津。京畿警備司令鹿鍾麟將這一情況報告給馮玉祥,馮玉祥指示鹿將徐逮捕槍斃。

鹿鍾麟派第五師師長張之江於12月30日凌晨在廊坊截住徐樹錚所乘列車,徐樹錚被“請”下列車,隨即遭槍殺。


徐樹錚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才,段祺瑞的馬前卒,他為段祺瑞幹了太多見不得光的事,段祺瑞倒臺後,徐樹錚立即成為眾矢之,被馮玉祥殺害,是他必然的結局。

參考:關河五十州《民國總理段祺瑞》


剛日讀史


徐樹錚槍斃陸建章之後,曾經給段祺瑞政府寫了一份報告,報告裡面徐樹錚稱陸建章擁兵自重,妄圖想要顛覆現在的內閣。


同時徐樹錚還指出陸建章的部隊土匪作風嚴重,在民間積怨頗深,自己(徐樹錚)殺死陸建章是“為民除害”。


徐樹錚的這個報告並不虛假,陸建章確實想要顛覆段祺瑞內閣,而且陸建章已經不是第一次跟段祺瑞作對,陸建章的軍隊也確實濫殺無辜,不然陸建章也不會被稱為“陸屠伯”了。

陸建章是北洋軍閥裡面的老人,他從小站練兵時期就跟隨袁世凱,先後擔任過袁世凱總統警衛軍參謀長,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


和段祺瑞和馮國璋不同,陸建章一直是袁世凱忠實的鷹犬,他擔任執法處長的時候,殺害了很多進步人士,人們私下裡都叫他“屠伯”。1914年陸建章成為了陝西總督,他在任期間殘暴貪婪,除了搜刮民脂民膏外,就是屠殺無辜的百姓。當地的百姓對他深惡痛絕,發起了多次“逐陸”行動。

1916年陸建章的手下部隊發生譁變,將陸建章驅逐出了陝西。在離開陝西之前,陸建章殺害了模仿監獄裡面的300名進步人士,還妄圖把西安城燒燬。陸建章離開陝西的時候,帶走了500多車金銀細軟,這些金銀細軟價值數千萬兩白銀。


因為陸建章的統治過於殘暴,很多進步人士都想要除掉陸建章,最終在一片喊打聲中,陸建章狼狽的退出了陝西。假如陸建章退出陝西后做一個愚公,那麼陸建章還有希望安度晚年,然而陸建章偏偏不想退休,又投奔到了辮子軍張勳的旗下。

在陸建章擔任陝西總督期間,段祺瑞就看不慣陸建章支持袁世凱復闢,屠殺無辜百姓的行徑。張勳復辟之後,段祺瑞帶領軍隊討伐張勳,陸建章和段祺瑞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張勳倒臺之後,陸建章又投奔了馮國璋,獲得了馮國璋的重用。


馮國璋和段祺瑞爭權的時候,陸建章多次幫助馮國璋,引起了段祺瑞的極度不滿。徐樹錚是段祺瑞手下的頭號大將,陸建章得罪了段祺瑞,也就得罪了徐樹錚。

馮國璋主張南北議和,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為了防止阻止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馮國璋暗中授意直係軍閥前線抗命,故意拖延進軍的時間。


段祺瑞對此十分的不滿,一直喜歡用兵的徐樹錚也對此十分的不滿。不過由於馮國璋是總統,段祺瑞和徐樹錚無法對馮國璋下手,只能對馮國璋的死黨陸建章下手。在段祺瑞派兵南下的時候,陸建章授意馮玉祥推延不前,故意給段祺瑞使絆子,讓段祺瑞十分的不滿。

1918年6月,陸建章受到馮國璋的委託,聯合曹錕共同反對段祺瑞。徐樹錚事先得到了消息,派人在車站邀請陸建章談話,陸建章依仗著自己資格老,認為徐樹錚不敢公開殺死自己,便有恃無恐的到了徐樹錚的司令部。


沒想到陸建章剛剛進入花園,就被徐樹錚的手下一槍打死。陸建章做了不少壞事,他的死算是罪有應得,徐樹錚也為殺死陸建章付出了代價,1925年徐樹錚在廊坊被陸建章的侄女婿馮玉祥殺死。


歷史總探長


徐樹錚殺陸建章的原因就是,在陸建章忠於馮國璋和徐樹錚忠於段祺瑞的利益爭鬥中,陸建章支持馮國璋,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為了斬草除根,決定搬掉這個絆腳石。所以說利益才是導致陸建章被殺的真正原因。





分享快樂每一天Vlog




1918年6月14日,天津中州會館傳來清脆的槍聲,北洋系大佬陸建章被徐樹錚槍殺。這一次的槍殺事件,表面上看是徐樹錚幫助段祺瑞在打壓主和派,實際上打破了北洋系內部不自相殘殺的先例,也為後來徐樹錚被馮玉祥槍殺埋下了鋪墊。

如果要問徐樹錚和陸建章之間有什麼恩怨的話,那還確實有。在袁世凱稱帝失敗後,被迫取消帝制,電請段祺瑞出面組織內閣,以緩和當時緊張的局面。



段祺瑞希望任命徐樹錚為國務院秘書長,但袁世凱不同意。最終短期內不得不找張國淦出面說情,袁世凱才被迫任命徐樹錚擔任了陸軍次長。段祺瑞對此非常不滿意,有據理力爭,幫助徐樹錚謀取了幫辦秘書的職務。

之所以袁世凱對徐樹錚有意見,當然是徐樹錚做事太過高調,難如袁世凱的法眼。背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陸建章在背後挑撥離間,畢竟陸建章是袁世凱的鐵桿,他因為積極擁戴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伯。



當然徐樹錚槍殺陸建章不僅僅是過去有私人恩怨,更重要的是陸建章在暗中破壞段祺瑞統一全國的方案,而這一方案的操盤手就是徐樹錚。在徐樹錚的眼中,是絕對不允許任何人來破壞自己的計劃的。

1918年,孫中山在南方發起的護法運動。在北洋政府擔任內閣總理的段祺瑞也希望能夠徹底消滅南方的革命軍,實現國家的統一。總統馮國璋暗中邀請陸建章到天津來,讓他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說服主戰派曹錕,避免內戰的爆發,以鞏固自己總統的地位。



徐樹錚是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的同學,徐樹錚的老婆和陸承武的老婆也是同學。徐樹錚就以晚輩的名義,非常謙虛地寫信給陸建章,邀請他到自己的駐津奉軍司令部赴宴。

實際上這也是請君入甕,如法炮製。陸建章在袁世凱執政的時期擔任軍政執法處長,乾的就是特務的活。他被稱為陸屠夫,就是因為心狠手辣,殺人如麻。陸建章殺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發請柬請人吃飯,飯局結束後從背後開槍,因此他的請柬被人稱為閻王票子,有去無還。



北洋系雖然內部鬥爭也比較激烈,但是還沒有自相殘殺的先例,尤其對於北洋系的老人。當陸建章走進花園時,早已埋伏在一邊的衛士就在身後向他連開兩槍,陸建章當場斃命。

徐樹錚迅速向段祺瑞通報了這一情況,並且以破壞團結、危害國家的罪名為理由要求撤銷他的一切職務。段祺瑞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得哀嘆了一聲:這一次的禍闖大了,朗齋(陸建章)千錯萬錯,畢竟是北洋袍澤,他怎能如此亂開殺戒?



袁世凱生前這樣評價徐樹錚:小有才,如循正軌,可期遠到。但傲慢自是,開罪於人特多。芝泉如愛子,不應反以害之。他認為徐樹錚是一個有才的人,但過於高傲,得罪的人有太多,如果不能善加雕琢,一味的縱容愛撫,反而是害了他。

陸建章死後,作為他侄女婿的馮玉祥沒有對這個關照過自己好多年的恩人的死發出任何聲音,他只是將這段仇恨深深的埋在了心底。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為段祺瑞的崛起四處奔走,對馮玉祥構成了很大危險,被馮玉祥槍殺於河北廊坊,大概這也算一報還一報吧。


新知傳習閣


徐樹錚殺陸建章的原因很簡單,在馮國璋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裡,陸建章支持馮國璋,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自然對他不會客氣。

段祺瑞利用張勳復辟將總統黎元洪逼下臺以後,推舉了副總統馮國璋接任大總統一職。馮國璋和段祺瑞雖然都是北洋元老,也曾經是老朋友,不過在權力面前兩個人都不肯退讓。段祺瑞認為自己原來當總理就是總攬事務,大總統不過就是個橡皮圖章,負責簽字蓋章就是了。而馮國璋不比黎元洪,怎麼說也是和段祺瑞並列北洋三傑,做過一省督軍,而且是長江三督的領袖,也是曾經手握實權的人,不甘心只做個傀儡,所以就明裡暗裡和段祺瑞爭權。

段祺瑞為了擴張自己勢力,因此積極推進武力統一,鼓吹以武力解決南方地方軍閥的割據勢力,實質就是借南征把自己的人安插到南方各省。對此馮國璋自然是要出來反對的,不過此時段祺瑞勢大,長江三督都不敢出頭,因此馮國璋也是有些無可奈何。

不過此時陸建章卻幫馮國璋出了一個主意,就是讓正奉命南下的馮玉祥發表和平通電,拒絕武力統一。陸建章是馮玉祥的老上司,救過他的命,馮玉祥的妻子還是陸建章的內侄女,所以馮玉祥自然是立即按照陸建章的指示,在武穴發表了和平通電。

武穴地處要害,馮玉祥此舉讓南下各軍後路動搖,加上又風傳陸建章打算讓馮玉祥襲擊安徽,將直系控制的江蘇、江西、湖北三省聯成一體,增加和段祺瑞抗衡的力量。而陸建章更是趕赴天津,打算借督軍團會議的機會勸說曹錕支持馮國璋,因此主戰派一時陣腳大亂。

為了徹底壓服馮國璋為首的主戰派,徐樹錚一面聯繫奉系張作霖,以軍火為誘餌讓張作霖入關支持武力統一,同時讓曹錕立即派兵包圍武穴,消滅馮玉祥,同時釜底抽薪,親自去天津,以商討當前局勢為名將陸建章騙到駐津奉軍司令部予以槍殺。

徐樹錚下手如此狠毒,加上奉軍入關武力支持段祺瑞,馮國璋頓時服軟。而曹錕不願意事情鬧大,因此派孫嶽勸說馮玉祥服從命令,最終失去支持的馮玉祥同意南下。此次馮段之爭以段祺瑞勝利告終。所以徐樹錚殺陸建章並非個人恩怨,而是為了自己老闆段祺瑞利益打算。

不過此事也留下了很多的後患,一、徐樹錚擅自殺死北洋元老,讓大家都對段祺瑞感到不滿,促成了反段勢力的形成。二、奉系借秦皇島劫械案勢力大張,從此成為和皖系、直系抗衡的新的勢力,後來變成了段祺瑞新的敵人。三、陸建章死後馮玉祥雖然迫於形勢不得不服軟,但是他也是有仇必報的人,最終徐樹錚死於馮玉祥之手。


不沉的經遠


在民國初年的時候,北洋軍閥之間多年進行混戰,搞得民不聊生。在袁世凱死後,當時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系和皖系,直系是以馮國璋為首領,而皖系以段祺瑞為首領。徐樹錚殺陸建章正是當年直系和皖系鬥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的一次大斗爭。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親信,也是皖系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本身足智多謀,為皖系稱霸中央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段祺瑞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他是國務院秘書長,可見段祺瑞對他的器重。而陸建章是北洋軍閥的老資格人物了,在袁世凱時期就出任比較重要的職務。在直皖之爭的時候,陸建章幫助馮國璋穿針引線,對皖系當時的局勢相當的不利。

但誰也沒想到,徐樹錚居然會出手殺了陸建章。因為在當時北洋軍閥進行混戰的時候,雙方進行戰爭很多都是非常搞笑的,基本上死的人都非常的少,那些戰爭的荒唐性一點也不亞於日後英法對德宣戰之後的靜坐戰爭。當時徐樹錚和奉系的楊宇霆合謀,召集陸建章去奉軍司令部開會,陸建章也沒想多少就直接去了,結果直接被徐樹錚下令槍殺。此舉確實大大震撼了直系,導致這次直皖之爭中直系失敗。這件事讓奉軍的首腦張作霖也感到非常的不滿,因徐樹錚你殺人就殺人吧,你幹嘛要跑到我的地盤上殺,搞得我莫名其妙的牽扯到這件事中去了。

當然這次事件也給徐樹錚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日後徐樹錚失勢的時候被陸建章的親戚馮玉祥抓住殺害,可謂是一報還一報。徐樹錚殺陸建章主要是因為直皖兩系之間的爭鬥,當然兩個人在袁世凱時期就有一定的矛盾。只不過徐樹錚採取這種手段,確實讓當時世人都嚇了一跳,因為當年軍閥混戰的時候,雖然看似混亂,但是高級將領之間很少會出現殺對方性命的事情。當然陸建章本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當年袁世凱派他進入陝西之後,在關中地區也是壞事做盡,最後被關中人民驅逐出境。

所以徐樹錚殺陸建章本身是直皖兩系之間的爭鬥導致的,他們之前在北洋軍閥早期就有一定的矛盾。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首先糾正兩個錯誤。第一,徐樹錚是誘殺,不是暗殺。後來馮玉祥殺徐樹錚才是暗殺。第二,問題的配圖中,第二張是馮玉祥,放在這個問題下面非常不妥。

再說我的答案:徐樹錚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陸建章和段祺瑞是宿敵,因此徐樹錚槍殺陸建章,實際上是一場馬仔替老大報仇的政治狗血劇。

下面我分三點答題:第一,陸建章和段祺瑞如何結仇。第二,陸建章的瘋狂倒倪,實為倒段。第三,段祺瑞發出殺令,徐樹錚悍然動手。

第一,陸建章和段祺瑞如何結仇。

陸建章是安徽蒙城人,其實和殺他的徐樹錚(安徽蕭縣人)家鄉都不遠,想不到最後能被老鄉殺死。陸建章最早是跟隨袁世凱起家,後來擔任臭名昭著的北洋政府軍政執法處處長,殺人如麻,人稱屠戶。後來擔任陝西都督,因為擁護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侯爵。而徐樹錚和段祺瑞是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因此暗中唆使陝西鎮守使陳樹藩把陸建章驅逐出陝西。陸建章知道原委之後,對段祺瑞恨之入骨。後來他投入馮國璋門下,致力於把段祺瑞搞下臺。這就是二人結仇的根源。

第二,陸建章的瘋狂倒倪,實為倒段。

南北對峙時期,段祺瑞的皖系軍閥主戰,而陸建章投靠的馮國璋直係軍閥主和。為此陸建章處心積慮建立了一個聯盟,致力於推到安徽軍閥,皖系軍閥干將倪嗣沖在安徽的統治,說白了就是要抄段祺瑞的安徽老窩,只是最後功敗垂成。

第三,段祺瑞發出殺令,徐樹錚悍然動手。

此外,陸建章有多管齊下,在皖系軍閥勢力所在的山東,陝西等地煽風點火,嚴重影響了皖系軍閥的政治利益。1918年4月,段祺瑞終於動了殺機。他在武漢慰問軍隊的時候,恰逢一位督軍報告陸建章擾亂山東的事情,段祺瑞震怒,口傳軍令要各處協拿陸建章,就地正法。1918年6月,各省軍事長官齊聚天津召開軍事會議,商議繼續南方作戰和總統選舉問題,代理總統馮國璋讓陸建章來天津,找機會說服主戰的曹錕加入自己陣營,陸建章冒險從上海來到天津。情報被倪嗣沖獲悉之後,機會難得,就讓徐樹錚下手,隨後他們與奉系楊宇霆密謀,送信邀請陸建章來奉系在天津的司令部會談。陸建章沒有料到會在奉系司令部遇到皖系的仇人,徐樹錚在司令部裡當初讓人槍斃了陸建章。此事一出,輿論譁然,奉系軍閥張作霖也非常惱火:因為徐樹錚畢竟是以奉軍關內副司令的身份把陸建章殺掉的,奉軍沒有理由背這個黑鍋。當然,最恨的人就是馮玉祥,因為從事業上講,馮玉祥是陸建章一手提拔起來的幹部,對他有知遇之恩;從家庭上講,陸建章把自己養大的侄女許配給了馮玉祥,算起來馮玉祥要喊陸建章一聲姑父。

7年之後,馮玉祥暗中操縱,把徐樹錚劫持,最後槍殺在鐵路沿線。皖系最有智謀的軍閥一命嗚呼,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鐵錘文史


徐樹錚和陸建章都是安徽人,屬於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兩人同室操戈,不得不說非常的可惜。

簡單的說,徐樹錚和陸建章二人既有公仇,也有私恨。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鐵桿親信,也是安福系軍閥的主要首領。而陸建章這個人就比較特殊啦,先是袁世凱的親信,然後又是張勳的部下,最後竟然又投靠了直係軍閥曹錕。陸建章差不多可以說是民國版的三姓家奴。

袁世凱在位的時候,徐樹錚是陸軍部次長,而陸建章是袁世凱的警衛隊隊長呢。徐素珍,恃才傲物,飛揚跋扈,袁世凱對他很不滿。徐樹錚對自己的缺點完全不在意,反而以為是陸建章恩跟他私人關係不好,故意在袁世凱面前進讒言。

這就是兩人之間的私仇。

1918年,徐樹錚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準備對南方宣戰,而這是掌握大量軍隊的陸建章,在試圖與南方軍閥議和。所以徐素珍6月14號槍殺陸建章,未必沒有段祺瑞的背後支持。

那麼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徐樹錚被馮玉祥殺害。也是既有公仇,也有私恨。

馮玉祥是陸建章的老部下,同時也是陸建章的侄女的老公。馮玉祥殺害徐樹錚某種程度上說是為陸建章報仇。

馮玉祥殺害徐樹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新舊軍閥的軍閥混戰。當時馮玉祥與南方的蔣介石集團聯合起來,發動了國民大革命,而國民大革命,主要的啊,支持者就是蘇聯,馮玉祥在蘇聯的支持下治理的,成為北方的主要軍閥,而徐樹錚雖然說是掉了毛的鳳凰,但是徐樹錚在皖系軍閥,北洋軍閥中,人氣很高,對馮玉祥的威脅很大。

民國的這一場公案,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性的醜惡之處。


歷史知事


袁世凱死後,從天津小站出來的北洋系分裂成了直、皖兩派。這兩派人馬雖然內鬥不斷,但也僅僅是政治鬥爭,不會搞到跟對方動武,暗殺對方的高級將領更是聞所未聞之事。即使是後來搞到兵戎相見的程度,也依然有軍閥之間的潛規則:只要失敗一方的軍閥通電下野,便可保證財產和家人的安全,安穩的去租界當寓公。畢竟大家都是從小站出來的老熟人,要給對方留點面子。

結果到了民國七年,這個北洋軍閥之間的默契就被徐樹錚給破壞了。隨著他在奉軍駐天津司令部一槍打死陸建章後,一時間,在北洋軍閥內部掀起軒然大波,軍閥們人人自危,生怕對方會暗害自己。後來馮國璋下野後,時任大總統徐世昌邀請他去北京,他就不敢去,因為他害怕也跟陸建章一樣,被皖系給暗害了。

據說,張作霖聽說徐樹錚在自己司令部殺掉陸建章後,氣的大發雷霆!媽了巴子的,你姓徐的殺人就殺人唄,跑到我的司令部殺人?人家還以為我老張也是幫兇呢!我特麼是黃泥巴掉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後來又因為一點事,張作霖在一氣之下,率奉軍退回了東北。這一下,徐樹錚也不幹了!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乾脆設一個鴻門宴把張作霖也殺了算求。

於是在直皖戰爭前夕,徐樹錚這個二愣子還真的布了一個鴻門宴,並在沒有通知段祺瑞的情況下,就佈置了暗殺張作霖的計劃。張作霖見是段祺瑞請他赴宴,也沒有多想,殊不知屋裡屋外全是殺手,稍不留意就會被打死。後來還是段祺瑞發現不對勁,出手阻攔了徐樹錚的暗殺行動。正在段、徐二人爭執的時候,張作霖乘這個機會,以喝多了想吐為藉口,躲到了廁所裡面,藉機逃跑了。

第一次暗殺不成,徐樹錚乾脆秘密組建了暗殺小隊,把人派到東北,跑到張作霖的地盤上去暗殺張作霖。只不過這批人在奉天剛一露頭就被張作霖的手下給逮捕了。徐樹錚的兩次暗殺都以失敗收場。



張作霖是何許人?擁兵二十萬的實權派,而且還是徐世昌以大總統的名義請到北京來的。這樣的人徐樹錚都敢連續派人暗殺,更何況是名聲本來就不好,被陝西人唾罵陸屠夫,而且還是個沒有實權,老早就下野的陸建章呢?

所以徐樹錚殺陸建章的第一個原因:徐樹錚本身就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心機和手段比較狠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殺幾個人在他的眼裡,不算什麼事。



那麼,陸建章和徐樹錚又有什麼仇?徐樹錚又一定要殺他呢?這個就要先講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

陸建章和徐樹錚都是北洋系的元老,當年在北洋時沒少打交道。並且他倆還都是安徽人,是老鄉關係。按常理理來說,兩個人應該都是皖系的人。但是由於陸建章是馮玉祥的上司兼長輩,他跟直系的關係也還不錯。在加上當時直系的領導人馮國璋還是代理大總統,權力最大。甚至把段祺瑞這個國務總理都給逼下臺了。於是陸建章就投靠了直係軍閥,為馮國璋效力。


投靠了馮國璋之後,陸建章為了直系的利益到處奔走。因為他是北洋元老,別人都得給他面子,因此他也給直系拉攏了很多人脈。這就讓徐樹錚很惱火了!因為當時馮國璋和段祺瑞搞掰了。

自從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國璋進京繼任代理大總統。南方的兩廣、雲貴軍閥以保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名義反對段祺瑞。段祺瑞主張滅掉南方軍閥,但馮國璋跟南方軍閥有私交,當年反對袁世凱時就是盟友關係,主張和平解決問題。段祺瑞見明爭不是辦法,就玩以退為進的辦法,宣佈辭職。但在暗中卻到處給馮國璋挖坑,甚至把曹錕和吳佩孚這兩個直系大佬也給挖過去了。

馮國璋吃了大虧,只得把段祺瑞又重新請回來坐鎮北京,還學歷史上的皇帝一樣,發了一篇罪己詔,自己罵自己失職,這等於是向段祺瑞投降了。段祺瑞復職後,繼續痛打落水狗,動員議會搞馮國璋,最終把馮國璋的代理大總統也給擼了。馮國璋和段祺瑞的交手,以段祺瑞的完勝告終。



段祺瑞這麼咄咄逼人,馮國璋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他派出了陸建章,讓他去幫自己疏通人脈,其中的重點就是把曹錕和吳佩孚拉回來自己這一邊。(段祺瑞跟曹錕說,如果曹錕聽皖係指揮,就讓他當副總統。)

於是陸建章就跑到了天津(曹錕的司令部在天津),準備去說服曹錕。由於陸建章跟曹錕關係還不錯,曹錕的部下馮玉祥還是陸建章的內侄女婿,關係不一般。如果讓陸建章見到了曹錕,他很有可能說服曹錕反水,這樣一來就會破壞段祺瑞全盤計劃。

徐樹錚作為段祺瑞的心腹大將,自然是不能讓陸建章見到曹錕了。他在聽說陸建章到達天津後,就給陸建章寫了一封信,請他到奉軍駐天津司令部見個面。很多人勸陸建章不要去,但是陸建章認為自己是北洋派的老前輩,徐樹錚這個晚輩不敢拿自己怎麼樣。結果等他如約而至後,徐樹錚明面上殷勤的招待他,暗地裡卻安排衛士從後面開了一槍,把他打死了。

所以徐樹錚殺陸建章的第二個原因:如果陸建章成功說服了曹錕,會對皖系的全盤計劃有巨大的影響。

徐樹錚之所以能殺死陸建章,主要是因為陸建章太大意了,他沒有想到徐樹錚這小子敢殺自己。或者說權力鬥爭自古就是屢見不鮮,當時直系和皖系還沒有鬧到要動刀動槍的地步。在外人看來,徐樹錚有點小題大做了。如果因為這點事就要殺人,那北洋系的將領都該死。


至於徐樹錚為什麼要殺陸建章,除了前面提到的徐樹錚的個人性格外,以及陸建章對皖系計劃的危害性之外。據說還有一個原因,這個原因是徐樹錚和陸建章的私人恩怨。

據說當年袁世凱在北洋練兵時,段祺瑞是陸建章的長官,一個是統制,相當於師長;一個是協統,相當於旅長。但在陸建章自視前輩,不把段祺瑞這個長官放在眼裡。後來徐樹錚加入北洋軍後,陸建章也瞧不起他。因為徐樹錚跟陸建章的兒子是同學,在陸建章的眼裡,徐樹錚就是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陸建章因為跟段祺瑞搞翻臉了,被袁世凱調到了軍政處擔任執法處長,而這個部門就是專門約束徐樹錚這種刺頭的。兩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矛盾,回許陸建章不以為然,但是徐樹錚肯定會記仇。


總的來說,徐樹錚殺陸建章就是三點原因:

第一、徐樹錚的個性很強。換作一般人估計不會殺陸建章,但是徐樹錚這個人做事有很強的目的性,當年他在收復外蒙古後就大搞鐵腕政策,殺了不少人。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出來的事。


第二、陸建章的威脅。當時段祺瑞已經拉攏了曹錕,眼看就要成功了,陸建章這個時候前去策反,會壞了皖系的大事。依徐樹錚的個性當然不能留他。這一點,在徐樹錚的報告中也有描述。

屢有自稱陸將軍名建章者,詭秘勾結,出言煽惑等情。歷經樹錚剴切指示,勿為所動。昨前兩日,該員又復面訪本軍駐津司令部各處人員,肆意簧鼓,搖惑軍心。

第三、陸徐二人的私怨。陸建章在北洋系內部倚老賣老不是一天兩天了,像徐樹錚這種北洋系的晚輩沒少挨陸建章整。出於私怨,徐樹錚也想殺陸建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