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的權力非常大,管理龐大的3個省,為何鬥不過江蘇巡撫?

我是一個小書蟲


兩江總督鬥不過江蘇巡撫?這道題在我看來就是一道“相互博論的偽命題”,為何?既然能做到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那麼即代表是一方封疆大史。

這種人,只要不叛出朝廷,禍亂朝綱,背叛皇帝,那麼勢必是誰都鬥不了誰。

即便他們有著品階之差,例如總督正二品,巡撫從二品。

但實際上權力並不相差毫幾,源於這是帝王衡權之術在掌控。

誰劣,皇帝就會從中作梗偏袒劣方,例如大清王朝,康熙年間就發生一場兩江總督借科舉案件之手鬥巡撫事件,總督勝,巡撫敗,隨後再互鬥,巡撫勝,總督敗,這裡面就是有皇帝偏袒一方;如果雙方不是例外犯大錯,那麼實際上是誰也鬥不過誰。

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的權力實際對等

何為兩江總督?指轄管江南省、江西省的江所設而來的總督,清朝初立,江南省所設立版圖省份後,就將兩江劃分設立總督一職,隨後防擁權自重,遂再立江蘇巡撫。

為何如此,源於江南省份一直是歷朝歷代必爭之地,因為江南水鄉物資富饒,更是歷朝歷代天下糧食大戶之地,也造就為何設立兩江總督後,還兼巡撫,只因為該地太重要了,兩江總督與巡撫的形成,一個用於轄管軍權固安一方、一個掌握政權防總督造反,相輔相成。

而巡撫的作用就是制衡總督,防止總督生恣不臣之心,以及偷稅、屯糧、重兵,雙方在權力上,更是誰也無法調動誰,或者拘捕誰,雙方看誰不順眼,唯一的辦法就是朝議彈劾對方,因為雙方只被皇帝一人轄管,除開皇帝誰也管不了。

如果出現兩江總督鬥不過巡撫,一定是總督犯了大錯,反之,一樣

前文談及歷史出現過總督鬥巡撫,然巡撫敗,後又勝,那麼咱們再來看下“兩江總督為何鬥不過巡撫”這個偽命題。

實際情況是,在清朝就有一段故事完美演繹了“總督與巡撫互毆誰贏誰輸的事件”,該事件就是發生在康熙年間,一場江南科舉大案,讓新上任的兩江總督攜此威順利扳倒原江蘇巡撫,但好景並不長久,康熙不可能讓新總督坐擁大權。

隨後不久康熙就再次調遣康熙年間知名好官張伯行前往江蘇任巡撫一職,隨後兩人形成權力制衡。

由於新任總督噶禮行事過於目中無人,最終張伯行被康熙倚重,反手將噶禮免職,這場較量就是歷史有名的“帝王之術”。

康熙先是借新任兩江總督噶禮洗江南原勢力,再由新巡撫借力,剷除噶禮,穩定大權,可謂一舉多得。

而這,也是為何導語講到,該題是一道“相互博論的偽命題”,其內在,在於皇帝想偏袒誰,剷除誰,誰才能鬥得過誰。

喜歡的看官別忘了關注:探索歷史奇聞,您的轉發會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內容,感謝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