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朋友跟你說改天來家裡吃飯,你大概率是被鴿了?

邊看視頻邊吃飯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標準套餐”,前不久有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年輕人“無視頻,不吃飯”,不看點什麼,總會覺得吃飯不香。視頻這盤「電子鹹菜」,成為下飯神器。


“我一個人吃飯會感到無聊,一邊吃飯一邊看視頻可以讓我心情愉悅”,一個人吃飯太孤獨的話,為什麼不找朋友一起吃呢?

“工作太忙了,自己都是點外賣的,根本沒時間找朋友吃飯。”

“拖延症拖住了那顆想找朋友吃飯的心。”

“囊中羞澀,下頓館子幾百大洋都沒了,又心痛又長肉。”

……

其實這些問題,都有一個終極解決方案,那就是:請朋友到家裡吃飯。

做飯可以緩解工作壓力,況且朋友都到家門口了,拖延症能奈何?在家做飯又幹淨衛生,又經濟實惠,實乃增進感情的上上策啊。

對於年輕人來說,一起吃飯有多難?

互聯網的便捷讓很多朋友變成了微信之交,我有一個幾乎每天都微信互動的朋友,一起吐槽,一起開黑,彼此住的也很近,但是最近一次一塊吃飯卻是9個月前。後來大家在微信上約過燒烤、逛街、軋馬路,後來都默契的無疾而終了。

我們隔了一條馬路,卻如同隔了一光年。有太多的理由不出來見面了,最近太忙、太累,天氣太熱,雨太大,風太烈,太冷……把這些不適宜見面的日子統統刨去,一年好像也不剩幾天可以約。如果兩個人都有拖延症,那見面的概率就更微乎其微了,能見面一起吃飯就算是生死之交了。

是誰給了我們拖延的勇氣?是因為我們總覺得以後有的是時間,這是一句多麼熟悉的話,又是多麼打臉的話。“等以後有時間”就是永遠沒有時間。我們現在還沒做的事,以後大概率也不會做了。

大多數人都在假裝約飯,一本正經的答應,又一不小心的錯過。與其約飯,不如直接叫朋友來家裡吃。家裡太小怕朋友來了沒地方坐?廚藝有限怕拿不出手?在朋友面前,這些都不是事。想吃的菜我們一起做,這樣錯過的幾率和爽約的幾率就小了很多。

“請來我家做客”不是一句客套話,而是一句發自內心的邀請。在家裡吃飯,吃的是人生真實的酸甜苦辣。不講排場,不談面子,赤誠相見。

今晚來我家吃飯吧!

“今晚來我家吃飯,地址微信發你了。不來不是人:)”

收到小A這條信息時,我非常驚訝,這麼直截了當,不容拒絕的約飯口氣很不像他。

“好啊,今晚見。”

回完消息,順便去瀏覽了他的朋友圈,發覺他最近風格大變,曬自己做的飯,邀請好友來家裡吃飯,儼然成了“交際花”。如約來到朋友家,朋友在廚房忙碌著,我打量著他的新家。

“新家不錯啊。”我由衷讚歎,“裝修的很有品位啊。”

“搬到新家挺久了,才叫幾個好友來嚐嚐我的手藝。”朋友略帶歉意的說。

新手“廚師”的飯菜果然差強人意,但這頓飯卻吃得最舒服。我們聊了好多,不知不覺已是深夜。

“看你朋友圈,最近很熱衷社交啊~”我調侃他,他笑了笑說,“之前總說有空一起吃飯,然後就沒下文了,乾脆就叫朋友來家裡吃,約個飯哪有那麼難呢,一句話的事。”

在家裡吃飯可以拉近彼此距離,還原生活的煙火氣,與朋友說笑間,連油煙味也變成得溫馨起來,鍋碗瓢盆叮噹作響,是友誼的協奏曲。有煙火氣的空間,是對生活最好的詮釋,生活氣息是一個人品味最好的體現。

在空間中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營造最佳氛圍,將家打造成一個維繫親情、友情、愛情的溫暖空間,用空間聯通心扉。這跟華潯品味裝飾所提倡的打開家門,讓家成為匯聚幸福的場所的想法不謀而合。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成為一把打開現代人心門的鑰匙,也變成了親密關係的頂配。

“明天來我家吃飯吧。”

回家的路上,我給那個隔條馬路的朋友發了一條微信。下一秒,消息鈴聲響起,不用看我也知道答案。心裡已經開始盤算明天做什麼菜了。


如果朋友跟你說改天來家裡吃飯,你大概率是被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