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年初的疫情讓2020年中國眾多行業的一季度的財報佈滿陰霾,尤其以娛樂表演/體育賽事在內以線下為主體場景的眾多公司都受到強烈的衝擊,我們在短短半個月之內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演出活動與比賽延期甚至取消,對於剛剛經歷了一個資本寒冬打擊的中國搏擊賽事而言,這無異於雪上加霜。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ONE冠軍賽現場


促使形勢更加嚴峻的是,近幾年海外賽事的亞洲佈局力度與中國搏擊賽事舉辦的下滑正好成反比。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同處亞洲的ONE冠軍賽,早在2年前拿下D輪融資後,便已經將目光重點拋向了中國市場。從2019年ONE在中國最具代表的北京站賽事來看,儘管品牌認知與商業回報上並沒有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但在許久沒有舉辦過格鬥比賽的五棵松體育館(現華熙體育中心)搭臺,並且還帶著一眾國際主流贊助的廣告,這便已經為中國拳迷帶來了不少的主觀印象加分,即便放給圈外的人來看,這似乎也是一場值得合作營銷的事件。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ONE冠軍賽的合作贊助方


對比國內的眾多賽事的場館規格、選手陣容、賽事包裝等方面,ONE冠軍賽無疑下足了功夫,而這些條件也將是其未來給賽事品牌加碼,爭搶中國市場的重要因素。

同樣耐人尋味的還有2019年屢次登上熱搜的中國搏擊明星們,但也都與本土賽事關聯無幾。包括拳擊領域首奪WBC金腰帶的徐燦,和在UFC斬獲金腰帶的女拳手張偉麗,中國拳手們一直在踐行者搏擊圈口中常說的一句話: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張偉麗奪下UFC冠軍


最近張偉麗剛剛在美國贏下第一場金腰帶衛冕戰,再度登上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頭版頭條,憑藉一己之力,成功使得格鬥破圈。同時也為UFC在中國的推廣與背後眾多的廣告贊助商,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從這一點來看,中國是能夠誕生頂級的格鬥明星的,但讓人遺憾的是,具備含金量的頭銜授予權很少掌握在中國賽事自己手裡。

其實國內賽事曾經一度極具機會蛻變至更高影響力的洲際級甚至更高賽事層次,在2013年之後的資本熱潮中,搏擊也在同時野蠻生長,目前國內商業化程度相對較好的搏擊賽事崑崙決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同時其它大大小小的各項搏擊賽事,又剛好在46號文件的催生下於全國齊現。但過熱的發展勢頭,也讓這些國內搏擊創業者們的思考時間更加侷促,這也導致了搏擊行業中的商業模式始終單一併且脆弱。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崑崙決賽事


其中出現了幾種導致現在情況難以逆轉的“收割韭菜”方式。大部分賽事往往都是不帶戰略的被動辦賽,只要有人出錢,找塊地就能搭臺辦比賽。對於資金儲備充足的公司,一般能夠實現收支平衡,甚至略虧都可以,而現金不夠的只能夠從賽事規格上擠壓出利潤空間。其中很多賽事採用了極端的方式牟利,最終破壞了不少投資人與資深拳迷的信任,對行業也造成了負面影響。

相比足籃等主流體育類別,中國搏擊作為一項小眾運動其實擁有著相對可觀的人才儲備,包括國內各大小武校,體制內各級別散打隊都擁有不少技術出眾的運動員。但受制於搏擊市場的成熟度,能夠堅持搏擊運動道路的拳手並不多,大部分都在賺錢謀生的路上選擇放棄。相比其它運動項目而言,搏擊運動員整體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而且還伴隨著高几率的受傷風險,賽事方又不能提供給運動員足夠的保障,所以能夠最終名利雙收的拳手堪稱鳳毛麟角,但這些代表著行業的明星拳手卻一直處在尷尬的困境。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武林風的中國拳手們


在2019年張偉麗、徐燦的強勢崛起前,國內搏擊賽事的頭牌明星均難以出圈,這不僅是因為他們自身不具備跳出行業的影響力與特點,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價值不受社會主流認可。在諸多媒體平臺上關於搏擊的名人熱詞,其中最常出現的一定是“一龍”或“武僧一龍”,但作為搏擊行業最具熱度的明星拳手,我們卻很難看到一龍能夠有其它小眾體育項目的頂級明星那般的商業價值與社會認同,比如斯諾克的丁俊暉,“九球天后”潘曉婷等。換句話說讓一龍代言一線廣告品牌的可能性目前來看微乎及微。當然這也與一龍自身的爭議事件過多有直接關係,但導致這些負面影響產生的正是賽事方的炒作包裝。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一龍


正如很多人對中國搏擊的印象還停留在多年前的“武僧一龍”身上一樣,這個壁壘極厚的行業裡,眾多賽事的思維與行為也都相對傳統。頂級專業的比賽對決,往往因為技術性高而觀賞性一般,而且滿足的也只是少數的專業拳迷。但富含民族情緒矛盾的中外拳手同臺,就能吸引更多看熱鬧的觀眾,尤其是中日對抗,中國拳手重拳KO日本拳手後,迎來觀眾席一面倒的呼聲,這是眾多國內中小型賽事的常見畫面,看到這樣的場景,賽事方唯有樂此不疲。通這種炒作方式,激發粉絲與觀眾民族情緒的做法,至今被各個賽事保留且應用。

這種做法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帶動現場氛圍,但是在一個圈外人眼中,這更像湊熱鬧圍觀打架,而非觀賞競技體育比賽。不過現場觀眾大多也就是抱著這種心態而來,畢竟都是免費送來或者低價購買的門票,還能看一場中外拳王爭霸賽,也是種新鮮的體驗,可惜的是,這也只能成為一種體驗,很難再培養出深層次的愛好與興趣。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某國內比賽現場


對比起一心打造專業且頂級比賽的公司,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他們的財報中,門票永遠都是一個容易忽略的次級收入組成。即便是UFC這樣的世界頂級賽事,在中國也很難做到門票售罄。可以說,雖然在2013年後誕生了大量的中小型賽事,使得搏擊熱潮一度席捲全國,但這並沒有對中國搏擊土壤注入充足的肥料,反而讓賽事方在短期利益面前做出了很多阻礙了本土搏擊行業長期發展的選擇。現在的行業受眾增長匱乏,本土賽事的選手流失,圈子醜聞頻出就是直接造成的後果。

在過去一年裡除了徐燦與張偉麗這種為國爭光的正能量新聞,搏擊圈最大的流量事件往往基於激烈的矛盾,一些爭議人物意外的在這個圈子裡吸粉眾多。

兩年前一場號稱“裡合腿大師”田野的比賽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儘管不是國內的一流賽事承辦,但這場比賽的關注度卻是在搏擊圈內空前,對陣雙方也不是優秀的職業拳手,但賽前主辦方還設置了比賽的付費預約。比賽雙方隔空炮轟多日後,最終在擂臺上卻以堪稱滑稽的結果收尾,其中“裡合腿大師”的頭部受傷包紮鏡頭,很難讓人覺得這不是一場無厘頭的搞笑話劇表演。但是這場對決卻“破圈”了,引起眾多主流媒體的關注,隨同而來的滿是質疑與批判,也再次讓更多圈外人加深了對搏擊行業的刻板印象。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儘管不少搏擊賽事也都努力在專業化與職業化的進程中,但相比高額成本與極低的投資回報率,但這場比賽的熱度無不讓各大賽事眼紅,有人開始思考怎樣也能讓自己的賽事擁有這樣的熱度,以至於他們漸漸忘記了自己舉辦賽事的初心。此次事件後就有國內的頂級賽事主動與其中參賽一方搭上了關係,但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事實上這樣的爭議人物並不能給這家公司帶來多少好處。

在度過了前幾年的黃金時期後,中國搏擊的快速發展最終並沒有迎來主流群體的擁抱,行業壁壘愈加堅固。終於賽事資金不足,拳手貯備不夠,受眾群體固化,商業模式老套不成熟的問題愈加明顯,各家賽事本應在幾年高速發展中形成的閉環,如今卻一節一節的割裂開來,難以匹配。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李景亮參戰UFC


此前作為中國賽事核心競爭力的本土明星拳手,在近幾年中也逐漸走向海外的賽事。張偉麗正是從崑崙決走出,在她臨走時已經手握兩條崑崙決金腰帶,2年後她成為了UFC的冠軍與中國最知名的女子拳手。相比UFC的強大吸引力,同處亞洲的ONE冠軍賽簽約大量中國拳手,更是對中國賽事直接造成衝擊。豐厚的比賽酬金與專業的運動員維護,讓ONE冠軍賽輕鬆的與中國拳手們簽下合同,而且穩定的辦賽數量與高水平的比賽規格,都讓同一時期的國內賽事相形見絀。

去年ONE冠軍賽在北京站有一組選手對陣很有看點,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原型走上擂臺實戰,這一消息得到眾多主流媒體的關注。相比起傳統中外拳王對決的噱頭,這樣的比賽無疑更容易被圈外人接納與認可。


2020,中國搏擊賽事更加掙扎的一年

《摔跤吧爸爸》女主原型


現在來看國內賽事的王牌——本土明星拳手,目前依舊遭遇著嚴峻的挑戰。在ONE冠軍賽持續地加註下,亞洲搏擊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很有可能形成,屆時面對壟斷級的資源掠奪,國內賽事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想起前兩年國內一個搏擊論壇中拋出的話題:中國搏擊如何度過經濟寒冬?有人率先提出了合作辦賽,抱團取暖的想法,但卻遭到部分人士的反駁與嘲諷,這也能側面反映出中國搏擊賽事彼此間的強對立關係,同時也缺乏長期發展佈局的考量。在合作共贏的商業本質下,這個行業的諸多從業者僅僅注重於眼前利益,因此需要長期戰略佈局與時間沉澱的體育賽事,必然就很容易中途夭折。與足球籃球一樣,搏擊賽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網紅產品,一傢俱備企業文化與頑強生存能力的體育賽事公司,一定需要遵循體育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不是空談體育精神。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2020年,依舊是中國搏擊賽事們掙扎的一年,如果說去年他們是在為發展而擔憂,今年開始他們將為生存而掙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