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優品時隔四年,再度嘗試私有化

還記得“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這句“陳歐體”廣告語曾紅極一時,一度成為網絡用語之一,而如今,聚美優品於近日再次提出私有化,早已今非昔比。

聚美優品時隔四年,再度嘗試私有化

1月11日,聚美優品宣佈收到了以聚美集團CEO為代表的買方集團遞交的私有化要約,擬用每ADS(美國存托股份)20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此次交易如果達成,聚美優品將正式退出紐交所,成為陳歐的私人控股公司。

一時間,聚美優品再度迴歸大眾視野,卻已是退場的姿態。

聚美優品時隔四年,再度嘗試私有化

四年前就曾私有化

這並不是陳歐第一次提出要求私有化,早在2016年2月,陳歐就曾提出對聚美優品進行私有化,但在2017年11月,撤回私有化要約。這一次的私有化以失敗告終。

據公開資料顯示,聚美優品是在2014年5月在紐交所正式上市,發行價為22美元,而上市後的聚美優品並沒有因此一帆風順。而是不久後,便陷入了打假風波,並且遭到了股東的集體訴訟,公司形象一度受損嚴重,股價持續下跌。

聚美優品時隔四年,再度嘗試私有化

在當年,陳歐第一次提出私有化要約時,報價為每ADS報價7美元,該報價是聚美優品上市時股價的三分之一。因報價較低,聚美的股東似乎不願意接受,陳歐不得不延緩私有化。

而如今,陳歐再度嘗試私有化,是因為聚美優品不得不在這個越來越擁擠的電商賽道中轉型,挖掘新的增長點

聚美優品時隔四年,再度嘗試私有化

也許這次退市,對聚美優品來說是件好事

聚美優品的前身是團美網。2010年3月,陳歐和和戴雨森等人創立團美網,當時就以化妝品團購為特色,9月更名為聚美優品,10月,月銷量突破1000萬元。隨後的幾年,聚美優品快速增長,不僅在2013年開設線下門店,並且還在當年全網銷售突破60億元。2014年,聚美優品在納斯達克上市,開盤當日股價便上漲24%,被稱之為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

上市後的聚美優品一鼓作氣,不僅低調上線了海淘網站,進軍跨境電商領域,還推出了母嬰頻道,瞄準跨境母嬰領域。但邁出的這一步,並未給聚美優品帶來更大的增長。此後的聚美優品儘管在2017年有收購了街電,可卻依然節節敗退

此外,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4月,聚美優品發佈公告,宣佈聯席CFO高孟、鄭雲生同時離職。2017年7月,聚美優品聯合創始人、產品副總裁戴雨森辭職,擔任真格基金合夥人。2018年4月,聚美優品新的CFO Mr.Yunsheng Zheng也離職。

另外,截至上一交易日(1月10日),聚美優品股價每股17.43美元,較上一交易日下跌5.78%,較其發行價跌去五分之一。目前聚美優品市值在2億美元,曾經最風光的時候,

聚美優品市值最高曾超50億美元

聚美優品時隔四年,再度嘗試私有化

根據聚美優品近些年的財報數據顯示,聚美優品的日子並不好過。主營的電子商務淨收入連年下滑,2016年淨收入62.77億元,2017年57.68億元,2018年34.27億元。反倒是收購的街電,給聚美優品帶來了不錯的增長,2017年該部分收入為7373萬元,2018年8.79億元。

近年來,隨著電商紅利日漸消散,垂直電商也逐漸退出市場。

據Analysys易觀發佈的《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4季度》顯示,聚美優品的市場份額僅為0.1%。還記得在2013年,聚美優品以22.1%的市場份額躍居中國美妝網絡零售平臺第一。

除了大市場環境影響,聚美優品也陷入公司正面形象危機:2014年,被爆平臺上的某供應商在多個平臺銷售假冒服裝和手錶,儘管陳歐之後一直強調所涉假貨只是聚美優品的邊緣業務線,但依然沒能止住股價的跌落;2018年3月,根據北京市消協官網顯示,北京市消協2017年在聚美優品購買12種比較試驗樣品,其中有7種不達標,不達標率為58.3%。

聚美優品時隔四年,再度嘗試私有化

寫在最後

其實這些年,過的不好的垂直電商也不只是聚美優品。之前陸陸續續有尚品網、樂蜂網、凡客網、Toplife等,都是曾經大眾熟知的電商平臺。而蘑菇街、網易考拉、寺庫等,也活得艱難,尤其網易考拉在2019年被阿里收購。

在如今這個前有綜合電商巨頭夾擊,後有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型模式崛起的電商環境中,聚美優品私有化或許未嘗不是一次“重生”。雖不知具體陳歐的下一步將如何發展聚美優品,但轉型已迫在眉睫,未來或將可以期待一下重新歸來的聚美優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