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談起斑鬣狗,可能很多人都會報以鄙夷的態度,認為這是一種十分令人討厭的動物,加上如今許多編輯的添油加醋或者刻意宣傳,導致斑鬣狗猥瑣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實拋開我們固有的成見,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去重新認識斑鬣狗的話,你會發現這一種生物,還是挺有意思的,它的身上也有許多可取之處,比如斑鬣狗種群之間的關係,就比我們想象中得要好很多,也更團結。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斑鬣狗群

鬣狗家族

很多人將斑鬣狗簡稱為鬣狗,但是嚴謹地論的話,這是有歧義的,畢竟能夠被稱為鬣狗的動物,可不止斑鬣狗一種,鬣狗家族雖然“人丁”不旺,但也不止斑鬣狗這一根獨苗,還有棕鬣狗、條紋鬣狗及土狼,它們共屬於鬣狗科,其中斑鬣狗、棕鬣狗、條紋鬣狗屬於鬣狗科下的鬣狗亞科,土狼單屬土狼亞科。整個鬣狗家族裡面,斑鬣狗是體型最大,戰鬥力最強的。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鬣狗科成員

一般來說,大多數哺乳的體型都是雄性大於雌性,但是斑鬣狗卻是反過來的,雌性鬣狗的體型要比雄性稍大一些,體重差大約是3-7千克。

斑鬣狗起源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從歷史分佈上看,斑鬣狗曾廣泛分佈於撒哈拉以南的地區,到如今在許多地方,特別是西非地區,其棲息地被分割成零零碎碎,斑鬣狗的生存也遭遇了危機,全球總個體數預估在27000-47000之間,其中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塞倫蓋蒂生態系統中數量最多,加起來有7700-8700只,另外,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也有1300-3900只。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鬣狗分佈圖

根據分佈地域的不同,斑鬣狗亞種之間的體型也略微有些差異,比如贊比亞地區的成年雄性斑鬣狗平均體重為67.6千克,雌性為69.2千克;塞倫蓋蒂草原上的成年雄性斑鬣狗平均體重則為49.8千克,雌性為54.2千克;

而已經絕種的歐亞地區的鬣狗,其成年個體平均體重甚至達到了102千克,這是相當大型的鬣狗,甚至能夠與蘇門答臘虎相提並論。

斑鬣狗真的不愛乾淨嗎?

關於斑鬣狗,其中一個最廣為人知的誤解就是“不愛乾淨”,甚至到了邋遢的地步,其實這只是人們用人類的觀點去看待野生動物的生存方式,從而加以評判罷了。

鬣狗之所以給人“不乾淨”的形象,主要來自其兩個習性,捕獵用掏肛、吃腐肉。先來說說斑鬣狗吃腐肉這件事,到現在為止,仍然有不少人認為斑鬣狗是食腐動物,其主要食物來源便是腐肉,但是有研究表明,這是錯誤的認知。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鬣狗捕獵圖

鬣狗是機會主義的捕食者,它們會吃腐肉,但絕對不是以腐肉為主,它最主要的食物來源還是靠捕獵,它所捕殺的獵物數量不會比獅子少。

斑鬣狗單獨捕獵時成功率大概是26%,但是當它們成群攻擊獵物時,成功率達到了驚人的46%,接近一半,也就是說當它發起兩次進攻時,差不多就能抓住一頭獵物,這樣的高超狩獵技巧與任何動物相比,都不會遜色。

另外,單隻斑鬣狗每餐至少能夠吃掉14.5千克的肉,所以,鬣狗又怎麼會以腐肉為主呢?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棕鬣狗

斑鬣狗的捕食對象很廣,大多數食草動物及少部分食肉哺乳動物都是它的獵食對象。要說到吃腐肉,鬣狗科的另外兩位兄弟可比斑鬣狗強太多了,比如棕鬣狗,是有名的“清道夫”,但為何它的這方面“名氣”沒有斑鬣狗大呢?歸根結底還是人們先入為主的主觀認知罷了。

另外,說到斑鬣狗,有一項研究發現,或許能夠稍稍改觀下人們對斑鬣狗的印象,因為人們發現,斑鬣狗會在其巢穴附近建立“化糞池”,這是不是意味著斑鬣狗也很愛乾淨呢?

在兩個古老的西班牙人類考古遺址,研究者們在某個坑裡發現了一堆斑鬣狗的糞便化石,數量之多超過了單隻鬣狗所能產生並遺留下來的數量,另外根據糞便化石的大小、形狀、成分等眾多特徵研究發現,這些糞便來自於不同年齡段的不同個體,也就是說這個坑是斑鬣狗們用來專門排洩的,人們推測它們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就是為了保持洞穴附近的乾淨衛生,減少細菌滋生,以及標記領地。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人類考古遺址發現的鬣狗糞便化石

斑鬣狗的這一行為被保留了下來,如今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的現代斑鬣狗,也會在洞穴附近刨一些坑,專門用來排洩。

自然界中有類似舉動的動物有很多,比如水獺和獾子,也會專門到某一固定的地方排洩。很多時候,我們看待事物會受固有認知所影響,從而得出片面的結論,就拿斑鬣狗來說,它們也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邋遢”。

掏肛只是為了生存

再來說說“掏肛”,這是提到鬣狗捕獵,必會涉及的一個詞彙,大致意思就是斑鬣狗在捕殺獵物時,不是像老虎一樣咬住獵物脖子以求一擊致命,而是撕咬獵物大腿、尾巴上部等地方,最終導致肛門脫落,腸子內臟外流,整個過程十分殘忍。

也正是因為這種捕獵方式,斑鬣狗成為眾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但是如果站在野生動物的角度,站在鬣狗的角度,掏肛則是它們捕獵最經濟的方式。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兩隻鬣狗捕殺小水牛

貓科動物之所以會採取咬脖子的方式,主要是它們的捕獵方式決定的,貓科動物擅長伏擊,咬住脖子待獵物窒息是最適合的方式,而鬣狗的捕獵方式則是靠追捕,它們耐力十足,能夠長時間尾隨獵物,直到合適的時候才出手。

不同的捕獵方式造就不同的手段,鬣狗在追擊獵物時,很少有機會咬到脖子,而咬後腿等部位是最直接的,所以對於鬣狗來說,它們可能沒想那麼多,能咬到哪裡是哪裡。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老虎捕獵圖

斑鬣狗群對食物需求量很大,所以斑鬣狗的捕食對象也都是角馬、牛羚、黑斑羚等體型較大的動物,斑鬣狗成年個體肩高為70-91.5釐米,這種高度在追擊時剛好差不多就能夠到這些食草動物的尾巴上部,“掏肛”就理所當然了。

另外,“掏肛”也是鬣狗捕獵最為經濟的方式,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腹部、身體後半部等都是薄弱的地方,例如大象在遇到大型獅群時會尾巴朝內頭朝外,圍成一個圈,把自己最薄弱的地方隱藏起來;又比如斑鬣狗在遇到成群非洲野犬攻擊時,也會採取半蹲的防禦姿勢,將自己薄弱的地方保護起來。

所以,鬣狗沒有獅虎般的體型及力量,採用“掏肛”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節省能量,提高捕獵成功率,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草原上的語言高手

提起斑鬣狗的叫聲,的確夠瘮人的,斑鬣狗能夠發出多種聲音,而這些聲音通常包含著重要的信息,能夠幫助它們達到交流的目的。《紐約時報》在2011年的時候刊登過一篇文章,內容就是動物學家凱·霍爾坎普對鬣狗聲音的研究,報告上詳細地描述了斑鬣狗幾種叫聲所代表的含義,對人們瞭解斑鬣狗這種生物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斑鬣狗

  • 當斑鬣狗被攻擊時,會邊逃跑邊發出喊叫聲;
  • 當斑鬣狗發出快速的高呼聲時,則表明它發現了獵物,附近的同伴就會前來;
  • 當幼崽需要吃奶的時候,會發出快速的“噫噫”聲,以便提醒母鬣狗;
  • 當兩隻斑鬣狗相遇時發出尖叫聲,則表示它們在打招呼;
  • 當斑鬣狗生氣時,就會發出深沉的咆哮聲。

當然,人們對鬣狗發聲的研究僅僅是“九牛一毛”,且人們也不可能完全明白斑鬣狗每一種叫聲的準確意思,比如在追捕獵物的時候,究竟哪一句是說“你負責前面包抄,我負責斷後”,我們不知道,甚至不知道有沒有這層意思,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斑鬣狗確實能夠通過不同的叫聲傳遞不同的信息,從而達到成員間相互交流的目的,這個技能,在動物界裡面是比較頂尖的。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斑鬣狗

斑鬣狗的叫聲傳遞出來的信息豐富到什麼程度呢?簡單來說,某一隻斑鬣狗所發出的聲音能像是“身份證”一樣,能夠迅速讓同伴識別出它。

2007年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研究人員通過對60頭斑鬣狗的117次聲音進行分析,得出了驚人的結論,人們發現斑鬣狗的某種特定叫聲,甚至能夠包含其年齡、體重等多種基本信息。

另外,斑鬣狗的叫聲也深遠地影響著它們的生活,比如當獵豹聽見鬣狗叫聲之後,會遠離該區域進行捕獵。

斑鬣狗種群之間比人們想象中的更團結

說到團結,可能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狼群,但是今天我們說的斑鬣狗,在這方面與狼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斑鬣狗是非常團結的動物,它們種群之間很少發生大規模、慘烈的爭鬥。

斑鬣狗群內等級制度十分嚴格,一般來說由一頭體型最大、實力最強的雌性鬣狗擔任首領,在群內地位最尊貴,雄性鬣狗地位最低,甚至比幼崽還低。

群成員之間很少發生爭鬥,即便有爭鬥,大多也是“點到為止”,一旦發生較為慘烈的打鬥,“鬣狗女王”馬上會出現制止,這個時候爭鬥的雙方都會乖乖“熄火”。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斑鬣狗

大自然的動物們為了防止近親繁殖,都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方式,比如獅群裡面的雄獅會離家出走,而斑鬣狗群也一樣,群內的雄性幼崽會在2歲的時候離開自己的群,然後去加入另外的一個鬣狗群,而別的群裡面出走的雄性鬣狗,也會被這個群所接納,這樣斑鬣狗群與群之間就完成了一次“換血”。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斑鬣狗對入侵領地的其他鬣狗也不怎麼會趕盡殺絕,而是稍微驅趕一下就行,畢竟不同群的鬣狗,或許多多少少有點沾親帶故。

為斑鬣狗正名!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

斑鬣狗

當然,說了這麼多不是想要讓大家說斑鬣狗的好,想要表達的只是希望人們不要帶著人類的有色眼鏡去看待野生動物,它們生活在大自然下,經過長久的進化已經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無關好壞。

斑鬣狗雖然不受待見,但是其對於世界動物資源豐富度及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也是十分重大的,目前斑鬣狗處於低危的生存狀態,報復性捕殺、棲息地喪失等也正威脅著斑鬣狗的生存,總之一句話,請大家善待這種野生動物吧!

(關注我,瞭解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禁止抄襲、洗稿,違者投訴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