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為什麼被三國迷喜歡?有哪些光輝英雄故事?

五金員工陳可為


趙雲的事蹟

《三國志·趙雲傳》: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中文名

趙雲

諡號

順平侯

別稱

虎威將軍、常勝將軍

字號

子龍

出生地

常山真定

基本內容

趙雲

目錄·【人物簡介】

·【趙雲生平】---歷史簡記

·【趙雲生平】---歷史演義

·【趙雲生平】---平生始末

·【英雄古蹟】---趙雲廟

·《蜀志趙雲傳》

·趙雲 - 簡明演義傳記

·趙雲 - 歷史評價

血染徵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

只有常山趙子龍.

【人物簡介】

趙雲 字 子龍

終屬 蜀

性別 男

身高 約合現今1.76米

籍貫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長八尺 姿顏雄偉

官至鎮東將軍永昌亭侯 諡曰順平侯

生卒 168 — 229(62歲)

家族:

父親 未知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趙統趙廣

兄弟姐妹 未知

曾效力過的勢力公孫瓚袁紹蜀

【趙雲生平】---歷史簡記

趙雲開始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中保護劉禪和甘夫人脫險。劉備西征時,趙雲截江奪回了後主劉禪。後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陽、資中一帶,完成了對成都西南部的包圍。建興六年,趙雲隨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戰中因實力差距被曹真擊敗,戰後趙雲請求自貶。建興七年,卒,後追諡為順平侯。

趙雲品性忠良,直言敢諫,曾力勸劉備將本打算賞賜功臣的土地還與百姓。在劉備伐吳前,又進忠言,勸劉備以國仇為重、私仇為輕,改為攻魏。在對他的諡書中,強調了他有賢者之風,能體恤民情,慈愛百姓。其高風亮節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成語"偃旗息鼓""單騎救主""一身是膽"皆源自趙雲親身事蹟 。

蜀·漢追諡趙雲的諡文--“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

【趙雲生平】---歷史演義

趙雲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趙雲七進七出,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演義中,趙雲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數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贊為“一身都是膽”,是深受我國民眾喜愛的小說人物之一。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

★ 《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筆下的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一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在三國演義裡五虎上將之中對蜀漢王室征戰疆場時間最久的就是這位風度偏偏的白馬將軍.他在長阪坡七進七出,一杆長槍使的是"渾身上下如飄瑞雪,遍體紛紛若舞梨花".當孫權的妹妹要帶走劉備唯一的骨血,他又是第一個飛身上船,為劉備第二次的保住了子嗣,年以70還力敵五將.雖然沒有關二爺這麼大的名望,可是他就像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沒有大力神那麼知名,卻也深收世人的喜愛。

★現代人眼中的“五虎上將”

易中天品三國:趙雲其實不是五虎上將中的,其實是四虎上將,趙雲不得劉備重用,所以沒有被封為將軍.

【趙雲生平】---平生始末

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趙雲投公孫瓚,後奉瓚命從劉備,二人相見恨晚。後因兄喪,歸家中(也有一說是隨瓚時見其不當英雄之名而藉此故還鄉不歸)。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當時已投靠袁紹,趙雲與劉備重逢於鄴城,並秘密募兵數百,稱為劉備部曲,袁紹不能得知。後隨劉備入荊州投劉表,守備新野。

十三年(208年),劉備與曹操大戰,以弱敵強,於長坂坡(今湖北當陽境內)兵敗,趙雲於敵軍中救劉備妻、子脫險,因功升為牙門將軍。赤壁之戰後,趙雲隨劉備奪取貴陽、長沙等四郡,任命為桂陽太守(任期為一個半月,因不適合太守位,被詔回,再次成為留營司馬)。

十六年(211年),劉備與龐統等人帶軍入益州,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仍鎮守荊州。孫權得知劉備西征,遣人駛船接其妹(即劉備之妻孫夫人)回吳,孫夫人慾帶劉備之子劉禪一同歸吳,趙雲與張飛勒兵截江,得劉禪而回(此為二次救少主).

十八年(213年),趙雲奉命與諸葛亮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至江州(今重慶)後,三人各自統軍平定諸縣,於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會師,合圍成都,成都既定,升為翊軍將軍。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備欲伐東吳以報襲荊州殺關羽等切齒之恨,趙雲等有識之士陳述利害,力主維護孫劉聯盟,劉備執意東征不從,令諸葛亮輔太子劉禪守成都,又令趙雲督江州(今重慶)兵馬,是以二人皆未隨軍東進。次年(222年)劉備於猇亭兵敗,章武三年(223年)卒於白帝城。

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太子劉禪登位,趙雲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後任鎮東將軍。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上表北伐,趙雲已年邁,次年(228年)為掩護蜀軍主力攻祁山,領少量軍士為疑兵於箕谷牽制曹魏主力大軍,雖因兵力懸殊過大而失利,仍能聚眾固守,親自斷後,使軍隊安全撤退。

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卒。景耀四年三月,蜀國追諡趙雲為順平侯,為蜀漢十二位見諡大臣之一。其長子趙統嗣父侯爵,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為牙門將,隨姜維至沓中,於臨陳戰死,為國捐軀。

趙雲戎馬一生,作戰驍勇,膽略過人,劉備及時人皆稱其一身是膽。雲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係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為人謹細,以德服人,劉備軍曾俘獲夏侯敦部下夏侯蘭,蘭乃趙雲同鄉,雲知其明於律法,推薦他為軍正,但不安排為自己屬下,其慎慮如此。蜀軍街亭失利後,各處皆損兵折將,唯有趙雲親自斷後,所屬兵將及軍資什物都無損失,丞相諸葛亮要把軍隊剩餘物資獎賜趙雲將士,趙雲不受,認為蜀軍兵敗,不應反而受賞,諸葛亮對其德十分讚賞。昔日平定桂陽後,趙雲任桂陽太守,原太守趙範之寡嫂有天資之色,範欲將寡嫂配趙雲,趙雲認為範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後來趙範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時,劉備欲將巴蜀有名的田宅分賜諸將,趙雲以霍去病“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之例勸阻劉備分田宅賜將,認為田地應交與百姓耕種,房宅也應歸還百姓,劉備果從其言。趙雲為國不被天資國色所迷,為民不被良田毫宅所動,時人與後人皆感其德。

【英雄古蹟】---趙雲廟

談三國者,無不論及長坂坡救阿斗之故事。雲之英明可謂婦孺皆知,子龍故里人氏更是引以為榮,後代先賢奉為神明,建廟祭祀,香火頗盛(今河北省正定縣有趙雲廟)。

一九九六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廟拆建重修,對外開放。重修之廟佔地二十餘畝,造型古樸,氣勢宏偉,其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順平侯殿。主殿魚貫中軸,左右配殿翼輔兩側,整個佈局開闊大方,整齊勻稱。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樹木點綴其中,由為肅穆典雅。 現展出之找雲故里碑,趙雲飲馬槽,均為廟內原存遺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為正定出土文物。其餘木牛流馬,紅崖天書等無不與三國故事有關者。趙雲廟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與世界文明之隆興寺\容國府毗鄰。景點聊綴,相得益彰。為弘揚民族文化,重現趙子龍雄姿,正定縣旅遊局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趙雲廟已於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佔地12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新廟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並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連成一片、相得益彰。趙雲廟的落成開放為中外遊客及趙雲的海外後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弔、遊覽觀光的場所。

陳壽在三國志中為趙雲作傳雖字數很少,但將其與關張馬黃並列,是考慮到他們的勇猛相敵,功勞相匹,如果趙雲不與關張馬黃相類,陳壽完全可以將他歸在其他人中,沒有必要湊人數。依我猜測,當時在蜀地軍營或者老百姓中,很可能已有“五虎將”的叫法,故而有此排列。這也證明趙雲是有資格與關張馬黃平起平坐的。

《蜀志趙雲傳》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先主自葭萌關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岐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致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七年卒,追諡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杳中,臨陣戰死。

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滿江紅·趙雲

將軍百戰,槍起處、鬼懼神驚。想當年、當陽漢水,威鎮群英。先帝稱讚號虎威,後主降詔諡順平。到而今、說三分故事,慕美名。

數救駕,亦統兵。諫忠言,蜀漢興。待江山初定,淡泊功名。馳騁塞北沙如雪,漫步江南山盡青。伴文鷺、棄白馬銀槍,訴衷情。

趙雲 - 簡明演義傳記

趙雲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趙雲齊進齊出,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演義中,趙雲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數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贊為“一身都是膽”,是深受我國民眾喜愛的小說人物之一。

趙雲 - 歷史評價

▓劉備:子龍不棄我走也。 《雲別傳》

▓別傳: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雲別傳》

▓劉備: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雲別傳》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雲別傳》

▓姜維: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 《雲別傳》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三國志·蜀書六》

▓楊戲:徵南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三國志·蜀書十五》

相關搜索

三國演義讀後感

趙雲的主要事蹟

趙雲經典事蹟

三國趙雲的主要事蹟

趙雲典型事蹟

趙雲的九個事蹟

趙雲的事蹟500字

趙雲的主要事蹟概述

[1]曾效力過的勢力 公孫瓚 袁紹 蜀

[2]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趙雲投公孫瓚,後奉瓚命從劉備,二人相見恨晚。後因兄喪,歸家中(也有一說是隨瓚時見其不當英雄之名而藉此故還鄉不歸)。

[3]建安五年(200年),劉備當時已投靠袁紹,趙雲與劉備重逢於鄴城,並秘密募兵數百,稱為劉備部曲,袁紹不能得知。後隨劉備入荊州投劉表,守備新野。

[4]十三年(208年),劉備與曹操大戰,以弱敵強,於長坂坡(今湖北當陽境內)兵敗,趙雲於敵軍中救劉備妻、子脫險,因功升為牙門將軍。赤壁之戰後,趙雲隨劉備奪取貴陽、長沙等四郡,任命為桂陽太守(任期為一個半月,因不適合太守位,被詔回,再次成為留營司馬)。

[5]十六年(211年),劉備與龐統等人帶軍入益州,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仍鎮守荊州。孫權得知劉備西征,遣人駛船接其妹(即劉備之妻孫夫人)回吳,孫夫人慾帶劉備之子劉禪一同歸吳,趙雲與張飛勒兵截江,得劉禪而回(此為二次救少主).

[6]十八年(213年),趙雲奉命與諸葛亮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至江州(今重慶)後,三人各自統軍平定諸縣,於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會師,合圍成都,成都既定,升為翊軍將軍。

[7]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備欲伐東吳以報襲荊州殺關羽等切齒之恨,趙雲等有識之士陳述利害,力主維護孫劉聯盟,劉備執意東征不從,令諸葛亮輔太子劉禪守成都,又令趙雲督江州(今重慶)兵馬,是以二人皆未隨軍東進。次年(222年)劉備於猇亭兵敗,章武三年(223年)卒於白帝城。

[8]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太子劉禪登位,趙雲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後任鎮東將軍。

[9]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上表北伐,趙雲已年邁,次年(228年)為掩護蜀軍主力攻祁山,領少量軍士為疑兵於箕谷牽制曹魏主力大軍,雖因兵力懸殊過大而失利,仍能聚眾固守,親自斷後,使軍隊安全撤退。

[10]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卒。景耀四年三月,蜀國追諡趙雲為順平侯,為蜀漢十二位見諡大臣之一。其長子趙統嗣父侯爵,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為牙門將,隨姜維至沓中,於臨陳戰死,為國捐軀。


溫柔的兔子


在《三國演義》裡,趙雲被羅貫中寫進了五虎上將之列,其英雄事蹟被人廣為傳頌。其中最閃耀的,應該就算是長坂坡七進七出奪下阿斗的故事了。那麼,真實的歷史之中,趙雲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我們知道,羅貫中在小說之中對很多人物(尤其是蜀漢這邊)都作了美化,虛構了很多情節,甚至還強加了很多戲(比如斬華雄是孫堅,小說卻說是關羽)。但是,作為作者和後人都比較青睞的趙子龍,卻屬實沒有什麼虛構的成分,充其量只是細化了一些內容而已。

翻開《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我們來細細盤點趙雲的功績:

一、長坂坡

子龍加入劉備陣營的第一功,當屬長坂坡救主。正史之中沒有七進七出,也沒有斬旗奪帥的記錄,但是趙雲確實是單槍匹馬護衛著劉禪和甘夫人一起回到劉備身邊的: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二、奪桂陽

赤壁之戰後,劉備以雷霆之速收回了荊州四郡,其中趙雲就是去打桂陽的那一路。而他不為趙範所動,更峻拒其寡嫂的婚配,也是見諸史料的(當然,不僅僅是因為趙雲不近女色,還因為他估計趙範可能要跑路,以免自己被連累):

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範寡嫂曰樊氏,有國色,範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

三、截江奪阿斗

孫劉結成親家以後,孫夫人一直在劉備營中跋扈不已,劉備只好請趙雲來做大管家幫自己鎮住這個女人。後來孫劉聯盟出現裂痕,趙雲又和張飛一起把差點被打算回孃家的孫夫人帶走的劉禪奪了回去:

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四、子龍一身是膽

漢中爭奪戰之中,為了救援被曹軍圍困的黃忠,趙雲帶著幾十名騎兵突進曹操的大軍之中,不僅擊潰了敵人,還收穫了曹軍的軍糧,被劉備盛讚為“一身是膽也!”

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偪,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

除此以外,趙雲還有力諫劉備在益州撫慰百姓、不要東征孫權等舉措。應該說,在劉備陣中,趙雲稱得上是一位能文能武的良將。

您對趙雲的故事還有什麼可以補充的嘛?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互動。



青言論史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立場是站在劉備這邊的,比如神話諸葛亮,貶低曹操。讀者自然也是站在劉備這邊,有了主人翁意識。

與關於、張飛、馬超、黃總相比較,趙雲給人印象最深的主要不在勇力方面,而是他的膽識、人品。作為一員武將,趙雲無疑是第一流的,但他不像其他四位戰將那樣主要以武勇揚名,他表現為有勇有謀,處事縝密,見識不凡,人品高潔,是一位德才兼備的人物。就他的德才來說,蜀漢其他將領可以說沒有哪個能跟他相匹。人們歷來對趙雲也沒有什麼爭議,一致推崇他的美德,這在三國人物中也是少見的。蜀漢方面包括劉、關、張以及諸葛亮在內,歷來的評價並不一致,至少在某些方面有爭議;而趙雲,則沒有這種現象。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長坂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帳下虎豹騎統領曹純擄走,劉禪及甘夫人賴於趙雲的保護才倖免於難。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當時劉備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駐守荊州的治所公安,劉備的家眷及孫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為孫夫人驕橫跋扈,劉備又特命趙雲掌管內事,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蜀漢後期,劉禪下令追諡趙雲時說趙雲當初跟隨劉備的時候不但功績顯著,更是在艱難險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維等認為趙雲當時救主行為的情義是可以貫穿金石的。





1今月曾經照古人1


趙雲是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身有八尺,濃眉大眼,魁梧勇猛,常山人。自小天資聰穎,喜愛槍法,四處拜師學藝,16歲便受著名槍師真傳,一年後學成下山,開啟了他的出彩人生。


起初投於袁紹,但因無法贊同袁紹的所作所為而離開了。後受人推舉,跟隨公孫瓚。機緣巧合與劉備相識,最後加入劉備陣營。

趙雲曾經單槍匹馬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稱之為單騎救主。在一次與曹軍的戰役中,趙雲和劉備失散,在混戰之中,又丟失了劉備之子。趙雲在長坂坡上一邊打鬥一邊尋找,終於找到了糜夫人和劉禪。趙雲下馬,請糜夫人和劉禪上馬,自己護其二人殺出重圍。糜夫人不答應,在推脫之時,敵軍即將包圍過來,緊要關頭,糜夫人放下兒子,隻身跳入了的一旁枯井。趙雲抱起劉禪,護在懷中,前後殺了有五十餘名曹軍,最終突出重圍。

趙雲也曾被讚譽為“一身是膽”。在一次魏蜀國爭奪漢中時,曹操率領四十萬大軍對戰劉備,諸葛亮派遣了黃忠和趙雲一同去應戰。由於曹軍早有準備,黃忠腹背受敵被圍困,趙雲率兵將其救出。而後因趙雲寡不敵眾,不得不退回營中。眾人皆勸說趙雲應當閉門防守為主,而趙雲卻反其道而行之,打開了營門,收起軍旗,埋伏了部分士兵,獨自站在營門外。待曹軍趕到之後,天已經快黑,看到蜀軍門口只有趙雲一人,營內也無其他動靜,怕有埋伏,便決定退兵。不料趙雲率兵追了上去,因為天黑難辨,曹軍無法確定有多少敵軍,嚇得狼狽不堪,最終曹軍潰不成軍,趙雲反敗為勝。

趙子龍一生英勇善戰,像此戰例眾多,戰功無數,被贊為儒軍。


趙小三與戰神們


趙雲成名之戰是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斗。曹操看了就讚不絕口,趙雲可以說是一身是膽絕不為過。還有一次是孫尚香帶阿斗回東吳,又是趙雲隻身一人殺上船去奪回阿斗。趙雲可以說做事謹慎,為人忠心所以深得三國迷的喜歡。


誓言混混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死後,劉禪又下令追諡趙雲,姜維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張山版趙雲十一年改為郡治。 )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見趙雲,奇之,深加接納。 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地,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隨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後來,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得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東生隨行


主要是長的帥和武藝好強,還有就是忠義不比雲長差,只是故事沒有落到他身上而已!看劉備喜歡他做帖身保鏢就知道他有多討人喜歡啦



路在飛1


《三國志·集解》

言其膽大,能以孤軍亢操大軍。

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官本《考證》曰:《御覽》作“雲遣兵”,多“遣”字。】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監本“出”作“山”,誤。】

雲別傳曰:亮曰:“街亭軍退,街亭見《諸葛亮傳》。兵將不復相錄,胡三省曰:錄,收拾也。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通鑑無“府”字。


久久力立


趙雲是許多三國迷心中的神,白馬銀槍帥小夥,關鍵是武藝高強,又忠心侍主。

趙雲最精神的事當屬長板坡,單人匹馬在曹操百萬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殺死曹操有名上將五十六名,從此常山趙子龍名滿天下。

漢中破曹是趙雲人生又一精彩的一筆。

趙雲與黃忠在漢中拒曹,黃忠被困,為救黃忠,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擊曹軍士兵的陣列,且戰且退。

曹軍雖然被趙雲擊散,但是仍憑藉數量優勢將趙雲包圍起來,趙雲便突圍並退入蜀軍的圍柵內。

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圍柵內。

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圍柵,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圍柵,見曹操大軍殺到,便欲閉門拒守。趙雲進入主營之後,卻下令大開柵門,然後令蜀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卻。此時趙雲下令打響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蜀軍以弩箭射向曹軍,曹軍為之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

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於是飲宴直到黃昏,軍中號趙雲為“虎威將軍”。

當然趙子龍的事蹟不止這些,但這兩次最能反映出趙子龍,智勇雙全,勇冠天下。



知無為而有益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趙雲的英雄故事主演體現在兩次救護“阿斗”上。第一次,劉備新野敗逃無暇顧及妻兒,趙雲護佑劉備家眷,曾經“七進七出”從曹營內就出阿斗。二次孫尚香打算帶阿斗去東吳,又是趙雲隻身登船搶回阿斗。

另外,趙雲曾經安全護佑劉備從東吳娶回孫尚香,使得周瑜美人計失敗,賠了夫人又折兵。曹丕發動五路攻蜀漢,諸葛亮命趙雲抵擋曹仁,上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好戲。

然後,我們看看趙雲身上有什麼獨特之處惹人喜愛。

  • 趙雲不卑不亢、處事低調,深的上下的喜歡。不像關羽人稱“傲上而不忍下”,下面的人恭維他,上面的人忌憚他;也不像張飛經常鞭撻士卒,做事魯莽。相比之下,趙雲顯得平易近人。
  • 趙雲做事謹慎小心並且忠心耿耿,在護佑劉備東吳娶妻時得到完美提現,他辦事劉備諸葛亮放心。之前劉備去荊州參加鴻門宴,以及後來劉備託孤時,交代完諸葛亮、李嚴,又專門對趙雲做了交代,正是因為趙雲的這個特點。
  • 趙雲單兵作戰能力很強,並且具有孤膽英雄的樣子,七進七出就阿斗,一夫當關阻曹仁。

總而言之,趙雲在三國人物中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其他英雄人物一樣吸引了屬於自己的擁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