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提到三國時期的“特種部隊”,或者說有明確番號和獨特色彩的部隊,可能很多人會想到虎豹騎、陷陣營,如果說蜀漢的一般都會想到無當飛軍、白毦兵什麼的。這兩支大概都可以算得上是蜀漢的“網紅”部隊了。不過其實關於白毦兵的記載極其有限,僅僅在諸葛亮的一封信中提到過,面目很模糊。下面小編要介紹的是一支名氣沒有那麼大,但是戰鬥力和裝備都很強的蜀漢部隊——連弩士。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長於弓弩的蜀漢——元戎弩與蜀側竹弩

自古以來,威脅最大的冷兵器莫過於弓弩。蜀漢地形多山地,而且缺少戰馬(滇馬、蜀馬耐力高,但是矮小,適合山地中行進,衝擊性不強),現實的環境導致蜀漢很依賴步兵。以步兵對抗騎兵的話,就需要在裝備上下功夫,來彌補二者之間的差距。為此蜀漢製造了蒲元神刀;改良筒袖鎧;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蜀漢對弓弩的研究,比如大名鼎鼎的元戎弩。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元戎弩也被稱為諸葛連弩,因為這是諸葛亮改進的。根據《魏氏春秋》的記載,元戎弩用鐵來製造箭矢,一支箭矢長八寸,可以一次發射十支箭矢。這十支箭矢到底是一起射擊出去,還是連續射擊,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按照“連弩”這個名字,小編認為應該是後者,十支箭矢持續發射。

《魏氏春秋》:“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元戎弩無疑是被投入到戰場了的,但是明確記載的,指名道姓說元戎弩參與了哪一場戰役,取得了怎麼樣的成效,這個史料小編是找不到的。不過根據其他人的評價還是可以看出這種連弩的作戰能力。曹魏發明家馬鈞看到戰場上繳獲的諸葛連弩,評價“巧則巧矣”,並聲稱可以將火力提升到五倍,也就是五十支,可惜沒能立項;西晉名將劉弘在荊州的時候,曾經到隆中參觀,並且令李興屬文,其中就有“神弩之功,一何微妙!”根據馬鈞和劉弘的評價,可知諸葛連弩無論是單純的科技含量還是在戰爭中的作用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除了諸葛連弩之外,蜀漢還有一種弩具——蜀側竹弩。相對於諸葛連弩來說,關於蜀側竹弩的直接記載幾乎沒有,顧名思義只能推測出製作材料大概是竹子,可能會比較輕便。關於蜀側竹弩的記載在《晉書·陶璜傳》中。西晉派故蜀漢將領楊稷、毛炅、董元、孟幹、孟通、李松、王業、爨能等人與東吳爭奪交州,但是被吳將薛珝、陶璜等人擊敗。孟幹、李松、爨能等人被送到建業。孫皓本來想將孟乾等人流放到臨海郡,孟乾等人提出幫助東吳製作蜀側竹弩,才被留下來。

從這裡可以看出,蜀側竹弩被東吳很是眼熱,而且至少在東吳是沒有這種技術的。

《晉書·陶璜傳》:“乾等志欲北歸,慮東徙轉遠,以吳人愛蜀側竹弩,言能作之,皓留付作部。”

長於弓弩的蜀漢,也利用弓弩取得了很多次勝利。在“漢中之戰”的局部戰役“漢水之戰”中,趙雲用弓弩射潰曹操的軍隊;在諸葛亮四伐的時候,蜀漢軍隊用弓弩射殺追擊的張郃;在諸葛亮五伐的時候,蜀漢將領孟琰率軍渡過武功水立營,遭到司馬懿的一萬騎兵襲擊,蜀漢軍隊一邊搭橋,一邊射退司馬懿,取得武功水的控制。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雲別傳》:“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諸葛亮集·上事表》:“臣作車橋,越水射之,橋成馳去。”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精於射擊的涪陵人

小編能夠找到的連弩士的兵源,來自涪陵郡。涪陵郡成都平原的東南方,《華陽國志·巴志》對涪陵郡的地勢的評價是“土地山險水灘”,從《中國歷史地圖集》上來看確實處於一片山嶺之間。涪陵郡中居住著很多獽人、蜑人等悍勇的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與中原地區文化上的差異,漁獵應該是這些獽人、蜑人的一個重要的生產方式。所以說這些獽人、蜑人一來善於山地作戰;二來精於射擊,善操弓弩;加上當地民風剽悍、敢於死鬥,是極其優秀的兵源。蜀漢的車騎將軍、江州都督鄧芝喜歡射術,未必沒有受涪陵郡中少數民族的影響的原因。在延熙十一年(一說延熙十三年,小編以延熙十一年為準,即公元248年),涪陵郡豪帥徐巨反叛蜀漢,被鄧芝平定。鄧芝遷徙涪陵郡豪帥五千戶為兵戶,組成獵射官,也可以看出當地人善於射擊的特點。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華陽國志·巴志》:“縣邑阿黨,鬥訟必死。無蠶桑,少文學,惟出茶、丹、漆、蜜、蠟。漢時赤甲軍常取其民。”

《華陽國志·巴志》:“芝性好弩,手自射猿,中之。”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涪陵屬國民夷反,車騎將軍鄧芝往討,皆破平之。”

《華陽國志·巴志》:“乃移其豪徐、藺、謝、範五千家於蜀,為獵射官。”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連弩士的組成

涪陵郡人是非常優秀的善於山地作戰兵源,蜀漢又要與曹魏進行高強度的作戰,當然會從這裡徵兵。有人認為徐巨的叛亂,就和蜀漢對這裡的徵兵有直接關係。不過這一點小編感覺還是可以商榷的,因為這個時候執政的是鴿派的費禕,並沒有對曹魏進行太大規模的戰爭。不過不管怎麼說,蜀漢確實是從涪陵郡這裡徵過兵的。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諸葛亮為了北伐的需要,曾經從涪陵郡中徵收三千青壯男丁組成連弩士,並且將其家屬遷徙到漢中成為質任。這是小編能找到的關於連弩士的最早記載。從名稱上來看,這批士兵大概率使用火力強大的諸葛連弩為武器,也有可能會使用更為輕便的蜀側竹弩。蜀側竹弩記載有限,以諸葛連弩為例。一把諸葛連弩一次可以擊發十支鐵箭,三千連弩士一輪可以擊發三萬支鐵箭,這是多麼強大的火力。具體可以參考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界橋之戰”,袁紹先鋒麴義用八百步兵和一千強弩,就能夠擊潰公孫瓚的精銳騎兵。三千連弩士的爆發力一定高於“界橋之戰”的一千強弩手。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這些連弩士很有可能參與了射殺張郃和射退司馬懿的戰役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晉初期,這支連弩士仍然存在,被轉移到關中左馮翊蓮勺縣。

《華陽國志·巴志》:“蜀丞相亮亦發其勁卒三千人為連弩士,遂移家漢中。”

《華陽國志·巴志》:“晉初,移弩士於馮翊蓮勺。”

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一輪可射擊至少三萬支箭

小結

三國時期有很多有番號的部隊,被視為當時的特種部隊、精英部隊。不過其中有一些實在有些名不副實。比如上面提到的白毦兵,記載有限,而且位於吳、蜀交界處永安,雖然承擔著防備東吳的重任,但兩家畢竟處於同盟關係中,無有戰事。而連弩士這支部隊裝備精良、兵士悍勇、戰鬥力強,又長期活躍於與曹魏的戰爭當中,可以說是蜀漢的一支精銳部隊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華陽國志》、《諸葛亮集》、《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