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古代戰爭是怎麼把100萬噸糧食運送到前線的,難以想象的苦差

古代戰爭是怎麼把100萬噸糧食運送到前線的,難以想象的苦差

中國古代時吃的是粟等農作物,不管吃什麼,對於戰鬥力是沒有多大影響的,人只要能吃飽就有力氣,以古代的交通條件,會迅速腐敗變質的食物是沒有意義的,只有那些可以進行長時間的運輸和儲存的食物才可以作為軍糧。實戰中也許軍隊可以在敵方區域進行燒殺掠奪減輕己方的後勤壓力。但這是不可靠的,萬一對方堅壁清野,還是要靠自己,軍隊隨身攜帶的糧食一般是5天份,最多以10天為極限,可以對五六百千米外的區域進行遠征。軍事行動超出了這個時間範圍的話,就必須依賴持續的後勤支援。

古代戰爭是怎麼把100萬噸糧食運送到前線的,難以想象的苦差

古代的運輸只能依賴人力或者畜力,各地方官府都有明確任務。縣邑負責籌備車輛和舟船,鄉鎮負責調集民夫和畜力,車船以長途運輸為主,人力畜力以短途運輸為主。規定車船運距以一天路程為準,即從起點至驛站一個大站止,約60一70裡,運到後由下班接運。牛馬和馬車也不是隨便就有的,馬車牛車可以拉更多,但是牲畜也要吃東西,而且食量還很大,如果是吃豆類飼料還好,要是吃草,那每次都要吃很久很多。因此即使混雜了牲畜加人運輸隊,所能提高的前送距離也是有限的,

古代戰爭是怎麼把100萬噸糧食運送到前線的,難以想象的苦差

很多時候還得靠民夫肩挑手扛。而人類步行速度是4一6千米/小時,長期行軍的話一晝夜能達到40千米就不錯了。人力背運實行“十里換人制”,即每10裡為一運程,每200人為一班,配一名監官,運夫每人背5鬥,到10里路程交接站進行交接,下班人接著往前背運,依此次遞輸運,直至軍前。

古代戰爭是怎麼把100萬噸糧食運送到前線的,難以想象的苦差

長平之戰中的60萬秦軍每個士兵每天吃1斤穀物的話,一天需要60萬斤,對峙2年總共需要21萬噸。從轉運中心渭河谷地到長平大約是500千米,在後方3一4個人支撐前線1個士兵的情況下,需要征夫300萬來運輸(秦國人口只有500萬),民夫也要吃飯,那麼就是說大約需要100萬噸糧食前送。可以想見古代遠征作戰的艱難。

古代戰爭是怎麼把100萬噸糧食運送到前線的,難以想象的苦差

為什麼大軍遠征,遇到一個幾千人堅守的城池要進行長年累月的攻堅戰而不是捨棄這個小城繼續前進?原因就在於如果糧食補給線必須經過這裡,大軍可以繞城而過,補給卻無法通過,不可能給每一批糧食都配上上萬的部隊保護,如果留下一支精銳部隊監視這個小城,以後怎麼辦,總不能每個地方都留一支部隊,所以只能攻下城池才能繼續戰爭

古代戰爭是怎麼把100萬噸糧食運送到前線的,難以想象的苦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