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這樣栽,效益來的快!

眼下正是栽植果樹的好時機,不少果農開始栽植果樹了。但要把果樹栽好,也不是簡單的事,還真需要技術。要想一勞永逸地栽好果樹,那就得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確定好密度

栽植密度與種類品種、整形方式、地形地勢、土壤肥力、管理要求、栽培技術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樹勢弱、主幹形、山地、瘠薄土壤、要求早期產量高、栽培技術水平高的可以適度密植。果樹株行距以寬行窄株為宜,行距不宜小於3米,最好能在4—6米,以便於機械操作。未來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果園機械的應用是必然趨勢。有些果農為了增加前期效益,進行計劃密植,對此我不提倡。實際生產中,等結果後有效益了,果農不捨得挖掉中間那株果樹,就採取修剪的方法來解決密閉的問題,結果不僅解決不了密集鬱閉問題,反而因修剪過重而影響果樹生長。各種生產操作也極不方便,嚴重影響生產效率,得不償失。

果樹這樣栽,效益來的快!

寬行窄株

二、整理好土壤

坡度較大的山地果園一般要修梯田,坡度較小的山地果園則順坡而下,直接起壟。做梯田時要注意挖一米寬,至少80釐米深的溝或穴,注意把40釐米以上土層(表層土)放置溝的一側,底部的土層放置另一側。回填時注意要下“粗”、中“勻”、上“精”。最底層埋進農作物秸稈、樹枝等粗料與石灰(20-30釐米厚),中間可以放雜草、農家肥即部分表土(20-30釐米厚),上層放與商品有機菌肥混合的肥沃表土(20-40釐米厚),底層最差的土壤放在樹盤周圍表土上面,以後慢慢改良。記得一定要埋入足夠的粗料有機質與腐熟有機肥。因為以後再不會在果樹根系底下埋入肥料了,果樹垂直根的生長就只能依靠這次的肥料了。以後施肥基本上是在果樹樹盤周圍30-40釐米深度的地方施肥,以滿足水平根生長的需要。有些果農用挖機把土挖了個底朝天,在表層放一點點商品有機肥,實際上還不如不挖。因為將表層肥土埋入底層,把底層土放在果樹根系周圍,土壤改良很難很慢,易導致果樹生產不良。

果樹這樣栽,效益來的快!

緩坡地起壟栽培

地下水位高的平地、土壤貧瘠的最好採取起壟栽培。起壟栽培增加了土層厚度,使根系生活在肥沃的活土層中,根系的微環境水、熱穩定,能減輕雨季積水對果樹根系的澇害,增加了根系的透氣性,為根系生長髮育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促發較多的吸收根。據研究在0~40釐米的土層中,起壟栽培果樹比平栽果樹總根數量增加35%以上,直徑2毫米以下吸收根增加30%以上。

起壟栽培方法如下:以行距4米的果園為例,先把有機肥均勻撒在地面上,用機械翻耕20釐米左右深,再中間2米寬、20釐米左右厚的表層土起到兩側,形成高40釐米左右、上部寬1—1.5米、下部寬2米的壟。最後在壟中間栽樹,壟上覆蓋,行間種草。

果樹這樣栽,效益來的快!

起壟方法

果樹這樣栽,效益來的快!

三、處理好果苗

果苗運回後,應先放在陰涼避風的地方,枝葉根系噴水使果苗保持溼潤。如果缺水嚴重,直接把根系泡在水裡2—3個小時。為安全起見,還需要進行根系消毒,一般用7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或者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浸泡根系10—20分鐘。栽植前解除嫁接薄膜,把爛根、乾枯根和殘根剪掉,爛根剪到露白為止,好根稍剪掉一部分。主根也要剪掉一截,可以促發側根,有利於果樹結果。剪去一部分過弱或位置不當的枝梢,天氣過於乾燥時,還應適當剪去一部分葉片,以減少水分蒸發。

果樹這樣栽,效益來的快!

四、栽植好苗木

果樹栽植前可挖長寬1米深40釐米的土坑(苗木量少可以用桶),用細土加鈣鎂磷肥加水和成稀泥,還可以添加生根粉,用稀泥蘸根。栽植時把各條根理直、理順,在定植穴內各個方向均勻地、略斜向下方分佈,要求根系舒展、再逐層填上細土,用手壓實,但不要用力過大,以防壓斷根系(千萬不要把根系直接接觸肥料,以免燒根)。注意在土填至一半時,將苗木輕輕地向土提一下,把根拉直,扶正植株,再填土用腳跺實,注意苗木生長土痕(嫁接口)比地面高3—5釐米(考慮土壤下沉因素)。還應該設支柱扶持,防止動搖傷根。同時根據苗木的整形要求,合理定幹。一般在50—60釐米飽滿芽處短截。栽後澆透水封土,然後最好覆膜,以利保溫保溼,提高成活率。

果樹這樣栽,效益來的快!

果樹種植也是個細緻活,定植以後還要經常到果園去看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其後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澆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蟲害等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切不可栽上果樹後就坐等著收穫果子了。

鄧建平,農學教授,中國鄉村產業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專家庫專家、國家農學專家庫專家、湖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專家、湖南省肥料登記產品生產條件現場考核專家、湖南省萬名農業科技人員服務現代農業工程專家、湖南省三區科技人才、湖南省科技特派員。鄧教授在園藝植物栽培、休閒農業規劃方面有較深造詣。近年來致力於鄉村旅遊、農莊規劃及農業技術人才培訓,先後為五十多家休閒農莊進行規劃設計和提質改造。每年培訓農業技術人員近萬人,常年深入農村走訪農戶,幫助農民朋友解決技術問題,是深受廣大農民朋友愛戴的知名農業專家。敬請關注《鄧教授談農業》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