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賜死的鐵帽子王——盤點清朝歷史被賜自盡的三個親王


被賜死的鐵帽子王——盤點清朝歷史被賜自盡的三個親王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和其他的王公貝勒相比,鐵帽子王有享有3項特權,一是“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可以說是富貴榮耀之極。然而,雖然說是鐵打的王爵,一旦被捲入權力鬥爭,尤其是宮廷爭鬥之中,再結實再榮耀的爵位也可能不保,甚至有丟掉性命的危險。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清朝這三個被賜死的鐵帽子王。


被賜死的鐵帽子王——盤點清朝歷史被賜自盡的三個親王

載垣

第一位是怡親王愛新覺羅·載垣,他是康熙皇帝的六世孫,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的五世孫,世襲和碩怡親王爵位。歷任正藍旗漢軍都統、正紅旗漢軍都統、御前大臣等職,是道光一朝最受重用的皇族。道光末年,受顧命,咸豐帝對載垣也是引為心腹,令其為左宗正、宗令、領侍衛內大臣,每有軍國重事,必與其相商。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咸豐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遺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等八大臣輔助年僅六歲的皇子載淳(即同治帝)繼位為帝,以載垣為顧命八大臣之首。八大臣掌權之初,開始決斷一切朝政事務,一時之間權勢熏天。為了防止子少母壯,母后專權,八大臣想盡一切辦法來限制兩宮皇太后(即慈安太后和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的權力,肅順更曾在君前振臂大爭,這樣的舉動無疑讓兩宮皇太后下定決心剷除八大臣的勢力,而這一切的所為,載垣都是參與者。但他們低估了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的手段,僅僅數月之後,慈禧勾結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政變(辛酉政變),以雷霆之勢先殺死肅順,然後罷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大臣職,端華、載垣系親王,不除以極刑,賜白綾自縊而亡,年四十六歲。載垣雖被賜死,但怡親王的爵位還是在三年後由他的族弟——愛新覺羅·載敦繼承。


被賜死的鐵帽子王——盤點清朝歷史被賜自盡的三個親王

第二位是鄭親王愛新覺羅·端華,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道光二十六年(1826)襲爵鄭親王,授總理行營事務大臣及御前大臣。道光帝旻寧臨終時授為顧命大臣。咸豐帝繼位後任閱兵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咸豐帝死後,與怡親王載垣、其弟肅順等八人受命輔政,一樣是在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後被賜白綾自縊而亡,年五十五歲,死後爵位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其弟肅順被斬首菜市口。值得一提的是端華的女兒嫁與清朝唯一的蒙古族狀元阿魯特氏·崇綺,生外孫女,即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自與同治帝大婚後就不受慈禧太后喜愛,同治帝駕崩後在宮中絕食而死,時年僅21歲。


被賜死的鐵帽子王——盤點清朝歷史被賜自盡的三個親王

第三位是莊親王愛新覺羅·載勳,康熙帝第十六子莊親王愛新覺羅·允祿五世孫,光緒元年(1875年)襲莊親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載勳力主借義和團力量排外,以達廢黜光緒帝之目的,是義和團事變的禍首之一。同年,慈禧下令對各國宣戰,命令載勳與剛毅為統率京津義和團王大臣,並在王府設立拳壇,各地義和團到北京後,先在莊親王府掛號編伍,載勳自己也是頭裹紅巾,身著短衣。團首有自稱關羽的,載勳竟然跪迎,不敢仰視,其愚昧之極可見一斑。不久又被任命為京師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懸賞捕殺洋人。6月25日,膽大包天的載漪、載勳、載濂、載瀅四兄弟率義和團六十多人直奔瀛臺欲弒光緒,被慈禧太后阻止而未果。八國聯軍攻克北京時,載勳隨慈禧太后西逃,任行在查營大臣。《辛丑條約》談判時,載勳被指為“禍首”之一。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被革職,奪爵圈禁。同年2月21日以“庇拳啟釁”罪名,奉賜在山西蒲州自縊而死,年四十七歲。臨死之前,載勳曾說:“自盡耳!我早知必死,恐怕老佛爺亦不能久活!”他囑咐兒子說:“爾必為國盡力,不要將祖宗的江山送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