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過抖音變現?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想通過抖音變現?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如何通過抖音賺錢?

除了每天抱著手機不知不覺刷上半小時一小時,抖音能賺錢嗎?

答案是肯定的。

隨便搜一搜,做抖音月入10萬+的各種報道鋪天蓋地。

但動輒廣告費超過百萬的紅人,還是少數。

從現在的抖音賺錢套路來看,大多是這麼幾種:

1)接廣告

如果你的抖音粉絲基數大,比如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那麼可以通過廣告植入視頻的方式收取廣告費。

我在某公開的抖音賬號報價單裡看到,有上百萬粉絲的抖音號,一條15秒的廣告植入報價高達近10萬元。

2)帶貨,邊抖邊賣

第二種情況,有點像是前面賣牛肉醬的小哥,在發佈視頻的時候附帶購買鏈接,我們在看視頻的時候可以直接跳轉購買。

講真,如果大半夜我看到那一碗誘人的泡麵,很有可能會直接下單...

想通過抖音變現?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3)給自己的其它生意導流

曾經因為看了抖音,就去嘗試海底撈新醬料的朋友們,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好嗎?

我就有幾個朋友,在抖音上看到海底撈的新醬料配搭後,組隊去吃火鍋了...邊吃邊拍,樂此不疲。

聽起來靠抖音月入幾萬很遙遠,但這些紅人中,有不少最初只是憑著自己的興趣拍拍小視頻的普通人。

比如一位有500多萬粉絲的跳舞達人,原本是某醫院的口腔臨床醫生。

也有北漂的小哥哥,在抖音走紅之後,從北京的郊區地下室搬入了四環內的單間...

聽起來簡直是我們普通人賺錢的一條羅馬大道啊。

但是想要維持人氣,持續輸出好玩有趣的視頻,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個十幾秒的視頻,可能要反反覆覆拍攝幾個小時,還要後期精心剪輯。

不管你是否想成為一名紅人,瞭解下抖音背後的賺錢邏輯,還是可以舉一反三的。

想通過抖音變現?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從抖音看一個賺錢的小模型

老早以前,咱們八爺就聊過,為什麼看到同樣的機會,有些人可以挖掘出來賺錢的方法,而更多人,只是眼睜睜錯過?

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接受到信息之後,決策處理機制會不太一樣。

想通過抖音變現?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同樣看到抖音火了,有些人覺得是機會,更多人麼,覺得買買牛肉醬就挺好。

人和人做出不同決策最主要的差別之一,是中間這個信息處理系統——裡面是否有足夠的工具和信息,幫助我們判斷一份信息的價值。

紅人們通過抖音賺錢的模式,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生意模型的現實寫照:

想通過抖音變現?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一個個來看:

流 量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是否有辦法,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

抖音上的紅人小哥哥小姐姐們,靠的就是好玩有趣的視頻;而像喜茶這樣的網紅奶茶店,更多是靠營銷推廣和口耳相傳。

產 品

當有了人氣之後,我們應該給來的人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呢?

對於抖音紅人來說,他們拍攝的視頻,既是吸引人來的內容,又是供大家消費的產品。如果未來再通過抖音帶貨賣貨,又算是引入新的產品啦。

實際做生意的時候,流量和產品可能沒有先後順序。有可能我們是先有了人氣才推出產品,也有可能是先有了個不錯的產品,再去想辦法聚攏人氣。

想通過抖音變現?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轉化 / 變現

並不是有了人氣,或者好的產品,就一定能做成一筆生意,我們還是要看交易最終能否達成。

如果賣牛肉醬的小哥哥,沒有在一瞬間觸動我的需求,我想可能我也不會真的買單。而在現實生活裡,同一條路的兩家餐廳,面對同樣的人流,經營的結果也可能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最終能不能賣出產品做成生意,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可能是產品的質量,可能是口碑,也可能是裝修的樣式,營銷的方法,等等。

抓住這樣一個簡單的模型,我們不僅能分析一個新事物中的機會,還能簡單地初步判斷,自己在這個機會中是否真的有優勢,到底在哪個環節有優勢

想通過抖音變現?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你可能會覺得,如果不做生意,這個模型沒太大用處。

即便我們不會真的跑去開家店,只是想業餘時間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賺點外塊,甚至是建立個人品牌,提高職場競爭力,其實一樣可以利用這個模型去思考:

- 我如何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價值/品牌?

- 我可以用什麼產品/技能/服務/資源去交換?

- 我又該如何讓人更願意為自己“買單”/加薪?

我身邊就有一個朋友,只用了3年時間就成為公司最年輕的策劃總監,而他剛進公司的職位其實是財務相關的職位。

他的職場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是主動要求策劃了之前“人見人躲”的公司年會。

認真花了一番心思的結果,不僅讓同事耳目一新,他的組織策劃能力更是直接被市場負責人一眼相中。

像這樣,讓更多人注意到自己 → 展示核心競爭力 → 匹配“買方需求”

,也算得上是抖音賺錢邏輯在職場中的變現吧。

你玩抖音嗎?有什麼有趣的故事,歡迎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