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著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何如今卻那麼少見呢?

這兩天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在經歷蝗蟲災害,數以萬計的蝗蟲席捲而過,很多地方農作物都受到很嚴重的損害,在我國曆史上其實也發生過巨大的 蝗災。

但而那些困擾著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何如今卻那麼少見呢?這其中有著什麼原因呢?

困擾著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何如今卻那麼少見呢?

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佈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蝗災的發生往往與氣候的變化有關,所以,在中國古代,蝗災與旱災是緊密相連的。蝗蟲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故而有“久旱必蝗”的說法。蝗蟲在一平方米的範圍內最多能夠達到數千只,甚至是上萬只,因為它們是在空中飛翔的,如此密集的蝗蟲,所到之處,遮天蔽日,莊稼盡毀,顆粒無收。在古代,因人類的剩餘糧食不足,當農作物被毀之後,緊接著就會引起饑荒。

水災、旱災、蝗災是古代農業社會的三大災害,因蝗蟲能夠飛翔,所以,古代的蝗災,其影響範圍不亞於水災和旱災。

困擾著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何如今卻那麼少見呢?

從先秦時期開始,我國就有蝗災了,《詩經》裡記載道:“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其中的“螟螣”即是指蝗蟲,當時的人們如何驅趕蝗蟲呢?使用“秉畀炎火”的方法,就是在夜晚的時候,點火誘捕蝗蟲。

總體來說,中國古代的蝗災呈現出頻率越來越高發的態勢,秦漢時期,蝗災平均每8.8年一次,而到了明清時期,則增加到每2.8年一次,史書中記載的蝗災次數,越到後來的歷史時期越多,這與人類不斷破壞生態環境有關。

原始森林、草地的面積越來越少,生態呈現出單一化的趨勢,蝗蟲就越容易聚集。另外,歷史時期,我國的氣候從整體上來看,是趨向於乾冷的,這在北方地區表現得十分明顯,氣候的乾旱,也增加了蝗災爆發的次數。

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對於蝗災的治理。人們通常採用鳴金驅趕、火燒、捕殺等辦法滅蝗,但是,這種辦法,對於大面積的蝗災,收效甚微,蝗災發生之時,蝗蟲的密度太高了,人們來不及驅趕和捕殺。當時的人們遇到蝗災,還是“靠天吃飯”。

困擾著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何如今卻那麼少見呢?

最近幾十年以來,蝗災離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遠了,彷彿消失了一般。為什麼現在沒有蝗災呢?這主要得益於飛機在農業生產領域的運用。

現在遇到蝗災,人們可以使用飛機噴灑農藥。飛機噴灑農藥,可以有效地滅蝗。由於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蝗災”的預報也非常的準確,能夠提前做好防範,而在古代,蝗蟲的出現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蝗災作為一種災害,現在已經消失了,但是,小範圍的蝗災依然有,即使是發生小範圍的蝗災,也不會形成災害,因為我們現在有完善的糧食儲備體系。蝗蟲會造成糧食減產,但不會形成災害,正如現在的水災和旱災一樣,小範圍內存在,但是不足以形成大的災害。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我們整個社會應對這些傳統的災害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因此,在21世紀的地球上,經濟發達的地區,是不會出現蝗災這樣的傳統的災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