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信託理財”?需要通過哪些平臺購買?

彈簧振子996


  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信託投資公司)的信任,將其合法擁有的財產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的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罰的行為。概括的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資金比較龐大,且短期內不需要用錢的,適合做信託。投資的一個原則是資金組合配比,既要考慮收益,也要考慮風險。所以,基於理財,P2P,基金,保險,股票之外,信託也是一種選擇方式。

  怎麼購買一款信託產品呢?首先購買一款信託產品有兩種渠道,第一種渠道是通過信託公司直接購買;第二種是通過第三方財富公司購買。需要說明的是不管通過哪種渠道,客戶購買的產品都是信託公司的產品,合同本身也是與信託公司簽訂,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兩種購買渠道的操作方式和不同點。

  第一:通過信託公司直接購買,客戶可以選擇去信託公司部分城市的營業網點,會有專門的客戶經理進行產品講解及購買流程指導。選擇一款合適的產品,根據信託合同上的募集賬戶,將資金匯入此賬戶,提供三件套(打款憑證,身份證正反面,銀行卡正面照片),一般信託公司當天即可查賬,資金確認到賬後,按預計時間封賬,走完成立流程後既購買成功。

  第二:通過三方財富公司購買,需要說明的是此種購買方式與第一種方式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只是購買的渠道不一樣罷了,三方財富公司的優勢在於產品去化能力強,這也就是信託公司會把大部分產品放到三方財富公司來賣的原因。目前好一點的三方財富公司會有自己的門戶網站,比如說安得財富,就是一個不錯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客戶可以隨時隨地查閱和篩選產品,只要預留自己的聯繫方式就會有專門的客戶經理來對接,不管是產品進度還是購買流程都會一對一幫助解答。購買成功後的產品付息和兌付都會及時通知到客戶。


安得財富


信託者,專注信託。

其實筆者就這個問題已經分享很多次了,既然官方邀請,我還是說說自己的一些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麼是信託理財??

信託理財就是投資理財的方式之一,屬於類固定收益理財,期限多為12個月,18個月,24個月。收益在8-9%,投資期限到期,就按約定收益給予投資者,不會多也不會少!!

對於未曾接觸過信託理財的人,就可以類比為“銀行理財”。就這樣就夠了!!!

很多人曾私信筆者,信託可以通過什麼平臺認購??

筆者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各位,信託的認購平臺最終歸宿一定、一定、一定是信託機構本身。而市面上常見的銀行認購、券商認購或者三方財富的認購,最終都要歸於信託機構的,存在代銷的客觀原因——信託機構自身儲備的客戶量有限(單個信託項目的募集量基本上3個億左右,而且募集期限有限,一定在規定時間唄完成募集不然不論是對投資者還是融資方 在資金用度上都是極大的浪費);其二,客戶需求多元化也催生了 代銷渠道的誕生,這樣投資者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多信託項目 以便自己選擇最為適合的產品!!


信託者


信託是一種理財產,一種理財方式,和到銀行買理財產品的性質一樣的,只是起點要求高,300萬起,收益高些,現在平均收益8%左右,風險中等,時間一般1-2年期。買信託產品要考慮風險

可以直接到信託公司去買,銀行有代銷信託產品,因為銀行要收取代銷費用,收益收益低點。


劉先森理財深呼吸


很多人對於信託理財並不理解,其實我們只要把它看作是具有一定高門檻的信用託管理財即可,就是你把自己的錢交付給一部分的機構是專業的打理,然後獲得的利益和回報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給你和機構。


信託理財的門檻豈不是非常高的,它與普通的銀行大額存單20萬元起步門檻不同,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券商所發行的信託理財其部門感覺大多數都是100萬元或者500萬元起步,所以很多的普通理財者很少接觸也是情理之中。

在以前信託理財的年化利率基本上可以達到10%~20%的區間內,但是伴隨著很多房地產領域的信託理財產品,收益率逐漸的下滑,使得當前的信託理財產品年化利率基本上維持在8%到12%的距離內,部分產品依舊可以突破15%,但是風險也會成倍的增加。



信託理財它的風險是依舊存在的,即使是專業的機構打理。當前想要購買信託理財產品,可以諮詢相對應的券商,或者專業的信託理財機構平臺包括一部分的銀行也具有這樣的投資。


晴天財經閣


劃重點:普通投資者可能很快就能像買理財產品一樣買信託產品了。

《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辦法》進一步梳理並明確了具體業務的監管規則,目前對各省級銀監局的徵求意見已經結束。據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獨家獲悉,該《辦法》包括一項跟普通投資者有關的重要內容:信託產品包括公募與私募,可以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行公募信託產品,認購起點1萬元;

也就是說,原來信託產品的門檻已經降低了,1萬元,是普通投資者就能接受的範圍,就和銀行理財產品差不多了,只比公募基金的門檻高了那麼一點。

以後,銀行理財產品、公募基金、信託產品、保險理財,都將進入普通投資者的可選範圍。

以前,信託產品的門檻還是很高的,基本上是100萬起,就和私募基金差不多了,把普通投資者拒之於門外。我還記得14年的時候,信託產品利率很高,差不多能到年化10-12%,當時正好看到有一款產品可以認購,都想要不要幾個人湊錢一起買,最後還是覺得風險太高。

信託產品以前也會包裝成銀行的理財產品或者證券公司的產品,再發售給普通投資者,只不過,中間再過一道,就有一塊利潤要留給中間環節。

以後若是能直接面向普通投資者發行,大概能有較好的收益,不過,具體還是要等實際產品推出後才知道。具體有哪些平臺能購買,也要等後續消息。信託公司應該會用自己的平臺發行吧,可能也會跟其他平臺合作。

和銀行和券商平臺的理財產品一樣,信託產品一樣也是有風險的,甚至可能風險更高。

所以,在購買信託產品時,需要重點留意產品的標的和擔保物,也就是產品籌集的錢,用到哪裡去了,已經用什麼來做擔保。

信用和口碑更好的信託公司,在評估項目時,可能會更謹慎,可以優先考慮這些平臺,當然,也要看信託公司自身的資金規模和管理能力。

其實還是那句:理財可選擇的產品很多,需要儘量選自己能看懂的產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買。這樣風險會更低一些。


康愉子


信託產品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首先信託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不允許保本保息,那麼也就是說在法律犯愁內簽訂的合同協議是不允許這樣的,所以就沒有剛性兌付。同樣就表示信託產品是有一定風險的,信託產品的投資範圍比較廣。它的資金有些投資於實體經濟,有些則投資於資本市場。因此,風險也是來自各方面的。所以,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產品時,需要注意這些方面。

首先選擇歷史業績規模口碑好的公司

齊次對該信託產品有一些瞭解瞭解投資標的,測算盈利能力,以及分險測評。還有就是了解相關制度以及各項費用,包括認購費,管理費,贖回費用等。


海納百川


這個我們是專業的,專注理財規劃10年,分享一下。

信託是以一種制度安排,跟基金是一樣的。信託是指信託公司收投資人的委託,依託自身的專業優勢,為委託的特定目的和條件進行投資管理的行為。

所以,常常說的信託理財,就是購買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信託產品更其他產品的基本思路和邏輯是一樣的,自身信託裡面的法律關係不一樣,同時呢信託公司的產品有嚴格的門檻限制。

現在來講,信託產品都是100萬起投,這個是信託法有規定的,如果你的資金沒有達到合格投資人的限制,你是無法參與信託投資的。

所以,根據自身資金量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做好理財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這麼多,歡迎交流。


超級會員創始人


可通過信託公司,銀行,其他第三方銷售機構購買


信託小牛


信託不能通過平臺購買,購買渠道有,銀行代銷,信託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等。

買信託之前要做資產調查,投資人風險評估,收入調查,簽署信託合同,辦理雙錄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