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最高境界,為何硫磺島戰役美軍不選擇圍困?

導語:

電影《父輩的旗幟》或者《硫磺島家書》,這兩部電影,向我們還原了硫磺島戰役的殘酷性。硫磺島戰役,被後世稱為“血戰硫磺島”。

為何要說血戰?我們從硫磺島美日雙方參戰的兵力,以及雙方交戰傷亡的人數,足夠可以看出硫磺島戰役慘烈的程度。硫磺島的總面積大約22.6平方公里,美日雙方從1945年2月19日持續到3月26日,雙方在此展開一場陸海空全方位的戰役,歷時一個月有餘,美軍經過浴血奮戰,最終佔領硫磺島。

此戰美軍參戰兵力11萬,傷亡2.7萬多人,日軍參戰兵力23786人,其中22703人戰死,僅僅千餘人被俘,日軍戰死率接近96%。這也是在太平洋島美日島嶼爭奪戰中,美軍唯一 一次傷亡比例大於日軍。由此可以看出硫磺島戰役的慘烈程度。


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最高境界,為何硫磺島戰役美軍不選擇圍困?

硫磺島戰役

至於作者提出的為何美軍不選擇圍困硫磺島,而是選擇付出如此慘重的傷亡代價攻佔這麼一個彈丸小島,不是美軍意識不到傷亡的重要性,而是美軍綜合各種原因,不得不拿下硫磺島。

一、硫磺島戰役的發生的歷史背景。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小笠原群島中只有父島留有駐軍,硫磺島的戰略地位是在開戰後才逐漸顯露出來。日軍原先駐紮該島的原因為鞏固往南太平洋的空中航線。因此日本帝國海軍派遣工兵在該島上修建機場。


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最高境界,為何硫磺島戰役美軍不選擇圍困?

硫磺島

硫磺島的第一座機場位於折缽山東北方約2公里處。日軍因此在此處派遣了2000餘人日本海軍以及數十架飛機在此駐紮。並且日軍在硫磺島修建雷達站、電臺、氣象站、兵營等基礎設施。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美軍參戰,也標誌著日軍帝國主義海軍覆滅的開端。當美國的戰爭機器全面打開之後,美國經過三年多的浴血奮戰後,美軍採取跳島戰術,逐漸逼近日本本日。

1944年2月,當美軍收復馬紹爾群島以及1944年1月對加羅林群島的楚克發動毀滅性的空中打擊後,日軍大本營開始重新評估情勢,為抵禦美軍的行動,日軍建立了一個環形防衛圈“絕對國防圈”,南北向的加羅林群島至馬里亞納群島即為其中一道島嶼防線,兩群島更北部即是硫磺島,其次便是日本本土了。當美軍攻佔馬紹爾群島後,日軍明顯加強了硫磺島兵力與武器的配置。


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最高境界,為何硫磺島戰役美軍不選擇圍困?

硫磺島戰略位置

二、美軍攻打硫磺島的原因。

1、硫磺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1941年,日軍偷襲美國位於夏威夷太平洋艦隊基地的珍珠港,致使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日軍也因此稱霸橫行太平洋半年。然而日本帝國海軍好景並不長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本土工業的戰爭機器逐漸全面打開,美軍太平洋艦隊以及美軍太平洋地區的軍隊,均採取麥克阿瑟的跳島戰術,進攻日軍本土。

美軍太平洋艦隊經過數年與日軍的搏殺後,到1944年6月,經過馬里亞納海戰後,美軍佔領馬里亞納群島,美軍以此為根據地,開始派遣以B-29為主的戰略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大轟炸。

然而,美國派出的戰略轟炸機在對日軍進行數月持續的大轟炸後,美軍發現此次大轟炸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時常轟炸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機,在起飛或者返程的路途中,時常受到日軍高射炮、戰鬥機的起飛攔截,這讓美軍戰鬥轟炸機群損失慘重。


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最高境界,為何硫磺島戰役美軍不選擇圍困?

B-29機群轟炸日本本土


日軍起飛戰鬥機攔截美軍戰略轟炸機群的地點正是硫磺島,每次美軍從塞班島起飛的戰略轟炸機在起飛後不久,就會被駐紮在硫磺島日軍雷達提前發現,守衛硫磺島日軍除了派遣戰鬥機進行攔截外,並會提前向日本本土報告,因此美軍戰略轟炸日本本土計劃,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硫磺島位於塞班島以北615海里(約980公里),東京以南660海里(約為1050公里);因而硫磺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引起太平洋艦隊美軍高層的注意,他們一致認為有必要攻佔硫磺島。佔領硫磺島,一方面等於撕破日軍“絕對國防圈”的一道防線,另外一方面,以李梅將軍對日採取“李梅火攻”的大轟炸,佔領硫磺島,美軍遠東戰略空軍,就可以憑藉火力優勢,持續不間斷的對日本本土戰略大轟炸。而且可以減少美軍B-29轟炸機與飛行員的損失。

當美軍佔領硫磺島後,美軍遠東空軍對日本東京以及本土其他城市採取一系列的大轟炸,其中,1945年3月10日,美軍派遣300多架B-29對東京進行戰略轟炸,一夜之間,B-29幾乎就摧毀東京中心城市數十平方公里面積,整個東京市四分之一的房屋,大約二十六萬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築物化為灰燼,而1945年3月10日這次東京大轟炸,造成的日本人員的死亡率,比廣島或長崎原子彈爆炸遇難的人員還要多。

因此,可以看出硫磺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2、美軍傷亡耗費不起。

提到美軍士兵在戰場的傷亡率,這一點,目前稍微關注國際局勢的,想必對於這一點都非常的清楚。

美軍向來重視士兵的生命,以低傷亡率而著稱,美軍軍中有允許士兵投降的準則,分別是:

第一,行動完全失敗,且無法突圍。

第二,武器彈藥耗盡,且無法補給。

第三,飲水食物耗盡,且無法補給。

第四,通訊完全斷絕,且無法恢復。

從近年來,美國在海外發動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均可以看出,美軍憑藉高科技精確制導武器,可以快速的取得戰爭的順利。

然而,一旦美軍陷入持久戰,隨著美軍士兵的傷亡率不斷攀升,美國國內民眾的反戰情緒就會普遍高漲,反戰的浪潮會一浪高過一浪,美國政府有可能陷入癱瘓,歷史上的“水門事件”,直接導致尼克松總統下臺。

當然,對於太平洋戰爭乃至二戰,隨著美軍加入,美軍士兵在戰場的傷亡率不斷的攀升,其中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先前經過瓜島、塞班島、珊瑚島海戰、中途島大海戰、萊特灣大海戰、等眾多奪島或者海戰,雖然美軍的付出的傷亡率遠低於日軍,但是美軍已經為此付出陣亡十萬人,傷數十萬的代價。這對於美軍來講,已經很難讓美國難以承受的代價。

然而,可能很多人會反駁我,既然美軍受成不了如此高的傷亡率,為何還要攻佔硫磺島?

一方面,美軍與日軍經過前面一系列的奪島之戰,美軍高層意識到,隨著美軍進攻日本本土路線越來越近,日軍士兵的抵抗力越來越激烈,戰況也就越來越慘烈。其中在塞班島,美軍海軍陸戰隊已經領教到日軍的瘋狂,當日本守軍堅守不住之際,日軍就會以“萬歲衝鋒”方式,集體衝向美軍的陣地,這對於美軍士兵精神上的創傷影響非常大。

美軍海軍陸戰隊有著普遍厭戰的情緒,而日本態度又是如此堅強,寧可“一億玉碎”,也絕不投降。我們常說戰爭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戰爭最高境界。

對於這一點,想必對於歷經血戰的美軍高層,也非常能明白這一點。畢竟美軍高層從瓜島、塞班島等一系列島嶼登陸作戰行動結果表明,美軍進攻日本本土的路線越近,美軍付出的傷亡比例也就越來越高。對此,美軍的高層就登陸日本本土的傷亡數字做過預算,按照硫磺島與塞班島美軍傷亡的比例,如若美軍登陸日本本土,還要進行一年多的血戰,付出將近100萬美軍士兵生命代價,才可以攻佔日本本土。


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最高境界,為何硫磺島戰役美軍不選擇圍困?

美金攻佔硫磺島

這是美軍不得不盡快拿下硫磺島的一方面,畢竟攻佔硫磺島,可以以此為跳躍板,直接實行不間斷戰略轟炸日本本土,從而加速日本投降,方可才能降低美國士兵的傷亡率。

另外一方面,就是美國戰略上的問題,這也就第三點原因。

3、美軍時間上耗費不起。

對於美軍來講,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時間上耗費不起。

硫磺島戰役發生的時間是從1945年2月19日持續到3月26日,此刻已經接近二戰的尾聲。歐洲戰場的形勢此時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當年曾經不可一世的納粹軍隊,曾經橫掃歐洲大陸,然而,自從1941年突襲蘇聯後,本以為原本可以在半年攻佔蘇聯全境的德軍,在莫斯科遭遇滑鐵盧一樣的慘敗。

從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納粹德軍歷經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敗,德軍開始敗走麥城。

時間推到1945年2月,此刻蘇軍已經攻入德國本土,蘇軍下一步的進攻目標便是柏林,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滅亡僅僅是時間上的問題。

此時,雖然美軍與蘇軍還是盟軍,但是雙方已經在考慮戰後自己各自的利益,《雅爾塔會議》就是最好的實例證明。

如果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實行困島戰術,圍困日本,一直到日本投降,時間上,美軍根本耗費不起。

此刻蘇軍很快就會拿下柏林,歐洲戰場很快就會結束,一方面蘇軍的勢力下一步就會拓展到西歐大陸,這勢必會影響戰後美軍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另外一方面,歐洲戰場結束,難道蘇軍就會停止遠東太平洋戰區的步伐嗎?根本不會,蘇軍勢必揮師遠東,參加對日的戰鬥,從戰略上看,蘇軍遠東離日本本土近在咫尺,此刻美軍還在馬里亞納群島,距離日本本土距離遠於蘇軍。


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最高境界,為何硫磺島戰役美軍不選擇圍困?

遠東地圖


一旦蘇軍揮師遠東,以蘇軍的大兵團快速推進的速度,日本關東軍根本不是蘇軍的對手,下一步蘇軍就可以兵分兩路,直接登陸日本本土北部。

這一點恰恰是美軍不願意看到的,美軍獨自佔領日本本土全境,就可以從戰略上威懾遠東蘇軍本土,牽制蘇軍遠東太平洋艦隊隨意進出太平洋。另外,美軍獨自佔領日本全境,就可以依託日本群島為依託,建立所謂“第一島鏈”。從而確保戰後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優勢。

因此,從戰略上講,美軍時間上耗費不起。

三、硫磺島戰役的影響。

硫磺島戰役雖然使得美軍付出慘重得代價,但是美軍佔領硫磺島,不僅使美軍獲得了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還打開了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通道。

從戰略上講,美軍攻佔硫磺島,也打破日本所謂得“絕對國防圈”,也標誌著日本軍國主義滅亡得標誌之一。

總結:一個小小得硫磺島,除了讓美軍付出了數萬名士兵傷亡得代價,其背後卻包含著更多深層得含義,一方面,美軍拿下硫磺島,可以從戰略上,獲得直接攻擊日本本土得通道,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美軍傷亡,而且可以加速日本投降進程。

另外一方面,便是關於美軍戰後建立新秩序,由美軍獨自佔領日本全境,可以在戰略上牽制蘇軍,從而實現戰後美軍稱霸太平洋得新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