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色唯美的北京“耷拉邊”長城,留下一個謎

鵝毛般的大雪把群山妝點成了童話般的世界,重巒疊嶂的山峰此次彼伏,巍峨蜿蜒的長城宛如青色的巨龍,掩映在蒼茫的群山與晶瑩的樹掛之中。耷拉邊,位於懷柔區渤海鎮龍泉莊村北3公里處的一段長城,在雪後呈現給人們唯美的畫面。不過,耷拉邊長城不僅風景美,還留給人們一個值得琢磨的問題:

它是錯長城嗎?

夜读 | 雪色唯美的北京“耷拉边”长城,留下一个谜

懷柔龍泉莊村北的耷拉邊長城冬景

顧名思義,所謂錯長城,就是古人修著修著發現修錯了,拆掉很麻煩,索性留了下來。據說北京界內有三段錯長城,耷拉邊為一處,另外還有“禿尾巴邊”和“重邊”。不過,耷拉邊究竟是不是錯長城,尚值得探討。

耷拉邊意指這段長城的走向自高而低,就像耷拉在山脊之上。這個名字太俗,與當地百姓的美好願望相悖,後依據當時溝谷水流湍急,長城由高而下的形態,起了個“神龍探海”的雅稱。 神龍探海,顧名思義,就是修長城的地方坡度陡峭,長城像神龍一樣從懸崖上探下頭來,窺視著溝谷中的激流。

夜读 | 雪色唯美的北京“耷拉边”长城,留下一个谜

懷柔龍泉莊村北的耷拉邊長城夏景

這段僅有一公里左右的長城,擁有兩座敵樓、一座烽火臺。別看其線路短,但看點卻不少,歸納起來至少有三個。一是長城文字磚,二是帶紋條石,三是敵樓氣窗。來過這裡的人會發現,其牆體兩側,帶字的長城磚比比皆是。砌在牆上的青磚表面有的清晰地戳印著“左部”字樣,數量很多。牆磚偶而發現“中部驗訖”字樣。另外,在一座敵樓靠南門條石的中部,還刻有花紋圖案。另一座敵樓中間有大廳,四周為迴廊,樓梯單佔一行,這座敵樓樓梯旁的氣窗完好,外面設有箭窗。到此,再往前走不遠處,便是耷拉邊盡頭的烽火臺了。從建築形式上看,兩座敵樓非常精巧。在敵樓的上下層之間,各自設有二扇圓形通風窗,與眾不同的是,通風窗造型為鏤空雕飾,和其它長城段的敵樓相比,這是絕無僅有的。

那麼,這段施工精細的長城,為什麼一直爭論有之呢?當地人說,明萬曆年間加固這段長城的時候,因為地形勘察有誤,沒修多遠,發現方向不對,就停止了,所以也有人把其稱為錯長城。也有人說,這段長城本來打算修到“北京結”所在的小火焰山上去,但因修到這裡後,發現山高地險,無法再往上修,故而不得不改變修築線路。

夜读 | 雪色唯美的北京“耷拉边”长城,留下一个谜

懷柔龍泉莊村北的耷拉邊長城冬景

耷拉邊盡頭的烽火臺,灌木叢生,視野開闊。站於此,不僅可以遠眺北京結,而且山下的長城古道也盡收眼底。從地勢上看,耷拉邊是長城防線之內的一段延伸,這似乎與抵禦外侵的功能沒有任何關聯。長城已經沿外圍構築了一條完整的防線,還有必要向內甩出這麼一段多餘的長城嗎?正因為如此,它才被人們冠以“錯長城”的稱謂。

但是,從建築結構和設置上看,

耷拉邊長城上的兩座敵樓,均功能完備,其用材也不比其他長城段敵樓差。樓基、拱門、箭窗、臺階也均由白色花崗岩石砌成。由此可見其建築的重要性。據此,有學者認為:這樣功能完備、建設考究的長城及敵樓,明顯沒有修錯的含義。因為一旦外長城失守,這裡便可作為內長城的關鍵部分,實施甕中捉鱉,起到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作用。但這些觀點都因無從考證而無法定論。為此,耷拉邊這段長城也就成為人們至今未解的長城之謎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