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紅塵滾滾,歷史的腳步不會停歇。往事依稀,總有一些不該忘卻。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1986年宜豐行政區域圖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板橋人會殺豬,殺得豬嘰喂喂叫,快拿繩來吊。吊拐一隻腳,新昌縣裡討膏藥。”“棠浦吃碗麵,走到新昌縣。”


童謠裡為何頻提新昌縣?


答案就在歷史中。宜豐縣,始於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公元222一229年)。之後的七百多年,經三興三廢,於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再設縣改名新昌縣。1914年,因與浙江省新昌縣同名,複名宜豐縣。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棚改前,解放路以南的老城區。這一片,現在人們習慣稱為南門。與南門相對應,新昌大道以北農貿市場以西的老城區,則稱為北門。西門指哪一塊似乎不明確,只是稱平政橋為西門橋。東門則泛指老城區以東。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要清楚老城區的東西南北門,得了解它的城牆。


城牆,城市的防禦性建築。以大刀長矛為主要武器的時代,為應對戰爭,修城牆與護城河,對保衛城市不受侵犯有著較好的作用。與所有城市一樣,宜豐老城也修有城牆。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1933年宜豐城區圖。宜豐老城主城區的大體位置:現平政橋以東,牌樓塘以西的這一塊。老城牆大體在耶溪大道、南門路、公園路、城北路這一圈,長五華里。


城門對應現在的位置。東門,農業局院內;西門,平政橋東大約20米(原橋東側的地面低,橋頭有臺階與西城門相連。西門和小北門的具體位置獲熊蘭芳先生和他90多歲老母親賜教);南門,南門路與鹽步路(仿古街)交匯點;北門,觀前巷與城北路交匯點;小北門,北門堖上巷與城北路交匯點。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宜豐城牆歷經千年。始建於北宋建新昌縣之初。原先為土牆,明代改土牆為內外包磚之牆。抗戰時期,日軍及飛機多次侵入宜豐。1939年5月2日轟炸湖城圩(新莊)。8月,日軍侵入多地。9月20日至10月1日,日軍飛機36架次一再轟炸縣城、找橋、天寶、龍岡,炸死21人,傷21人,毀房322棟。1941年3月15日至29日上高會戰,期間,日軍又多次侵入縣境,日機多次狂轟濫炸,炸死居民158人,傷66人,毀壞房屋395間。之後,還有入侵。


面對強敵,普通百姓只能逃命。開初由於出城必經城門,發生過踩踏事故。後來,便把城牆給拆了。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這口塘最初沒有名稱,它是取土燒城牆磚挖出來的。燒磚的窯就在旁邊。這也是窯前地名的由來。傳說蔡家少年蔡貴,是一學霸,考試成績了得,獲江西鄉試舉人第一名,高中解元。外婆家牌樓周家也覺臉上有光,家族動用族裡公款,買下蔡貴家祖屋前的這口達十畝的池塘,作為賀禮贈送給蔡貴,從此便有了牌樓塘叫法。上述說法得“古月”先生質疑,說是因為此塘旁原來立有一座牌坊而得名。此牌坊當時名叫“進士坊”,於明朝後期縣人為1514年進士蔡時立。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原先的牌樓塘清澈見底,有小水圳東進西出,水源地為現在紅光水庫裡面的吳家槽,是一口活水塘。窯前人家常在這裡洗衣洗菜。夏天還是孩童們玩水游泳之地。1980年代之前,窯前一側有板栗林,是宜豐牛墟傳統的耕牛交易市場。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牌樓塘水源地吳家槽。系楠樹村管轄。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1980年代,被移花接木將別處的白澤湖名稱安在了牌樓塘。後來在板栗林建起了老年人活動中心。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為了統一人們的行動,就必須統一時間,因此需要建立授時系統。中國古代的授時系統就是人們常說的“晨鐘暮鼓”,即早晨敲鐘,傍晚敲鼓,鐘樓和鼓樓因此而產生。


如唐代,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鐘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


隨著社會進步,鐘鼓的授時功能消失。鐘鼓樓成為城市歷史的見證,成為人們的旅遊打卡點。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宜豐人在漸漸淡忘的新昌往事

原以為上述兩張照片中的樓是宜豐鐘鼓樓,後胡仁平先生指出此樓為嶽公樓,鐘鼓樓在嶽公樓前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此樓的的大門也是政府(人民委員會)大院的大門。後來,鐘鼓樓和嶽公樓都被拆除,另建政府大院門樓。


再後來,大院門樓外移,建得更寬更高。新舊平行,方位沒變,中點仍與原中點對應。如今,這裡不再是政府大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