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那個時候,萬松園的巴釐還只有一家 ,而民眾對面的小黃魚已經遍佈了一條街。”


“當年,那些愛逛民眾樂園的武漢老市民,吃過這裡的小黃魚後才會覺得完美。”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最武漢閃拋伢只逛民眾樂園,精神姑娘伢像上班打卡一樣,定期出沒民眾,必吃婆婆滷味,和對面的小黃魚。”


在武漢,如果能原封不動地說出這樣一句話,基本上是會暴露年齡的。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從永安招待所進去,就是小黃魚一條街了。在民眾樂園做完指甲,就去楚寶巷吃小黃魚。


敢叫江漢路小黃魚一條街,就能想到,整條街全是做小黃魚的。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Photo via V5


逼仄的馬路、老舊的社區、密集如蛛網般的電線…….藏著的卻是最地道的老武漢味道。天一黑,燈一亮,大排檔們一湧而出,一副老武漢市井風情圖就此展開。


“ 巷頭到巷尾全是做小黃魚的 ”


正宗武漢吃貨,和混過民眾樂園一帶的人都懂,走進楚寶片 ,左手邊一排顯眼的XX小黃魚排擋就映入了眼簾。嗯, 名不虛傳的小黃魚一條街。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漢華小黃魚是楚寶片最著名的一家小黃魚店。這家店的小黃魚有多麼正宗?就是因為做出了名氣,後面楚寶巷跟風開了多達上十家類似的小黃魚店,一家店被瘋狂地模仿可見它有多麼深入人心。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師傅姓黃,這家店已經整整開了二十幾年,店是師傅下崗之後,一家人改造了私房開起來的,店面環境並不精緻,師傅笑稱自己的這家店為“家族式作坊”,只做一個東西,這就是自己手上的功夫,是永遠不會變的味道。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一到晚上就有蠻多老嫂子站在店門口拉客吃飯,有個老闆娘說,現在前面在修地鐵,路封了,人流量少了很多,拼命拉客也屬於無奈。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以前這裡本來有十幾家小黃魚,現在除了零零散散的七八家,聽說要拆遷也都陸陸續續的不做了...以前最火的時候,吃小黃魚的人從巷子裡直接蔓延到了大街外...也是火爆到不行了。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深藏老巷裡的市井風情”


曾經沉默無聞,卻因小黃魚而名聲鵲起。由一道小黃魚說開,這條百米的老街,承載著多少人的

味覺記憶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Photo via V5


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武漢老字號,熱愛生燙牛雜粉的人一定耳熟能詳。從屠宰場送來的新鮮牛肉,燙熟了,澆上蔥花、榨菜,再加點辣椒油,和著煮好的粉,香噴噴的,嚼起來讓人完全hold不住。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隨著楚寶公寓這邊夜市熙熙攘攘地拉開序幕,劉阿姨都會準時出現在這裡。做了差不多20年的涼麵,附近的居民早就習慣了這個味道,還有這張親切的面孔。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典型的老武漢宅子,很多這裡的原住民,都選擇在自己房子一樓做點小生意。像這樣的副食店楚寶片還有很多,現在看竟像喚醒童年的時光機。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Photo via V5


遊蕩在這條最著名的江漢路“小黃魚”一條街,這些店曾經留下過你的足跡麼?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黃偉定做牛皮鞋店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鞋店隔壁是一家手工裁縫店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走街串巷賣荸薺的老師傅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只收壞音響的二手音響店


漢口這條不足百米的歷史老街,積攢了最正宗的老武漢味道.


“在這裡七哈小黃魚、咵哈天、不曉得幾虛浮,再過不久,這條街還不曉得在不在誒。”這幾年,漢正街搬到了漢口北,徐家棚小火車漸行漸遠···


破舊立新的時代發展潮流,隨著武漢的發展,這條街終究被高樓大廈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