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被紂王剖心,純粹是出於紂王的好奇?

中國古人認為,負責思維的不是大腦,而是心臟。根據現代醫學知識可知,普通人的心臟為四竅,超過四竅即為心臟畸形。但在中國古代,人們卻認為心竅越多,人就越聰明。

紂王被紂王剖心,純粹是出於紂王的好奇?

“開了竅”是說人初曉事理,孺子可教。相反,“不開竅”是說人糊里糊塗,心智未開;“一竅不通”是說一無所知,根本不瞭解某方面的情況,或不掌握某方面的專門知識。

中國老百姓又將“心竅”稱為“心眼”,俗語“心眼多”,是說機靈、聰明,鬼點子多,善於出主意。

古人認為聖人非普通之人,心竅要比普通人多。

在比干生活的殷商時期,人們普遍相信聖人有著一顆七竅玲瓏之心,故紂王對比干道:“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

紂王被紂王剖心,純粹是出於紂王的好奇?


紂王“剖比干,觀其心”的殘暴行為,不是懷疑聖人有七竅之心,而是懷疑比干是不是一位聖人。

紂王看到的比干之心,到底有幾竅,史書沒有交代,但極有可能比干和普通人一樣,擁有一顆四竅之心。看到這樣一顆四竅之心,紂王應是堅信了比干非聖人的判斷。人們也看到,面對比干的慘死,他沒有懺悔,沒有憐憫,反而更加瘋狂。

紂王的叔父箕子也曾進諫過紂王,比干剖心後,“箕子懼,乃佯狂為奴”,但紂王對他並不放過,將他囚禁起來,關入大牢。

比干死後,後人普遍相信他有一顆慧心,是一位極為聰明的人。

紂王被紂王剖心,純粹是出於紂王的好奇?

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中,作者用“心較比干多一竅”來形容林黛玉的冰雪聰明。將林黛玉與比干相比,言外之意是林黛玉極其聰明。

儒家更是將比干昇華到智者,但智者比干怎麼會被紂王剖心,丟掉性命呢?這是因為智者不是單純的圓滑保命之徒,智者只能保證自己的不惑。

在君主昏庸的時代,智者也只能技窮,故孔子曰:“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紂王被紂王剖心,純粹是出於紂王的好奇?


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對此解釋道:“言智者必使處事通行,安有王子比干剖心哉?”翻譯成現代漢語即為,假使有智謀的人就能通行無阻,哪裡還會發生王子比干被剖心的事呢?三國時期的玄學家夏侯玄,更是將箕子、比干兩人稱為“智之窮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