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被纣王剖心,纯粹是出于纣王的好奇?

中国古人认为,负责思维的不是大脑,而是心脏。根据现代医学知识可知,普通人的心脏为四窍,超过四窍即为心脏畸形。但在中国古代,人们却认为心窍越多,人就越聪明。

纣王被纣王剖心,纯粹是出于纣王的好奇?

“开了窍”是说人初晓事理,孺子可教。相反,“不开窍”是说人糊里糊涂,心智未开;“一窍不通”是说一无所知,根本不了解某方面的情况,或不掌握某方面的专门知识。

中国老百姓又将“心窍”称为“心眼”,俗语“心眼多”,是说机灵、聪明,鬼点子多,善于出主意。

古人认为圣人非普通之人,心窍要比普通人多。

在比干生活的殷商时期,人们普遍相信圣人有着一颗七窍玲珑之心,故纣王对比干道:“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

纣王被纣王剖心,纯粹是出于纣王的好奇?


纣王“剖比干,观其心”的残暴行为,不是怀疑圣人有七窍之心,而是怀疑比干是不是一位圣人。

纣王看到的比干之心,到底有几窍,史书没有交代,但极有可能比干和普通人一样,拥有一颗四窍之心。看到这样一颗四窍之心,纣王应是坚信了比干非圣人的判断。人们也看到,面对比干的惨死,他没有忏悔,没有怜悯,反而更加疯狂。

纣王的叔父箕子也曾进谏过纣王,比干剖心后,“箕子惧,乃佯狂为奴”,但纣王对他并不放过,将他囚禁起来,关入大牢。

比干死后,后人普遍相信他有一颗慧心,是一位极为聪明的人。

纣王被纣王剖心,纯粹是出于纣王的好奇?

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用“心较比干多一窍”来形容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将林黛玉与比干相比,言外之意是林黛玉极其聪明。

儒家更是将比干升华到智者,但智者比干怎么会被纣王剖心,丢掉性命呢?这是因为智者不是单纯的圆滑保命之徒,智者只能保证自己的不惑。

在君主昏庸的时代,智者也只能技穷,故孔子曰:“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纣王被纣王剖心,纯粹是出于纣王的好奇?


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对此解释道:“言智者必使处事通行,安有王子比干剖心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为,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通行无阻,哪里还会发生王子比干被剖心的事呢?三国时期的玄学家夏侯玄,更是将箕子、比干两人称为“智之穷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