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積極擁立皇太極,極盡忠心,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歷史一書生


關於代善的結局,還要先從“鐵帽子王”說起。眾所周知,清朝王爵分為兩個等級,分別為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從名稱和待遇上來說,親王的爵位等級要比郡王高。不過在一些清宮電視劇或者小說中,往往會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和碩醇親王府大殿

在滿清貴族爵位中,“鐵帽子王”並非是爵位名稱,而指代那些擁有“世襲罔替”資格的王爵。清朝吸取歷代王朝的教訓,實行皇室“降等承襲”的制度,即宗室子弟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低一個等級。如和碩親王死後,其子繼承爵位時,要被降為多羅郡王,多羅郡王死後,下一代繼承到的爵位又降成了多羅貝勒,再下一代則是固山貝子,以此類推,直到奉恩將軍為止。相比之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則完全不受這項規矩限制,當和碩親王去世後,其後人無論傳承多少代,只要大清沒亡,繼承的爵位依然是親王。另外,終清一朝,沒有任何一家“鐵帽子王”被除去爵位的,即使某位親王因罪奪爵,皇家還是會念及其祖上功勞,令其旁支承襲爵位。

▲禮親王代善畫像

歷史上,清朝共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其中八個是皇太極建立大清時所封,分別為睿親王、禮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雍正年間增設怡親王,道光皇帝駕崩前加封恭親王,慈禧太后掌權時又多了醇親王和慶親王。在最初的八大親王中,要屬睿親王多爾袞最為有名,但排在首位的卻是禮親王代善,在最初的八個“鐵帽子王”中,代善一家就佔了三個。

▲清太祖努爾哈赤劇照

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嫡次子,性格沉穩、文武雙全,深得父親喜愛,十六歲時便隨父征戰沙場,立下無數戰功。在兄長褚英被處死後,代善就成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為了增強其勢力,努爾哈赤將八旗中實力較強的正紅旗與鑲紅旗兩旗交給他管理。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登基稱汗,代善被冊封為地位顯赫的大貝勒,四年後,在決定明清兩國國運的“薩爾滸之戰”中,英勇善戰的代善表現突出,個人威望大增。

▲大妃阿巴亥劇照

可惜的是,代善因為與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之間關係曖昧而徹底喪失了儲君之位,但這畢竟是樁醜聞不便聲張,於是努爾哈赤以代善虐待兒子唯有廢除了他的儲位,阿巴亥則因私藏金銀而被努爾哈赤所惡。雖然此後代善的威望一落千丈,但他仍掌控兩旗,努爾哈赤並沒有褫奪其旗主之位。天命十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由於其死前並沒有確定儲君繼承人,按照以往慣例,汗位繼承人將由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當時,各貝勒中就屬代善勢力最強,如果他執意爭奪汗位,其他貝勒恐怕難以獲勝,好在代善對汗位並不是那麼感興趣,主動表示自己退出汗位爭奪,並與兩個兒子嶽託、薩哈廉一起推舉皇太極為後金大汗。也正是在代善等人的擁護下,皇太極才順利繼位。

▲清太宗皇太極朝服像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為鞏固統治,皇太極冊封了八位在開國之初立有赫赫戰功的宗室,為大清朝世襲罔替的親王,其中代善本人獲得了禮親王爵位,兒子嶽託封爵克勤郡王,孫子勒克德渾(薩哈廉之子)封爵順承郡王,代善一家就拿走三個世襲罔替“鐵帽子王”,可見其在清初是多麼顯赫,稱代善為滿清第一宗室都不為過。令人唏噓的是,或許是因為其勢力過於強大,代善的後半生過得並不安寧——因被皇太極忌憚,代善的兵權被不斷削減,而且經常遭到“敲打”和貶斥。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時,代善又受到他的排擠打壓,對大清朝政有心無力。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傳奇親王代善鬱鬱而終,享年六十六歲。

參考文獻:

《清史稿》《清太宗實錄》


趣觀歷史


極力反對多爾袞,擁立皇太極其實並不是代善最初的本意,而是源自於他的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

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了關於大妃阿巴亥的三個不檢點的行為,並將矛頭直接指向了代善和阿巴亥,整件事情對於代善和整個代善家族所產生的影響是非常致命的,直接導致了代善被努爾哈赤廢黜了繼位人的資格。而這也讓整個代善家族從代善開始,包括代善的兒子嶽託、薩哈廉、滿達海等在內的所有人,都將徹底無法繼任後金大汗。

儘管努爾哈赤在生前為了讓多爾袞繼位已經做了諸多部署,並且留下遺言,讓代善負責照顧大妃阿巴亥和他的三個兒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代善對此也表示了同意。但是代善的同意,並不代表代善的兒子們同意這樣的結局,出於對阿巴亥的憤恨之情,嶽託和薩哈廉必然不會同意支持多爾袞。並且多爾袞兄弟未立尺寸之功,而他們自己是功勳卓著,自然不會服氣多爾袞。

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對於皇太極堅定地支持態度,以及考慮到皇太極勢單力薄的實力和背景,代善也最終放棄了對於多爾袞母子的支持,轉而支持皇太極。


“四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
“無人允協,誰不贊同。” ——《清太宗實錄》

至此,代善以及整個代善家族站在了皇太極一邊,從而拋棄了對於多爾袞的支持。

最終,失去了代善家族支持與保護的多爾袞失去了繼任後金大汗的資格,他的母親大妃阿巴亥更是被逼殉葬,皇太極則成功登上了後金大汗的寶座。


登基後的皇太極對於兩紅旗的打擊是不遺餘力的,但是對於代善和他的家族還是予以了極為尊崇的地位。

皇太極登基之初,是由“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南面同坐,共受朝拜”,四個人地位一致共同治理國家。

但是隨著阿敏和莽古爾泰相繼被皇太極除掉,代善也非常識趣的退到了臺下,至此皇太極開始“南面獨坐,獨掌朝政”。而皇太極此時掌管著兩黃旗,並且已經將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劃歸給了自己的兒子豪格,鑲藍旗的旗主濟爾哈朗又是皇太極的“死黨”,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是皇太極積極爭取和培養的新力量,所以代善的兩紅旗就成為了皇太極打擊的首要目標,畢竟兩紅旗自努爾哈赤時期起,就具有非常強大的實力,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打擊兩紅旗成為了必然。

特別是代善的兩紅旗中出現了大量的“逃人”,引得皇太極極大的不滿,並且以此為由徹底限制兩紅旗的壯大與發展,使得兩紅旗自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逐步成為了實力最為弱小的兩個旗。

但是在皇太極不遺餘力的打擊兩紅旗實力的時候,並沒有像對待阿敏和莽古爾泰那樣對待代善家族的人,相反,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地位。

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該國號為大清。代善被冊封為禮親王,位列文武百官之首,他的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也都獲封為親王,這也直接奠定了“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中,代善家族獨佔三個傳承世襲的基礎。

代善畢竟是皇太極的兄長,努爾哈赤的次子並且是元妃佟佳氏所生的嫡次子,身份非常的高貴,同時代善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屢立戰功,功勳卓著,不管是地位還是聲望都是非常高的,再加上皇太極自己也非常清楚他能夠登上汗位全都仰仗於代善家族,所以在打擊兩紅旗實力的同時,給予了代善家族極高的地位和權勢,算是另外一種的“杯酒釋兵權”吧。


代善擁立皇太極的兒子順治繼位,最終得以善終。

皇太極死後,在繼位人的選擇上,代善同鄭親王濟爾哈朗在支持皇太極兒子繼位上達成了一致意見,起初在多爾袞與豪格的爭奪中,他們都支持豪格繼位。而之後,在濟爾哈朗提出由順治皇帝福臨繼位的時候,代善也表示了同意和擁立,進而成為順治皇帝能夠順利登上皇位的大功臣之一。

順治朝的代善盡管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具有極高的威信和影響力,就連多爾袞就讓他三分。

順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代善在禮親王府病逝。

然而代善剛剛去世,少了代善束縛的多爾袞便強迫順治將自己的“皇叔父攝政王”的稱號變成了“皇父攝政王”,至此多爾袞的權勢也到達了巔峰。


雍親王府


人能看清自己不容易,能看清自我的人一般都是智者。代善就是這樣的智者。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嫡長子,和代善是一奶同胞。褚英被努爾哈赤立為繼承人後,他的兄弟合起夥來對付他,三天兩頭到努爾哈赤那兒告褚英的黑狀,努爾哈赤馳騁疆場,本來事就多,告狀之事鬧得他很煩,無奈之下處死了褚英。

褚英死了,老二代善成了實際上的嫡長子。努爾哈赤又立代善為繼承人。不久努爾哈赤的一個小妾德因澤狀告代善和大妃阿巴亥有染,代善因此丟掉了汗位繼承權。



褚英沒有大錯,被立為繼承人後,就有人黑他,最後被整死;代善和阿巴亥沒有不正當關係,只是吃了阿巴亥送來的菜,最後丟掉了繼承權。這背後一定有人主使,代善心裡清楚,這個人就是皇太極,他太厲害了,自己不是他的對手。

皇太極搞死了代善的親哥哥褚英,又搞掉了代善的皇位繼承權,按理說他應該站在皇太極的對立面才對,為什麼卻積極擁立皇太極?

努爾哈赤生前有遺言,他死後,大妃阿巴亥及其孩子多爾袞兄弟三人託代善照顧,多爾袞繼承汗位,代善當攝政王。多爾袞三兄弟掌管的軍隊,加上代善掌管的軍隊,實力超過後金軍事實力的半數以上,具有絕對優勢,因此,多爾袞繼汗位本來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在努爾哈赤駕崩後的關鍵時刻出了差頭,代善的兩個兒子被皇太極爭取過去了。代善的力量被分散。皇太極和多爾袞實力對比發生翻轉。



當代善的兒子嶽託和薩哈璘找到代善要他支持皇太極時,他幾乎沒有多想就答應了。他何嘗不想當攝政王,當攝政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年輕的多爾袞還要聽他的,擁立皇太極哪有這待遇。但是沒辦法,他鬥不過皇太極,只能反過來支持皇太極,要不然皇太極繼位後他的命運會很慘。

皇太極非常清楚,代善支持自己是被動的,代善的兒子嶽託和薩哈璘支持自己是想利用自己沒後臺實力弱來控制自己,讓自己當他們的傀儡。聰明的皇太極通過拉攏多爾袞打擊代善很輕鬆就穩住了自己的統治。終皇太極一朝,代善基本都是被打擊對象。

到了多爾袞攝政時期,多爾袞嫉恨代善臨陣倒戈,不支持自己當汗王,對代善也是打壓為主。



但是代善為人謙和,處事能以大局為重,而且作為大哥處處讓著弟弟,不和弟弟們計較。所以不管是皇太極當權還是多爾袞當權,都沒有把代善往死裡整,代善因此得以善終。

皇太極和多爾袞爭皇位時,皇太極三十多歲,年富力強,而且能力極強,當汗王比年僅十四的多爾袞當汗王更有利。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時,選擇了第三者順治繼位,避免了內亂。代善的兩次選擇應該說都是從大局出發,出於公心,這也是皇太極和多爾袞都能放他一馬,讓他善終的主要原因。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有得觀史


實力是一切的基石,懂得捨得才能擁有更多。在大是大非面前,捨棄小我而成就大我,為著金國的穩固及一統天下的大格局出發。雖在權力之巔,卻深知其責任之重,與自身的不足。與其爭勇鬥狠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已久榮華富貴,不失其他人欺負。真是一位聰慧之人。

代善,其為努爾哈赤次子,嫡長子在由於在爭鬥中不幸遇難。而作為其後繼承人的代善,在很有可能繼位希望的時刻,卻四面為敵。而在幾次的權力鬥爭中後,僥倖脫困後,其幡然悔悟。對於可汗之位心灰意冷。在其父努爾哈赤病逝後,其從國家形式、內部鬥爭情況及親身經歷與對各競爭對手的瞭解後,想要其金國更加的繁榮昌盛的下去,就只能選擇皇太極,加上,其子的勸說。最終,支持皇太極的上位。

而皇太極上位後,出於穩固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實權的方針,多次對代善進行打壓與排斥。使得代善鬱悶、並閒賦在家。也許是上蒼的可憐與憐憫,皇太極因為整日操勞,最終,在繼位不久就一命歸西。而這時的代善再次成為多方勢力的香餑餑,為其金國的何去何從進行操勞。

在經過多方權衡利弊的情況,一挽狂瀾成就順治皇帝,而順治皇帝也不負其所望。很快的打開了其局面,成就了清朝。而代善也因,每次的貢獻,讓其受到敬仰,得益善始善終。為其後來的子孫帶來福音。

在經歷了,深陷泥潭,僥倖逃生,幡然悔悟,再到力挽狂瀾。真是一個大才能、大智慧之人。因此,造就其善始善終的好的命運。


惜花公子


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嫡出次子,嫡長子、廣略貝勒褚英同母弟,元妃(原配、嫡福晉)佟佳氏所生。在胞兄褚英被父親努爾哈赤處死之後,代善成為了事實上的嫡長子,而且是原配所生的嫡長子。因此,代善在努爾哈赤眾多兒子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正因為這個身份,代善一度成為了努爾哈赤熱門的繼承人選。天命元年,正式建元稱汗的努爾哈赤便封代善為和碩貝勒(彼時尚無後來的親王、郡王爵位,那些都是清太宗皇太極稱帝夠後搞出來的),位列四大貝勒之首。努爾哈赤甚至一度公開宣稱:“等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彼時褚英已死,大阿哥是指代善而非褚英)收養。”努爾哈赤公開說這句話,實際上等於是半正式地宣佈了代善的汗儲地位。



後來代善因為對兒子不一碗水端平,在繼妻和小老婆們的攛掇下有意無意地刻薄已故兩任亡妻所生的與長子嶽託和次子碩託,甚至一度想強佔長子嶽託的財產而引發父子矛盾。次子碩託更是一時因為氣憤父親代善的不公與虐待而玩起了失蹤,差點被誤認為叛逃明朝。而代善對於此事的處理極為簡單、粗暴,在還沒弄清初情況的前提下,便請求老爹努爾哈赤處死自己的這個兒子。後來努爾哈赤並沒有聽從兒子的話處死孫子,並且查實代善平日的確刻薄自己這兩個孫子。此事一出,把努爾哈赤氣得不行,大罵代善:“你也是老子亡妻所生的兒子,老子給你找了後媽以後,刻薄你個小王八蛋了嗎?!你就不能跟你老子我學學?”於是,努爾哈赤出面讓嶽託、碩託另立門戶,與代善分家。同時,努爾哈赤還公開宣佈廢黜代善的汗位繼承資格,代善可謂損失慘重。




代善被廢黜汗位繼承資格之後,努爾哈赤再也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去世,死後繼承人選未定,兒子們一個個躍躍欲試,甚至連侄子阿敏(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之子)也摩拳擦掌、覬覦汗位。一時間,大有禍起蕭牆之勢。彼時,作為事實上的嫡長房且手握兩紅旗、實力雄厚的代善,無論參與爭奪汗位或選擇站隊,其態度都是舉足輕重的。



在關鍵時刻,代善的兒子嶽託、薩哈廉選擇了站到皇太極一邊。面對自家內部的分裂,代善再想爭位,其難度頓時呈幾何倍數增長。在權衡利弊之後,代善最終選擇了聽從兒子的安排,支持皇太極爭位。有了代善家族的支持,皇太極的實力立時成為了所有親兄弟、堂兄弟中最強的一個,最終脫穎而出,成功上位。



即位之初的皇太極因為實力有限、立足未穩,採取了暫時籠絡、安撫各方勢力的策略,實行了四大貝勒主政,但以已為尊的模式,並且對代善禮遇有加。即汗位之後,皇太極經過一番明爭暗鬥,逐步抓牢了權柄、擴充了實力,並於崇德元年正式改元稱帝,成為了一家獨大的皇帝。對於代善,表面上皇太極依然是尊崇的。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伊始,便正式冊封代善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但是,對於這個家族實力雄厚且擁有事實嫡長子身份的哥哥,皇太極始終是不放心的。在權柄握牢、實力增強之後,皇太極對於代善的態度也在逐漸轉變。從巴結、安撫、推崇變成了壓制、打擊。天聰九年,皇太極便斥責代善輕視君上、貪財違法、虐待屬人。但是,礙於形勢,並沒有過分處置。崇德二年,皇太極稱帝后僅僅一年,又以代善越分妄行、輕君蔑法,讓其賦閒回家。雖然保留了爵位、待遇,但是代善從此再也無權過問朝政,只能從事一些象徵性、禮儀性的政務活動。



好在代善身體倍兒棒,比弟弟皇太極活得長久。崇德八年,皇太極去世。多爾袞、豪格爭位,代善的砝碼地位再次凸顯。代善再一次為避免禍起蕭牆作出了貢獻,遏止了清王朝的又一次內訌。他最終選擇了支持皇太極的第九子、清世祖福臨即位,而不是多爾袞或者豪格。正是因為有了代善兩紅旗的支持,加之兩黃旗又明確要求皇子即位,福臨得以順利即位。為此,失去了皇位的多爾袞掌權之後,對於代善並不十分友善。但是,礙於事實上的嫡長兄地位及其家族的實力,多爾袞也沒有過分處置代善。加之彼時代善已經年過六旬,懶於政務,對多爾袞並無過多掣肘。代善最終於順治五年得以善終,並獲享死後哀榮。



因為代善在兩次汗位、皇位更迭時起到的重要作用和精準的站隊,代善家族獲得了清朝二百餘年無人能及的榮耀——三頂鐵帽子,即世襲罔替的禮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爵位。清朝僅有的十二頂鐵帽子,代善家族就佔據了四分之一,並且延續到了民國初年,也算是對代善放棄爭位的重大回報了吧。


農民工歪說歷史


裡面明明白白的。



樂徒行者的


代善是皇太極的忠實粉絲,一生忠於他。努爾哈赤死後,是代善擁立皇太極登位。後來跟隨皇太極征戰大明,立下赫赫戰功。並且和多爾袞一同成為順治帝的輔政大臣。親愛的小夥伴們,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多多問我呦!


i歷史星河一粒沙


代善盡力立保皇太極登基稱帝的份吧免死吧


用戶6067148105167


問題問得水了點吧?代善的結局隨便一查不就行了。

至少也應該問個“四大貝勒之首代善在後金時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或者“代善未能被努爾哈赤立為接班人的真正原因”之類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