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戈爾巴喬夫”

公元1644年4月25日,農曆三月十九日。昔日繁華無比的北京城處於一片寂靜中。不久之後傳來的卻是聲勢浩大的“殺”聲。而與此同時。一箇中年男人頹喪的來到了紫禁城旁邊的煤山上。他以發掩面,咬破了手指寫下了一行字:“朕死後,任賊碎裂朕屍,但弗傷我百姓。”旋即自縊在了一顆歪脖子樹上。

這個男人就是明思宗朱由檢。

明朝的“戈爾巴喬夫”


與他一起終結的還有國祚276年的大明王朝。這一天,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入了同樣是通過農民起義建立的大明王朝首都。

朱由檢,大明王朝的第16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年號崇禎。實打實的說,崇禎算是明朝比較勤政的君王,不像30多年不上朝的萬曆和痴迷道術的嘉靖皇帝。但到他手上的大明王朝是一個爛攤子。宦官獨大,官員們也結黨營私。因此崇禎滿懷抱負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挽回這種局面,讓大明能煥然一新。

明朝的“戈爾巴喬夫”


上臺後,他乾脆利落地了結了魏忠賢,瓦解了宦官勢力集團。把權力重新握到了自己手中。對於任何事都是親力親為。但這也恰恰是導致他日後結局的重要原因。

當時明朝的驛站系統十分臃腫和腐敗。朝廷每年需要投入巨資來維護,然而絕大多數都落進了驛站上層官員的口袋。普通的驛卒只能勉強維持溫飽。於是崇禎削減了很多驛站。也導致很多驛卒丟了工作。但這僅僅是問題的一小部分。深層次的原因是在官員的身上而不是普通驛卒的身上。削減完驛站以後並沒有減少多少負擔。反而使得很多人的生存成了問題。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的“戈爾巴喬夫”


然後崇禎又聽信讒言處死了大將袁崇煥。

明朝的“戈爾巴喬夫”


袁崇煥雖然先斬後奏了毛文龍,但畢竟禦敵有功,如此草率地將其處死,無異於自毀長城!後來又相信佞臣高起潛害死了盧象升!

崇禎好面子,善猜疑。任何過錯都不願自己承擔,喜歡放到大臣身上。讓他們替自己來承擔過錯,也就是背黑鍋。

明朝的“戈爾巴喬夫”


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

明朝的“戈爾巴喬夫”


崇禎仍然沒有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松錦之戰失利以後。崇禎帝派陳新甲和後金議和,但此事被洩露,群臣譁然。崇禎為了掩人耳目將陳新甲問斬。但這麼一來就等於是斷了雙方之間的交流。同時也使得大臣們人心惶惶。誰也不敢為崇禎辦事了。以至於後來崇禎想要遷都時,無人敢附議,甚至與之背道而馳,提出堅守北京。

總而言之,崇禎是一位有上進心的皇帝,但他的努力都用錯了地方。一腔熱血反而誤國誤民。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挽救大明朝這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卻不曾想開錯了藥,導致大明一命嗚呼!瞎指揮還不如不指揮。並且他又過分的自尊。極其好面子,明知是錯了,也不願意改正!而是喜歡放到別人的身上。不過站在他那個角度來看,誰又能保證自己做的是對的呢?又該怎麼去做才是對的呢?一切不到最後結果誰也不能說是好壞!如果崇禎能夠轉危為安。那麼無論他多麼荒唐。別人都會交口稱讚。但他輸了,所以做得再好也難辭其咎!(圖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