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樹黑星病用什麼藥防治?

自信251277881


病原病菌以菌絲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翌年4~5月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分生孢子萌發後形成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的角質層侵入。葉被侵染主要是從葉背侵入。侵入後的菌絲在寄主角質層與表皮細胞的間隙擴展,定殖。幼果期因果面茸毛稠密病菌不易侵入,一般花瓣脫落6周後的果實,才能被侵染。該病的潛育期較長,在果實上為40~70天,在枝梢和葉上為25~45天。由於潛育期長,發病較遲,果實發病後已接近採收,有的早熟品種在採收時還未充分表現症狀,所以當年受侵染的病部(果、技及葉)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就不重要,尤其在果實上再侵染更少,新梢上可產生再侵染。枝上的病斑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場所和第二年春季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4年生的病枝不再形成分生孢子。該病在田間的發生情況,一般是在4~5月份產生新的分生孢子,果實上發病最早的時間是5月中旬,6月上旬為病害的盛發期。新梢上發病的盛期略遲於果實。

病害的發生與氣候、地勢、栽培管理及品種等都有關係。其中最重要的是氣候條件和品種。春季溫度達10℃以上時,枝梢上的病斑開始形成分生孢子,20~28℃是最適溫度,多雨和潮溼開氣有利於孢子的傳播和萌發,因此,凡是春季及初夏雨水多,溼度高的年份或地區,病害發生重。同樣,地勢低溼,廕庇(如陰坡地)或定植過密,枝葉茂盛的果園,也有利於病害發生。品種中,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感博。

開花前噴射波美3~5度石硫合劑,剷除或減少校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2~4周到6月初,每間隔半月噴灑波美0.2~0.4度石流合劑,或65%代森鋅500倍液。果實生長期用50%多菌靈700倍液,防治3次,在果實採收後,為了減少新梢被害,可繼續噴射2~3次藥劑。用託布津及代森鋅均可降低新梢的發病率及病情指數,在病害流行地區,建園時應考慮選用抗病品種。


農村小旗旗


大家好,我是農村二波,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防治措施:

  1.加強管理,地勢低窪地,應注意開溝,排除積水地,結合冬季修剪,及時清除樹上及園內病枝、病梢、僵果等病株殘體,帶出園外集中燒燬,減少病蟲害來源。

  2.增施充分發酵腐熟有機肥或含腐植酸的有機無機生物復混肥,按杏樹生長需肥規律配方施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3.春季花芽萌動前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21%過氧乙酸水劑300倍液。

  4.落花後每半月 一遍藥劑噴霧防治:

  (1)21%過氧乙酸水劑375倍液+80%鼎嘉(全絡合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900倍液。

  (2)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25%苯醚甲環唑乳油3000倍液。

  (3)40%氟硅唑乳油7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450倍液。

  (4)43%戊唑醇懸浮劑4500倍液+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溼性粉劑750倍液。

  


農村二波


一、杏仁蜂

該病已在我國杏樹主產區發生。雌性在新形成的幼果中產卵,幼蟲在杏仁上啃食,被殺死的杏樹在樹幹上脫落或收縮。

預防和控制方法:在秋季和冬季,在花園裡採集落果、杏籽和衝擊幹杏,然後將杏子燒在一起,基本消除杏樹。越冬幼蟲在初春發芽前的出土階段,可在5月上旬直接將40%的二色粉末或5%辛硫磷粉劑直接施用於樹蔭下的土壤。每7天噴灑50%辛硫磷EC1、500倍溶液或其它替代溶液,共2次,在樹中噴灑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或其它替代溶液。

二、杏球堅介殼蟲

杏樹球蟲陰性昆蟲在若蟲和雌性成蟲的枝條上積累,造成樹液,導致受損枝條發育不良,牙齦流動,樹木嚴重減弱,樹體不能正常生長,花蕾也是如此。差異化。在嚴重的情況下,樹枝幹燥,整棵樹都被感染。身體被遮蓋,距離是白色的。一旦發生,它將在兩年內傳遍整個公園。如果控制不到位,將導致整個植物死亡。

防治方法:

冬季和春季的節日結合冬季剪枝,切斷昆蟲的枝幹,集中燃燒它們。亦有可能在三月上旬至四月下旬,在越冬幼蟲從白色蠟殼中爬出後,用草球或廢布除去越冬雌魚,直至雌魚未孵化,減少雌魚產卵的數量,注意保護天敵。..藥物管制應控制兩個時期。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早春防控。發芽前,結合其他病蟲害防治措施,在杏芽萌發至花蕾美白等過程中,一次噴施5°Bomedoxine硫磺混合液,然後再噴1000倍對硫磷溶液或1500倍溴氰菊酯溶液,然後再噴施1000倍對硫磷溶液或1500倍溴氰菊酯溶液。噴塗最遲是在女性外殼硬化之前進行的。

(2)孵化期若蟲的控制。6月上旬噴灑兩次,第一次約30%孵化,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間間隔一週。使用氯氰菊酯2000-2500倍液,或對硫磷1000-500倍液等.在上述藥劑中添加1%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治效果。氯氰菊酯防治效果最好。

三、杏黑斑病

杏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表面出現紅棕色至紫色的小黑點,逐漸擴展為圓形或不規則的黑色黑點。病灶周圍有黃色光暈,後期出現小黑點。在嚴重的情況下,植物的下部是黃色的,早期落葉,和一些樹枝死亡。

防治方法:加強果園管理,增加施用有機肥,合理修剪塑料,改善果園通風和光照條件,及時澆水,增強樹木潛力,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深秋時節,果園被及時清理乾淨,枯葉被集中焚燒。在春季播散期,50%的多菌類噴灑500~1000倍溶液,或80%的德森鋅噴灑500倍溶液,或75%的白倉噴灑500倍溶液,並在7~10天內噴灑一次。3~4次。


四川張五


杏黑星病別名瘡痂博

症狀病菌主要危害果實,其次危害枝,葉片被害較些果實感病後多在果肩部發病,病斑初期為暗綠色的圓形小點,其後逐漸擴大至直徑2~3毫米的圓斑。果實著色時,病斑變為紫黑色或黑色。病斑密集時可相互聚合成片。由於危害只限於果實表皮,不深入果肉,因此當病斑下層組織木栓化,而果肉仍繼續生長時,便使得病果龜裂。

病原 病原菌為嗜果枝孢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um.屬半知菌亞門

發病特點及規律 病菌以菌絲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翌年4~5月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分生孢子萌發後形成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的角質層侵入。葉被侵染主要是從葉背侵入。侵入後的菌絲在寄主角質層與表皮細胞的間隙擴展,定殖。幼果期因果面茸毛稠密病菌不易侵入,一般花瓣脫落6周後的果實,才能被侵染。該病的潛育期較長,在果實上為40~70天,在枝梢和葉上為25~45天。由於潛育期長,發病較遲,果實發病後已接近採收,有的早熟品種在採收時還未充分表現症狀,所以當年受侵染的病部(果、技及葉)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就不重要,尤其在果實上再侵染更少,新梢上可產生再侵染。枝上的病斑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場所和第二年春季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4年生的病枝不再形成分生孢子。該病在田間的發生情況,一般是在4~5月份產生新的分生孢子,果實上發病最早的時間是5月中旬,6月上旬為病害的盛發期。新梢上發病的盛期略遲於果實。

病害的發生與氣候、地勢、栽培管理及品種等都有關係。其中最重要的是氣候條件和品種。春季溫度達10℃以上時,枝梢上的病斑開始形成分生孢子,20~28℃是最適溫度,多雨和潮溼開氣有利於孢子的傳播和萌發,因此,凡是春季及初夏雨水多,溼度高的年份或地區,病害發生重。同樣,地勢低溼,廕庇(如陰坡地)或定植過密,枝葉茂盛的果園,也有利於病害發生。品種中,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感博

防治方法 該病的防治以化學保護為主,輔以適當的管理。

1.加強管理:地勢低窪地,應注意開溝,排除積水。結合修剪,清除和燒燬病梢,減少病害來源。適當整枝修剪,促使樹冠通風透光良好,減輕發博

2.噴藥保護:開花前噴射波美3~5度石硫合劑,剷除或減少校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2~4周到6月初,每間隔半月噴灑波美0.2~0.4度



農村De80後


杏樹黑星病用什麼藥防治?

杏子上的紅點斑是杏黑星病引起的,杏樹黑星病是一種由真菌侵染引起的果實病害,病菌孢子借雨水傳播,降雨頻繁的年份發病重。該如何防治,我就給大家在這裡說一下,希望能幫到大家。

1、藥劑防治:發芽前剷除越冬病菌,謝花後15天左右,樹上噴灑500,生長季節,及時進行夏季修剪,改善樹冠內堂光照,做到通風透光,創造不利於病菌侵染的環境條件。

2、農業防治:發芽前清理果園,將枯枝、落葉、病僵果、雜草等清理乾淨,集中燒燬,剷除越冬病原,降低發病程度;生長季節,及時進行夏季修剪,改善樹冠內堂光照,做到通風透光,創造不利於病菌侵染的環境條件。

我各人以上兩點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革麗


小杰回答

症狀病菌主要危害果實,其次危害枝,葉片被害較些果實感病後多在果肩部發病,病斑初期為暗綠色的圓形小點,其後逐漸擴大至直徑2~3毫米的圓斑。果實著色時,病斑變為紫黑色或黑色。病斑密集時可相互聚合成片。由於危害只限於果實表皮,不深入果肉,因此當病斑下層組織木栓化,而果肉仍繼續生長時,便使得病果龜裂。

病原 病原菌為嗜果枝孢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um.屬半知菌亞門

發病特點及規律 病菌以菌絲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翌年4~5月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分生孢子萌發後形成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的角質層侵入。葉被侵染主要是從葉背侵入。侵入後的菌絲在寄主角質層與表皮細胞的間隙擴展,定殖。幼果期因果面茸毛稠密病菌不易侵入,一般花瓣脫落6周後的果實,才能被侵染。該病的潛育期較長,在果實上為40~70天,在枝梢和葉上為25~45天。由於潛育期長,發病較遲,果實發病後已接近採收,有的早熟品種在採收時還未充分表現症狀,所以當年受侵染的病部(果、技及葉)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就不重要,尤其在果實上再侵染更少,新梢上可產生再侵染。枝上的病斑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場所和第二年春季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4年生的病枝不再形成分生孢子。該病在田間的發生情況,一般是在4~5月份產生新的分生孢子,果實上發病最早的時間是5月中旬,6月上旬為病害的盛發期。新梢上發病的盛期略遲於果實。

病害的發生與氣候、地勢、栽培管理及品種等都有關係。其中最重要的是氣候條件和品種。春季溫度達10℃以上時,枝梢上的病斑開始形成分生孢子,20~28℃是最適溫度,多雨和潮溼開氣有利於孢子的傳播和萌發,因此,凡是春季及初夏雨水多,溼度高的年份或地區,病害發生重。同樣,地勢低溼,廕庇(如陰坡地)或定植過密,枝葉茂盛的果園,也有利於病害發生。品種中,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感博

防治方法該病的防治以化學保護為主,輔以適當的管理。

1.加強管理:地勢低窪地,應注意開溝,排除積水。結合修剪,清除和燒燬病梢,減少病害來源。適當整枝修剪,促使樹冠通風透光良好,減輕發博

2.噴藥保護:開花前噴射波美3~5度石硫合劑,剷除或減少校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2~4周到6月初,每間隔半月噴灑波美0.2~0.4度石流合劑,或65%代森鋅500倍液。果實生長期用50%多菌靈700倍液,防治3次,在果實採收後,為了減少新梢被害,可繼續噴射2~3次藥劑。用託布津及代森鋅均可降低新梢的發病率及病情指數。

3.選用抗病品種:在病害流行地區,建園時應考慮選用抗病品種。






流浪外地小杰


黑星病是夏橙的主要病害,每次新梢長2~3釐米時噴第一次藥,到“自剪”時再噴施1次。藥劑可選用30%氧氯化銅500~600倍、14%鉻氨銅(潰瘍靈)水劑300~500倍、77%可殺得600~700倍、72%硫酸鏈黴素2000-3000倍、代森鋅500~800倍等,每次梢期2~3次,每次相隔10天。

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品種 較抗品種有青雜1號。2號、丹東刺瓜、北抗選、中農11號、中農13號等抗病品種(感病品種多為津研系列和津春系列)。

2.種子消毒 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25%多菌靈300倍液,浸種l-2小時,洗淨後催芽播種。每平主米苗床土用50%多菌靈8克處理土壤後播種。

3、加強管理 (1)施足有機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並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2)溫度、溼度管理。棚室內防止出現低溫高溼狀態,白天氣溫保持在28-32℃,相對溼度60%,定植後至結瓜期控制澆水。(3)清除架材上的有病卷鬚,病田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並深埋或燒燬。

4、藥劑防治:在花前、花後各噴一次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30%綠得保膠懸劑300-500倍液。對波爾多液及銅製劑敏感的品種可選用機油乳劑(蚧蟎靈):代森錳鋅:水=10:1:500能有效地防治黑星病。此外還可選用50%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20%氟硅唑咪鮮胺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750倍液或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50倍液、50%凱剋星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25%氧環寧乳油1000倍液、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為增加藥液粘著性,減少雨水沖刷,可加相當於藥液量1/3000-1/4000的皮膠或500公斤藥液中加松香皂0.5公斤,或0.1-0.2%的"6501"展著劑。噴藥注意均勻,使果面和葉片正反面都能著藥。


時裡多肉月季植物園


防治方法 該病的防治以化學保護為主,輔以適當的管理。

1.加強管理:地勢低窪地,應注意開溝,排除積水。結合修剪,清除和燒燬病梢,減少病害來源。適當整枝修剪,促使樹冠通風透光良好,減輕發博

2.噴藥保護:開花前噴射波美3~5度石硫合劑,剷除或減少校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2~4周到6月初,每間隔半月噴灑波美0.2~0.4度石流合劑,或65%代森鋅500倍液。果實生長期用50%多菌靈700倍液,防治3次,在果實採收後,為了減少新梢被害,可繼續噴射2~3次藥劑。用託布津及代森鋅均可降低新梢的發病率及病情指數。

3.選用抗病品種:在病害流行地區,建園時應考慮選用抗病品種


鄉村啊傑


杏黑星病別名瘡痂博

症狀:

病菌主要危害果實,其次危害枝,果實感病後多在果肩部發病,病斑初期為暗綠色的圓形小點,其後逐漸擴大至直徑2~3毫米的圓斑。果實著色時,病斑變為紫黑色或黑色。病斑密集時可相互聚合成片。由於危害只限於果實表皮,不深入果肉,因此當病斑下層組織木栓化,而果肉仍繼續生長時,便使得病果龜裂。

病原:

病原菌為嗜果枝孢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um.屬半知菌亞門

發病特點及規律,病菌以菌絲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翌年4~5月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分生孢子萌發後形成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的角質層侵入。葉被侵染主要是從葉背侵入。侵入後的菌絲在寄主角質層與表皮細胞的間隙擴展,定殖。幼果期因果面茸毛稠密病菌不易侵入,一般花瓣脫落6周後的果實,才能被侵染。該病的潛育期較長,在果實上為40~70天,在枝梢和葉上為25~45天。由於潛育期長,發病較遲,果實發病後已接近採收,有的早熟品種在採收時還未充分表現症狀,所以當年受侵染的病部(果、技及葉)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就不重要,尤其在果實上再侵染更少,新梢上可產生再侵染。枝上的病斑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場所和第二年春季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4年生的病枝不再形成分生孢子。該病在田間的發生情況,一般是在4~5月份產生新的分生孢子,果實上發病最早的時間是5月中旬,6月上旬為病害的盛發期。新梢上發病的盛期略遲於果實。

病害的發生與氣候、地勢、栽培管理及品種等都有關係。其中最重要的是氣候條件和品種。春季溫度達10℃以上時,枝梢上的病斑開始形成分生孢子,20~28℃是最適溫度,多雨和潮溼開氣有利於孢子的傳播和萌發,因此,凡是春季及初夏雨水多,溼度高的年份或地區,病害發生重。同樣,地勢低溼,廕庇(如陰坡地)或定植過密,枝葉茂盛的果園,也有利於病害發生。品種中,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

防治方法:

該病的防治以化學保護為主,輔以適當的管理。

1.加強管理:地勢低窪地,應注意開溝,排除積水。結合修剪,清除和燒燬病梢,減少病害來源。適當整枝修剪,促使樹冠通風透光良好,減輕發病。

2.噴藥保護:開花前噴射波美3~5度石硫合劑,剷除或減少校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2~4周到6月初,每間隔半月噴灑波美0.2~0.4度石流合劑,或65%代森鋅500倍液。果實生長期用50%多菌靈700倍液,防治3次,在果實採收後,為了減少新梢被害,可繼續噴射2~3次藥劑。用託布津及代森鋅均可降低新梢的發病率及病情指數。

3.選用抗病品種:在病害流行地區,建園時應考慮選用抗病品種。





渝鄉洪哥


殺菌劑,但是不能一直使用一種,要換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