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年輕人頻繁跳槽,有的甚至直接不工作,為什麼?

思想00只為過好這一生


其實沒人喜歡頻繁跳槽,無法逃離的“無奈”

看到年輕人頻繁跳槽的情況,不能說他們喜歡這樣,其實也是一種無奈,有自己的無奈,有環境的無奈。

自己的無奈,有好多種情況,老胡簡單講幾種與朋友們分享:

1. 有種無奈,是指內心的動機,已經讓自己無法安然工作較長一段時間,總是急於快速成功,從而形成習慣,自己都無法控制。

有些IT人員,自嘲碼農,對公司沒有歸屬感,對工作沒有熱情,覺得自己只是出賣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勞動時間而已,因此哪怕一個比當下工作收入只高10%,還不好說福利和發展等到底哪個好,都會毫不猶豫地跳槽。

2. 有種無奈,是太過於自我,不適應作為群體人、職場人、社會人。

這是什麼意思呢,指總是習慣按自己的意願來工作,無論與人溝通,還是執行工作任務,都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或者相關人員的管理、制度的約束,因此總是無法適應環境,所以只能不停地跳,不停地抱怨,不停地在適應中。

3. 還有種無奈,是不清楚自己要什麼,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

很多年輕人,都得了一種病,叫做“空心症”,也許每天都在上下班忙碌著,但心裡空空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做,想要做什麼?唯一肯定的就是那遙不可及的房價數字。缺乏信仰、缺乏長遠的目標,是絕大多數年輕人的問題,因此就會無法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總想回避,大不了離開的方式。

這些現象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無奈”,就像一個怪圈一樣難以破解,而的確只有自己省悟才能跳出來,別人說再多都沒用。

環境的“無奈”,讓你總是無法Match

職場上經常有句話叫作:你無法挑自己的上級。

其實,更準確的來說,作為個體,你無法改變自己所處的組織環境和社會環境。

可能你很想好好幹工作,可是遇到的上級的確很苛刻、很過分;可能你很想在這個單位長久地做下去,但公司卻出現了經濟危機;可能你已經開始看到了發展,正要下決心好好做,但熱戀中的女朋友卻換了工作地點,你得跟著遷過去。

... ... ... ...

很多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形成了“無奈”,只能在一次次跳槽中去嘗試著碰到一個合適的,能幹得舒心些的工作。

環境對於我們個體而言,都是一種不確定型元素,因此只能把自己能確定的做好,那就是:樹立目標、堅持學習、迎接有挑戰的工作並不斷總結歸納。

跳槽,其實並不可怕,在節奏如此之快的社會中,很正常。但最可怕的是,你頻繁跳槽,卻始終沒有將自己的層次提升一些。

例如老胡認識一位市場經理,他在深圳工作,一年下來跳槽3-4次,可謂非常頻繁。這位仁兄能力很強,表達也很好,每次面試都能找到不錯的企業,可是他總是幾個月後就厭煩了,因為他的個性總是習慣用找問題的眼光來看待當下的環境,跳槽後總跟同事們吹噓以前的企業有多好,現在有多麼的不好。所以每個環境裡,他都無法長久適應下去,雖然總能跳個不錯的單位,而且薪酬還有了不少幅度的增長,但他在職業生涯中其實是停步的,薪酬的差異僅僅是單位不同而已。

當然,以上的問題都是發展性的問題,只要你有目標,能告誡自己堅定得去儲備足夠的能力,都可以解決,甚至跳槽遇到好的機會,也是人生的一大進步呢。

不工作,就是逃避現實

不工作,如何生存呢?不論固定職業,還是兼職,都是工作。但不工作的人,不要談什麼理想,自己看不起現實之類的,都是謊話。正如古人所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自己安身立命都解決不了,怎麼談發展呢?

逃避現實,就是對自己喪失認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能夠做好什麼?

不論你是否有一個好的家庭,都應該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不論這個立足之地有多麼的辛苦,或者多麼的低級,你都應該面對它、接受它,因為這就是你的現在,這就是你自己。

而你要做的,就是不斷把自己做好,才能去得到那些所謂“好”的機會。

老胡認為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是有努力之心,奮鬥之心的,只是缺乏好的引導和疏解,畢竟多數人都只能將問題和煩惱放入自己的內心,慢慢去消化。但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承擔起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作用。

老胡喜歡回答一些關於年輕人的問題,希望用多年的企業管理顧問經驗來幫助更多的人尋找到正確的方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共同參與改造這個世界。

老胡簡介

§企業動力量化管理系統(EEM)創始人

§系統量化管理專家、國家首屆註冊管理諮詢師

§中國電氣服務網創始人

§曾任中國普天集團、農產品股份、樂智教育、萬維集團等集團顧問

§新浪財經、經濟觀察報聯合推選“抗擊經濟嚴冬資深管理專家 ”

§清華領導力中心、上海交通大學MBA特邀管理教授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華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資深授課教授

§澳大利亞領導力中心(LPA)特聘資深講師、高級管理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