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在當下,隨禮成為很多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很多人一個月工資下來,有半數用來隨禮,甚至入不敷出的情況也並非沒有。隨禮成為了很多人的負擔,但是這個負擔又不得不揹負。儘管近些年,媒體不斷探討隨禮的必要性,但是,隨禮現象依舊存在。而提起隨禮,很多人會想起這句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在過去,人們在做事之前都圖個吉利,並且在這種觀念的驅動下,產生了專門的、成體系的忌諱規矩:比如春節期間,忌諱說類似“死”這種不吉利的話。這種文化在隨禮方面也有一定的體現。本文所說的俗語,其實就是這種文化的一種歸納和體現。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先說“喜不送傘。”在當代,隨禮的概念很簡單,基本上是給錢吃酒席,甚至隨著移動支付的便利,有時候直接網絡轉賬,連吃酒席都省了。但是在古代,貨幣流通性不發達的時代裡,隨禮有時候不侷限於送錢,還包括送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說在過去結婚的喜事上,隨禮送東西可以送鍋碗瓢盆,可以送日用百貨,但唯獨不能送傘,因為傘的諧音是“散”,有“分散”、“離散”的聯想。為此,為了避免不吉利,傳統喜事上,隨禮是不能送傘的。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再說“壽不送煙”。在過去農村,老人遇到逢十大壽——比如六十大壽、七十大壽或者八十大壽等等,有條件的人家會舉辦壽宴。壽宴也是要隨禮的。而在壽宴上,是不能送煙的。因為“煙”的諧音是“咽”,會讓人產生聯想,想到“嚥氣”。送這種禮物會讓人感到自己受到詛咒,尤其是老年人,現代醫學認為,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程度的老年抑鬱症,老年人在壽宴上如果收到“煙”,也會因為這個聯想而產生胡思亂想的心理,因此傳統習俗,在壽宴上不能送老人煙。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最後說“喪不後補”。在隨禮的時候,很多人因為沒能及時收到消息,而錯過隨禮——比如親朋辦事情當天,自己因為在外而錯過赴宴,沒能及時隨禮。不過,一般的這種情況,可以在事後補上禮金。但是,有種事情,如果耽誤了隨禮,是萬萬不能補禮的。那就是喪事。喪事意味著親朋家裡有人故去。而在事後補禮,給人不好的聯想:會讓人聯想這種和死亡相關的禮金,會不會給家裡人帶來再度的損害,因此,補喪事的禮金,會讓人有種被詛咒的感覺。因此,傳統習俗不主張補交喪事的禮金,這就是“喪不後補”。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雖然中國社會在最近幾十年,無論是科技還是生活都有了突飛猛進得發展,但是,隨禮文化依舊具備頑強的生命力。本文提到的送東西的習俗,在當下基本上不存在了,因為隨禮都是隨現金。但是,“喪不後補”依舊存在著現實意義。因此,本文所說的俗語,依舊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