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歇爾計劃”130億美元援助,有90%是無償贈與?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7年1月馬歇爾黯然回國,赴華調停以失敗而告終,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最沒有成就感的一項任務。但是在杜魯門眼裡,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馬歇爾已經十分盡力了,是一個忠於職守的人,決定由他出任美國國務卿。

也就是說,馬歇爾成為制定對外政策的關鍵人物。這個時期,正是美國對外政策的轉折期,二戰的勝利,將美國送上了左右國際事務的霸主地位,意圖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符合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馬歇爾接受任命,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事業考驗。

作為多年的職業軍人,早已習慣於上級領導的安排,不管有多少困難,“服從命令是天職”。所以,對於任命為國務卿,儘管在其他人看來是個輝煌的職位,但他更多的是服從,以及對新崗位的敬畏。他決心全力以赴、盡職盡責。

首先,完成從軍人到政治家的轉變。6年陸軍參謀長的工作經驗,讓他對軍事領域的駕馭,可謂輕車熟路。但從軍人到政治家,他必須重新學習,甚至是“摸著石頭過河”。同時,對於習慣挑戰的馬歇爾來說,也抱著極大的興趣和期待。

其次,改變官場風氣,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在傳統的美國社會中,換一個新領導就要將整個班子換掉,馬歇爾上任後,將上屆的工作班底幾乎全部留下。在他看來,工作上沒有好惡、遠近之分,只要努力工作,他都將一視同仁。

尤其是對留任的副國務卿艾奇遜,更是欣賞有加,並熱情地希望他留下,輔佐自己的工作。儘管艾奇遜是業界出名的態度傲慢、出言不遜的人,但對馬歇爾卻是十分的欣賞,並且彼此尊重,合作的很愉快。

同時,他讓國務院的工作,第一次有章可循,人人職責明確。要知道,國務院在管理上不像軍隊那樣紀律嚴明,是相對十分鬆散和自由的管理模式。馬歇爾上任後,對此進行了優化,雖比不上參謀部簡明、高效,但各單位的職責都十分明確。

他的另一個創舉就是成立一個政策研究室,專門為國務院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依據和建議。這裡的人都是處理國際事務的專家,馬歇爾給予了這個團隊充分的信任,可以說是他的“智囊團”,對國際社會發展的研判和交流,提供了很大幫助。

馬歇爾上任不久,即支持的“杜魯門主義”。

隨著二戰結束,代表東、西方陣營的蘇聯和美國,不可調和地進入了冷戰。馬歇爾也不可避免地受此影響,並敏感地注視著蘇聯對西方社會的侵蝕。因此,他的政策研究室,主要收集蘇聯的勢力擴張和應對措施。然而,形勢並不樂觀。

1947年2月21日,英國照會美國稱;由於經濟困難,從3月31日起將不再承擔希臘和土耳其的經濟、軍事援助。也就是說,英國沒錢不再管了,希望美國接著管起來。否則,整個中東將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

馬歇爾立刻召集相關中東事務專家和官員,論證這一緊急事件對美國利益可能造成的損害,以及應對措施。儘管意見不能統一,但英國人的主動撤退,卻給了美國插手中東事務的絕好機會。馬歇爾採納了對希臘和土耳其進行干涉的主張。

他向總統建議,緊急給希臘和土耳其進行援助,不僅是出於人道主義和美國的利益,更主要的還是防止蘇聯在該地區的進一步擴張,並對以後的歐洲國家帶來更大的影響。同時,他強調只有美國才有能力制止這場危機,儘快採取行動。

在他看來,該是與蘇聯進行戰略攤牌的時候了。他的建議得到了杜魯門的賞識和贊同,杜魯門隨即要求馬歇爾,做好3月10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四國外長會議。3月12日,杜魯門發表國情諮文,撥款4億美元支持希臘和土耳其,與蘇聯對抗。

這就是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杜魯門主義”,它徹底將東、西方的矛盾公開化。出乎馬歇爾意料的是,聲明的措辭過於嚴厲、強硬,甚至可以稱之為“挑戰書”,都不為過。這個聲明在四國外長會議正式召開之前發佈,就是強調與蘇聯攤牌。

為了配合“杜魯門主義”,馬歇爾制定了一個援助計劃。

從3月10日到4月24日,四國外長進行了43輪談判,法國外長獨樹一幟,馬歇爾與英國外長結成統一戰線,與蘇方針鋒相對。由於是“攤牌”會議,雙方陳詞濫調、互不相讓,由於根本利益的對立,也預示著馬歇爾將“無功而返”。

為了打擊一方,就一定要拉攏一方。這就是“馬歇爾計劃”出臺的初衷。儘管它打著人道主義精神,對戰後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維護歐洲的穩定;但不容置否的是,其背後就是對“杜魯門主義”的支持和補充,目的都是為了對抗蘇聯。

不管怎麼說,“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戰後復甦還是有積極的貢獻。在短短25年時間裡,歐洲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人們親眼看到重建的家園再次被毀掉,也徹底將歐洲各國的“家底”用光,戰後經濟的恢復比預想的速度慢了許多。

民眾生活困難,罷工、示威引發了社會動盪,成為各方力量爭取的目標。東方陣營在歐洲的勢力滲透,讓美國的全球利益和安全,受到了極大損害和威脅,只有恢復和發展西歐經濟,才是政治穩定的根本,從而避免“多米諾骨牌”式的倒塌。

同時,歐洲的經濟穩定和發展,也會增加對美國產品的需求,這種“互惠互利”的貿易模式,得到美國上下的認可。於是,包括英國、法國在內的歐洲16國,組成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草擬了一份4年經濟復興的大綱。

1948年4月,美國援助歐洲復興的“馬歇爾計劃”正式實施。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援助合計130多億美元,其中90%是無償贈與,10%為貸款。各受援國渡過了戰後最困難的時期,工業產量上升了35%,農業上升了10%。

總之,杜魯門政府實施的“馬歇爾計劃”,一方面,促進了歐洲的經濟復興和發展,維護了政治穩定,也穩固了美國對歐洲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以實際行動表明了美國對歐洲的“庇護”姿態,遏制蘇聯對歐洲的侵蝕,可謂一舉兩得。

在這場東、西方陣營價值觀的衝突中,馬歇爾完成了從軍人到政治家的轉變,他對國務院進行優化,儘快適應角色轉化,並堅持與國家的主導方向一致,很好地維護了美國的利益,有力地促進了歐洲一體化進程,惠及至今。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馬歇爾》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為什麼美國🇺🇸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所需的130億美元鉅款中,90%的資金都是屬於無償援助呢?

這是因為,當時美國及其地主-資產階級陣營所處的國際環境,已經是極其險惡的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半個歐洲大陸以及英倫三島,已經是一片廢墟了。而當時的中國🇨🇳內戰,“國民政府”已經是敗象畢露,時日無多了。蘇聯挾滅亡法西斯德國之餘威,帶領著一邦東歐小弟兄,向還在是地主-資產階級的一統天下的西歐,作出了一付挑釁的姿態,大有將西歐收入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囊中的形勢。而此時的西歐,由於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民生凋敝、百業蕭疏。西歐的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幾乎是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了。西歐的局勢,如果照這樣再繼續下去,“布爾什維克的瘟疫”,恐怕是將要席捲而來了。如果“布爾什維克的瘟疫”,真的是席捲了整個西歐的話,那麼美國,它就會成為一個被社會主義的汪洋大海所包圍的資本主義孤島!屆時,全世界的地主和資本家,可都要匍匐在全世界的勞動人民的腳下,瑟瑟發抖了。在事關自己以及全世界的地主和資本家的生死存亡的這個重大問題上,美國的老爺們可是沒有絲毫的含糊和猶豫的。於是,儘管是對西歐的同道們是十二分的厭惡,但是美國的資本家老爺們,還是向西歐伸出了援手——救它們也是救自己啊!

由於得到了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的救助,在困境中苦苦掙扎的西歐的地主和資本家老爺們,頓時有了起死回生的資本。它們一方面殘酷地鎮壓其國內的人民的反抗,一方面又被迫進行了社會改良,從而達到了延續自己的統治階級地位的目的。而美國,也消除了有可能爆發的西歐革命對它的威脅,並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了西歐的內政外交,為後來它在冷戰中,擊敗蘇聯東歐集團奠定了基礎。

所以,一向抱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無利不早起”的美國,才會在“馬歇爾計劃”中,有著高過90%份額的、對西歐國家無償的援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著作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孤獨之人


馬歇爾計劃是二戰之後,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其中的一項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援助的計劃,總共有100多億美元,其中90%都是無償援助。這個計劃的影響可謂是非常的深遠,他決定了二戰之後的國際秩序。

也許在普通人看來,無償援助其他的國家100多億美元,實在是太不划算了。但是最後從結果來看,美國對外援助100多億美元,不僅讓歐洲重新復興,同時美國也從中賺到了不少,可謂是雙贏。要知道二戰之後,歐洲幾乎被打為廢墟,如果美國不進行有效的援助的話,歐洲甚至連正常的秩序都無法恢復。

而美國本身有非常強大的生產力,每年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謂是多不勝數,光靠美國自己根本無法消化,如果有另外一個大市場消化美國的產品的話,那樣就會使美國更加繁榮。於是美國援助了歐洲,使歐洲繁榮起來,同時歐洲又缺少很多物資,不得不從美國購買,這樣可以使雙方達到共贏的局面。如果美國不援助歐洲歐洲也就買不起美國的產品,這樣美國的產品賣不出去就會形成新的經濟危機。

而美國援助了歐洲之後,可以形成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經濟秩序,這樣在戰後美國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取得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這也是美國一直到今天都無比繁榮的由來。如果美國像某些人一樣眼界太小,固守自己的利益的話,那麼那個所謂的利益也很難保持長久。要知道美國在援助歐洲的同時,也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經濟霸權,再加上自己的軍事霸權,可謂是取代了英國,成為了新的日不落帝國。

我是冰哥聊史就,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養狗,養狗大家知道嗎?

其實狗是主人最忠誠的,養狗你不血本行嗎?每你只約它一隻雞吃的營養,它能保住性命,要養就給它足夠的營養,養肥了才能給主人出力,並且要養一群狗,鬥起來熊也不怕了。

“馬歇欠計劃"實質上,是美帝國主義的地主資產階級的代理精英。是他們為了統治階級利益達到壓迫無產階級剩餘價值之目的,擴大自已勢力,而下的資本。

當前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無產階級,也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開始走向富強,形成了與資本國家組建了不同制度相互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邊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

帝國主義的″馬歇爾計劃"其實質還另外明顯特徵,先出錢給你,就掌握了你的國家軍事經濟,看起來你是獨立國家,其實一言不和,就是收拾你,要麼要你出軍費,要麼你得出兵武器等等,再不然你國內我要誰幹你聽我的,不聽就把你整下臺,整不了武力行動,製造人家內部矛盾,形成人家風景獨好!


河南008


馬歇爾加計劃看似是美國政府無償提供的援助,但其實美國政府在這次的計劃裡狠狠的大賺了一筆。

那麼馬歇爾計劃對於美國帶來了那些好處呢。

首先來說說經濟方面對於美國的好出。

一、加大美國商品的輸出力度,佔領歐洲市場

由於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大陸基本上處於半殘廢的狀態,工業體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英、德、法等國家的工業體系幾乎被破壞殆盡,物資短缺。

而美國通過無償的援助,雖然錢是給了,可是這筆錢最終還是迴流入到美國,也就是說,這筆錢轉了一圈後回到美國,既幫助美國企業的發展,有間接的打開了並控制了歐洲的市場。

二、加強了西歐對於美國的經濟向心力。

我們知道西歐社會講究的都是民主共和,所以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可以很好的迎合西歐社會中民眾的心理,而有了民眾基礎那麼在政治上就更加容易的偏向美國了,而這就有一個好處了。那就是遏制蘇聯的勢力。

政治方面遏制蘇聯的意識形態輸出。

歐洲號稱是民主社會,平等社會,所以在當時冷戰後美、蘇陣營都在爭奪歐洲的控制權,而最有效並且最能長期的控制無疑是獲取到底層民眾的支持。

而美國就很好的抓住了這一點,通過幾乎是無償援助的大大的收穫了一波民眾的好感,同時非常有效的遏制了蘇聯對於歐洲的意識形態的輸出,最直接的就是遏制了蘇聯的勢力。

而且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最開始是對整個歐洲進行援助的,但是考慮到歐洲的地緣政治,在加上有蘇聯對於東歐的控制,所以後來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最終只有在西歐國家才得以實施。


這個歷史很正


你全村很窮,當然你村位置不錯,在市中心。你沒錢我可以幫你,我借錢給你修路,我借你的錢,你必須用來買我的水泥鋼鐵和請我的工程隊修路,以後建大商場也要買我的材料和用我的工程隊。我只緩助10%,但是你以後建設材料和工程隊也要用我的,我國家援助給了你一點錢,但是還不是回到自己手裡?而且你後面一大堆村工程還是我做呢


劉秀的秀


第一,投資和打仗,都是有賺有賠的,整體上是賺的就可以了。尤其是打仗,這裡不賠點,別處就賺不了;今天不賠點,明天就賺不了。從今天全球局勢看來,美國人可是賺大了。

第二,全球的黃金都存在美國,這筆帳算下來怎麼都是划算的!

第三,美元成為硬通貨,每隔幾年全球薅羊毛,美國賺回來何止上萬億!

第四,由於美國是從英國獨立出來的,美國起來的時候世界已經被歐洲列強瓜分完畢了,所以美國沒有辦法使用簡單的侵略、佔領、殖民的方式獲得利益,只能走長期投資、培養親信的策略。事實證明美國的策略非常成功,不僅獲得了實惠而且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只是近十年來由於自身經濟出現結構性問題而開始改變對外策略,將前人近百年的努力和樹立的良好形象毀損殆盡。

馬歇爾如果看看今天的特朗普,作何感想?


水滴的聲音


中國人曾經有一個口頭語叫“馬歇爾計劃”,意思是一個人空有想法,最終一事無成。嘲諷那些不切實際,脫離實際的人和事。


智慧兒童教育


因為美帝真有錢。請小弟們吃飯難道還要小弟們湊錢麼?


火141343984


當時鐵幕即將降臨,

這是美國在歐洲構築防禦蘇聯的陣地。

不盡快構築完成,怎麼抵禦蘇聯可能的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