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為什麼能鎮住楊宇霆?

劈柴院i



在張作霖的身邊,文治主要靠袁金鎧和王永江,軍事則有郭松齡和楊宇霆。由於張作霖的野心不斷擴大,袁金鎧和王永江先後離開了。

對於郭松齡和楊宇霆,張作霖決定要多觀察一下。張勳復辟時,曾邀請張作霖派人參加,張作霖就把這兩個人派了過去。郭松齡當場就拂袖離去,楊宇霆卻聽到了最後。

回到奉天后,張作霖就決定重用楊宇霆。理由很簡單,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能意氣用事。儘管張勳復辟這樣的事不能不能真正的參與進去,但也不能得罪。楊宇霆做事比較圓滑,有大格局,可以重用。對於郭松齡,張作霖用了4個字:書生意氣。


楊宇霆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到東北後就被稱為士官派。原本他聽說張作霖不喜歡他們這些留學生,就躲得遠遠的去了吉林。誰知道最終重用他的還是張作霖,張作霖愛才。

張作霖沒什麼文化,又是土匪出身。看不起張作霖的人很多,比如李景林。當時的陸大系和士官繫有很多人一開始也看不起張作霖,但後來就慢慢折服於張作霖的手腕和氣度。

楊宇霆也是其中之一。他為張作霖做的第1件大事就是幫張作霖得到了27,000餘件軍械,讓奉軍實現了鳥槍換炮,重新組建了三個混成旅。從此以後張作霖有了進軍關內的資本,楊宇霆也得到了智囊和小諸葛兩個稱號,他還專門把自己的字改為鄰葛。

1918年3月,奉軍入關。徐樹錚和楊宇霆這兩個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正式聯手,以奉軍的名義從盧軍部領了370萬軍餉,招募了4個旅,放在洛陽和信陽進行訓練。他們兩個人的意圖非常明顯,想踢開張作霖自己幹大事。

這件事很快就被張作霖知道了,楊宇霆被張作霖以“勾結外援、內樹黨羽”的罪名罷免了一切職務。這是張作霖給他的警告,也是在磨練他的性子。

1922年,張作霖決定再度出關。此前的這些年,身邊換了不少的參謀長,但這些人能力都沒有辦法和楊宇霆相比。楊宇霆被流放了這麼多年,也終於明白了張作霖的厲害。



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張作霖才意識到職業軍人的重要性。他任命楊宇霆整軍經武,以現代軍事訓練的標準來整頓奉軍。經過兩年的整頓,戰力大大增強,才換來了第2次直奉戰爭的勝利。

這時的楊宇霆又開始驕傲起來了,他希望自己能夠獨當一面,請求張作霖把他派往江蘇擔任軍事督辦,實際上也就是軍政第一把手。楊宇霆孤傲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結果被孫傳芳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的逃回了東北。



這時他才真正體會到張作霖的厲害,再也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就老老實實的留在了張作霖的身邊當一個幕僚。他的能力決定了他不足以獨當一面,只能當一個副手。

楊宇霆醫生為張作霖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整頓田賦制度,讓東北的稅收大大增加;第=件事,修築了大量的戰備公路,方便軍隊在東北的調動;第三件事督辦了東北兵工廠,讓東三省有了自己的兵工廠,可以生產機槍大炮;第四件事創辦了東北的海軍,讓東北有了海陸空軍。



郭松齡和楊宇霆相比,兩個人共同的特點都是人際關係能力很差,對別人太嚴厲,也可以說叫心胸狹窄。但楊宇霆的優勢就在於做事靈活,顧全大局,這一點郭松齡比較欠缺。

但東北奉軍分為三大派,老派也就是跟著張作霖起家的那撥人,講武系也就是各地講武堂培養出來的那些人,士官系也就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回來的這些人。

楊宇霆做事情嚴格認真,這一點深得張作霖的認可和信任。但他也過於嚴厲,這就把他放在了很多人的對立面。原本奉軍內部就明爭暗鬥,派別林立,關係複雜,他的這個立場最終也把他送上了斷頭臺。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正式接班。這時的張學良不過是一個楞頭青,總想做點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不輸給張作霖。

面對當時複雜的局勢,張學良決定改旗易幟,擁護中央政府。但楊宇霆認為東北的局勢太複雜,日本和蘇聯都想吞併這一地區。現在歸順中央,很容易得罪日本和蘇聯。不如讓這三方勢力相互牽制,為東北爭取更大的利益。

在這個問題上兩個人的矛盾非常大。本來張學良就想培養自己的勢力,罷免了楊宇霆的大部分職務。這時的張學良沉迷於酒色財毒,根本無心處理東北軍政事務,這就讓很多人感到非常不滿。



楊宇霆認為自己是張作霖的託孤重臣,他把自己比作了諸葛亮,認為張學良是阿斗,經常批評他。這就讓張學良惱羞成怒,最終以“阻礙統一,破壞新政的罪名槍決了楊宇霆。

張學良的魯莽讓他喪失了一個東北重臣,楊宇霆的性格讓他有了悲劇式的結尾。漢朝的周亞夫早就把這樣的故事寫進了歷史,後人卻不能吸取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