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聊齋故事:多行不義必自斃,欺騙得了世人,欺騙不了閻王爺

(重溫聊齋系列143篇《厙將軍》)

這一篇聊齋故事,借閻王爺之名,對背信棄義之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宣揚了正義。正義是需要維護的,如果被屑小之人任意踐踏,人間就沒有了秩序可言。維護正義的方法有很多,似乎文人的辦法,就是塑造一種威懾力量。故事中的閻王爺,無疑就是一種威懾力量,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不義之舉,瞞得過人間,卻瞞不過陰間,逃得脫人間的懲處,卻逃不脫閻王爺的公道。此時的閻王爺,失去了迷信裡的恐怖色彩,反倒顯得可敬起來!如果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裡,都住著一位公正無私的閻王爺,豈不是讓人們的言行,在無形中規矩了起來?

話說明末清初時候,有個叫做厙大有的人,字君實,漢中洋縣人氏。他從小習學武藝,武藝高強,參加武舉考試,一舉奪得武舉,聲名遠播。當時,吳三桂反叛清朝後號稱“周王”,建立了地方割據政權,祖述舜是吳三桂麾下的一個將領。


白話聊齋故事:多行不義必自斃,欺騙得了世人,欺騙不了閻王爺


祖述舜很賞識厙大有,就將他招納麾下,著重培養,禮遇有加。厙大有也不負厚望,作戰勇敢,多次得到祖述舜的提拔,最後官至總兵,成為地方大員。

可是,在清兵的圍剿下,吳三桂節節敗退,眼看大勢已去。這時,厙大有動起了投靠清朝的心思,為自己圖謀後路。可是,投靠清朝,得有見面禮啊。於是,厙大有決定把祖述舜捉拿起來,獻給清朝。和親信密謀時,親信對厙大有說:“大人,祖述舜對你有知遇之恩,不可擒拿,恐惹人恥笑。”

厙大有心一橫,說道:“無毒不丈夫,為了自己的前程,顧不得許多了。”於是,他率領親兵,假意拜見祖述舜,在大帳內突然發難。祖述舜大驚失色之下,拔劍奮力反抗,在搏鬥中,厙大有砍傷了祖述舜的手臂,將他捆綁起來。


白話聊齋故事:多行不義必自斃,欺騙得了世人,欺騙不了閻王爺


厙大有的部隊,趁機收服了祖述舜的部隊和地盤。然後,厙大有寫了一封降書,向清朝的雲貴總督蔡毓榮投降。蔡毓榮大喜,帶兵前去受降。祖述舜拒不投降,破口大罵厙大有不仁不義,被蔡毓榮下令斬首示眾。

蔡毓榮著力安撫厙大有,答應奏報朝廷,許以高官厚祿。厙大有跟著蔡毓榮到了都城,蔡毓榮大辦酒席,款待厙大有,一直喝到深夜,厙大有才去客房裡安歇。

剛剛入睡,厙大有夢見來到了陰司,大殿上端坐著閻王爺,怒喝道:“奸賊厙大有,你背信棄義,實屬可惡。來人啦,拉下去用刑。”話音剛落,衝上來幾個小鬼,把厙大有拉下去,從油鍋裡舀出滾燙的油,澆在厙大有的腳上。


白話聊齋故事:多行不義必自斃,欺騙得了世人,欺騙不了閻王爺


厙大有疼痛難忍,大聲哭叫,猛然醒了過來。他起身看看腳,雖然沒有異樣,但是卻很疼痛。第二天,厙大有的腳開始潰爛起來,慢慢地,腳指甲全部脫落,而且還得了瘧疾病。有時候,身邊的人猛然會聽見厙大有的哭喊聲,“我確實是個負義之人哪!”

過了一段時間,厙大有終於死去!

讀罷故事,小編開個腦洞。閻王爺是不可能存在的,那麼,厙大有的結局,會不會是總督所為?或許,總督大人是個正人君子,雖然厙大有的投降,加快了結束叛亂戰爭的步伐,但是,他不仁不義的行為,卻為人所不齒。總督或許齒於與厙大有這種人同朝為官,就給他下了藥,然後編了個閻王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