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那人那山那狗》可能是唯一一部電影裡主角沒有名字的,唯一的身份就是父親的兒子。

在大山深處裡演繹了人間冷暖,父子之間微妙的關係和忠誠的牧羊犬。“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來自木心先生創作的《從前慢》,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一切發展的都太快了,信息可以隨時發,但在過去,書信得等上幾天才能收到,它代表著希望,是愛人的思念,家人的等候,未來的希望,給原本平庸的生活添了幾分色彩,那一字一句的背後都流露著情感。一封信爬過了幾個山頭,經歷了幾場相思,才到收件人手中,字裡行間都是真情實感,見字如面,展信如晤,給愛人寫信時的情意綿綿,給家人寫信時的請勿掛念,都會變成有聲的話語跳進讀者的耳朵裡。講述著一種信念,一種精神,更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一人,一山,一狗,就這麼日復一日的走著一樣的郵路,給人們帶去精神上的慰藉,一個平凡又高貴的職業——鄉郵員。這部電影能給身在嘈雜社會的我們帶來一點心靈上的安靜,像奶奶在娓娓道來的給我們講過去的故事。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子承父業是許多父親所期望的,劇中父親希望兒子也當上鄉郵員,在父親心中,兒子是唯一一個能接班的人,他不放心別人走這條郵路,只有兒子能肩負這個使命。雖然發的是郵件送的卻是溫暖,是大山深處的人唯一和外界溝通的方式,是唯一的想頭。兒子第一次走這條郵路的時候,兩三次和母親道別,卻和父親少有交流,父親不放心決定同行,郵路上瀰漫著尷尬的氣氛,父子二人成了世界上最親的陌生人,不是父親不愛兒子,是彼此相處的時間太少了,三個月才能回家一趟,一趟也才住一兩天,父子之間幾乎沒有交流的機會。劇中的父親是中國式傳統父母,父親的愛是內斂且不易察覺的,他用他的方式愛了我們一生,父親既要成為一顆大樹供家人遮風避雨,又要成為頂樑柱,頂天立地,父親的愛是厚重的,回到家中,他已經滿身疲憊了,他無法再像母親一樣對我們細緻入微。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在鄉郵路上,兒子在前面大步的走著,父親在背後默默的守候,父親一直都充當著守護者的身份,後來兒子回頭看父親,他卻消失了,兒子想了想些許是父親腿疾沒有跟上吧,後來又走了一段路,依舊不見父親的身影,立馬放下了行囊回頭去找父親,看見父親突然的出現,眼中藏不住的欣喜,兒子對父親是有愛的,只是不善表達這份愛罷了,兩個男人之間總會有點隔閡,但心中的愛不會消失。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聽村裡的老人說,背的動爹,兒子就長大了,小時候覺得我爸特高大,還擔心自己什麼時候才背得動他”,兒子心疼父親的腿疾,決定揹著父親冷水過溪,父親在兒子的肩上流淚了,回憶起他也曾揹著小時候的兒子逛集市的往事,忽然一瞬間兒子就能背起父親了,他變成男人了,父親望著身下的兒子,似乎也不得不承認自己老了,歲月讓兩人的位置互換了,靠著兒子寬大的肩膀,也是老有所依,兒子不再是在肩頭玩耍的小孩。父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在這一次和解了,兒子懂了父親的不容易,父親也理解了兒子的怨念,一句“爸,該走了”,也讓父親詫異萬分,和狗老二說他叫我爸了,心中的欣喜和激動是無法言說的。後來寄宿在別人家時,父親和兒子睡在一張床上,他抽著煙望著熟睡中的兒子,是不是在感嘆他錯過的童年,突然時間慢了下來,才發現兒子已經這麼大了,他開始不需要被照顧了,要走他年輕時走過的路,做過的事,遇見的人,可能也看見了年輕時的自己吧。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在某個長廊中,一陣風吹來,把郵件吹的到處都是,父親還沒來得及思考,便扔掉了柺杖,向那些隨風飄遠的信封撲去,狗老二也同父親一樣,那一刻他忘記了自己的腿疾,心中只有那些信封,他對郵件的重視高於自己,鄉郵員不僅是份職業更是一份責任,兒子望著年邁的父親朝信封奮起直追的背影,應該也能感受到這份工匠精神,把一件無門檻的事情做到極致和無可替代,對事業從一而終,村民把父親送到村口時,他就成功了,他獲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愛戴,走了一輩子的郵路也走進了村民的內心,父親知道村中所有人家中的情況,也會根據情況對他們“區別對待”,他不在乎那些虛無縹緲的表揚,努力工作只因為有那些記掛的人兒,有想頭按照我們現在的話是理想,也因為肩上的擔子和責任,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村裡的人辦酒席都要等到父親來的那一天,只為也讓他沾沾喜氣,喝喝喜酒,他不僅僅是在送信,帶去的更是溫暖。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五婆的孫子考上大學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山裡看望她,眼睛也因思念成疾哭瞎了,只有父親隔幾天就送來這封特殊的信,信封裡有夾著十元和一張空白的信紙,父親就這樣念著空白的信,為五婆送去心靈上的慰藉,五婆含辛茹苦的將孫子養大成人,有能力之後居然杳無音信,人這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何況還是一位因為思念導致眼疾的老人,父母不在,五婆相當於是救命恩人,一個人可以平凡、貧窮,但一定要無愧於他人,她陪你長大,你陪她變老,本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現在居然成了奢求,父親他不僅是一位鄉郵員,亦是一位寫信人和關愛者。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黃昏時刻,父子倆到了下一個寨子,遇見了一位侗族姑娘,兒子與侗族姑娘有說有笑,也讓父親回憶起了和母親的青澀過往,轟轟烈烈的青蔥歲月,愛的簡單又質樸,父親問兒子喜不喜歡侗族姑娘,他說“我不會娶大山裡的姑娘”,不是因為窮也不是因為見識短,只是他見證過母親半輩子是怎麼過來的,不想再讓另一個心愛的女人經歷母親這樣的痛苦,母親的前半生在等父親,後半生在等兒子,她的一生都在等待。她的思鄉之前兒子都看在眼裡,遠嫁他鄉的人,沒有親人朋友的陪伴,或許飲食習慣也不同,可是為了愛情,母親願意忍受思鄉之苦。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兒子的飾演者劉燁,《那人那山那狗》是他十九歲拍的第一部戲,那個時候的劉燁,青澀又不失靈氣,並且第一部處女作就獲得了金雞獎。劇外的劉燁也找到了那個願意為他遠嫁他國的女人,這個女人應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拯救者,在他人生低谷,是安娜幫他一步一步走出來,失戀的痛苦和失眠的折磨都在吞噬著他,是安娜在背後照顧他、安慰他,劉燁曾說:“希望孩子們快快長大,他想要帶著白髮蒼蒼的安娜去環遊世界”,他不僅擁有了愛情,還當上了父親,在參加《爸爸去哪兒》的綜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這部電影講述了親情、愛情、友情,表達了人間的真情和溫暖,是文化的傳承,也是男人的成長,“山裡人為什麼要住在山裡”,“因為就像腳穿在鞋裡一樣,舒服”。因為那是養育自己的土地,包含著自己的青春和童年,見證自己成長的土地,是家鄉,是我們世世代代所生存的地方。兩百八十公里三天的時間也化解了父子之間堆積的怨念,開始瞭解彼此,給五婆的信,是否讓父親懷念起了親情,村民的歡送,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經老去,善良樸實的車娃,有沒有完成自己的願望,美麗的侗族姑娘,最後是否會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兒子在這條孤僻的郵路上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