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國人男婚女嫁,歷來講究門當戶對,今天這個現象還是存在。所謂門當戶對,指男女或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職業相當,很適合交往或結親。否則夫妻不和,子女受罪,影響巨大。古人說的門當戶對有其合理性。

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在一個家族一代代沿襲或演化下來的,即便周圍的環境有變化也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如果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婚姻往往會出問題。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中式古典婚禮

譬如有些人就一再貶稱李嘉誠為鳳凰男,因為兩家家境可謂雲泥之別,莊李兩家門不當戶不對,李嘉誠根本配不上莊月明。李嘉誠一家逃難到香港時貧無立錐之地,其岳父已經是香港鐘錶公司老闆了。就連李嘉誠當初創業的五萬港幣,大家也認為是其老婆莊月明贊助的。不過,我們應該佩服莊月明的眼光,因為她看中了李嘉誠這支潛力股,知道他是人中龍鳳,遲早都會發達的。假如李嘉誠沒有成為華人首富,或者這輩子無所作為,我想莊月明註定會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畢竟這是她一再堅持的選擇,苦果只有自己品嚐。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李嘉誠

除了門當戶對外,婚姻還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兒女婚姻須由父母作主,並經媒人介紹。《孟子•滕文公下》載:“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大意是,沒有經過父母做主媒人介紹,就相互媾和的,將為大家所看不起。也即是說,婚姻是人生大事,不可草草為之,只有明媒正娶按照禮儀規範走,才能得到大家祝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國實行數千年,當然有其合理之處。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媒婆

因為在古代,女子拋頭露面的機會是很少的,生在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一般在出閣之前是在自己的閨房內,學習琴棋書畫,織補刺繡之類的針線活,所以小姐的閨房一般又稱繡樓。生在貧苦的家庭,女兒可能隨著父母做些活計,但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情調其實是很少的。倒是為人父母者,要擔起生活的重擔,能更多地接觸到社會,所以婚姻以父母之命倒也在情理之中。再者,之所以選擇父母做為兒子婚姻大事的“代理人”,一是因為父母人生閱歷較多,二是因為普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幸福,都是往好處促進樁樁婚事的。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小姐閨房

明媒正娶,不僅普通人家是這樣,連貴為封疆大吏的曾國藩家也是這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然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男女雙方在結婚前很可能沒有見過面,全靠媒人一張嘴從中撮合,如果媒人居心不良,那麼就會釀成一些不幸的婚姻。再則,由於沒有經過自由戀愛,兩口子往往結婚以後才開始逐步建立感情。如果性格不合,感情不深,則往往會給雙方帶來痛苦。加之古人往往以離婚為恥,因此男女雙方只能湊合著過活。

曾國藩有五個女兒,其中,四個女兒的婚姻生活都不順遂,只有最小的女兒是一個例外。弔詭的是,前面四個女兒的夫家,都是曾國藩千挑萬選擇定的。難怪有人說,一向善於相人的曾國藩卻遭遇擇婿鐵律,原本的期望都落空。其中最慘的是大女兒曾紀靜,看來這就是父母之命的危害了。曾國藩的長女曾紀靜,嫁的是曾國藩翰林院同事、好友袁芳瑛的兒子袁榆生。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新娘

袁芳瑛一生工書善文,酷好收藏書籍,為晚清著名藏書家。晚清著名學者李盛鐸稱袁氏藏書之盛為“二百年所未有”,可見其藏書之多。同治年間,太平軍失敗,袁芳瑛時任松江知府。時逢江南戰亂結束不久,常州、蘇州等地官私藏書紛紛流落民間。袁芳瑛見後,銳意蒐羅,有所見必設法得之,數年後,大江南北舊家典冊“片紙只卷,皆攬有之。”從此,袁氏藏書甲於一世,號為近代第一。可惜袁芳瑛年僅45歲就去世了,袁芳瑛的兒子袁榆生卻“不喜故書雅記,以五間樓房閉置諸籍,積年不問”。可見,袁芳瑛雖然喜歡收藏讀書,喜歡讀書,但是其子卻不喜歡。那麼他喜歡什麼呢?袁榆生有飲酒和賭博喜好,於是有人就請他喝酒賭錢,欠下錢後,就以書作抵,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啊!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藏書

其實,我們從曾國藩的日記還有跟曾紀澤的書信中可以看到,大女婿袁榆生就是典型的敗家子,吃喝嫖賭無所不好,這樣的花花公子誰嫁給他誰倒黴。但是曾國藩這個迂夫子,一為了不負死去的老友,二則因為自己此時已經位高權重,怕世人認為悔婚是嫌貧愛富,所以還是把女兒曾紀靜嫁給了袁家。曾國藩倒是維繫了自己的好名聲,可惜他把長女推進了火坑。袁榆生經常在外面拈花惹草,夫妻感情極為冷淡,曾紀靜也一直沒有懷孕。曾紀靜不敢向老父說起這些事情,得空只能向長兄紀澤哭訴。曾紀澤在給曾國藩的家書中隱約透露了這些事情。曾國藩卻不願暴人短處,回信說,家裡注意不要流露出對袁榆生的鄙夷厭棄。否則大家撕破臉,袁榆生萬一破罐破摔,就更難辦了。這樣的人最容易與正人為仇,以後不可救藥。還說,自己家內外大小都應該對這個女婿禮貌,不可疏忽。如果實在不行,可以考慮把他接到身邊,親自管教。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孤獨

然後,後續的發展令曾國藩相當失望。同治四年(1865)他在日記中說:“強封民房,娼妓多人,本年尚未入署拜年。”大意是飛揚跋扈搶佔民房,長期在外嫖妓,本年還沒有給岳父拜年。可見,袁榆生對妻子曾紀靜根本不尊重,也沒有把岳父放在眼裡,還到處違法亂紀。如此種種,其實對曾國藩的官聲也是有影響的。後來,袁榆生得知自己的事情被舉報到曾國藩這裡,感覺沒臉,甚至吞服鴉片自盡,好在最終被搶救過來,沒鬧出人命。同治五年(1866),袁榆生在徐州糧臺貪汙挪用公款用來揮霍,曾國藩宣佈和女婿從此斷絕關係,還翻起了舊賬:“渠來婚而先娶妾,在金陵不住內署,不入拜年,既不認妻子,不認岳家矣。吾亦永遠絕之可也。”但他還是告誡家人不要暴人短。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曾國藩

可是,曾國藩自己宣佈和女婿斷絕關係,卻不打算讓曾紀靜回家。因為他覺得,既然曾紀靜已經是袁家媳婦,就應該在袁家去盡婦道,不能回來曾家。這也就是民謠所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指姑娘一出嫁,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孃家就不得過問了。但是曾國藩也許忘了,這曾紀靜和袁榆生的婚事,可是你老人家一手撮合的呀。曾紀靜和袁榆生關係本來就不好,不好在哪裡?我們從曾紀靜一直沒有懷孕就可知端倪。曾紀靜正是青春年華,你袁榆生將其娶進家門,卻不行周公之禮,讓對方守活寡,這豈是為夫之道。曾國藩還宣佈和袁榆生斷絕關係,可以想象曾紀靜在袁家的日子有多難熬。如果袁榆生有什麼不痛苦,肯定就會拿曾紀靜當出氣筒了。後來,曾紀靜抑鬱而終,終年29歲,實在是不幸。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手持向日葵的女人

曾國藩的二女兒曾紀耀嫁給了道光年間的進士陳源兗之子陳松年。陳松年幼時聰穎過人,成年後卻碌碌無為,以致家道中落。紀耀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多方籌劃,窮苦一生。曾國藩的三女婿羅允吉是晚清儒將羅澤南之子。羅澤南與曾國藩共創湘軍,因此私交甚好。三女兒紀琛幼時,曾國藩便為她定下了這門親事。可是,虎父亦有犬子。羅允吉乃紈絝子弟,整日醉生夢死,流連於花街柳巷,最後被人綁架,曾國藩派人全城大搜查也不見這位姑爺的身影。不僅如此,曾紀琛還攤上了一位惡婆婆,潑悍乖戾,尖酸刻薄。三小姐受不了委屈,整年住在孃家。可見,曾國藩這時已經吸取教訓了,允許三女兒回家居住就是例子。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湘軍官員

曾國藩的四女婿郭依永乃中國第一位駐外大使郭嵩燾之子。這位女婿倒是人品端正,吃苦耐勞,只可惜身體單薄,英年早逝。因此,四女兒紀純結婚三年便開始守寡,獨自一人含辛茹苦撫養兩個幼子,積勞成疾,年僅35歲就去世了。晚年的曾國藩突然醒悟。所以,當小女兒紀芬談婚論嫁時,他選中了江南機器製造局的一個19歲小夥子聶緝槼。此人雖幾次科考不中,但談吐不凡,見識遠大,為人忠厚,體貼入微。小女兒成婚後,夫婦和諧,幸福美滿。事實證明,么女婿是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好女婿,這也是最令曾國藩感到欣慰的一點。

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相面,卻在選女婿時走眼害得長女抑鬱而死

幸福家庭

通過曾國藩五個女兒的婚姻,我們可以明白這樣的道理,婚姻不必過於在意門當戶對,也不必過於講究父母之命,關鍵是男女雙方要有感情基礎,性格互補相合,女人要會過日子,男人要有自己的事業,能掙錢養家,那麼即便不能大富大貴,這樣的婚姻也是算比較幸福的。(彭忠富/文;參考文獻《曾國藩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