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只欠父母

人一生,只欠父母

來源:國學文刊(ID: GuoXuewenkan)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高爾基說:“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

父母,是我們的博物館,裡面保管著我們的前半生。

當父母的生命畫上句號,我們與此相關的無數過往,便在頃刻間消逝。

我們就成了空守記憶的可憐人,在物是人非的歲月裡,黯然傷神。

父母尚在,請及時盡孝,多些回憶日後緬懷,才能減少遺憾。


01

  • 子不孝,枉為人。

《增廣賢文》有云:“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百善孝為先,不孝者,不如草木,不配為人。

生活中,總有人把不孝順父母的理由講得頭頭是道,認為父母虧欠了他們一生。

屢屢懷揣著天大的委屈對勸孝者說:“你沒有走過我的路,就不要勸我怎麼做!”

對年邁的父母不管不顧,認為他們罪有應得。

殊不知,自己的極端思維,會虧欠父母餘生,同時也讓自己在怨恨中難以自拔,讓自己的一生目不忍視。

其實,生養之恩,終究大於世上所有的仇。

父母是我們的根,就算根犯下滔天大錯,也掩蓋不了他輸送養分讓我們成長為大樹的事實。

沒有他們,我們也不會存在,人活一世,不過是與世界和解的一趟旅途。

朱柏廬曰:“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不少人會因為個人利益而不去孝順父母,認為父母是累贅,消耗錢財且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於是,在日復一日的不知不覺中折損自己的福報。

人一生,只欠父母


02

  • 行孝道,就是種福田。

古聖先賢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

種瓜得瓜,對父母越好的人,福報越大,恩惠越多。

《勸孝歌》有云:“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

相反,不孝順父母的人,會使災難臨身。

曾看過一個故事:

一父親對他兒子說:“你爺爺老了,生活無法自理,活著也毫無意義,今晚和你一起上山把他扔了吧。”

夜幕降臨,父子倆用籮筐裝起熟睡的老人,走了好長一段山路上到山頂,他們把放下老人,準備下山。

這時,兒子想要把籮筐帶走,說道:“將來你老了,我就用這個籮筐裝你上山扔掉。”

父親如夢初醒,於是帶老人下山,可是天太黑了,他們走了很久,也找不到來時的路。

後來,老人醒來,替他們找到了下山的路。

父母老了,成了“無用之人”或是“累贅”。

但是,薑還是老的辣,有時,他們的一句話,足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不僅如此,在對待父母的態度裡,往往藏著孩子以後對我們的態度。

《增廣賢文》有云:“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要想晚年幸福,如今一定要做好榜樣,孝順父母。

《省心錄》有云:“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因果人間,當下的好與壞都有根有據。

對父母好的人,才配得上大的福報,德與位相配,則受福無愧。

人一生,只欠父母


03

  • 孝順父母,是世間最大的功德。

有人說:“家中父母就是佛,何必靈山朝世尊。”

深以為然,孝順父母,是世間最大的功德。

佛經中記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引人深思。

災年,許多人活活餓死,就連佛託缽乞討3天也沒能要到食物。

有個出家人不忍,於是,賣了自己的飯缽和衣服,買了一缽飯遞到佛前。

佛知道飯的由來後,說道:衫是諸佛之壯相,因緣極尊、極重、極恩,我的福報還沒那麼大,能吃這飯的人,只有你的父母。

世上對我們恩惠最大的人是父母,父母之恩,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報答。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孝順父母是發自內心的,並非膚淺的表面侍奉,子女用心與否,父母能輕易感受到。

孝順父母也不是人前演戲,在眾人面前對父母百依百順,營造孝子的好形象,而是關上門後始終如一。

生活中,有的人表面上對父母好,內心早已權衡了其中的利益關係,惦記著父母的遺產。

當孝順置於利益之上,所謂真情就變得不堪一擊。

小心翼翼地討好父母,背地裡卻萬般嫌棄,這樣的行為與不孝無異。

孝順父母的一舉一動,要發自內心,才有意義,不僅如此,父母的餘生,值得被我們溫柔以待。

《勸報親恩篇》:“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別因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而去肆意揮霍感情,給予他們多點耐心。

把他們當成孩子一樣好好照顧,才能擁有大福報。

人一生,只欠父母


04

《論語》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孝順父母,刻不容緩。

人為什麼要孝順?

因為生而為人,也因為孝順父母能給我們帶來源源福報。

父母在時好好孝順,待父母去時,才能毫無遺憾,且無愧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