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三十晚上女子可以待孃家嗎?

農村人說: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三十晚上女子可以待孃家嗎?

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時,女性的社會地位非常低。女性被視作是男性的附屬品,她們的作用就是傳宗接代,在家相夫教子。在出嫁前,女子不能隨便出門拋頭露面,否則會影響尋找夫婿;結婚之後也需要服侍夫婿,照顧家人。

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中,經常有戰亂髮生。戰爭最終受苦的都是老百姓,老百姓在戰火中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為了換取糧食,有的家庭就會把自己家的女兒賣給別人換取食物和錢財。

直到現在也仍然有些地方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儘管是自己辛苦養大的女兒,但是嫁給別人之後就變成了外人。民間有句話說:“三十晚上無外人”。

農村人說: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三十晚上女子可以待孃家嗎?

三十就是馬上到來的除夕夜,而外人,就是嫁出去的女兒。這句俗語可以說是將重男輕女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家中的兒子就是寶貝,而結婚之後的女兒就變成了外人。

中國有句老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像現在許多年輕的夫妻都不想過早的要孩子,因為有了孩子就會束手束腳,想做什麼還需要優先考慮孩子。過去的女孩子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要嫁人,大概在十八歲之前就會生育。

假如要是嫁給男方後,超過一年沒有生育孩子,可能就會遭受到婆家的冷眼。由此看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女子就是傳宗接代的工具,而且還是外人家的工具,否則在孃家的地位也不會如此低下。

農村人說: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三十晚上女子可以待孃家嗎?

許多地方之所以不讓女子在大年三十呆在孃家是因為過去的傳統思想。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中國老百姓都處於饑荒狀態,所以他們早早將自己家的女兒嫁出去,不僅能夠換到彩禮,還能少一個人,少吃許多糧食。

而大年三十是一年僅有一次的重要日子,在這一天一家人聚在一起,要做許多豐盛的食物。倘若要是在這一天女性留在孃家過夜,必然會吃掉許多食物,這樣家中的男性就會少吃,所以人們才不願意讓女兒在大年三十留在家中。

還有一種更荒謬的說法是講女性如果在這一天回家,會分走家中男性的好運氣。他們認為過年是喜慶的日子,在過年的時候天上的神明會給下界散發運氣,而女性屬陰,假如家裡女性太多,則會影響財氣。

農村人說: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三十晚上女子可以待孃家嗎?

沒錯,女性結婚之後的確大部分時間都與婆家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利益之間的牽絆也更加深。但是孃家畢竟是女子前半生的歸宿,倘若把女兒撇開,豈不是太過冷血無情?

倘若要公正一些評價,關鍵看婆家和孃家的關係怎麼樣。如果條件允許,兩家一起過年也不是不行。或者看女子想要在哪裡過年,和另一家商量好就可以跟隨自己的心意了。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歷史沒有中斷的國家,文化底蘊多麼深厚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卻因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而思想落後,古代老百姓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而不自知。

農村人說: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三十晚上女子可以待孃家嗎?

我們應該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沒錯,但是也需要擦亮眼睛去分辨什麼樣的傳統文化是精髓,什麼樣的傳統文化是古人的愚昧無知。

春節原本就是一家人齊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日子。如果因為外嫁的女兒是否能夠在孃家過年而起了矛盾,那這樣的春節還有何意義?

如果朋友們感興趣的話,可以多向家中的老人請教一些類似的俗語。瞭解一下過去人們的思想,不斷反思才能夠不管進步。關於文中這句俗語你們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

農村人說: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三十晚上女子可以待孃家嗎?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曆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溫端政主編《漢語工具書大系:中國俗語大辭典(新1版)》、溫端政主編《俗語10000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