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下落已明,在美國一大亨手中

慈禧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下落已明,在美國一大亨手中

五千年的文明流傳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在古代所說的中原地區,之後自然也因為文明的鼎盛,統治階級得以接受四方朝拜。為表誠意,來使必將帶來他們地區最為稀奇而珍貴的禮物。就這樣你來我往之間,可以說中原地區是集大家所成的一塊瑰寶,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那時,戰爭是一個國家更迭的中間過程,這中間不僅燒傷擄掠流離失所,甚至是許多珍品也被損壞。但終究會留下滄海遺珠被世代傳承,曾經慈禧陪葬品中一顆夜明珠就在如今的一個美國大亨手中。

歷史上的慈禧

在普羅大眾的眼中,慈禧並不是一個好人。可在歷史學家的眼中,慈禧是一位不得多得的女子。

歷史的長河中,人們的既定印象是慈禧只知把持朝政貪圖享樂,殊不知她當時也在步步為營求全考慮。在慈禧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清政府幾乎已經開始由盛轉衰。

慈禧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下落已明,在美國一大亨手中

鴉片戰爭後,外強打開了國門,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可能對於新傳入國家的物品百姓也並不知是什麼,因為貪圖一時的享樂,卻在不經意間掏空了積蓄甚至是健康。這樣的情況蔓延,好似瘟疫傳染讓人避之不及。

面對國家的如此狀況,慈禧把持朝政的時候也提出過改革。她曾說:“今朝廷銳意圖強,亟應申儆國人鹹知振拔,俾祛沉痼而蹈康和,著定限十年以內將洋土藥之害一律割除淨盡。”也因為如此當時國家正在進行浩浩蕩蕩的戒菸行動。不過事情發展一切順利的時候,慈禧卻駕鶴西去,改革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次,慈禧最令人驚喜的一面是她興辦了女校。古代的封建傳統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只有極少數有錢人家或者是官員家裡的女子才有可能碰一碰書稍學一些,其他的女子大多被生活中的細小事件而淹沒,因此慈禧此舉其實無異於表示對於女性的解放。

除此之外,她還主張女子廢除裹足的陋習

,實在可以稱得上是女子中的解救者。

在慈禧垂簾聽政時,曾經洋務運動時期國家稍有起色,可朝廷中仍然會有一些不支持的聲音來反駁。帝王之術其實就是權衡利弊,權衡整個朝廷的各方勢力。慈禧顯然也是深諳此道,既然朝廷因為支持與不支持形成兩派,她就平衡兩方來維持穩定。

但通過後續的發展可以看出,洋務運動雖然是一次失敗的運動,可它還是讓本來衰弱的國力有了一絲起色,這就是值得被銘記的點。

慈禧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下落已明,在美國一大亨手中

可歷史上眾人還是對慈禧有所不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割地賠款,將國家一步步帶入危險之中。

李鴻章是當時慈禧手下的左膀右臂,歷史上同樣認為兩人是狼狽為奸的賣國賊。李鴻章先於慈禧去世之後,慈禧還有過悵然若失之感,就好像知己突然逝世了一般。

其實,兩人不是狼狽為奸,他們所做出的舉動也實屬無奈之舉,這中間真正讓人絕望的卻是那個落後的社會,也是那個有著千瘡百孔、不堪一擊的封建社會

慈禧的身後事

上面種種皆是後人所言,對於慈禧來說一切待她逝世之後全部歸於塵土。待慈禧逝世之後,身為最高級別的統治者的她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非常上心。據統計,跟隨她的陪葬品不計其數,且幾乎全部是稀世珍寶。除此之外,我國有著這樣一種葬禮習俗,就是在死者的口中含一個寶貝。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口中大多含一個玉器或是金銀,可慈禧口中所含卻是

一個夜明珠。在古代,夜明珠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貝,這顆夜明珠既然能夠被慈禧確定最後陪葬在自己身邊,想必也是一顆稀世珍寶。

慈禧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下落已明,在美國一大亨手中

夜明珠的去向

其實,慈禧的墓無論修建得怎樣華麗,也無論它多麼彰顯身份,最後她的墓還是被軍閥盜走了,而那顆夜明珠也不知去向。

等到它在一次出現在世人眼中時,就是在“第一夫人”宋美齡的手中。在宋美齡拿到這顆夜明珠時,就因為特別喜愛而將它鑲在自己的鞋子上,之後每當有重要的宴會時就會將這雙鞋子穿出來。

一次,宋美齡參與重要宴會時依舊穿出了這雙鞋子,可鞋子上的夜明珠還是被識貨的美國大亨看中。與會間就表明希望宋美齡可以將這顆珠子賣給他。在當時,這個美國大亨就是掌管美國石油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本來宋美齡是不想割愛的,可洛克菲勒給出的條件實在太誘人。眾所周知,宋美齡一直是蔣先生的美國聯絡員,而蔣先生的許多資源都是美國提供的。這次,洛克菲勒因為想要這顆夜明珠竟然提出為宋美齡提供投資、武器和石油,這也讓宋美齡心甘情願地將夜明珠賣出去。

可想而知,這林林總總結算下來,這顆夜明珠竟然可以稱得上是價值八億的天價,也全是不辱沒它的稀奇珍貴。可它最後產生的價值究竟在戰場上為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這點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下落已明,在美國一大亨手中

一顆夜明珠竟然引發這樣多的身後事,那我國其他的滄海遺珠呢?八國聯軍侵華,甚至是之後的資源搬遷,對於我國來說都是損失慘重的。這中間最令人心酸的卻是,在若干年後的新聞中看到一些愛國的企業家用天價將這些寶貝從國外的拍賣場中贖回,而這種無力感總能讓人會想起過往。

但國家最終還是在苦難中站了起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又讓國家再一次以嶄新的面貌面向全世界。可還是有人說這些歷史情感會被一代又一代遺忘,或許到了某一代時他們就只會享受目前的寧靜而忘記居安思危的美德。

其實,這樣的想法未免有些杞人憂天,曾經許多年代的人都預判九零後會是最墮落的一代,但在國家大事面前九零後也挺起了他們的脊樑。可想而知,國家是有力量的,也是有感染力的,甚至是身處異地他鄉,國人對於國家的使命感都是極強的。如今,國人的這一點也受到許多其他國家的讚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