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為何會輸掉關鍵的“十三翼之戰”?

何心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鐵木真之所以成功,並不完全在軍事,而主要是因為他是優秀的政治家。

鐵木真征服大漠並不是只用軍事,還有複雜的政治佈局。

鐵木真起兵以後實力並不強大,必須拉攏所有的盟友以對抗最有威脅的敵人。

比如這次和扎木合決戰,鐵木真名義上有3萬大軍,直屬部隊只有1萬人,其他2萬人都是盟友。

對於蒙古人來說,他們以利益為第一位,翻臉比翻書還快,想要拉攏結盟並不容易。

但鐵木真就做到了。

鐵木真改革蒙古的舊制,允許年輕戰士擁有私人戰利品和奴隸,打破了蒙古部落的公有制。這從根本上鼓勵了蒙古士兵的戰爭熱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嗎!

就蒙古人中,優秀的軍人和將領是非常多的,但優秀的政治家極少,鐵木真這才脫穎而出,成為成吉思汗。

札木合也是一樣。

札木合和鐵木真其實人生軌跡基本相同,也是一個戎馬一生的優秀將領。

就軍事能力來說,札木合絲毫不比鐵木真要差。

著名的十三翼之戰,是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的必然結果。

札木合為了自保,就必須打敗結義兄弟鐵木真,沒有其他的辦法。

當時,雙方兵力差不多,都是3萬多人,實力相當,就看將領怎麼用兵。

此戰,明顯是札木合高出鐵木真一籌。

首先扎木合的十三個部族3萬大軍久經戰爭,具有非常頑強的戰鬥力和作戰經驗。官兵的紀律性更強,作戰方法更為靈活,輕鬆壓倒了鐵木真的部隊。比如扎木合的先鋒部隊兀魯兀惕部和忙忽惕部兩部,都是整個大漠上最善戰的部落,威名赫赫。

其次,扎木合是個極為老練狡猾的將領,特別善於發現敵人的弱點,然後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發動猛攻,將敵人沖垮。

結果,雙方主力決戰期間,鐵木真大敗。

鐵木真直屬部隊1萬多人,傷亡倒不是很大,但打先鋒的主兒乞等部卻損失慘重。在扎木合指揮鐵騎的衝擊下,這些部隊幾乎站不住腳,潰不成軍。鐵木真盟友幾個將領,阿勒壇、答裡臺,撒察都負了傷,捏兀歹部首領察合安兀阿被俘。

鐵木真大軍被擊潰以後,收攏殘部退入一個山谷。

山谷的入口狹窄,而且存在沼澤,扎木合大軍無法進入。

扎木合圍攻多日殺不進去,惱怒之餘決定恐嚇鐵木真的部署投降。

他首先下令被俘的察合安兀阿壓倒谷口外斬首,然後將人頭綁在馬尾上來回奔馳拖帶,直到人頭面目全非。

隨後,扎木合下令在谷口前的空地上擺開七十口大鍋,將前幾天戰鬥中捉到的鐵木真俘虜悉數丟入裡面用沸水活活烹煮成肉醬。

扎木合的殘暴行為是想恐嚇鐵木真,沒想到去弄巧成拙。

扎木合的盟友看到他如此殘暴,紛紛感到恐懼。他們跟隨如此狠毒的扎木合,豈不是隨時都會有危險。於是,這些將領開始倒向相對懷柔的鐵木真,有的甚至直接率領自己的部落離開。

這邊,扎木合見出現內訌,加上糧草不足,只能也撤軍。

此戰鐵木真部隊損失超過萬人,元氣大傷,卻贏得了很多扎木合將領的好感。

最終扎木合越來越弱,鐵木真越來越強,實力迅速出現反轉。


薩沙


鐵木真與札木合之間的十三翼之戰我認為只是鐵木真有意安排的戰術後退,最終取得了戰略大勝。

首先,發生十三翼之戰的導火索是札木合的弟弟紿察兒到鐵木真從屬部落札剌兒族處盜馬,被札剌兒族的赤答兒發現,赤答兒殺了紿察兒。札木合借機集全部兵力叄萬以復仇之名討伐鐵木真部。

其次,十三翼之戰發生的背景,此時草原混戰多年後,逐漸形成蒙古部,札只剌惕部,克烈亦惕部和塔塔兒部四足鼎立的局面,都在暗暗蓄力,以待有利時機吞併其他各部族。此時札木合部內部穩固,空前團結,鐵木真內部還有克烈亦惕部、主兒乞部這類牆頭草,幾個部落只是暫時委屈求全於鐵木真,忠誠度很低。

然後,鐵木真對敵我雙方現狀看的很明白,札木合軍事能力不遜於鐵木真,雙方集結兵力相當,而札木合所領部將忠誠度空前,所以鐵木真採用了防禦策略,從鐵木真選擇近山谷利防守的主戰場可以看出這一戰略意圖。擬定的戰略目標就是將部隊損失降到最低,若對攻哪怕是勝必是兩敗俱傷,二是保留實力提防內亂。

最後,利用十三翼之戰,鐵木真利用對手鏟除異己主兒乞部,又因札木合屠殺俘虜意外贏得別部人心,反而壯大了自身實力。

因此,我認為十三翼之戰是鐵木真的戰略大勝!


隨性手記


“十三翼之戰”是成吉思汗與扎木合的第1次較量,殘酷殺戮為昔日的安答情誼塗上鮮紅的血色,草原終究不能有兩位王者。然而,這場會戰來得太快,誰都沒有預料到。起因僅僅是成吉思汗被偷了幾匹馬……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成吉思汗的部下拙赤答兒馬剌,在草原上放牧馬群,因疏忽被盜馬賊趕走幾匹。追趕途中,拙赤答兒馬剌從背後射死盜馬賊,走近一看發現盜馬賊是扎木合的弟弟禿臺察兒。

盜馬是草原最惡劣的行徑,殺死盜馬賊向來不算什麼罪,不過盜馬賊是札木爾的弟弟的話,那在1190年就是大事了。果然,扎木合集結13個部落3萬人,分成13個戰鬥單位攻打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多年的磨鍊,讓他深知情報工作的重要性,他的部隊後來能夠橫掃天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情報工作相當卓著。

根據情報顯示,扎木合的重要軍事力量主要是4個部落,其中的主力是本部札答闌部、成吉思汗對頭泰赤烏部,而驍勇善戰的是兀魯兀部、忙兀部。出於應對,成吉思汗把不到5000人的兵馬,也分為十三支部隊,即“十三翼”。

成吉思汗認識到力量對比太懸殊,決定利用地形來扭轉劣勢,他選中鄂嫩河上游的打闌版朱思山嶺周圍的狹窄地形,這樣扎木合的軍隊就不能發動大規模進攻。

扎木合大軍開到,首先發動第1輪攻擊,1000多人的小部隊發動試探性進攻。他們頂著箭雨,不僅迅速為大軍拆除柵欄、木車等障礙物,而且還繼續向前進軍。

成吉思汗看到他們進入攻擊圈,立即下令部隊攻擊,山嶺東西兩側衝下大批兵馬,扎木合的小部隊全軍覆沒。正當大家興奮之餘,扎木合第2輪部隊已經從後面衝上來,這一次來的是最精銳騎兵——兀魯兀部、忙兀部。

成吉思汗打算再調集東西兩側部隊衝殺,卻發現扎木合的第2輪實際上是3批兵馬,自己的東、西兩側也跟敵人交戰起來。人多勢眾的扎木合大軍,就像潮水般佈滿山嶺,成吉思汗的區區幾千人無法應對。

“扎木合用兵真厲害,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啊!”成吉思汗看到敗局已定,不僅沒有不驚慌,還大為讚歎扎木合的兵道。

“十三翼之戰”是成吉思汗第一次制定戰略計劃,佈局能力跟狡猾的扎木合還差很遠,被看破部署也不奇怪。戰役很快結束,成吉思汗帶著殘部逃到鄂嫩河南岸的哲列涅峽谷。

扎木合打贏仗,也沒有再追擊潰敵,而是把捉到的70個俘虜叫來訓話。這些俘虜當中的絕大多數,原本是扎木合的部眾,當年他們選擇追隨成吉思汗而叛逃。扎木合認為他們是叛徒,不聽周邊人的勸告,將俘虜全部放進大鍋當中煮死。扎木合還將捏古思部首領察合臺的頭顱砍下,系在自己的馬尾上,一直拖著在地上滾。

俘虜也是蒙古人,扎木合的殘酷懲罰,讓身邊的眾多蒙古部落感到心寒。他們膽戰心驚又非常失望,想到成吉思汗從不殘忍對待自己人,很多部落就連夜拔營投靠成吉思汗。沒過幾天,越來越多的部落,都遷移到成吉思汗的營地。

儘管“十三翼”被打敗,但是成吉思汗用他的大度贏得人心,可謂是“因敗而勝”。反之,勝利的扎木合因殘暴而失去人心,整個實力受到極大損傷。


子屠龍


十三翼之戰,成吉思汗名敗實勝,輸了戰爭,贏了民心。這一戰之後,草原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成吉思汗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快速壯大起來。

成吉思汗鐵木真是世界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勝仗不計其數,他將冷兵器時代的運動戰法發揮的淋漓盡致。建立蒙古帝國,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討金國,滅西遼,滅西夏、滅花拉子模等國。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成吉思汗一生可以說是戰無不勝,但也不是全無敗績,最有名的一次敗仗就是“十三翼之戰”。

公元1184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這引起了蒙古的另一個英雄、札答闌部首領札木合不滿。公元1190年,札木合糾集泰赤烏等十三部組成三萬聯軍,討伐鐵木真。為了應對十三部聯軍,成吉思汗也將兵馬分為十三翼對敵,因此得名。成吉思汗在此戰中的兵力與敵人相近,又是正面交鋒,結果成吉思汗還是被札木合擊敗,被迫撤退逃跑。那麼這一戰力量相當的成吉思汗為什麼敗了?原因如下。

1、鐵木真實力整體氣量弱、忠誠度低

“十三翼之戰”產生在成吉思汗發展的早期。成吉思汗雖然已是草原上的大部落,但整體氣力較弱,組織比較鬆散,戰力強弱不一。內部存在矛盾,各部對付鐵木真的忠誠也不穩,作戰也不盡力。戰爭開始前,鐵木真已從攻守形勢上判斷出戰況對自己不利。成吉思汗的三萬兵力已經是他能動員的極限了,無論是陣型、戰力、兵器,還是統帥、調度、士氣,明顯與扎木合不在一個檔次。

2、敵手古爾汗扎木合,亦非等閒之輩

扎木合是鐵木真兒時的安答,彼此相互瞭解,雙方的軍事才能都是草原千年難得一遇的奇才。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安答扎木合的軍事水平也很出色,二人伯仲之間。成吉思汗想要靠計策以少勝多根本不可能,很多學者都認為,若論軍事手段,札木合不在成吉思汗之下。因此在軍力相對弱的情況下,成吉思汗是沒有勝算的。

3、此戰之前還未形成完備的軍事體系

成吉思汗後期可以達到百戰百勝,原因除了其高深的沙場指揮藝術手段外,更重要的是他為蒙古建立的成熟有用的政治軍事系統是最主要原因。而在“十三翼之戰”時,這套政治軍事體系尚未形成,基本上就是沒有任何作戰策略,屬於硬碰硬的對決。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部隊參差不齊,戰力不一等等因素,所以這場戰鬥失敗是正常的,其實是成吉思汗開戰前已經預料到的。

“十三翼之戰”扎木合雖然戰勝了,但是他用了極端殘忍的策略對待俘虜,把他們都丟到鍋中煮,這個暴行震驚了他的部下,扎木合如此殘忍,後來部下紛紛投靠了鐵木真,削弱了扎木的實力,鐵木真實力得到了加強。十三翼之戰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基礎,在戰爭過程中鐵木真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為日後戰勝埋下了伏筆。


野史也是史


“十三翼之戰”主要是鐵木真為首蒙古乞顏部和札木合領導札答蘭部之間的恩怨。這對好安答從親如兄弟走向決裂,那是必然的。等到鐵木真強大起來的時候。兩個人互相挖牆腳。都看對方不順眼,憑良心說話,札木合在鐵木真落難的時候很給力的。幫忙鐵木真大忙了。但是自從鐵木真的強大了他心理酸溜溜的,這種人就是雙從人格。那麼導火索是什麼呢?


鐵木真的眾人之長者勒蔑殺死了札木合的胞弟殆察兒,殆察兒晚上去蒙古營地偷馬,者勒蔑晚上巡邏發現有盜馬賊,張弓搭箭,一箭射死殆察兒。可能晚上天黑什麼也看不到。札木合惱羞成怒,這下藉口來了,“好你個鐵木真。你現在翅膀硬了”。於是聯合和鐵木真的所有仇敵。組織三萬人,對鐵木真發動了攻擊。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戰。第一次鐵木真敗走,蒙古部落損失以一些牛羊馬匹。札木合是玩命的,但是幾路聯軍都是來搶東西的,所以說鐵木真建制沒怎麼損失。札木合非常高興得意洋洋。如願以償,終於找回了一點面子。


沒過多久札木再次組織聯軍來襲。這次鐵木真召開了戰前會議,把博兒術、者勒蔑、木華黎、速不臺、忽必來、赤老溫、沈白以及四個弟弟,參加了會議。上次輸了就輸了。這次鐵木真想打贏這場戰役。札木合聯軍上次來打那麼順利,這次大意了。沒帶夠糧食。這就要命了。札木合信誓旦旦,讓人發動集團式衝鋒,但是問題是怎麼衝鋒,蒙古部落就是不和你正面接觸。跟你玩防守,來我就是射你,十三部聯軍經過幾次衝鋒無功而返。猶如洩了氣的皮球。士氣低落。鐵木真抓住戰機趁著聯軍休息,一舉擊潰了十三部聯軍。聯軍也操蛋,都是是來搶東西的不是來玩命的,札木合敗走從此開始流亡的生活。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2020


我倒認為鐵木真這次的十三翼進攻並不完全是失敗的,戰役上當然,一個順理成章的敗仗,但是十三翼進攻沒有 也不會帶來覆滅性的失敗,其結果呢,十三翼除了先鋒主兒乞部傷亡較大,其它部基本沒有受到太大創傷,以至於撤退時甚至有種敦刻爾克的勝利感,軍心亦是穩定團結的,反觀札木合軍之後的變數,嘖嘖嘖,不得不說,鐵木真也會犯錯,但他似乎不會犯致命的錯誤,哪怕這個十三翼敗戰,打得都叫穩如狗。札木合彷彿以劍擊水,贏的莫名其妙,最後埋下敗筆,輸的也是莫名其妙。



-洛林


鐵木真十三姨之戰軍事上是敗局,政治戰略上穩賺不賠,輸了一戰旦獲取了廣大民心樹立了自己仁慈的高大形象,按照鐵木真戰後宣傳做法,都是蒙古人不忍自相殺伐才輸掉的這場戰爭,並釋放了所有戰俘,而札木合個傻缺卻把捕獲的戰俘都虐殺了,所以從此民心所向,對札木合是死磕堅決不能投降,為鐵木真最後翻盤以至於一統草原打下了堅實基礎。


瘋馬哥


那是鐵木真初露頭角的時候,可以說鐵木真很多戰役都是通過札木合和王罕的支持,那時候鐵木真確實是依附於札木合。聯手過後,鐵木真和札木合分開是必然的事情,所以鐵木真要脫離札木合,十三翼之戰就是第一次大規模反抗。當然鐵木真那時候只是附庸,完全無法和札木合抗衡,所以失敗是意料之中和情理之中。但是札木合致命的一點就是,人家向你投降或者被你俘虜的,幹嘛要對人家生剝活剮呢?難道你不知道這種殘暴的行為只會讓人家離你更遠嗎?

所以鐵木真在十三翼之戰中,雖敗猶勝,札木合雖勝猶敗,同時這也為後來的闊亦田之戰札木合的失敗埋下伏筆。

所以札木合最終失敗,是性格使然。


woenneen123


畢竟是被動的一邊 輸就輸了 還有主角光環 問題不大 但確實讓成吉思汗難受了一陣子


IceTime99


愛歷史愛軍事的“小油瓶”認為“十三翼之戰”確切的說是成吉思汗在戰鬥前期慘敗,但最終結果是以成吉思汗先敗後勝,最終反敗為勝而告終!


十三翼之戰命名由來

古往今來,大部分戰爭名稱多以交戰所在地、交戰雙方、戰爭目的命名,而十三翼之戰取名由來則是以交戰雙方獨特的戰鬥方式命名。


1190年,成吉思汗與札木合發生軍事衝突,札木合集結了十三個部落共計三萬餘人馬,分為十三個戰鬥單位向身處蘭湖的成吉思汗殺來。

成吉思汗收到情報後,會同自己的幕僚商定了作戰計劃,他的計劃是模仿,既然札木合分成十三個戰鬥單位,他也把部隊分為十三個戰鬥單位,也稱為十三翼迎戰。


於是雙方的十三翼部隊在答蘭版朱思(今蒙古溫都爾罕西北)開始了血與肉的大戰,這次戰爭史稱“十三翼之戰”

十三翼之戰前期慘敗經過及原因分析


面對強敵來犯,成吉思汗深感憂慮,因為他的部族雖然也有三萬多人,但是多為未經戰事的普通牧民,與扎木合三萬名各部族久經沙場的戰士相比,在軍隊實力上處於下風,同時此時的成吉思汗剛剛繼位部族首領,第一次指揮這麼多人馬作戰,所以成吉思汗愁眉不展。此時,成吉思汗手下著名大獎速不臺送上建議,將主戰場選在答蘭巴勒主剔,因為這個地方距哲列谷很近,一旦作戰失敗,還可以將大軍撤到山谷中,利用狹隘的谷口防禦,成吉思汗採納了這個關鍵建議,也是由於這個關鍵建議,使得成吉思汗成功穩住敗局,最終反敗為勝。


考慮到實力差距,成吉思汗制定了以防禦為主的作戰方針和必要時撤到山谷堅守的後備方案


戰鬥開始後,成吉思汗命令各部以他的白色大纛為信號,大纛進則經,大纛退則退,命令下達後不久,扎木合聯軍開始了猛烈攻擊。開戰之初,成吉思汗依靠手下大將的勇武與札木合的聯軍打的難分高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吉思汗部下缺少實戰經驗的弊端逐漸暴露,在札木合聯軍的衝擊下,陣型變的混亂,射出去的弓箭不見了準頭,握著馬刀的手也開始顫抖。看到局勢危險,成吉思汗希望身先士卒重振不斷下降的士氣,鼓舞他們作戰的勇氣。於是他催動自己的戰馬衝在了陣前。成吉思汗的英勇無畏,鼓舞了部族的戰士,再次激發了高昂的鬥志,死命的抵擋札木合的聯軍。成吉思汗在陣前的衝殺,很快就被札木合的聯軍認出,於是調來了泰赤烏部的神箭手只兒豁阿歹,準備射殺成吉思汗。或許是成吉思汗命不該絕,擁有百步穿楊技能的只兒豁阿歹沒能射中成吉思汗,只是射中了他的戰馬。成吉思汗乘坐的是一批寶馬良駒,雖然身體中箭,但是沒有將成吉思汗掀落馬下,而是忍著傷痛轉頭就跑。戰馬戶主心切的轉身,結果成吉思汗的白色大纛也隨著開始向後撤退。根據戰前的指令,“大纛退則退”,成吉思汗部族的戰士們也開始隨著撤退。結果,札木合聯軍乘機掩殺,孛爾斤只部死傷慘重,退入了山谷。依靠博爾術等大將的在山口的死命抵抗,終於沒有讓札木合聯軍衝進山谷。


所以成吉思汗前期慘敗的原因有二,一是硬實力差距,三萬作戰經驗不足的牧民對陣三萬身經百戰的戰士,在作戰實力上處於下風。二是作戰方針,選擇防禦,作為遊牧民族,特別是蒙古輕騎,靈活機動是典型的戰術,蒙古輕騎多擅長進攻,不善防禦,因此在作戰時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點。三是扎木合方面,採用“斬首”戰術,選擇神射手精確狙擊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受傷,導致以白色大纛為信號的部隊,得到錯誤信息,開始敗退,扎木合趁機掩殺。


十三翼之戰轉折點和後續


轉折點:扎木合殘忍對待俘虜,失去民心

前期戰場上的大獲全勝,讓札木合得意忘形。札木合居然命令部下埋下70口大鍋,然後將俘虜的成吉思汗部下扒光衣服扔進大鍋。俘虜們在滾燙的開水中,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看到這一殘忍的畫面,很多部族卻對札木合殘忍的做法心存不滿,而一些部族的戰士也對札木合的做法十分痛恨,於是陣前倒戈,進入山谷向成吉思汗投誠。扎木合部隊投誠,讓損失慘重的成吉思汗看到了人心所向,堅定了繼續與札木合作戰的信心。



扎木合聯軍分崩離析

札木合聯軍在對山谷的攻堅戰中,成吉思汗方面的堅守,一次次損兵則將無功而返。同時食物缺乏問題的爆發,直接導致札木合聯軍分崩離析。


冰釋前嫌優待俘虜民心所向


沒有了統一指揮的聯軍,扎木合部隊被成吉思汗擊敗,有很多人成為了成吉思汗的俘虜。面對俘虜,成吉思汗不僅沒有殺他們,也沒有將他們貶為奴隸,而是收歸部下,俘獲眾人之心


最終十三翼之戰,成吉思汗先敗後勝,雖然損失不小,但這一戰打出赫赫威名,更時得到了人心,後來更多的小部落前來投奔,為成吉思汗一統蒙古打下堅實基礎。



文/愛歷時愛軍事的“小油瓶”跪求給看官老爺關注、評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