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唐朝李家四兄弟都是誰最壞?

奔跑的小輝哥


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李元霸兄弟四人。

生在帝王之家,沒有親情,沒有誰好誰壞之分,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李世民最終勝利當了皇帝,成了正面人物被大家所熟知,開創了大唐盛世。

成王敗寇,反過來,如果是李建成勝利當了皇帝,大唐朝就不好了嗎,也不一定,也許比李世民統治的還好也說不定。那樣是不是李世民就成了壞人了呢!





周老頭聊歷史


唐朝的李家四兄弟指誰?提問者的這個問題問得太過寬泛了……大概其是指唐高祖李淵的那四個嫡子——隱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衛懷王李玄霸和巢剌王李元吉。李淵這四個嫡子的名字也頗有些意思,“建世玄元”,由這四個字也可以看得出,李淵這個人或許很早便已經暗藏野心了!那麼,這四位誰最壞呢?李世民在玄武門內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有人認為李世民殺兄屠弟——自然是壞!可反過來想想呢?如果李建成成為了皇帝,他還能容得下李世民嗎?包括那位曾經的“盟友”李元吉,李建成真的就一定能夠容得下他嗎?恐怕也未見得!到底誰好誰壞呢?根本沒有什麼好壞,無非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罷了……

最先出局的李玄霸

提起李玄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說唐》中的那條好漢李元霸!可現實恐怕要讓大家極度失望了……李玄霸根本不是什麼好漢,或許他就是個“病秧子”!史籍對李玄霸的記載很少,大概其就簡單敘述了一個生平,十五歲早殤,沒有任何政治作為。死後多年被父親李淵追封衛王、諡“懷”,再就是以李世民的嫡出第四子(嫡次子)濮恭王(魏王)李泰為嗣子等等。換言之,唐王朝還沒有建立時李玄霸便去世了,他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四人中第一個出局的,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到爭鬥之中。

矛盾尖銳的李建成和李世民

一母同胞的兄弟四人之中,矛盾最為尖銳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說白了,這一切都是他們的父親李淵一手造成的!早年間,李建成作為時任唐國公李淵的法定繼承人本沒有什麼爭議可言。但隋末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一切都變了……作為嫡長子、法定繼承人,李建成是將來的“國本”、是不能以身犯險的。因此,太原起兵之後,李淵將李建成留在了大後方,主要負責大後方的行政事務以及大軍的後勤補給。

但是,李淵本人作為“大當家”總不能親自披掛上陣吧?於是,嫡次子李世民被李淵派往了一線,充當自己在一線的“代言人”。可問題又來了,李世民在一線拼命,可到頭來江山確是李建成的,李世民不幹了……為了讓老二能夠鐵了心為自己賣命,李淵玩起了“畫餅充飢”——“小二啊,你努力幹,將來你爹我讓你來接班!”李世民一看:“我爹都這麼說了,看來我這命賣得值了!”於是,拼命在一線表現,想要取大哥李建成而代之。

可唐王朝建立之後,李淵卻變卦了,根本不提什麼當初的許諾、直接將李建成冊立為了皇太子!這下李世民毛了:“爹啊,您這是在玩我啦!”可江山尚未一統,李淵還需要李世民為自己繼續賣命,於是繼續玩起了“畫餅充飢”——“小二啊,雖然你大哥成了皇太子,但爹還是想著你的。他不是有東宮嘛,那爹就給你個天策府,你自己說了算!錢不夠花了是吧?爹再給你幾個築錢的爐範,想花錢了你就自己築……”李世民一看,老頭兒都這樣說了,還能怎麼辦?繼續賣命吧!可李建成又不爽了:“憑什麼他老二跟我這個皇太子平起平坐?”開始對李世民各種使絆子。李世民一看李建成如此,心裡也不爽了:“哥啊,我他孃的在前方流血拼命,憑什麼你當現成的皇太子?看把你能的!”於是乎,兄弟二人就這麼槓上了,明爭暗鬥、鬥得不可開交……

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後,李世民對老爺子李淵的用處也越來越小。這會兒李淵也不提什麼易儲了,反倒是站到了李建成一邊,準備收拾李世民、為李建成接班鋪路了!不久之後,著名的“張亮謀反案”爆發,請注意,不是爸爸去哪兒、也不是麻辣燙,張亮是李世民天策府的屬官,受李世民委託前往洛陽、聯絡山東豪傑,準備以洛陽為根據地、與李建成分庭抗禮。說白了,所謂“張亮謀反案”純屬欲加之罪,無非就是李淵想小事化大、削弱李世民的權勢、為李建成掃除障礙罷了。如果不是張亮咬死了不認,李世民還能不能有機會發動“玄武門之變”還是個未知之數呢。

彼時的李建成見老爺子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轉彎,認為自己合法繼承皇位希望很大,便暫時擱置了鋌而走險的想法。所謂李建成曾經拒絕魏徵先下手為強、誅殺李世民的建議,很可能就是因為李淵的這次態度轉變。在李建成看來,皇帝老爹已經出面收拾老二了,自己又何必去揹負一個屠戮兄弟的惡名呢?

可李世民卻感覺到了危機,再這樣下去別說是當皇太子、皇帝了,秦王還能不能做下去都不知道了……天策府的那幫下屬也都炸開了鍋,李世民一倒,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算李世民不倒,他當不上皇帝,這幫人想要躋身朝堂高位又談何容易?於是,一出鋌而走險的陰謀就這樣醞釀了出來。趁著李淵和李建成不備,李世民率領天策府屬軍在玄武門內伏擊並誅殺了一母同胞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等李淵醒過神來時,尉遲敬德已經全副武裝前來“護駕”了。這時候,別說是指責李世民,稍有不慎自己的老命還能不去保得住都很難說。最終,李淵也只得接受既成事實,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交出了全部權力。即便如此,李世民依然擔心夜長夢多。不久之後,李淵被迫“禪位”、當起了太上皇,李世民如願以償成為了唐王朝的皇帝,史稱“玄武門之變”。

政治投機的李元吉

李元吉在這場爭鬥中又充當了怎樣的角色呢?個人很為,他更像是在進行政治投機。李世民在軍中影響力相當大,他根本不需要繼續李元吉。事實證明,的確如此,李元吉加上李建成也沒能玩得過李世民!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元吉投靠李世民充其量就是錦上添花。但投靠李建成就不同了,那是雪中送炭!李建成急需李元吉這樣的外援。

更重要的是,李元吉自身也是李淵的嫡子,在三哥李玄霸早殤之後,他是皇位的第三順位繼承人,搞掉了大哥和二哥,皇位就是自己的!李世民早已尾大不掉,如果協助李世民搞掉李建成,李元吉想要再對付李世民就難上加難了。如果協助李建成搞掉了李世民,李元吉進可以與李建成爭儲、謀求皇位,退可以以協助李建成的“功臣”身份自居、獲得利益最大化,兩頭都不吃虧!最好是李建成和李世民鬥一個兩敗俱傷,李元吉連事兒都省了,直接坐收漁利——“大哥和二哥都完了,皇太子捨我其誰?”這或許才是李元吉投靠李建成的終極原因,至於什麼兄弟情深,也就那麼回事了,李元吉和李世民也同樣是一母同胞,不是嗎?

綜上所述,李氏四兄弟、實際上只有三兄弟無所謂誰對誰錯,說白了都是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李世民殺兄屠弟並不是因為和李建成、李元吉有私仇,李元吉投靠李建成也未見得是因為什麼兄弟情深!說到底,都是為了一個利字。面對無上皇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母同胞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農民工歪說歷史


沒有說誰最壞之說,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四個兄弟

老大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門。唐高祖李淵長子,隴西成紀人。其父李淵在起兵之初,李建成與其弟弟李世民分別在河東、晉陽招募人才,據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而後,李淵登基,唐朝建立,李建成被立為皇太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殺死,死年三十八歲,李世民為了安撫人心,因此把李建成醜化,事實卻是,李建成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人物,在歷史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

  老二李世民,唐太宗(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人,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天下平定後,因為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排擠李世民。李淵優柔寡斷,導致了朝中各派相互衝突,同時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也就出現了後來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殺,連同他的五個孩子,也在政變中一同被殺,事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李世民即帝位不久,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完善制度,推動經濟,推動文化,外交鄰邦,打造了宏偉的,盛唐時代。

老三李玄霸,李玄霸(599年-614年),嬴姓李氏,字大德 ,唐高祖李淵第三子 ,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母太穆皇后竇氏,隴西成紀人。 李玄霸自幼聰慧,且有一身的好武功,不過並無其他太多功名累計,隋大業十年(614年),李玄霸去世,年僅十六歲,無子,後為避清康熙帝(玄燁)之諱而改作"元霸",唐高祖以李世民長孫氏次子李泰為嗣子,並加封李泰魏王。

老四李元吉(603-626年7月2日),名李劼,小字三胡,隴西成紀人。唐高祖李淵第四子,竇皇后所生,唐太宗李世民四弟。為人驍勇,擅長使用馬槊。唐高祖李淵太原起兵時,領軍留守太原,唐朝建立後,封為齊王。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同時被殺,終年二十四歲,五個兒子一同被害,妻子楊氏被李世民強行納入宮中。

細看李家的四個兄弟,好像是老二李世民最壞,搶奪了大哥地位,但是回看古今,哪朝那代不都是這樣,弱肉強食,強者為大?曹操和劉備,難道我們就說曹操是壞人,劉備是好人嗎?所以說,他們兄弟四個,倒沒有說誰最壞之所吧,只是順義朝代的變更






邸家姑娘


1,李建成:稱號太子,排名老大,

2,李世民:稱號秦王,排行老二,

3,李玄霸:稱號衛王,排行老三,

4,李元吉:稱號齊王,排行老四。

要說李世民奪皇位殺了太子李建成就行了,為何連李元吉也不放過呢,畢竟也是自己的兄弟呀!可事情的關鍵就在於被殺的這兩人自認是兄弟,可他們並不把李世民當兄弟。為何呢?毫不誇張地說,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級的太子黨黨員了。

從始至終他都堅定不移地支持和擁護著李建成。唐皇李淵與老婆竇氏一共生育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歷史上的李元霸早在十六歲的時候就夭折了。史書上根本就沒有關於他建功立業的隻言片語,縱然他真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本領,可惜時不與之,英年早逝,徒喚奈何啊。

我們重點來介紹一下李四。此人正是太子黨的第二股勢力。毫不誇張地說,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級的太子黨黨員了。請注意偶的用語--元老級。之所以稱李元吉為元老級黨員,倒不是因為他的年齡有多大(實際上,李元吉被殺害的時候也只有二十八歲),而是因為他入黨時間最早,在黨內的地位僅次於李建成,最重要的一點是:從始至終他都堅定不移地支持和擁護著李建成。

建成和元吉兩兄弟之間的關係打小就十分和諧,兄弟之間情誼甚篤。李氏四兄弟,老大建成一表人才風流倜儻,老二世民也是一副魁偉的男人模樣(具體參見李世民同志的宮廷畫像),老三元霸雖然早年夭亡但想來也不至於太差,唯獨這李四卻是醜得出奇。

同是一母所生,這形象上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真是邪了門兒了。常言道,兒不嫌母醜;其實反過來也是一樣的,母也不嫌兒醜。可是這個定律到了李元吉這裡就失靈了,因為李元吉實在是太醜了,醜到連他的親生父母都不願意搭理他。

雖然是爹不親、娘不愛,但是李元吉依然頑強而執著地活著。和許多同齡的孩子一樣,有一件事情對李元吉十分之重要,那就是:玩。但是,找誰玩呢,或者說誰可以陪他玩呢,這是個問題。父母是沒指望了,三哥死得早也沒指望,二哥不愛吃喝玩樂只愛行軍打仗更沒指望,只有找大哥了,那個比自己大十四歲的大哥。

所幸,這一次,李元吉並沒有一如既往地失望。因為,在李建成這裡,他找到了作為孩子所應享有的快樂,甚至還找到了他從未體驗過的父母般的關愛。因為,李建成也很閒。和李世民不一樣,李建成是嫡長子,在未來繼承唐王爵位的人只能是他,他是李家未來的希望,所以,必須要像保護珍稀野生動物一樣保護他。

正是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李淵每次出征都把李建成留在家中。這樣,李建成就有了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和家人們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情感交流。


惪州元良1978


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前呼聲最高,作為太子品行皆優,本可順理成章的繼承大統。唯一缺點就應該是心不狠,對弟弟防範不夠。

李世民就不細說了,一代大帝,評價太多了。

李玄霸,病秧子,早早就翹了辮子,留下的記錄不多。據說是演繹裡李元霸的原型。重申一遍:歷史上沒有李元霸!李淵更沒有一個叫李元霸的兒子!

李元吉,更親近李建成,歷史上對他描述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那些小說演繹電視劇之類為了劇情而扭曲他的劇情不可信!

此外李淵貌似還有18個兒子,這些都是掛個皇子牌子的路人甲乙丙。李淵一共22個兒子,可能有出入,相差應該不大。


金一長


歷史上唐朝李家四兄弟中李元霸早死,唐太宗李世民善隱忍,太子李建成有勇少謀,只有齊王李元吉最狡詐、陰險、狠毒,為奪太子之位挑撥兩兄反反目成仇、仇恨對立想讓他們自相殘殺,自己坐享其成。為自己稱帝野心,毫無手足兄弟之情,為實現自己目的,不擇手段絕情忘義。齊王李元吉是四兄弟中最壞最狠的。


小龍女5505


李建成(589年~626年),字毗沙門,唐高祖李淵長子。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

生平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起兵,密召建成與李元吉至太原。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即位,立建成為太子,此為二弟李世民所不服。兄弟之間的隔閡加劇,史載,一日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裡下了毒,李世民心痛劇烈,吐了幾升血,幸虧淮安王李神通將世民送回,後來又來將房玄齡和杜如晦調離秦王府。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淫亂後宮,李淵答應處理此事。六月六日清晨發生玄武門之變,為李世民挽弓射殺。李世民即位後,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諡“隱”,史稱“隱太子”。


御前帶刀侍衛


嚴格來說,四兄弟沒有之間很難說出誰最壞,生長在帝王之家,只要有機會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勝於一切,成王敗寇,好在一場流血政變之後帶來的是太平盛世


雲水千江水與月


對於歷史問題,沒有好壞之分,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看法!


茜茜小姐姐喔


當然是李世民逼父殺兄弟和鞭魏徵?魏徵死了把屍體偷偷的挖出來鞭屍,就因為當年在朝上義正言語有點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