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學三年級,每次數學考試總是90左右,錯的題還是會做的題,該怎麼辦?

桃花源lhq


我兒也是三年級,數學成績比較好,一般在96分以上。常常粗心錯一處,發下來就怪自己。

我也不批他,一笑而過,他自己夠懊惱的了。成績的保持,我家是這樣做的:

1.每天閱讀喜歡的字多課外書半小時以上。閱讀尤其重要,理解能力強了,做數學題也會立馬明白題意。

2.每天做一篇語文閱讀理解。

3.每天做30道口算。細心。

4.寒暑假就把下學期的數學知識點的應用題做一遍。不看課本,只做應用題,不會我就給他講一下方法再做。當天批出來,錯題立馬講明白。

5.這樣平時上學就輕鬆許多,覺得簡單也有信心,數學作業只有學校里布置的,沒有添加額外的練習題。

6.加強體育鍛煉。每天放學運動一個半小時。這樣每天都比別的同學少倆小時作業時間,所以拖不得,必須高效率完成,因為完不成就得到點睡覺。運動有助於大腦發育!

說的都是非常實際的內容。實踐著,也頗有成效,會繼續堅持!!


軒然優教


我是小學數學老師,今年恰好教三年級。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

在班級裡,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同學,平時上課回答問題也挺積極的,看起來學習沒什麼困難,但是考試的時候總不能出彩,單獨把他叫出來處理錯題就又會做了。就如您孩子的情況這樣。

以我的經驗,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原因的。

1、孩子個性馬虎,做事不夠嚴謹,從而在細節上出現失誤。


孩子這樣“丟三落四”的特點不僅體現在學習中,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這一類的孩子,會經常出現類似狀況,諸如:上學把某個課本落到家裡了;出門遊玩會丟了帽子;學習用品常買常丟;做事粗枝大葉,作業完成挺快也不檢查~~~做人做事比較隨意,不是小心謹慎、追求完美的孩子。

2、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較快,思維也挺靈活,但是個性較浮躁不能踏實專注。在課堂上常會有和老師互動積極活躍的學生,老師講到某個知識點時候孩子理解一點後就開始自我滿足,認為懂了,其實還處於半瓶水晃盪的階段。這類孩子在難題地方易錯,在極易地方也錯。比如口算、填空題。就像《三國演義》中的馬謖一樣,和老師和同學侃侃而談,但實戰就暴露弱點了。


3、對知識的理解並不深刻,做題不熟練導致失分。家長常覺得孩子都會呀,不知道怎麼去教他了,數學考試中最容易迷惑人的一個假象就是:這孩子啥都會,就是粗心大意,總考不好。其實,所謂的粗心並不是真的粗心,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在細枝末節之處還處於模糊不定的情況。請相信一個20年教學經驗的數學老師的話:孩子的錯誤沒有那麼多偶然。為什麼這裡會粗心?即使是加減法計算題出錯也極可能反應出孩子在進位+或者退位減方面不夠熟練。粗心大意的孩子為什麼放學不會迷路找不到家,因為千百次的重複,路線早已烙刻在腦子裡,不會出差錯。

4、精力不夠集中,易受周圍事物影響。

這類孩子做事記憶分散注意力,當他在做作業時候如果窗外有鳥叫心就跟著飛到鳥的旁邊了,手中筆雖握著,但所寫並非深思熟慮的結果。做題往往心猿意馬,只讀前半句,在不知所云的情況下想當然就寫下了答案。常有這樣的孩子,比如:小明有18個蘋果,比小剛少3個,小剛有幾個蘋果?不待細想,看到少想當然就認為是該減了。揮筆就寫:18-3=15,等你單獨找他糾錯時候,把題目認真讀完他也明白了原來小剛蘋果數量是多的。

對照以上原因請您看看自家孩子有沒有中招。要拜託會做卻不得分的困擾我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改善。

1、培養孩子做事專注認真的習慣。

①孩子在做事時不要打擾。有的家長在孩子學習或遊戲時不斷打擾:要喝水嗎?吃不吃水果?先喝杯奶再繼續吧?~~這都是對孩子的干擾。②尊重孩子意願,對孩子不願做的事情不強迫,強制孩子去做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比如孩子不喜歡鋼琴,媽媽想增加孩子才藝非讓孩子學琴,孩子人坐在琴前卻提不起一點興趣談何專注呢?

③,挖掘孩子的興趣點,專注認真和孩子的興趣是依存的,從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培養做事專注認真的習慣。比如利用撲克牌和孩子來進行計算比賽,隨便抽4張牌,不管加減乘除,先算出得數為24者贏。遊戲孩子都感興趣,再加入適當的鼓勵和獎品,孩子自然會認真投入。

2、培養孩子做事嚴謹有條理的習慣。

①從生活小事入手,大人做孩子的榜樣。如果家裡亂糟糟,父母不修邊幅,看孩子書包肯定就像雜貨鋪一樣,找文具就得翻個底朝天。所以這個事情父母要以身作則。

②、對細節上的事也要反覆確認。這並不是無關緊要,往往是細節決定成敗。比如每晚睡前關注孩子是否把書包收拾好了?前一天晚上是否把第二天衣服拿出來準備好。臨出門前檢查是否帶了鑰匙~~

3、養成認真思考,積極質疑的習慣

有疑問才能有收穫,有質疑才能有深刻的理解。平時多和孩子探討交流,鼓勵孩子勇於提問,勇於質疑。對於孩子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疑問一定要給予鼓勵讚賞,拿我的數學課為例,我認為會學習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我長對孩子們說:學習過程中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值得讚賞,能夠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孩子很了不起哦。

總結語:不放過教育孩子的細節,滲透到點滴生活中,孩子一定會養成好的習慣。

歡迎關注我,專注解答教育問題,助力您解開教育困惑。


吉老師


我兒子也是小學三年級,也有類似馬虎大意的情況,每次看到心裡很著急,但沒表現出來。遇到問題,我是想辦法,我的辦法希望能幫助到您。

擺事實,講道理

馬虎大意,也許是小孩普遍存在的問題,想想我小時候也犯過類似錯誤,所以,自己說服自己,不能著急。不能用一個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急於求成。家長心平氣和是擺事實講道理的基礎。

我是這樣對孩子說的:“首先看看你的數學錯題你會不會,你會做卻做錯了,沒得分是不是很可惜。就像你媽做好了一盤你最愛吃的菜,還沒吃到嘴裡,結果灑地上了,是不是很可惜。等於你以前的努力白費了”。兒子很認真回答:“你說的很對,我知道錯了”。

在家裡,我和兒子基本上是朋友關係,很多時候能平等交流,從他的回答中,我能感覺到他從心裡認識到錯了,我的教育起到作用了。但是改掉馬虎大意毛病,只停留在認識層面還不夠,還需要適當的方法。

孩子的作業自己審查

以前我兒子寫完作業後,一般都是媽媽審查,發現錯誤後讓孩子改正。有時我審查,但我發現,他每次做作業總有小錯誤。於是,我跟她媽商量:以後兒子寫完作業,讓他自己先審查,自己先找到自己的錯誤,然後讓媽媽或者我審查,家長還能審查出錯誤時,不要告訴他哪錯了,讓他繼續審查。

鍛鍊孩子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尤其是在考試中。

從那以後,兒子會時不時數學考100分,而且來我面前炫耀:“爸爸,我數學考了100分,我們班就我一個”。當爸爸一定及時鼓勵豎起大拇指:“我兒子棒棒的”。

不是總能考100分,若是有不會的題,我會耐心教他,我教兒子不是全盤詳解,而是一步一步啟發,很多時候講一半他就明白了。

我覺得家長教育要堅持以孩子為主,不要想著把自己的知識塞進他腦子,而是逐漸啟發,讓他自己想通。

有時還會馬虎大意,我不會責怪他,也不再講道理,當孩子明白道理後,家長的道理只需講一次。

觀點總結:家長教育孩子時要心平氣和,並儘量和孩子保持朋友關係,這樣講得道理孩子能聽到心裡。關於改掉馬虎大意的毛病,最好培養孩子自己發現自己錯誤的能力,這是一項對孩子終身有益的難能可貴的能力。


曾毅談教育


三年級的孩子處於,小學階段的中年級,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時候,在整個小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面對聰明但是有點粗心的孩子,該怎麼辦?

每次數學考試都是90分左右,但是錯的題都是會做的題。

這說明孩子的理解能力與對大綱的掌握都做的很好那問題出在哪裡呢?

1、孩子覺得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已經很牢靠了 開始放鬆懈怠

我小學時候有個同學,他每天睡前都會和爸爸看會奧數,所以數學能力碾壓全班,每次數學競賽老師也是先選的他。

但是這次同學聚會,我們回憶起從前的學生生涯,他不禁感慨道:"那時候覺得數學太簡單了,隨便做做都可以拿第一,但是不知道學習為了什麼?"

也許這也是當下很多孩子的困惑,學不好的就一直苦尋學習方法,學得好的又開始找不到學習的意義了。



2、方法和努力重要,找到為什麼拉弓更重要

鄧超主演的電影《銀河補習班》,面對被校長定義為"煤球"的兒子,父親馬浩文依然相信孩子是世界上最棒最聰明的孩子。

唯一要做的就是"一直想一直想。"

影片中他問兒子:"你長大後想幹嘛?"

兒子的回答是:"清華北大唄,媽媽不是說了嗎?"

這也和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覺得努力學習就是考上好學校,找份好工作,過上好生活。

但其實生活遠不止如此,我們還應該有更想做的事情,值得我們一輩子去追尋的事情。

只有找到它,我們不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會去克服,當到達成功的彼岸時那份喜悅是無可比擬的。



3、找到努力的點,孩子就有了自發力

我朋友的兒子冉冉小學四年級,平時喜歡做飯。廚藝超級好,但是朋友夫妻根本高興不起來,原來孩子把心思都用到做飯上了,學習成績一團糟。

當他們和我訴苦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改變孩子的一個好機會。

週末我約他們去五星級餐廳吃飯,當看到戴著高高廚師帽的頂級廚師們走上走下為我們親自下廚時,冉冉眼睛有光了。

這時候我跟他說,這些廚師都是要考試的哦,所以我們也要學會文化知識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哦。

這時候冉冉不好意思的點點頭,說好的。

從此之後,冉冉再沒有因為做飯而耽誤學習了,反而更加用功了。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而著急上火,但是細細想來,我們也是從孩子過來的。

那些小情緒小心思我們也曾有過 我們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找到切入點,然後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你說對嗎?



我是【因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線工作者,家有兩歲萌娃小久久。我手寫我心,育兒路上你並不孤單,歡迎關注!


因為是麻麻


小學三年級,數學考試總是90分左右,關鍵是錯的題都是會做的,這就很明顯,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

家長如何去做呢?

一,家長要有耐心

孩子習慣養成教育是個長期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堅持幾天就煩了,放棄了,到初中後你會發現,學習會越來越吃力,你會越來越操心,直接影響孩子中考,甚至高考。

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自己少操心,堅持住。

二,開始耐心看護,培養良好習慣。

(1)無論做什麼題都要讀兩遍以上,讀懂再下筆。

(2)每做完一科,讓她自己檢查。別不管對錯,做完就完成任務,家長檢查她沒事了,不行,對於馬虎的孩子,不及時糾正,會越來越馬虎。

(3)能完成的事,儘量自己完成,並且要有頭有尾,改掉她馬虎毛愣的習慣。

(4)如何條件允許,可以學習書法,書法對孩子們耐力,專注力有很好的效果。

三,和孩子共同學習

家長放下手機,參與到學習中來。

利用業餘時間和孩子一起互動,共同看動畫片,讓孩子說出某一個情節,或者兩幅畫,找不同之處,寓教於樂,既鍛鍊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增進了感情。

堅持一段時間,效果會很明顯。

當然,孩子不同,方法也不盡相同,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元氣女神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孩子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準確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考試的分數。


多數家長都關注孩子的考學習結果——考試成績。但孩子的考試成績,是平時的學習過程決定的。因為每天所學的知識,都是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如果孩子每天的家庭作業,準確達不到95%以上的話,說明孩子對當天所學的知識,掌握的不是很好,聽課的實效性不是很高。


平時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考試的時候同樣也會出現。這也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徘徊不前的原因所在。


孩子在學習中,有時為了玩耍會比較急躁,不能靜下心來進行深入的思考。


數學的學習需要靜下心來,沉住氣認真地思考。但孩子有時為了玩耍,在做題的過程中,就想快速地到教室外面,去玩或去看電視,不能用心去思考問題


有時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的過程中來。就會出現把題做錯的情況發生。當孩子再進行改錯的時候,只要認真思考,積極投入就能改正過來。


孩子在做題的過程中,對題目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間、信息和問題之間的關係,沒有搞明白。


也就是說學生沒有搞明白,題中每個字、每個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數字所表達的意思,以及每條信息之間、信息和問題之間的關係。


好多孩子在做題的過程中,只把題目要求匆匆讀一遍,一看挺簡單的,就動筆去進行解答,結果出現了錯誤。


其實孩子沒有搞明白題中的基本信息、各個信息之間的關係,以及和所要求的問題,就動筆做題了。


對策:


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提高家庭作業的準確率。


孩子課堂上的聽課效果如何,家長是沒辦法知道的。但大家長可以通過孩子家庭作業的準確率,來判斷孩子聽得是實效性。


孩子家庭作業的準確率高,說明孩子聽課的實效性高,反之則這說明孩子聽課的實效不高。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共同商定一個學習目標,就是孩子要努力做到,每天要比前一天少錯一道題。


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孩子做題的準確率會慢慢提高。當孩子平時做題的準確率提高得時候,就是孩子的考試成績突破瓶頸的時候。


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孩子靜下心來,非常投入地,進行深度思考,以提高做題的準確率,激發孩子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家長首先要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要保持安靜,讓孩子非常投入地,聚精會神地思考一個問題。


並給孩子提出做家庭作業的要求:書寫乾淨整齊,做題又快有對。要保證一定的準確率,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做題的準確率要逐漸提升。用家長的要求,來促進孩子的深度思考,


孩子做題的準確率提高了,孩子感受到了思考的快樂,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交給孩子審題的方法,提高孩子做題的準確率。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家長要求孩子用指讀(讀到那個字,小手指頭就指在那個字的下面),讓孩子把每一道都讀上三遍。


搞明白題中每個字,每一個詞,每個數字,每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同時還要搞明白題中,各個信息之間和所求問題之間的關係。然後再讓孩子動筆做題。


讓孩子還要知道一個數學學習理念,就是這道題能否做對,關鍵在於讀題,通過讀題,搞明白題中的信息和所求得問題之間的關係。從而進行正確地解答。


這樣不但可以逐漸提高孩子做題的的準確率,而且這種審題放法會讓孩子收益終生。

結束語:多數孩子的考試成績,反應了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態。如何突破題主說的90分左右的瓶頸期,就需要家長和孩子能安靜的坐下來,從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態抓起,讓孩子用心去做每一道數學題,認真審題,積極投入,深度思考,感受思考的樂趣。最終達到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目的。


不知我的回答,對你是否有所幫助,如果贊同,請關注並點贊哦!


木爻木大說教育


小學三年級孩子,數學每次能考90分左右,說明基礎很紮實,數學思維發展也不錯,但唯獨學習習慣不好,因為壞習慣常表現為丟三落四,粗心大意,懶惰而不願意檢查,而這才是極容易丟分的根據在。那麼怎樣解決孩子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呢?下面我給家長一些建議和方法。

一、檢查孩子平時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生活習慣存在問題。

1、孩子生活懶散,很多小事都需要依賴於大人督促提醒和檢查。

學習習慣養成不好,往往都是在生活習慣方面沒有得到很好培養的結果,因此,家長必須要認真檢查孩子平時的日常生活,如果孩子做事總是毛毛草草,總是不注意細節,雖然事做完了,還得需要大人幫著善後,甚至有時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家長就能隨時發現問題,並予以糾正。

2、孩子平時做事沒有條理,更沒有步驟感,想到哪做到哪。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不手把手教孩子做事,讓孩子學會條理化做事,從而讓孩子建立起步驟化做事的好習慣,孩子就會養成想到哪做到哪的壞習慣。而家長身上同樣也能找出類似的毛病來,如你在家裡隨手放東西,動不動就找不到要用的東西,家裡表現的很凌亂。可以說,孩子的壞習慣大都是家長影響在前。

3、家長沒有安排孩子做事前提出要求的意識,導致孩子做事不守規矩。

可能一提到做事守規矩,有些家長就認為我在小題大作了,其實不然,當孩子平時做事前,家長如果光交待孩子做事的目標,而就提具體要求的話,孩子就容易按著自己的想法隨意做事,這就容易讓孩子把細節都忽略掉,更不會想到如果事情做不好後果是什麼,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做事不計後果的壞習慣。

二、檢查孩子學習行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反省。

1、看孩子答一道題的完整性,如果有頭無尾,必會答題時不檢查。

明明會做,卻經常出錯,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缺乏檢查的意識和習慣。家長可以靜觀,你不需要說話,就看孩子答一道時,是否答完後有檢查的習慣。這個本身並不複雜,檢查過程本身就需要花時間,如果孩子不回頭檢查,馬上就會答下一道題。

2、看孩子答題時是否有兩到三遍讀題的習慣,如果沒有,讀題環節容易出錯。

對於小學三年級孩子來說,獨立讀題的能力一般都沒有問題,因為識字量已經可以保證獨立讀題了。但是孩子們卻會在讀題的時候養成愛偷懶的壞習慣,只一遍走馬觀花。如果你想驗證孩子是否把題讀透了,只需要讓他獨立給你複述題意就可以。

3、孩子在答題過程中缺乏專注力,總是伴隨著小動作,這個很容易發現。

如果沒有學習習慣的連續培養,就容易讓孩子養成邊寫作業邊玩兒的壞習慣,有時孩子會邊答題邊吃東西,或者和大人說話,或者隨意離開書桌做無關的事。而這些壞習慣都容易導致孩子答題過程中注意力不專注,從而導致答題出錯,明明會,可是又不從細節處做檢查,只為應付寫作業過程,家長很容易旁觀發現問題都在哪。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零開始重新培養。

1、一次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寫作業前的準備、寫作業中的專注完成、寫完後的收納整理。

一個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看其是否有節奏感就可以確定。這個節奏感本身並不難理解,就是事前準備、事中專注完成和事後檢查整理。寫作業前的準備是為了排除寫作業過程中做和學習活動無關的事;寫作業過程中的專注完成,是為了讓孩子確保不分心不被幹擾;寫作業後的收納整理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用具進行整體,這是對自己一次完整學習活動完成後的負責行為。

2、分段進行培養孩子寫作業的好習慣,絕不能因為怕麻煩而不願意堅持培養。

對於孩子學習習慣養成來講,最考驗的恰不是孩子,而家長自身。因為孩子是聽命於家長的話,按著你的指令去進行做事。因此,上面我所講的三個階段,必須要逐一單獨進行,並且還得利用孩子寫作業之外的時間進行,這樣才能讓孩子掌握基本方法,熟悉整個流程,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最後才能應用到寫作業之中。這種好習慣養成至少要堅持一學期培養,視孩子自覺狀態看是否鼓勵孩子自我管理。

3、學習習慣培養的重點在第二階段,需要家長保持耐心去和孩子同步練習。

小學三年級兒童仍然喜歡玩耍,因為此時恰處於玩伴期內,家長需要知道孩子成長的特點。為了讓孩子在學習習慣培養的過程中有樂趣,家長必須要和孩子同步進行練習,如讓孩子和家長互相扮演老師與學生角色,只要孩子願意參與其中,家長明確遊戲目標,孩子就可以在扮演小老師時認真去觀察和發現爸爸或媽媽學習習慣中的問題,當孩子指正大人時,實際上就進一步鞏固孩子堅持好習慣的意識。

結束語:通過上面三部分的分析,家長是否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呢?如果你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給孩子糾錯題上在,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幾乎不起任何作用。因為問題的根本在孩子沒有遵守正常的答題要求,缺乏最起碼的條理性、步驟感和完整性。只要你結合生活習慣養成來拓展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掉孩子粗心大意的壞習慣。但是家長必須要和孩子構建良好的親子互信關係,經常欣賞與讚美孩子的進步表現,則會讓孩子在開心的狀態下進行習慣養成或寫作業。


寒石冷月


三年級是小學數學學習的拐點,一方面知識學習開始加速,數學概念也越來越抽象,不但要求重視基礎概念的透徹理解,良好的做題習慣和嚴謹過程變得更加重要。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您的關注!王老師小學數學領域的第1120個悟空問答!先撇開分數,錯的題目都是會做的,這不是錯的理由,說明基礎並不紮實。以下詳解,供您參考!

三年級數學

三年級數學比起一二年級,首先分化的是不重視系統學習的學生。

① 計算篇~保證100%正確率實際上是一種習慣養成

加減法計算開始萬以內加減法,乘除法也拓展道三位數。數域方面拓展到小數和分數的認知。二年級就要求豎式筆算,很多孩子並沒有養成規範筆算以及驗算的做題習慣。首先要保證的是100%計算準確率,這個很重要!

計算是基礎,結果具有唯一性,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是數學實力最根基的體現~嚴謹性,會直接影響後續成績的波動,如果重視程度不高,不能及時糾正,到四年級時就不是90分左右了。所以王老師一直強調計算100%的準確率,其實是從心算到程序化筆算重要的轉變,尤其是暑假收心階段,先練計算,必須驗算,保證全對。

② 應用題~不能侷限在課本上,要多接觸不同題型

三年級開始數學練習題開始出現一些附加題,三步混合運算應用題題型也越來越多形式,倍數關係應用題,平均數問題,歸一問題,歸總問題,年齡問題,盈虧問題,植樹問題等等,通過不同數量關係表現形式,逐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上去更深刻思考,探尋數量關係本質,這時需要給孩子對應的思考工具~圖示建模。

③ 基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級考100分典型特點是概念都理解透徹了,從學會了,到理解透徹了,需要反覆的鞏固練習過程,過程中不斷進行反饋,所以家長應該從平時孩子作業和試卷情況去找問題,那樣才有針對性,而不是去聽某某磚家瞎扯。每個孩子的數學學習問題點是不同的。

深刻的錯題剖析,實際上才是90分到100分最關鍵的一步!找到問題,針對性查漏補缺,越到高分,提升難度越大。其實功夫還是在平時,作業準確率基本上等同於試卷準確率。把做作業當作考試一樣認真對待,日積月累才能從量變到質變,成績提升只是這種轉變的表現而已。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附:三年級下冊知識點彙總,供暑假收心查漏補缺。


一學堂王老師


孩子三年級都90分左右,而且錯的也會,證明孩子的基礎知識還是比較紮實,學習能力比較強,是值得肯定的。

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認真閱讀題目的良好習慣,多讀精讀細讀上下功夫,平時加以訓練,特別是對關鍵句,重點句進行勾勾畫畫,批註,有助於加深理解。

其次培訓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題目可能會做,但有時可能錯在書寫不規範等方面。

另外,重點就是要培養孩子養成認真,細心,嚴謹的良好學習慣,做完題目之後進行檢驗,特別是做題時培養孩子養成先閱讀分析,理清解題思路,寫出已知條件,求什麼?寫出等量關係,代入計算,最後關鍵是進行檢驗結果。

總之,在擁有紮實基礎知識之上,再加上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好。





蒙彩課堂


和我兒子一樣的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對我兒子有效果,你參考一下:

1、確定哪些題型容易會做而做錯

把這種題型找出來,要把錯題歸類型,然後讓他每次考試的時候,凡是遇到這種類型的題目,一定要檢查,其它的可以不檢查。

2、檢查的時候,必須用不同的方法來做

如果還是按同樣的方法做,原來怎麼錯,後面還是怎麼錯。

3、找不到這道題的坑在哪,那就得檢查

每道題,都有出題意圖,自己要去識別這道題出題人挖的坑在哪裡。如果你沒意識到,而是簡單的做,那麼這道題,可以檢查一下。


這是上學期期末跟孩子在做2張複習卷之後,跟他一起總結的。最後,期末考試除了1道本來就不會以外,就錯了一題中的一小題。

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那就是最好的方法,別人的,都是提供參考和思路。


我是一位父親,為做好父親,十年來一直在思考和踐行如何做好一位父親,如何才能在家庭教育上儘量的不出大錯,希望可以和各位分享及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