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回憶,上海現存唯一的中式教堂


眾所周知,上海虹口區的多倫路是一條非常有人文歷史價值的文化街。雖然只有短短的550米,但是沿街的小樓風格各異,櫛比鱗次,很有觀賞價值。

你可能知道這條馬路藏龍臥虎,註定不凡,但是你卻不一定都知道在這條馬路上鴻德堂的那些前塵往事。這座教堂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中式建築的外觀,卻是是上海現存唯一的中國殿宇式基督教堂。故事非常耐人尋味。

鴻德堂,1928年落成,位於今虹口區多倫路59號,中國傳統殿宇風格,局部處理體現中西合璧。

教堂正中間鐘樓高起,兩側較低。屋蓋為四方攢大屋頂,房屋外牆清磚砌築,並有仿木構架的紅色水泥圓柱。

這種雙柱是法國古典主義建築最常用的誇張立面尺度的手法,將中國的立柱樣式和色彩,與西方建築立柱的組合方式和尺度糅合在一起,這是一次典型的建築構件上的中西融合。

教堂主樓坐南朝北,磚混結構,外牆青磚砌築,屋頂覆蓋青瓦,簷下繪重彩畫,平面呈長方形。

底層設大廳,平面形制採用巴西利卡式,西式教堂的平面模式,作禮拜堂用。

二層為主堂,三樓為樓廳。主樓建築面積為700多平方米。簷下繪重彩畫。

屋頂與牆體間以斗拱相接,中西元素結合無縫對接,完美融合。該堂外部形象雖採用體量較小的中國傳統殿宇風格。

但卻有著西式教堂高聳的內部空間,使得建築室內外空間發生變異,從而協調了中西兩種建築體系對空間的不同理解。

鴻德堂較周邊建築高出許多,外觀三層,第四層為鐘樓,但內部其實是兩層空間,只是因上層中廳高出兩邊側廊,才使得外觀看似三層。這也是中國傳統小體量建築適應西式宗教空間的一次成功嘗試。

這座教堂為紀念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上海美華書館負責人費啟鴻,故名“鴻德堂”。

教堂的原身是長老會佈道印刷所,是近代上海規模較大的出版和印刷機構。當年在決定將此地修建為教堂時,趕上基督教界提倡本土化。所以才打破了傳統的西方建築式樣。讓西方教堂披上了中式外衣,增添了些中式的味道,繼而把教堂建了起來。平常這裡每週有禱告會、唱詩班活動,很多信徒都會前來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