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怎麼看待醫生這個行業,為什麼有的人不去做醫生了?你們覺得呢?

渢木


醫生這個職業,本來就是一個社會地位比較高的職業。在這次疫情中,眾多醫護人員踴躍報名趕赴前線,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大家應該尊重醫生,因為在關鍵時刻,只有醫生才能救你一命。

在以前,確實有一些原因,讓一些人不想去做醫生,主要原因有三個:

1、醫患關係比較緊張

在過往,醫患關係是比較緊張的。由於看病貴,所以有些人把這個矛頭指向了醫生。有些病人家屬不理解醫生的工作,只要病人沒治好,就把責任都推給醫生,併發生一些令人氣憤的傷醫事件。

醫患關係的緊張,導致一些醫生離開了這個行業。

2、醫生比較辛苦

不可否認,醫生是眾多職業中比較辛苦的職業之一。

由於服務業的性質,公立醫院的醫生都是需要24小時上班的。所以,避免不了上夜班的情況。

有些醫生,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睡覺,平時休息時間幾乎沒有。

3、醫生薪資比較低

很多人以為醫生的工資高,其實這是對醫生的誤解。當然,現在很多地方開始重視醫生的工資問題,但總的來說,基層醫生的工資還是比較低的。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一些人不想做醫生。

但是,我覺得醫生是一個比較神聖的職業,他的職責是救死扶傷。這次疫情,讓我們對醫生護士再一次肅然起敬!

祝福天下所有白衣天使永遠健康!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現在的醫院好黑,朋友的女兒進去當護士還要交五到十萬,我的兒子出生一個月時出黃疸,去醫院看要求照一個星期的藍光,收費要三千多元,後來決定先帶去婦幼看看再說,遇一老醫生,他說退休前就是那個醫院的,如果他沒退休的話也要收那麼多錢,這是醫院規定的,現在己經退休,沒事來拿點補差,給我兒子開了二角錢的藥要我回去兌到牛奶裡喂下去就沒事了,去藥房拿藥收費員都很驚訝,再三詢問老醫生,回家藥一喂第二天就好了,醫院的行為實在讓人氣憤,不談收多少錢,孩子這麼小要遭這個罪太不應該,真是太黑良心了!


浪跡天崖243


我就是這樣一個醫生,本科畢業去了私營醫院,順利的一次考下醫師,主治醫師,工作科室輕鬆,學習壓力不大,但有很多時候你只是個提線魔偶,你是一個被操縱者,上面有什麼想法,你就得遵照,否則別想活了。有事有些小事還好理解,患者與你好的不行,把你誇上天,可是遇到問題了,屁大點事都說是你的責任,被監聽,被錄音,被偷拍,被引誘,種種我都經歷過了,吃了不少虧,大部分時間醫生還是不錯了,穩定,收入不低,但是遇到糾紛,遇到事故,遇到醫鬧,遇到想要錢的,賠償的,那就是和警匪片一樣,歷歷在目!


飯粒632


其實熟悉醫生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就一個字累!當年我兒高考那年,我想讓兒子去當醫生,本身我熟悉醫生這個行業,周圍很多朋友是醫生,向他們請教,他們大多都這樣回答,想當醫生好,但是你的孩子必須要喜歡讀書愛讀書,因為你只有進入醫生行業,等待你的就是無休止的讀書無休止的考試,一級一級考上去,無休止的加班,遇到緊急事態還要在休假期間突然被叫回出診,這一行是一個學無止進的行業!所以現實告訴我們這行難混!


感恩的心


我常年從事醫療行業信息化項目銷售工作,與醫療單位經常接觸,並且身邊有兩個高中同學,一個是副主任醫師,一個是縣級醫院的副院長。通過我的感受,來聊聊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做醫生了。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談下醫生未來的職業道路。目前醫生的職業生涯有兩種,一種是走純技術路線,就是助理醫師、執業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一步一步升上去。一種是走行政管理路線,科員、科室主任、副院長、院長一步一步走下去。

首先說走技術路線。大家都知道醫學本科需要5年畢業,研究生需要3年。比其他專業學制要長。但這僅僅是開始,醫生幾乎一生都在應對各種各樣的考試,平時工作又特別繁重,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有人會認為醫生待遇好,其實不然,醫院確實日進斗金,但那是醫院賺錢,作為醫生,我同學每個月目前4500左右,在我們四線城市屬於不上不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尷尬境地。走技術路線,沒有時間照顧家庭,需要經常忙於考試,需要值夜班,工資待遇並不高,走技術路線的醫生可以說很苦逼。

其次是走行政路線。我同學因為家裡有衛生局的關係,才能升為副院長,並且為了這個位置花了10多萬。現實就是這樣,位置少,但競爭的人多。沒有關係,有錢也升不上去。有人說手裡有了權就會有錢,以前可以,現在醫療行業反腐很嚴格,去年我所在的省有100多位醫院一把手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被撤職。走行政路線,首先要看下自己的家族是否在當地衛生系統有人脈關係,否則永遠只能是個聽吆喝的碎催。

綜合上述原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做醫生的原因。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家庭醫生將會有具大的市場需求。學醫的朋友可以著重往家庭醫生方面靠攏,將會是個很有前景的職業道路。


雨暗蒼江


我看你認證大學生,應該是醫學生?這個問題我本來想寫篇原創圖文的!受邀了就簡單說點吧!希望你有點啟發~

1、沒有都不去當醫生,每年醫學院都在招人,儘管醫科類院校分數線一降再降!這些人畢業了大部分還是會從事醫學!每年也有畢業生大部分也都流入各個大大小小的醫院!說不去做醫生的,基本上是家裡有親戚朋友在醫院裡,知道現在醫療行業是什麼尿性!所以不想再重蹈覆轍。

2、本科生畢業要規培,規培之後還要專培,意味著5+3+2,19歲高中畢業,還要等到至少29歲你才能真正行醫,而這之前,生活是很苦逼的!當然國家有補貼,以後可能會越來越好,但目前來看,這些補貼也就夠維持基本的生活!


3、醫生待遇,怎麼說呢?十家三甲醫院裡有兩家可能普遍待遇不錯,其他都是一般般!當然你能做到某個領域和專業的大牛,自然在什麼醫院待遇都不會差!總之,發不了財,也餓不死!如果你家裡條件不錯,不用操心買房買車,又有理想去懸壺濟世,不妨踏踏實實做個醫生!如果不是,那麼慎入!

4、畢業之後,還有無數次考試,職稱評審之路之艱難,等你進了大醫院,就知道了!

5、全年無休,說是節假日放假,但輪到你值班,365天晨查房,週末、凌晨三點有手術,你都得乖乖到!

6、醫鬧,雖然現在國家六部委聯合打擊醫鬧,力度也越來越大,這兩年也確實改善好多!但,都說醫院是最能看透人性的地方!你永遠無法預估人性的惡能惡到什麼程度!這麼多年的行醫路,我看的太多,也親身經歷過!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內心抗壓能力,沒有足夠的情商去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人性,你會崩潰的!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祝你學業有成!未來成為一名人人敬仰的醫學界大咖~


有趣的醫魂鬥羅


醫生這個職業,過去跟教師一樣,是受人們尊敬的行業。也是知識分子理想的追求,俗話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懸壺濟世,救人於水火“。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心不己古,在這個人人以經濟衡量人權地位的時代,醫院的領導以及某些醫生,開始追逐金錢,把醫德拋在了腦後,加之不良某體的推波助瀾,漸漸地把醫患關係搞得極其緊張,讀書人開始害怕學醫了,覺得風險大,責任大,學習時間又長,奈不住寂寞的還真的學不成醫生,再說,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現實,覺得熬那麼多年也熬不成醫生,還不如開個西瓜視頻唱幾首歌當網紅來得錢快,也不需要這證那證的,風光無限又賺錢快。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卡的緊,考試政策偏向於紙上談兵的理論,不重視經驗和實操,考試呢考一些無用的東西,形式的東西,現在行內流行一種怪現像,就是有真本事的沒證,有證的沒技術。個人覺得其實醫院以下的門診和診所的醫生不應該分科,應當像過去的基層醫生一樣,要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做,要放寬全科醫生的准入門檻,實行行業終身定期培訓制,而不是簡單的用學歷,證件,職稱,把醫務工作者拒之門外,只要在崗達到一定年限,由用人單位書面推薦,衛計委登記住冊就可以在基層行醫,事後監督管理並組織定期培訓及更新技能。其實好多普通的病症在基層都可以解決,有的政策偏偏逼著患者跑到大醫院去,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只要做到每個區域都有全科醫生診治,常見病都不出村和社區,這樣既分流了病人,又減輕了大醫院的壓力。

醫生這個職業,有其特殊性,複雜性,真正到達了一定技術的醫生,其實都是那些經歷過了無數臨床經驗,又善於學習總結經驗的醫生。所以要想解決目前的醫療環境,應,該把醫生這樣分,不管你是院校畢業還是跟師學醫,或是自學學醫,只要是有志於這個行業的人,在任何一家醫療機構跟師或實習滿三年者稱醫士,工作滿五年者稱醫生,工作滿十年者稱醫師,工作滿十五者稱主治醫師,依此類推,由當地衛計委考核發證。在行醫中同樣由當地衛計委組織學習和考核,實行學分制,讓能者上升,但醫院以上單位的醫師執行原有政策不變,分科診治。這樣可以推動醫生不斷學習進取,培訓費用由國家撥款一部分,醫生自己交一小部分。建議培訓時間一年不超過兩次,


鑫哥之民間中醫


要當醫生,起碼是要“五好”青年。一要心態好,剛開始名利和你沒關係你要慢慢熬資歷,看別的行業的親朋好友有車有房,孩子都打醬油了,你也不能急。二要家境好,現在學醫學歷起步本科五年,規培三年,以後可能還有專培兩年,如果是研究生還得加兩三年,在此期間你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收入的,這些都是需要家庭經濟的支持。三要學習好,以上的那些考試是基本的,往後你還要考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考職稱英語,考計算機,專業的定期考核,升職稱還要寫論文。如果是教學醫院你還得備課講課,評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如果哪一次你過不了,那得再往後拖。四要身體好,這麼多的考試學習晉職稱,上班時加班夜班拖班,身體不好怎麼幹革命。五要武功好,碰到醫鬧發酒瘋的,武功不好怎麼保護自己?萬一自己要有個三長兩短,爹媽老婆孩子將來靠誰?自己若干年的付出不是白瞎了?


把酒問天491


醫生,跟教師一樣,本該是個很崇高的職業。前者救死扶傷,後者教書育人。小時候我們被問及長大以後的理想,估計十有八九都會特傲嬌的回答醫生老師科學家之類的吧。

但是現實呢?這些讓我們小時候無比崇拜的職業,卻是各種各樣的負面消息滿天飛,層出不窮。今天這個醫生收紅包了,明天那個醫院鬧醫患了,後天再來個什麼論文剽竊之類的。

現實,給了我們一記又一記響亮的巴掌!

醫院的暴利,相信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尤其是親身在醫院走過一遭的朋友,肯定更是深有體會。可是又能怎麼辦呢,病該看的還得看,錢該掏的還得掏。一個字,忍著!

正是由於這種從小到大的理想灌輸與社會現實的巨大反差,讓我們從心底裡不斷的對醫生或者說與醫生相關的東西,有了不小的牴觸情緒,甚至會無限放大這個行業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

我表姐就是學醫出身。前段時間我問她當時為什麼會選這個職業,她很簡單的回答道:這是我小時候的理想。我問她現在呢?做的是否開心。她的回答也很簡單:我要養家餬口。

後來我才瞭解到以下相關信息。

高考以後填寫大學志願時,家人堅決不同意表姐報考醫生相關專業,並苦口婆心的各種勸告,就差以斷絕關係來恐嚇了。可是表姐依然堅持,不為所動。

畢業後,表姐如願加入了光榮的醫生隊伍。工作期間依然是各種學習充電,各種職稱考核。

十多年過去了,表姐早已身心俱疲,可是依然沒有輕言放棄。現在支撐著她的,一半是最初的理想,一半是柴米油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