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引勃入疆,有人說給喜馬拉雅山炸個豁子?你感覺哪個方案可行?

預知昊海


引渤入疆,不如由黃河上游地區截留下洩流量,渤海海水淡化給華北平原地區使用更簡便、更經濟。

  • 黃河徑流量在鄭州上游為58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黃河上游為華北平原至少提供了大量水資源,也就是說:黃河上游是有大量水資源可以使用,真正缺水的是黃河下游地區;

  • 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在黃河下游堆積,形成地上懸河。

  • 如此大規模高揚程調水,輸水距離長,水位提升高度大,為什麼不讓上游截留使用,下游引渤海淡化水就近,低海拔使用呢?

  • 核心是沒有真正搞清楚到底是那個地區缺水嚴重。

  • 引渤入疆工程示意圖,明顯的捨近求遠。

黃河上游劉家峽下洩流量330億立方米,黃委會西線調水90億立方米,海拔2000--1800米,完全可以經河西走廊調水入疆。

  • 河西走廊海拔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完全可以沿祁連山北麓從東向西自流調水。

  • 自龍羊峽--劉家峽中部開始調水,海拔2000--2100米,經白銀到武威,海拔1850--1760米,張掖--新疆,海拔1650--1500米。

  • 黃委會、水利部西線調水90億立方米加截留160億立方米,共計250億立方米,調水經河西走廊入疆。

  • 劉家峽下洩160億立方米

  • 建設黑山峽水利樞紐,海拔1380米,在揚程150米內,可以覆蓋陝北高原、蒙西高原海拔1500米的區域;

  • 海拔1500米。可以覆蓋上述地區90%以上地區。

  • 黑山峽區域調水100億立方米,補充上述地區用水。

  • 下洩60億立方米保持原河道沿線用水。

  • 為什麼要限制黃河上游用水,通過黃河下洩給華北平原用水,卻要西北從渤海淡化海水,長距離、高海拔調水呢?

優化藏水北調進疆方案,首先藏水東調至長江上游,自長江中游、下游調水到黃河,補充華北平原用水。

  • 直接從源頭調藏入到黃河源頭,工程量巨大,工程難度大,工程費用高昂。

  • 首先,自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東調,聯通怒江、瀾滄江到長江上游金沙江,簡化工程難度。

  • 自長江三峽180米--丹江口160米--鄭州105米自流引水,調水補充鄭州下游地區用水。

  • 鄭州上游,黃河水由上游截留使用。

  • 南水北調下游再次補充華北平原用水。

  • 在低海拔、平原地區施工,工程難度和水利風險均大幅度降低。

  • 清澈的長江水沖刷黃河淤泥,逐漸降低懸河,最終實現自東營--濟南--鄭州--丹江口--武漢通航。

在喜馬拉雅山開巨口是無稽之談。

  • 秦嶺,是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主要是秦嶺東西走向,海拔1500--2500米之間。就這點海拔已經擋住了南方水汽,青藏高原需要削低到1200米以下才可以。

  • 青藏高原海拔在3200米以上,這不僅要將喜馬拉雅山削低近6000米,同時還要將青藏高原削低2000米,寬度達上百公里,長度上千公里。

  • 從西藏到新疆挖出數個上百公里寬,深度2000多米,長度上千公里的巨大走廊,才有可能迎來季風。

  • 這樣的工程量完全可以將所有藏水全部引到新疆,還可以建成一大批盆地,低谷地帶。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為了解決新疆的水資源短缺,人們提出了各種設想,主要的方向都是從“開源”的角度來設想的。比如引渤海的海水入疆,主要是考慮在我國黃海或渤海取水,通過管道運輸送往塔里木盆地,可注入那些乾涸的鹽湖,通過水汽蒸發,來改變當地氣候,從而增加降水量,解決缺水問題。這個方案的可行性也不大,從海拔低的渤海往海拔高的新疆調海水,運行成本太高,而且效果不一定好。

還有提出把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口子,引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進入新疆,不過這個方案可行性不大,因為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褶皺山系,加上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的阻擋,工程量巨大。其實,還有一個方案可以考慮,可能優於之前兩個方案,那就是“藏水入疆”,青藏高原是我國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其中包括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河流,高原上冰川數量眾多,水資源相對豐富,被稱為高原水塔。可利用青藏高原地勢比塔里木盆地高的優勢,自流引水進入塔里木盆地。


地理沙龍


真為這些敢於幻想的人點贊。引勃入彊或炸開喜馬拉雅山,這是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且不說國家有無財力,單就工程來說,人力及物力將會是個天文數字。況且此種改天動地對氣侯和地理的變化會有什麼樣的潛在風險,這些都不得而知。當然世界的發展離不開創造和勇氣。遠古時代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世界文化古蹟缺少了想象和動力是無法完成的。但是就目前而言,這兩種方案,對人類而言實在是太難了,動全國之力,數十年或是數百年能否實現都不可確定,這還得需要國家經濟能持續發展,國內國際形勢穩定。兩種方案,本人覺得都很難。


老茂805


我國陸地領土960萬平方公里,東西跨5200公里,南北跨5500公里,由其是西北內陸,深處亞歐大陸腹地,遠離海洋,地形閉塞,周圍高山林立,尤其是南部緊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阻擋了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溼氣流,降雨稀少,日照時間長,蒸發量遠遠大於降雨量,土壤貧瘠,植被缺乏,風速較快,風蝕嚴重。導致新疆內陸地區,氣候乾燥,嚴重影響了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經濟發展。因此,有人提議引渤海水進入新疆地區,或者把喜馬拉雅山炸個豁口兒,引進西南季風,帶來豐沛降水?你感覺哪個方案可行?為什麼?


筆者從三方面回答這個問題,其一,把喜馬拉雅山炸個豁口兒,引進西南季風,帶來豐沛降水?是否可行?其二、引渤海水進入西北內陸新疆地區是否真的可行?其三、真正能解決西北內陸缺水,緩解新疆旱情的可行性方案。

首先,我們假設一下,在喜馬拉雅山山脈上炸一個豁口兒,讓西南季風吹進來,帶來降水是否可行?

喜馬拉雅山山脈,是由於印度洋板塊抬升亞歐板塊上升隆起形成,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平均海拔6800米以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10座,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呈東南向西北延伸,全長2400公里,寬度最窄的地方也有200公里,一道天然屏障將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拒之門外”,暖溼氣流難以逾越喜馬拉雅山山脈,很難到達我國青藏和西北內陸地區,更別提形成降水了。 假設在喜馬拉雅山山脈上炸個豁口兒,對我國西部氣候肯定會有一定影響,西北內陸氣候環境會發生改變,但是實施方案難度太大,而且豁口兒要足夠大才行,不然達不到我們想要實現的目標。葛大爺曾說過一句玩笑話:“把喜馬拉雅山山脈炸個口子,不用大,五十公里就行,把印度洋暖溼氣流引到我們這裡”。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真正做起來確相當困難,工程難度可想而知。



第二、有人提出引渤海海水進入西北內陸新疆地區是否真的可行?

渤海,我國唯一的內陸海,三面環陸一面環海,面積7.8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僅18米,儲蓄量1730億立方米,有諸多河流每年注入大量水資源,如:黃河年注入淡水量為580億立方米,海河年注入淡水量為264億立方米,遼河年注入淡水量為126億立方咪,灤河年注入淡水量為46.1億立方米等等,保證了“引渤入疆”工程的水源補給。“引渤入疆”工程方案如下:工程將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途徑內蒙古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窪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地區,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最後繞過馬鬃山餘脈後流入新疆,到達塔里木盆地邊緣地帶,最終達到和田、喀什、烏魯木齊、吐魯番盆地等地,緩解那裡的乾旱問題。工程問題是,成本高,距離長,施工週期長,海水淡化問題負責,後期土壤鹽鹼化問題嚴重,植被大量死亡,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改變水渠兩岸生態系統等等問題。本身西北內陸就面臨缺水問題,如果再發生海水鹽鹼化問題,有點“雪上加霜,得不償失”的感覺。因此,“引渤入疆”工程方案不太理想,有待商榷。



第三、真正能解決西北內陸缺水,緩解新疆旱情可行性方案。

與其“捨近求遠,異想天開”,不如依靠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及雅魯藏布江等來的更直接了當一些。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案,用於緩解西北內陸缺水問題。第一、“引黃入疆”工程。黃河水源補給主要來源於夏季的冰川融水和降水,70%以上的補水集中於每年的夏季,甚至出現洪峰,我們可以把黃河上游夏季多餘的水,選擇黃河與河西走廊交匯點築壩蓄水,引黃河水經河西走廊,介於祁連山、阿爾金山和馬山、合黎山、龍首山之間,長約1000公里,最終到達塔里木盆地邊緣地帶,最終達到緩解新疆地區缺水問題。第二、“南水北調”工程西線延伸版引水入疆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利國利民,分為東線、中線、西線,用以緩解西北,華北地區缺水問題。而“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設計每年調水量為170億立方米,是通過人工將長江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礱江、岷江、渭河、黃河等串聯通過修明渠、暗渠、大壩、水庫,然後在蘭州附近,接“引黃入疆”工程,經河西走廊,將長江水引入新疆地區的,解決西北內陸缺水問題。第三、“紅旗河”方案,該方案其實就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擴大版。通過人工修渠引水,依靠天然河道,地勢落差,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取水,修建水渠沿青藏高原邊緣向北,經怒江,接“南水北調”工程西線方案,經金沙江、大渡河、雅礱江、岷江、渭河,後接“引黃入疆”工程,經河西走廊,最後進入新疆地區的,引水到塔卡拉瑪幹沙漠、烏魯木齊、和田、喀什等地,以緩解當地旱情,達到引水目的。第四、其它方案。比如我們的額爾齊斯河,伊犁河等,我們可以利用起來,改善一下週圍生態氣候等。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靠譜的回答:兩種方案都不可行!

可行的方案:根治黃河,發揮三峽工程的偉大作用,調水三千億,新增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面積二十億畝,建設十五萬平方公里沙漠太陽能發電站,把渤海灣建設成內陸淡水湖,全國水資源一體化綜合調配!

第一是把黃河中上游的水土全部留在西北,不再流到下游!

第二是優化完善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把每年調水量提高到一千兩百億方,把其中的四百億方從渭河進入黃河下游,沖刷泥沙到渤海灣!變黃河為地下河,恢復渤海灣到西安的航運!

第三是把三峽工程每年攔截下來的上千億方洪水通過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水庫,取代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補充漢江中下游缺水,取代黃河水,降低農產品成本和調水成本價,建設成十億畝耕地!

第四是整合大西線八百億方調水和黃河中上游的四百億方水,在大西北開發十億畝旱澇保收的耕地!

第五是在渤海海峽築壩,一是建設全國防地震的高速交通運輸,二是把渤海灣建設成內陸淡水湖,每年節約八百億方淡水資源支援兩蒙成為綠水青山!(為將來統一蒙古打基礎)!

第六是為補充減少的水電和取代汙染能源,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開發十五萬平方公里沙漠太陽能發電站!每年可以增養一億隻羊!(沙漠長草養羊)!

第七是把三峽工程的防洪安全標準由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也為三峽移民提供上千億水資源富民資金!


綜改1


引渤入僵疆?誰提的?這不是笑話嗎。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盤地最低海拔800米。

平均海拔也有1000.

渤海海平面為0,引勃入疆等於將海水抽

到1000米高處,然後再流往幾千裡外的新疆。

要多少電?100個三峽發電也供不起啊?

至於說炸開喜馬拉雅山山口,更是痴人說夢。

砸開山口要削低至少2000才能平齊青藏高原

而青藏高原,平均4000米海拔。砸開了印度洋氣流同樣過不去。難不成能把整個高原削了嗎?

秦嶺才2000不到的平均海拔,就成為南北分界線,氣候南北分明。



百里封圭


這基本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不管是引勃入疆,還是調取北疆的額爾齊斯河之水,亦或是在喜馬拉雅上打個洞使印度洋暖溼氣流能夠溫潤西北地區,這些無非是想改變新疆,特別是南疆絕大部分區域乾旱少雨、沙漠廣佈的現狀,使沙漠變成綠洲。

很顯然,這個想法是好的,因為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多地少,而且可用於耕地的面積相對更少,並且水資源的時空分佈不均勻,如果能在新疆改造出一個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千米的綠洲,這無疑能夠有效改善新疆廣大區域的宜居環境,風沙少了,水資源相對豐富了等等。

不過,對於對於題主所問的哪一個方案可行,照我說哪一個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因為不管是哪一個都是逆天的行為。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所謂的引渤入疆是怎麼一回事。這又是某些專家的想法,又稱“引水入新”,旨在將渤海之水引流到新疆。我們都知道,黃河之水開山劈地經過了地勢的三級階梯不遠萬里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匯入到渤海,這些專家應該想想向如何讓黃河之水倒流,這樣總比另外開闢通道引水入新靠譜,畢竟這不像南水北調引水渠海拔高差不是很大。

而要想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炸開一個口子引入西南暖溼氣流的話,這個口子如果炸小了根本起不到作用,因為喜馬拉雅山脈東西長約2500千米、南北寬約300千米,一個小小的坑洞是不會引起氣流的改變的,另一方面受到地緣關係的影響,這個口子也不可能炸的很大。

另外,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高達7000~8000米,僅僅在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口子還遠遠不夠,因為在其北部還有面積廣闊的青藏高原,由於高原具有地勢平坦的特點,印度洋暖溼氣流進入後由於沒有地勢的抬升作用,也形成不了豐富的地形雨,並且由於受到青藏高原邊緣唐古拉山以及崑崙山等高海拔山脈的層層阻擋,水汽難以繼續深入,而且即使翻越了崑崙山也屬於下沉氣流,難以形成降水,因此只是徒勞一場,還沒有藏水入疆靠譜。

綜上所述,這兩種想法都很極端,完全沒有腳踏實地認真分析,只想到了結果是如何的美好,卻置生態環境的保護於不顧,因此這種“人定勝天”的想法是錯誤的。


地理那些事


這個問題中的兩個方案我都討論過,關於引渤入疆我當時觀點是新疆水資源比陝甘寧豐富,應優先解決這三省區的水資源問題。今天我給大家提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引渤入疆這個問題,這個角度來自權威治黃領域專家林秉南。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秉南針對黃河下游淤積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引海水沖刷黃河入海口。即引用海水沖刷河口段, 在海水注入點引起水面跌差, 藉以阻止溯源淤積向上遊傳播, 以此消除河床抬升的原因; 同時引起注入點以上河床全面下降。抽海水注入黃河沖刷河口還可以換取部分衝沙淡水, 為河口地區發展之用 。注入海水沖刷河槽形成的鹹渾水的比重大於海水, 入海後可能形成異重流。將泥沙排入遠離口門的海區, 使口門附近的淤積減少, 口門外延的速率可以減緩, 這也有利於控制黃河下游的河床抬升 。

可以說這個想法既新穎有創意,又可解決黃河懸河問題,水利部真的組織力量實驗該解決方案,實驗效果看起來也可以,達到預期目標。但後來就沒有下文了,估計就是沒法面對海水所帶來的生態危機問題。

所以回到題目,黃河河口段就在渤海家邊上,都沒法實施引海水沖刷工程,何況這個引渤海之水橫跨東西的引水工程呢?

至於給喜馬拉雅山開豁口問題,我當時也提供幾個角度看待,目前喜馬拉雅山就有幾條溝谷豁口,甚至有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豁口,實際考察下來,印度洋水汽沒有足夠的動力穿過人工開鑿的狹窄豁口,連能到達我國的三江源地區水汽都很少,除非把青藏高原整體夷平才能有效改善新疆的氣候,但這又是怎樣的災難呢?

所以兩個方案都不可行,我不選擇。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歡迎評論和關注!


崑崙還東國


大家都可以當將軍了,還要主帥幹嘛,科學家辛苦了幾年,己經選擇了引怒江之水入疆的決定,我覺著很好,引怒江之水入疆,新疆土地全盤皆活,假如成功了,新疆將來大有作為👍


任慶賓澳大利亞悉尼


我覺得這兩個方案都不靠譜。

先來說引渤海水入疆。

新疆地區位於亞歐大陸的內部,這裡可以說是地球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這裡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朋友們覺得沙漠地區最缺的就是水,因此就腦洞大開,把渤海的海水引入到新疆是不是就可以緩解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乾旱情況呢?

圖示:渤海的水引入新疆跨越3000公里,高度提升1000米

人們都知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絕大多說的河流都是發源於西部向東流入海洋。因為引渤海的水流入新疆地區就是反其道而行之。這行得通嗎?

新疆塔里木盆地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海拔高度在1000米到1500米之間。渤海的水要流到新疆該地區,至少就要升高1000米。從渤海到新疆途徑河北、山西、陝西、內蒙、甘肅等地方路,路途遙遠差不多有3000公里。這些地方海拔高度最高的地方超過了2000米。把海水提升一兩千米的高度倒流回幾千公里之外的新疆,這種方案可行嗎?朋友們自己想象吧!

圖示:乾燥的沙漠

除了海拔高度差和路途遙遠的問題,還有一點不不要忘記了啊,渤海的水是海水啊。渤海的海水鹽度是30‰。如果把渤海的海水引到新疆,經過途中的水分蒸發,到達新疆的海水鹽度會更高,這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地下淡水帶來嚴重的影響。

據中國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下含有大量的淡水資源。這些都是塔里木盆地周圍的雪山融化的雪水滲入到沙漠中去的。如果把還會引到這裡來,豈不是破壞了這裡的淡水資源。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面積有33.76萬平方公里,是渤海面積(7.72萬平方公里)的4.3倍。何況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渤海這點水,怎麼夠填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

圖示:渤海的水根本填不滿塔克拉瑪干沙漠

炸開喜馬拉雅山

據說這是當年一個企業家提出的方案。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50公里口子,讓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流進青藏高原。從此青藏高原有苦寒之地變成了魚米之鄉。想法很好,但是比把渤海的水引入新疆更不靠譜。

喜馬拉雅山全長2450公里,寬度有20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這裡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高度在7000米以上。這麼龐大的山脈怎麼炸開一個口子。且不說炸開喜馬拉雅山用多少炸藥,炸開的土石有多少,堆放到哪裡,就算是成功的炸開了喜馬拉雅山也無法改變青藏高原的氣候環境的。

圖示:要炸開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是不可能實現的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即使沒有喜馬拉雅山的阻擋,印度洋的水汽也很難提升這麼高深入青藏高原的。因此這只是異想天開罷了。

因此,我認為引渤海水入疆和炸開喜馬拉雅山根本就不靠譜,譁眾取寵的吹牛罷了。看到這樣的說法,強烈建議徵收吹牛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