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引勃入疆,有人说给喜马拉雅山炸个豁子?你感觉哪个方案可行?

预知昊海


引渤入疆,不如由黄河上游地区截留下泄流量,渤海海水淡化给华北平原地区使用更简便、更经济。

  • 黄河径流量在郑州上游为58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黄河上游为华北平原至少提供了大量水资源,也就是说:黄河上游是有大量水资源可以使用,真正缺水的是黄河下游地区;

  •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堆积,形成地上悬河。

  • 如此大规模高扬程调水,输水距离长,水位提升高度大,为什么不让上游截留使用,下游引渤海淡化水就近,低海拔使用呢?

  • 核心是没有真正搞清楚到底是那个地区缺水严重。

  • 引渤入疆工程示意图,明显的舍近求远。

黄河上游刘家峡下泄流量330亿立方米,黄委会西线调水90亿立方米,海拔2000--1800米,完全可以经河西走廊调水入疆。

  • 河西走廊海拔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完全可以沿祁连山北麓从东向西自流调水。

  • 自龙羊峡--刘家峡中部开始调水,海拔2000--2100米,经白银到武威,海拔1850--1760米,张掖--新疆,海拔1650--1500米。

  • 黄委会、水利部西线调水90亿立方米加截留160亿立方米,共计250亿立方米,调水经河西走廊入疆。

  • 刘家峡下泄160亿立方米

  • 建设黑山峡水利枢纽,海拔1380米,在扬程150米内,可以覆盖陕北高原、蒙西高原海拔1500米的区域;

  • 海拔1500米。可以覆盖上述地区90%以上地区。

  • 黑山峡区域调水100亿立方米,补充上述地区用水。

  • 下泄60亿立方米保持原河道沿线用水。

  • 为什么要限制黄河上游用水,通过黄河下泄给华北平原用水,却要西北从渤海淡化海水,长距离、高海拔调水呢?

优化藏水北调进疆方案,首先藏水东调至长江上游,自长江中游、下游调水到黄河,补充华北平原用水。

  • 直接从源头调藏入到黄河源头,工程量巨大,工程难度大,工程费用高昂。

  • 首先,自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东调,联通怒江、澜沧江到长江上游金沙江,简化工程难度。

  • 自长江三峡180米--丹江口160米--郑州105米自流引水,调水补充郑州下游地区用水。

  • 郑州上游,黄河水由上游截留使用。

  • 南水北调下游再次补充华北平原用水。

  • 在低海拔、平原地区施工,工程难度和水利风险均大幅度降低。

  • 清澈的长江水冲刷黄河淤泥,逐渐降低悬河,最终实现自东营--济南--郑州--丹江口--武汉通航。

在喜马拉雅山开巨口是无稽之谈。

  • 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主要是秦岭东西走向,海拔1500--2500米之间。就这点海拔已经挡住了南方水汽,青藏高原需要削低到1200米以下才可以。

  • 青藏高原海拔在3200米以上,这不仅要将喜马拉雅山削低近6000米,同时还要将青藏高原削低2000米,宽度达上百公里,长度上千公里。

  • 从西藏到新疆挖出数个上百公里宽,深度2000多米,长度上千公里的巨大走廊,才有可能迎来季风。

  • 这样的工程量完全可以将所有藏水全部引到新疆,还可以建成一大批盆地,低谷地带。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为了解决新疆的水资源短缺,人们提出了各种设想,主要的方向都是从“开源”的角度来设想的。比如引渤海的海水入疆,主要是考虑在我国黄海或渤海取水,通过管道运输送往塔里木盆地,可注入那些干涸的盐湖,通过水汽蒸发,来改变当地气候,从而增加降水量,解决缺水问题。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也不大,从海拔低的渤海往海拔高的新疆调海水,运行成本太高,而且效果不一定好。

还有提出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引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新疆,不过这个方案可行性不大,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褶皱山系,加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的阻挡,工程量巨大。其实,还有一个方案可以考虑,可能优于之前两个方案,那就是“藏水入疆”,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中包括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高原上冰川数量众多,水资源相对丰富,被称为高原水塔。可利用青藏高原地势比塔里木盆地高的优势,自流引水进入塔里木盆地。


地理沙龙


真为这些敢于幻想的人点赞。引勃入彊或炸开喜马拉雅山,这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且不说国家有无财力,单就工程来说,人力及物力将会是个天文数字。况且此种改天动地对气侯和地理的变化会有什么样的潜在风险,这些都不得而知。当然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和勇气。远古时代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世界文化古迹缺少了想象和动力是无法完成的。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两种方案,对人类而言实在是太难了,动全国之力,数十年或是数百年能否实现都不可确定,这还得需要国家经济能持续发展,国内国际形势稳定。两种方案,本人觉得都很难。


老茂805


我国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公里,东西跨5200公里,南北跨5500公里,由其是西北内陆,深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地形闭塞,周围高山林立,尤其是南部紧邻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降雨稀少,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土壤贫瘠,植被缺乏,风速较快,风蚀严重。导致新疆内陆地区,气候干燥,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因此,有人提议引渤海水进入新疆地区,或者把喜马拉雅山炸个豁口儿,引进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你感觉哪个方案可行?为什么?


笔者从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其一,把喜马拉雅山炸个豁口儿,引进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是否可行?其二、引渤海水进入西北内陆新疆地区是否真的可行?其三、真正能解决西北内陆缺水,缓解新疆旱情的可行性方案。

首先,我们假设一下,在喜马拉雅山山脉上炸一个豁口儿,让西南季风吹进来,带来降水是否可行?

喜马拉雅山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抬升亚欧板块上升隆起形成,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平均海拔6800米以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10座,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呈东南向西北延伸,全长2400公里,宽度最窄的地方也有200公里,一道天然屏障将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拒之门外”,暖湿气流难以逾越喜马拉雅山山脉,很难到达我国青藏和西北内陆地区,更别提形成降水了。 假设在喜马拉雅山山脉上炸个豁口儿,对我国西部气候肯定会有一定影响,西北内陆气候环境会发生改变,但是实施方案难度太大,而且豁口儿要足够大才行,不然达不到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葛大爷曾说过一句玩笑话:“把喜马拉雅山山脉炸个口子,不用大,五十公里就行,把印度洋暖湿气流引到我们这里”。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真正做起来确相当困难,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有人提出引渤海海水进入西北内陆新疆地区是否真的可行?

渤海,我国唯一的内陆海,三面环陆一面环海,面积7.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仅18米,储蓄量1730亿立方米,有诸多河流每年注入大量水资源,如:黄河年注入淡水量为580亿立方米,海河年注入淡水量为264亿立方米,辽河年注入淡水量为126亿立方咪,滦河年注入淡水量为46.1亿立方米等等,保证了“引渤入疆”工程的水源补给。“引渤入疆”工程方案如下:工程将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途径内蒙古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地区,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最后绕过马鬃山余脉后流入新疆,到达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最终达到和田、喀什、乌鲁木齐、吐鲁番盆地等地,缓解那里的干旱问题。工程问题是,成本高,距离长,施工周期长,海水淡化问题负责,后期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植被大量死亡,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改变水渠两岸生态系统等等问题。本身西北内陆就面临缺水问题,如果再发生海水盐碱化问题,有点“雪上加霜,得不偿失”的感觉。因此,“引渤入疆”工程方案不太理想,有待商榷。



第三、真正能解决西北内陆缺水,缓解新疆旱情可行性方案。

与其“舍近求远,异想天开”,不如依靠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及雅鲁藏布江等来的更直接了当一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案,用于缓解西北内陆缺水问题。第一、“引黄入疆”工程。黄河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夏季的冰川融水和降水,70%以上的补水集中于每年的夏季,甚至出现洪峰,我们可以把黄河上游夏季多余的水,选择黄河与河西走廊交汇点筑坝蓄水,引黄河水经河西走廊,介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和马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长约1000公里,最终到达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最终达到缓解新疆地区缺水问题。第二、“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延伸版引水入疆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利国利民,分为东线、中线、西线,用以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而“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设计每年调水量为170亿立方米,是通过人工将长江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渭河、黄河等串联通过修明渠、暗渠、大坝、水库,然后在兰州附近,接“引黄入疆”工程,经河西走廊,将长江水引入新疆地区的,解决西北内陆缺水问题。第三、“红旗河”方案,该方案其实就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扩大版。通过人工修渠引水,依靠天然河道,地势落差,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取水,修建水渠沿青藏高原边缘向北,经怒江,接“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方案,经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渭河,后接“引黄入疆”工程,经河西走廊,最后进入新疆地区的,引水到塔卡拉玛干沙漠、乌鲁木齐、和田、喀什等地,以缓解当地旱情,达到引水目的。第四、其它方案。比如我们的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我们可以利用起来,改善一下周围生态气候等。

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靠谱的回答:两种方案都不可行!

可行的方案:根治黄河,发挥三峡工程的伟大作用,调水三千亿,新增旱涝保收的机械化耕地面积二十亿亩,建设十五万平方公里沙漠太阳能发电站,把渤海湾建设成内陆淡水湖,全国水资源一体化综合调配!

第一是把黄河中上游的水土全部留在西北,不再流到下游!

第二是优化完善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把每年调水量提高到一千两百亿方,把其中的四百亿方从渭河进入黄河下游,冲刷泥沙到渤海湾!变黄河为地下河,恢复渤海湾到西安的航运!

第三是把三峡工程每年拦截下来的上千亿方洪水通过巫山大宁河连通丹江口水库,取代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补充汉江中下游缺水,取代黄河水,降低农产品成本和调水成本价,建设成十亿亩耕地!

第四是整合大西线八百亿方调水和黄河中上游的四百亿方水,在大西北开发十亿亩旱涝保收的耕地!

第五是在渤海海峡筑坝,一是建设全国防地震的高速交通运输,二是把渤海湾建设成内陆淡水湖,每年节约八百亿方淡水资源支援两蒙成为绿水青山!(为将来统一蒙古打基础)!

第六是为补充减少的水电和取代污染能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发十五万平方公里沙漠太阳能发电站!每年可以增养一亿只羊!(沙漠长草养羊)!

第七是把三峡工程的防洪安全标准由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也为三峡移民提供上千亿水资源富民资金!


综改1


引渤入僵疆?谁提的?这不是笑话吗。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盘地最低海拔800米。

平均海拔也有1000.

渤海海平面为0,引勃入疆等于将海水抽

到1000米高处,然后再流往几千里外的新疆。

要多少电?100个三峡发电也供不起啊?

至于说炸开喜马拉雅山山口,更是痴人说梦。

砸开山口要削低至少2000才能平齐青藏高原

而青藏高原,平均4000米海拔。砸开了印度洋气流同样过不去。难不成能把整个高原削了吗?

秦岭才2000不到的平均海拔,就成为南北分界线,气候南北分明。



百里封圭


这基本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不管是引勃入疆,还是调取北疆的额尔齐斯河之水,亦或是在喜马拉雅上打个洞使印度洋暖湿气流能够温润西北地区,这些无非是想改变新疆,特别是南疆绝大部分区域干旱少雨、沙漠广布的现状,使沙漠变成绿洲。

很显然,这个想法是好的,因为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多地少,而且可用于耕地的面积相对更少,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如果能在新疆改造出一个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的绿洲,这无疑能够有效改善新疆广大区域的宜居环境,风沙少了,水资源相对丰富了等等。

不过,对于对于题主所问的哪一个方案可行,照我说哪一个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因为不管是哪一个都是逆天的行为。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所谓的引渤入疆是怎么一回事。这又是某些专家的想法,又称“引水入新”,旨在将渤海之水引流到新疆。我们都知道,黄河之水开山劈地经过了地势的三级阶梯不远万里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汇入到渤海,这些专家应该想想向如何让黄河之水倒流,这样总比另外开辟通道引水入新靠谱,毕竟这不像南水北调引水渠海拔高差不是很大。

而要想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炸开一个口子引入西南暖湿气流的话,这个口子如果炸小了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约25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一个小小的坑洞是不会引起气流的改变的,另一方面受到地缘关系的影响,这个口子也不可能炸的很大。

另外,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高达7000~8000米,仅仅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其北部还有面积广阔的青藏高原,由于高原具有地势平坦的特点,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后由于没有地势的抬升作用,也形成不了丰富的地形雨,并且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边缘唐古拉山以及昆仑山等高海拔山脉的层层阻挡,水汽难以继续深入,而且即使翻越了昆仑山也属于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因此只是徒劳一场,还没有藏水入疆靠谱。

综上所述,这两种想法都很极端,完全没有脚踏实地认真分析,只想到了结果是如何的美好,却置生态环境的保护于不顾,因此这种“人定胜天”的想法是错误的。


地理那些事


这个问题中的两个方案我都讨论过,关于引渤入疆我当时观点是新疆水资源比陕甘宁丰富,应优先解决这三省区的水资源问题。今天我给大家提供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引渤入疆这个问题,这个角度来自权威治黄领域专家林秉南。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秉南针对黄河下游淤积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引海水冲刷黄河入海口。即引用海水冲刷河口段, 在海水注入点引起水面跌差, 借以阻止溯源淤积向上游传播, 以此消除河床抬升的原因; 同时引起注入点以上河床全面下降。抽海水注入黄河冲刷河口还可以换取部分冲沙淡水, 为河口地区发展之用 。注入海水冲刷河槽形成的咸浑水的比重大于海水, 入海后可能形成异重流。将泥沙排入远离口门的海区, 使口门附近的淤积减少, 口门外延的速率可以减缓, 这也有利于控制黄河下游的河床抬升 。

可以说这个想法既新颖有创意,又可解决黄河悬河问题,水利部真的组织力量实验该解决方案,实验效果看起来也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后来就没有下文了,估计就是没法面对海水所带来的生态危机问题。

所以回到题目,黄河河口段就在渤海家边上,都没法实施引海水冲刷工程,何况这个引渤海之水横跨东西的引水工程呢?

至于给喜马拉雅山开豁口问题,我当时也提供几个角度看待,目前喜马拉雅山就有几条沟谷豁口,甚至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豁口,实际考察下来,印度洋水汽没有足够的动力穿过人工开凿的狭窄豁口,连能到达我国的三江源地区水汽都很少,除非把青藏高原整体夷平才能有效改善新疆的气候,但这又是怎样的灾难呢?

所以两个方案都不可行,我不选择。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评论和关注!


昆仑还东国


大家都可以当将军了,还要主帅干嘛,科学家辛苦了几年,己经选择了引怒江之水入疆的决定,我觉着很好,引怒江之水入疆,新疆土地全盘皆活,假如成功了,新疆将来大有作为👍


任庆宾澳大利亚悉尼


我觉得这两个方案都不靠谱。

先来说引渤海水入疆。

新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这里可以说是地球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朋友们觉得沙漠地区最缺的就是水,因此就脑洞大开,把渤海的海水引入到新疆是不是就可以缓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干旱情况呢?

图示:渤海的水引入新疆跨越3000公里,高度提升1000米

人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绝大多说的河流都是发源于西部向东流入海洋。因为引渤海的水流入新疆地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这行得通吗?

新疆塔里木盆地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高度在1000米到1500米之间。渤海的水要流到新疆该地区,至少就要升高1000米。从渤海到新疆途径河北、山西、陕西、内蒙、甘肃等地方路,路途遥远差不多有3000公里。这些地方海拔高度最高的地方超过了2000米。把海水提升一两千米的高度倒流回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这种方案可行吗?朋友们自己想象吧!

图示:干燥的沙漠

除了海拔高度差和路途遥远的问题,还有一点不不要忘记了啊,渤海的水是海水啊。渤海的海水盐度是30‰。如果把渤海的海水引到新疆,经过途中的水分蒸发,到达新疆的海水盐度会更高,这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地下淡水带来严重的影响。

据中国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下含有大量的淡水资源。这些都是塔里木盆地周围的雪山融化的雪水渗入到沙漠中去的。如果把还会引到这里来,岂不是破坏了这里的淡水资源。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有33.76万平方公里,是渤海面积(7.72万平方公里)的4.3倍。何况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渤海这点水,怎么够填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

图示:渤海的水根本填不满塔克拉玛干沙漠

炸开喜马拉雅山

据说这是当年一个企业家提出的方案。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50公里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流进青藏高原。从此青藏高原有苦寒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想法很好,但是比把渤海的水引入新疆更不靠谱。

喜马拉雅山全长2450公里,宽度有20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这里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高度在7000米以上。这么庞大的山脉怎么炸开一个口子。且不说炸开喜马拉雅山用多少炸药,炸开的土石有多少,堆放到哪里,就算是成功的炸开了喜马拉雅山也无法改变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的。

图示:要炸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是不可能实现的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即使没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也很难提升这么高深入青藏高原的。因此这只是异想天开罢了。

因此,我认为引渤海水入疆和炸开喜马拉雅山根本就不靠谱,哗众取宠的吹牛罢了。看到这样的说法,强烈建议征收吹牛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