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身體就是我的”,21歲女兒和爸爸親如戀人,網友:不敢看

女兒是父親的貼心小棉襖,比起分分鐘讓寶爸失去理智的兒子來說,女兒軟軟糯糯的,一句“爸爸你要乖乖的”就足以融化寶爸的一顆心。

實際生活中,大多數女兒與父親的感情也確實要比和媽媽更好一些,看來“異性相吸”的道理在父女關係上也很靈驗。


“女兒的身體就是我的”,21歲女兒和爸爸親如戀人,網友:不敢看

​不過古語有云“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意思是兒子長大了要和母親適當疏遠,而女兒長大了就要和父親保持距離。那麼這種說法時至今日是否還有道理呢?

“女大避父”不是沒道理,好爸爸更加懂得和孩子保持距離,這是愛的分寸

前段時間看到一期綜藝,節目中一位韓國的21歲的女兒向節目組求助,表示自己已經21歲了,但是爸爸卻時常拍打自己的屁股,時不時地就要親吻自己,看電影時一直抱著,摸肚子,吹氣,這讓自己感到很困擾。

“女兒的身體就是我的”,21歲女兒和爸爸親如戀人,網友:不敢看

​女兒表示爸爸很寵愛自己,對自己很好,但是卻總是對自己摟摟抱抱的,這讓自己常常覺得很難為情。希望通過節目可以讓爸爸明白自己已經長大了,需要有隱私,也希望爸爸可以保持距離。

而參加節目的爸爸卻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對孩子表達愛。肌膚接觸是自己表達愛的一種方式,這其中並沒有任何齷齪的想法。

自己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問題。並且表示自己並不覺得應該被糾正。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身體”

女兒聽到父親這麼說後,情緒很是崩潰。

“女兒的身體就是我的”,21歲女兒和爸爸親如戀人,網友:不敢看

​節目中的嘉賓也由此展開了熱議,有嘉賓表示如果是自己的父親這樣對自己,自己也會很難接受,異性親子間有必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大為不利。

好爸爸與女兒相處時,從不踏入的三個“雷區”。

在女兒3歲後不與其共同洗澡。孩子在3歲以後開始有性別意識,孩子會關注自己與異性間的不同。這時候,給孩子洗澡的任務就應該交到寶媽手上,父女間的相處界限由此展開。

而這對於孩子的性別意識建立大有好處。

不當著孩子面換衣服。當父親發現孩子會刻意地觀察大人的身體部位,寶爸就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換衣服,在上廁所的時候要關門。幫助孩子建立起男女有別的意識。

不與孩子有過分親密的舉動。比如說在一場訪談中,張亮公開表示自己不會去親吻孩子的嘴唇,因為這就是父親與女兒間的邊界。

“女兒的身體就是我的”,21歲女兒和爸爸親如戀人,網友:不敢看

自己會親吻孩子的額頭或者臉頰表示愛意,但是卻不會親吻嘴唇,這就是父女間愛的分寸感。這番言論受到了很多網友的贊同。

可以看出這些父親與女兒相處上的雷區,大多是生活中相處的小細節,父親的愛不應總是大剌剌的不拘小節,注重細節才能夠給予孩子最貼心的疼愛,不會對孩子造成負擔,也不會誤導孩子的成長。

“女大避父”有哪些好處?

有助於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建立。當父親與女兒保持適當的距離時,向孩子傳達的是一種相處邊界的意識。當孩子遇到他人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孩子可以很快地反應過來,更加有能力做到自我保護。

在兒童行為研究中,專家們發現孩子缺少自我保護意識與父母營造的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聯。

“女兒的身體就是我的”,21歲女兒和爸爸親如戀人,網友:不敢看

有助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建立。父母重視這些生活中的細節,會在潛移默化中助力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有利於孩子區分自身與他人的不同,使得孩子更加能夠注重行為邊界感,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以及社交大有裨益。

有助於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中國式父母總是在孩子的性教育問題上有所避諱,因為覺得羞於開口,於是選擇性地忽視,然而性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在遭遇危險時缺少自身防範意識。其實父母可以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通過把握相處的分寸作為性教育的突破口。

當然,“女大避父”並不是說父親可以缺席女兒的成長,有父親參與的家庭教育會讓女兒擁有更多可貴的品質,比如說女兒受到父親的影響更加勇敢、獨立。

相信有父愛陪伴的女兒更加容易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大家對於父親與女兒相處的邊界感有哪些見解呢?對此有哪些經驗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