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一個古縣城,面積只有2.17平方公里,但卻有70餘個古藏書樓。光從數量上來看,這些古藏書樓一定是分佈在民居中。能夠有這樣重視文化教育的歷史風俗,在中國也是很少遇到了。

慈城古縣城位於寧波江北區的西北部,慈城歷代文化學者輩出,素有“鼎甲相望、進士輩出、舉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譽。當地保存完好的70多個古藏書樓中,有20多個是馮氏家族創建的,而且聽說慈城曾經家家戶戶都有藏書。在現存的古民居中,藏書樓總是位於建築格局中的重要位置,也可以看出來當地人對讀書、藏書的傳統有多麼的重視。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慈城古縣城,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慈字給人感覺和善、仁慈、慈愛,非常的內斂有溫暖。而慈城的得名據說也是因為出了一個大孝子。

慈城,為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築城於此,史稱為“句章”,屬會稽地。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設明州,句章屬明州一縣。房琯為首任縣令,他選擇了九龍戲珠的今慈城之地,作為風水寶地遷建縣治。當他看到闞峰下的董孝子祠時,為董黯的“汲水奉母”事蹟而感動,就把縣名句章改為“慈溪”。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董黯,是東漢時期,漢江都相董仲舒的六世孫。相傳,他在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只有母親一個人照顧他,雖然家裡條件很差,但是母親很勤勞,母子倆相依為命。後來有一年母親患了疾病,想喝故鄉大隱溪的水,話說當時他們居住的地方雖然臨姚江,但是那時候姚江經常遭海水倒灌,水的味道腥澀難喝。

董黯便到來回十多公里到家鄉大隱溪挑水給母親喝,路途遙遠,董黯的肩膀都壓腫了,母親心疼他,說“天天挑水太累了,也不是個長久之計,不如我們搬回家鄉吧。”他們便回到家鄉,在他的外婆家旁邊建了一個簡陋的房子,母親也因為能夠一直喝到家鄉水,還有兒子的孝順,病情慢慢好轉。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之後,有一天董黯的母親和鄰居王家兒子的母親嘮家常,董黯的母親說自己兒子很孝順,而王母說自己的兒子一點也不孝順,剛好被王母的兒子王寄聽到了,便趁著董黯外出的時候,到董家打罵羞辱了董母,董母的身體就變差了,不久便去世了。董黯知道之後,氣憤之極,但是並沒有和王母說。過了幾年,王母因病去世之後,董黯便殺了王寄,砍下了他的腦袋,以祭奠母親。漢和帝知道這件事後,念在他對母親的孝心,饒恕了他的殺人之罪。董黯便從此隱居到山裡了。

董黯的故事傳開來,後來人們就把大隱溪叫做慈溪,東漢延光三年,漢安帝敕封董黯為孝子,並在他以前的故居設立了祠堂來祭祀他。直至唐代,房琯將此地也命名為慈溪。1954年慈溪縣遷移到北面的滸山,這裡便改稱為慈城鎮,後劃歸給寧波市。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現在慈城古縣城主要的景區有慈城古縣衙、孔廟、城隍廟、清道觀、甲第世家等。

慈城古縣衙就是當時第一任縣令房琯所建,但是歷史上遭遇過兩次大火,基本上被燒燬, 現在的古縣衙是按照光緒年間的《慈溪縣誌》記錄的圖樣基礎上重新建造的。在原址上發現了一條大約25畝的甬道遺址,也證明了這裡是老縣衙的所在地。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孔廟是祭祀孔子和當時的教育機構,始建於宋朝,歷經多次毀壞與重修,清代多次重修,但相對保存較好,留有光緒年間的建築。城隍廟在縣衙的西側。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越王勾踐在此築城,2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隱藏70多個古藏書樓,

這些老建築和歷史,講述著慈城這裡發生過的那段故事。以地區名字的方式,讓人們銘記要遵守孝道,保持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全民藏書、讀書的習俗氛圍也是感染了我,希望有機會你也能來看看,感受一下這裡特別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