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这个区,古来就是富庶之地,名字的由来至今是个谜

在南京市的南端,有一个区名叫高淳区。高淳古来就是繁华之地,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之称,但是高淳建县却是很晚的事情了。

南京市这个区,古来就是富庶之地,名字的由来至今是个谜

南京市高淳区

长久以来,高淳属于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的一部分。高淳境内有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等三座大湖。湖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这三座湖被称为是溧水县的“粮仓”“金山”。非但如此,围绕湖滩形成的一万多亩良田,几乎年年丰收。这里的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足,可就是有一件事却让他们十分苦恼,那就是交粮的事情。

溧水县太大了,全县有八百多平方米,高淳这里距离县衙有一百多里的路,而且山重水隔,路上不是遇到野兽,就是遇到抢匪,这让他们十分头疼。

因此分县的声音在高淳民间时有耳闻。可是溧水县的官老爷哪里肯放弃这块肥肉呢,因此一再压制民间的声音。

都是乡野百姓,所谓民不与官斗,因此这件事情也就停留在口头抱怨的层面,没有付诸行动。

可是时间到了1491年,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间,高淳这里出了三个有胆有识的读书人,他们可不怕县太爷的威胁,跳过溧水知县,直接上书应天府知府,列举一条条分县的理由,请求将溧水县西南七乡一镇划出来,另建一个县。

南京市这个区,古来就是富庶之地,名字的由来至今是个谜

交粮图

应天府知府早就听说过溧水西南有分县的打算,此次接到三位读书人的书函,更证实了这件事。他不是糊涂官,为了查明书函中所列举的理由,亲自派人下去调查,结果果然如其所言。

但是应天府也做不了主,为此写了一份奏本,上报给明孝宗。

这件事算是“通天”了。由于上书应天府的三位读书人分别叫刘鉴三、夏祐三、孔份三,名字中都带一个“三”字,因此这次事件又被称为“三三分县”。

明孝宗看了分县的奏章,基本上算是同意了。可新设的县取什么名字呢,应天府知府建议取名“淳化”,明孝宗思量片刻,他记得当时的山西已经有一个淳化县了,因此不能叫这个名字。明孝宗仔细看了奏章,上面有“请设高淳镇”这几个字,于是就把“高淳”这个名字,提升为县的名字,定名为了“高淳县”。

从此高淳县便诞生了。可是“高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历来多有争论。

其一,高淳的街市建在山上,是一处湖滨高阜,山下有一条叫淳溪的河流,两者合二为一,定名为高淳。

其二,湖滨高阜的百姓民风淳朴,因此取名高淳。

其三,住在湖滨高阜的百姓独享三大湖也就是固城、丹阳、石臼等三湖,因此给“享”字加了三点水,便成了“淳”,高淳之名由此而来。

南京市这个区,古来就是富庶之地,名字的由来至今是个谜

高淳乡间

2013年,高淳撤县设区,从此高淳成了南京市的一个下辖区,不知现在的高淳人如何理解“高淳”这两字的含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