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01

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

有的人身披戰袍衝在前甚至來不及看一眼盔甲下的英雄面容,有的人像過街的老鼠躲在暗處也難掩他醜惡的嘴臉。

對韓紅醜人先告狀的司馬3忌熱度剛過,又有人對鍾南山院士下手了。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這位就是造謠界的老熟人,方舟子。

疫情爆發的這一個月來,方舟子不止一次的在外網發佈不實言論,來詆譭鍾南山院士。

自己發表不實言論後,遭到網友的反駁,於是,他的回覆就像個挑梁的小丑

對此小編想說:我認為鍾南山這個名字,就是權威。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沒人放他在眼裡,他卻變本加厲。

先是發佈了一條視頻鍾南山院士的視頻,指責鍾南山號召別人戴口罩,自己卻不戴口罩,並說視頻中只有他一人不戴口罩。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而事實是什麼呢?

這則視頻,出自2016年10月12日,而且並非他所說的只有鍾南山院士一人沒有帶口罩。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雖然這則視頻是不良媒體扭曲事實在先,但是他身為公眾人物,不核實視頻內容,肆意的添油加醋,實在不能理解居心何在。

這還不算停。

使用“罩國”這種諷刺之詞,形容祖國。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詆譭中醫。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對醫護人員使用防護服做防護,使用“濫用”一詞。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縱觀他的賬號,大把大把的畸形言論,簡直喪心病狂!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之前聽過一條對方舟子的評價:不帶“美國”二字,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

果真如此。

一踩一捧,噁心至極!

有趣的是,有網友發現,前些天在網絡上蹦躂,揚言要舉報韓紅的司馬3忌,就曾在方舟子手下幹活,二人師徒相稱。

果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本以為,無腦的人再怎麼也是限量的。

沒想到,都2020年了,這樣的人還是量產。

恕我直言,實在想不通這些人的腦回路。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造謠鍾南山,舉報韓紅,這可能是所謂的槍打“出頭鳥”吧。

不過,鍾南山院士真的不圖您惦記。

請帶好口罩,收拾好自己的爛攤子吧。

英雄奮鬥在一線,小人在網絡造謠。

這個社會總是要淘汰一些人,不是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也不是失足走過分岔路的人,而是自以為是還活在自我感動中的人。

就像是劉慈欣曾說的那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02

被誣衊的鐘南山院士,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2003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非典爆發。

同時,這也是一場沒有經驗的戰爭,起初把所有人都打蒙了。

那時候,摸不到頭腦的醫生,遇見病重的患者甚至不敢靠近。

這時候,他說:“這些重病的人,都轉給我。”

跟病魔打仗,首先要病人有信心,如果醫生都不敢靠近病人,病人多半沒有信心可以贏。

做好自身防護,堅持每天親自查房,記錄瞭解每個病人每天的變化,最長時間38小時都沒閤眼。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後來因為發燒倒下,在家治療,沒地方掛吊瓶,在門框上釘個釘子,就這樣只休息了5天,身體康復,再次走上戰場。

如果,沒有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他應該會選擇退休。

那年,他67歲。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這之後,因為當年的操勞,他的身體出現了各種“小毛病”。

2004年,得了心梗阻,心臟放了支架;

2007年,出現了心房纖顫;

2008年,身患甲狀腺炎,短時間內暴瘦;

2009年,做了鼻竇手術。

他的身體一次次警示他,該歇歇了。

可是,17年之後的今天,疫情再次席捲而來。

他第一時間公開發聲:“沒有特別的事情,最近不要去武漢。”

隨後,他趕上最早的那趟高鐵,坐著餐車的座位,奔向武漢。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第一時間去疫情中心瞭解情況。

第一時間對外如實說出自己所見。

第一時間呼籲國民做好防護、儘量不要出門。

自己卻在這一個多月以來,沒日沒夜的操勞,因為他深知搶時間就是搶生命。

用他妻子的話講,鍾院長週一到週五工作到深夜,雙休日安排工作會議,雖然每年有一個半月的休假,但是他向來沒享受過。

今年,他84歲。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有人說,醫生看多了生老病死,所以練就了“鐵石心腸”。

但是從醫一輩子的鐘南山院士,在這場疫情中,一次又一次紅了眼眶。

人心都是肉長的,誰會想把離別變成一種習慣呢。

每增加一個數字,就是一條鮮活的生命離世,一個美滿的家庭破裂。

他哭了,因為頑強抗爭迴盪著國歌的武漢是一座英雄城市。

他哭了,因為心疼每一位逆風而行的逆行者。

他為這座城市感動,也為每一條勇敢應戰的生命感動。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在中國,鍾南山這個名字已經是“良心”的另一種指稱了。

至今還清晰地記得他說的那句話:“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看了這些,我想不明白一個人的內心是要有多黑暗,才會對這位依然奔走在前線的耄耋老人,口出惡言。

03

1月18日,鍾南山院士踏上開往武漢的高鐵,2月18日,在廣東的疫情發佈會上,鍾南山院士終於笑了。

發佈會開始時,他小聲說:“把口罩摘了吧。”

整整過去一個月了,這是第一次在他臉上看見輕鬆的表情。

就好像厚厚的雲層裂開了,一線陽光從那裡流溢下來,把大地特選的空間照得一片燦爛。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然而,卻聽到了不一致的聲音:

在室內進行會議可以不戴口罩?

這麼嚴肅的場合笑合適嗎?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對於不戴口罩,其實此前早有解釋:

發佈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且發佈人和記者進入現場的通道是分開的,同時還加大了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為便於記者能更好地聽清楚,所以取下口罩。

嚴肅的場合,他為什麼笑?

疫情發生以來,鍾南山院士的一舉一動都是一種信號。

這個笑容,是階段性的勝利。

近些天,傳出的好消息不斷。

湖北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降至三位數

多省的新增確診人數變成個位數

多省新增病例降為0

...

總體趨勢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欣慰地笑了。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這個笑容,是勇敢的象徵。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明確提出:這個病(新冠病毒)我們就是說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

我們不能鬆懈,也不需要過渡恐慌。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用堅定的笑容面對每一次困難。

他笑了,大家都笑了

他笑了,也有不少人卻哭了。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老人家瘦了,腰彎了,臉上也憔悴了不少。

問他休息的如何?

“有時睡得著,有時睡不著。”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老百姓都說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他是14億國民的脊樑骨,但再怎麼說,他也已經是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了。

有太多壓力、有太多擔子、有太多目光、有太多責任,真的真的辛苦了。

有網友感嘆:

國之危難,臨危受命,逆行而上,肩負使命,八十花甲老翁,不顧個人安危,坐鎮武漢,同全國白衣戰士共抗疫情,今見鍾老面露笑容,全國人民無比歡心,醫德高尚不辱使命,為國分憂心中始終裝著人民,三山齊聚武漢,定能戰勝這場疫情,待到戰“疫”勝利結束, 華夏兒女定為鍾老慶功。

看見了嗎?這才是民心所想。

04

有人說他是敢說真話的“大炮”,有人說他是為標榜自己,更有人把他讚頌為真理的化身。

‍為國家分憂,為醫學奉獻,為患者服務,他看作是自己分內的事。

就是這樣一位國之福氣的老人,怎麼忍心去詆譭啊!

人在做,天在看。

國家有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啥都沒有待在家裡也是貢獻。

奉勸一些人,閉上你那蠢蠢欲動的髒嘴吧。

人啊,要心懷感恩,知恩圖報,才能稱之為人。

“中國最大的幸運,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民,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這片土地上,總是湧現無畏無懼的赤子,和歌聲嘹亮的人民。

總有別的國家評價中國:中國總能創造出奇蹟。

但這些奇蹟,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民創造出來的。

我們不需要英雄,需要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好醫生。

像鍾南山院士、像義無反顧衝上前線那些千千萬萬的好醫生。

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健康凱旋。

舉報完韓紅又有人對鍾南山下手了


對鍾南山院士、對萬千醫護人員最誠心的致敬,便是心懷善意、懂得感恩。

人不能總欺負善良的人,也不能讓那些為國家、為大眾付出的人寒心。

疫情過後,請把閃光燈留給那些院士,留給那些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他們在關鍵的時候保護世界,我們負責在背後守護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