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生平大事記

元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陽曆10月21日),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臨淮東板鎮境內)東鄉,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

至元四年(1338年) ,11歲

全家遷居鍾離西鄉。

至元五年(1339年) ,12歲

全家由鍾離西鄉遷居太平鄉孤莊村。

至正四年(1344年) ,17歲

四月,朱元璋的父母、長兄及侄子病亡。九月,朱元璋投奔和尚高彬,入鍾離皇覺寺剃度為僧,後雲遊淮西。

至正六年(1346年) ,19歲

朱元璋,返回孤莊村為父母及長兄掃墓,然後繼續雲遊。

至正八年(1348年),21歲

十一月,台州黃岩鹽販方國珍起兵反元。是年,朱元璋重返皇覺寺。

至正十一年(1351年) ,24歲

北方白蓮教組建紅巾軍,劉福通攻佔汝寧、息州、光州等地,聚兵至10萬。十月,徐壽輝在蘄水稱帝,建國號宋,後改為天完。

至正十二年(1352年) ,25歲

二月,郭子興與孫德崖等在定遠起義,攻佔濠州,歸劉福通節制。三月,皇覺寺起火焚燬。閏三月,朱元璋在湯和的介紹下投奔濠州郭子興,被收為親兵,授九夫長,與養女馬氏成親。


明太祖朱元璋生平大事記


至正十三年(1353年) ,26歲

三月,張士誠攻佔泰州。五月,進佔高郵。六月,朱元璋還鄉召募徐達、周德興、郭英等700多人,升任鎮撫。七月,挑選徐達、湯和等24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

至正十四年(1354年), 27歲

正月,張士誠在高郵稱誠王。從五月起,朱元璋招降定遠多支“義兵”,費聚、吳復、馮國用、馮勝、丁德用、毛麒、李善長等相繼投奔。郭子興授朱元璋為總管。七月,朱元璋攻克滁州,範常、鄧愈、胡大海來歸。郭子興自濠至滁。十月,侄子朱文正,前來滁州投奔。十二月,外甥李文忠,前來滁州投奔。

至正十五年(1355年) ,28歲

正月,郭子興用朱元璋之計攻克和州,命其為總兵官。劉福通等迎韓林兒為帝,號小明王。春,郭子興病卒,朱元璋代領其部。四月,小明王授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郭子興的妻弟張天祜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常遇春前來歸附。五月,俞通海、廖永安率巢湖水師來歸。六月,朱元璋率部渡江,儒士李習、陶安出迎。徵聘儒士宋思顏、潘庭堅、王愷及名士汪廣洋。九月,郭天敘遇伏被殺,張天祜被擒遇害。

至正十六年(1356年) ,29歲

三月,朱元璋率部攻克集慶,,改為應天府。得夏煜、孫炎、楊憲等儒士。七月,小明王命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九月,至鎮江,謁孔予廟。

至正十七年(1357年) ,30歲

二月,朱元璋遣耿炳文攻克長興。三月,徐達攻克常州。四月,朱元璋督師攻破寧國路,請出名儒朱升。朱升獻“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策。七月,徐達進攻宜興,令先鋒趙德勝攻佔常熟,擒張士德。八月,元廷授予方國珍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其率兵進擊崑山州,擊敗張士誠部,張士誠降元,被授為太尉。十月,朱元璋命常遇春攻佔池州。命繆大亨攻佔揚州。

至正十八年(1358年) ,31歲

二月,朱元璋命康茂才為營田使。三月,李文忠、鄧愈、胡大海攻佔建德。十月。胡大海攻克蘭溪。十一月,朱元璋建立民兵制度,寓兵於農。十二月,自將攻佔婺州,設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分省。延聘許元等13人。召宋濂為五經師,開辦郡學。

至正十九年(1359年) ,32歲

正月,胡大海、謝再興攻克諸暨。五月,小明王授予朱元璋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九月,常遏春攻克衢州。十一月,胡大海、耿炳文攻破處州,胡深歸降。十二月,陳友諒自稱漢王,遷都江州。

至正二十年(1360年) ,33歲

三月,朱元璋徵召浙江名士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應天,備顧問。閏五月,陳友諒在採石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漢。尋即進攻應天。朱元璋用劉基之計,設伏敗之。七月,徐壽輝舊將於光以浮樑降於朱元璋。九月,徐壽輝舊將歐普祥亦以袁州降。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34歲

正月,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吳國公。月,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朱文正為大都督。八月,朱元璋親征陳友諒。先克安慶,陳將丁普郎、傅友德迎降。九月,陳友諒建昌守將王溥歸降。十月,明玉珍在重慶稱隴蜀王。十一月,鄧愈進克撫州。十二月,陳友諒龍興守將胡廷瑞、祝宗遣使請降。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35歲

正月,朱元璋親至龍興接受胡廷瑞投降,陳友諒吉安守將曾萬中、孫本立及龍泉守將彭時中相繼歸降。二月,苗軍降將在處州反叛,殺胡大海、王愷及耿再成、孫炎等。三月,陳友諒降將亦叛,襲據洪都,萬思誠、葉琛遇害。四月,邵榮、胡深收復處州,徐達收復洪都。五月,朱元璋命朱文正率趙德勝、鄧愈等鎮守洪都。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36歲

正月,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建國號大夏。二月,張士誠遣呂珍、張士信助元進攻安豐。三月,朱元璋率徐達、常遏春出援安豐。時安豐已破,劉福通戰死。朱元璋擊敗呂珍,救出小明王安置滁州。小明王封贈朱元璋三代。四月,陳友諒親率大軍圍攻洪都。朱元璋諸暨守將謝再興叛降張士誠,被李文忠平定。七月,朱元璋率軍往救洪都,尋與陳軍大戰於鄱陽湖。八月,陳友諒中箭而亡,部將張定邊護陳友諒子陳理逃歸武昌,立之為帝。九月,張士誠自立為吳王。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37歲

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就吳王位,置百官,以李善長、徐達為右、左相國。二月,朱元璋至武昌督兵攻城,陳理出降。七月,徐達、常遇眷攻克廬州。八月,命徐達率師按行荊、湖等處。九月,徐達、楊臻等攻取江陵。傅友德攻克夷陵。十二月,徐達攻克辰州,傅友德攻克衡州。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38歲

正月,常遇春、鄧愈攻克贛州。大都督朱文正獲罪免官。二月,元福建行省平章陳友定進攻處州。胡深擊敗之,進克浦城。六月,朱亮祖入閩,會胡深攻克崇安、建陽,至建寧為陳友定將阮德柔所敗,胡深被俘遇害。元廷授予方國珍淮南行省左丞相。閏十月,徐達、常遇春攻克泰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39歲

二月,明玉珍卒,子明羿繼立。三月,徐達、馮勝克高郵。四月,朱元璋自應天還濠州故里祭掃父母墓。八月,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圍攻張士誠。元廷授予陳友定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九月,元廷叉授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左丞相。十一月,徐達克湖州,李文忠克杭州,進圍平江。十二月,命廖永忠自滁州迎小明王歸應天,在途中瓜州沉江而死。命以次年為吳元年。

吳元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40歲

三月,下令設文武科取士。。九月,命朱亮祖率師挺進浙東,攻方國珍。徐達攻克平江,執張士誠送應天處死。十月,徙蘇州富民至濠州。命百官禮儀由尚右改為尚左。命湯和為徵南將軍,吳禎為副將軍,攻打方國珍所據之慶元。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遏春為副大將軍,率師由淮入河,北伐中原。命胡美為徵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入閩攻打陳友定。命楊臻、周德興等攻取廣西。十一月,命廖永忠為徵南副將軍,會湯和攻打方國珍,遂下慶元。十二月,方國珍降。徙方氏官屬居濠州。湯和、廖永忠攻克福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 41歲

正月,朱元璋於初四日在應天即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立馬氏為皇后,朱標為皇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湯和攻克延平,執陳友定送京師處死,福建平定。命廖永忠為徵南將軍,朱亮祖為副將軍,由海道攻取廣東。命戶部及行省鑄造“洪武通寶”錢。廖永忠師至潮州,元江西、福建行省右丞何真率所部歸降。徐達奏平山東,尋徇汴梁。廖永忠進兵廣州,元守將出降。四月,徐達、常遇春在洛水之北擊敗元將脫因帖木兒。馮勝攻克潼關。五月,廖永忠、朱亮祖攻至梧州,元守將出降。朱元璋至汴梁,改汴梁路為開封府。六月,楊碌、朱亮祖攻克靜江、旋下南寧、象州,平定廣西。命馮勝為徵虜右副將軍。閏七月,徐達渡河北上,規取河北。月底,明軍進抵通州。元順帝率后妃棄大都北逃。八月,詔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徐達率師進入大都,改大都路為北平府。劉基因退休還鄉。命徐達、常遇春攻取秦晉。九月,常遇春攻克保定。十一月,召還劉基。十二月,徐達攻克太原,平定山西。

洪武二年(1369年) ,42歲

徐達進兵奉元,元守將張良弼逃遁。常遇春攻至鳳翔,李思齊逃奔臨洮。四月,馮勝進兵臨洮,李思齊降。徐達在西安州擊敗元豫王。五月,徐達攻克平涼,進圍慶陽,元將張良臣降而復叛。六月,常遇春、李文忠攻取開平,元順帝逃奔應昌。七月,常遇春卒于軍中,詔李文忠代領其部。八月,元兵攻大同,被李文忠擊敗。徐達攻克慶陽,殺張良臣,平定陝西。九月,詔以臨濠為中都。十一月,擴廓帖木兒自甘肅引兵襲破蘭州,俘殺明將於光。

洪武三年(1370年) ,43歲

正月,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為副大將軍,分兵兩路北征。四月,徐達大敗擴廓帖木兒於沈兒峪,擴廓逃奔和林。元順帝病死應昌,子愛猷裡達臘繼立,仍稱元號,史稱北元。五月,徐達攻取興元,分遣鄧愈招諭吐蕃。李文忠攻克應昌,元嗣君北逃。六月,徙蘇、松、嘉、湖、杭五府無產業之民於鳳陽屯田,給資糧牛種,免徵賦役三年。七月,誅殺中書左丞楊憲。十一月,大封功臣。

洪武四年(1371年) ,44歲

正月,左丞相李善長退休,命汪廣洋為右丞相。命湯和為徵西將軍,傅友德為前將軍,分兵兩路伐蜀。二月,元平章劉益以遼東降,置遼東衛。劉基再次退休。四月,命朱亮祖為右副將軍,助湯和徵蜀。六月,湯和進兵重慶,明異投降。七月.置遼東都衛,總遼東諸衛兵。傅友德攻克成都,蜀地悉平。十二月,禁瀕海民私自出海。

洪武五年(1372年) ,45歲

正月,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徵西將軍,分兵三路北征。三月,藍玉在土刺河擊敗擴廓帖木兒。五月,徐達在嶺北敗於元兵。六月,馮勝攻克甘肅,追敗元兵於瓜、沙。李文忠與元兵激戰於阿魯渾河,馬中流失,被李榮營救,曹良臣、周顯、常榮、張耀等戰死。七月,湯和在斷頭山被元兵擊敗。八月,元兵攻入雲內州城。十一月,元將納哈出入犯遼東。


明太祖朱元璋生平大事記


洪武六年(1373年) ,46歲

正月,貶謫汪廣洋為廣東行省參知政事。二月,徵調松江、嘉興.民夫,開挖上海縣胡家港。三月,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為副,備邊山西、北平。命指揮使於顯為總兵官,朱壽為副,出海巡倭。七月,命胡惟庸為右丞相。

洪武七年(1374年) ,47歲

正月,命吳禎為總兵官,於顯為副,巡海捕倭。是年,徙江南民14萬人於鳳陽。

洪武八年(1375年) ,48歲

三月,廖永忠坐事賜死。四月,胡惟庸派人毒死劉基。朱元璋巡視中都。中都工匠以“厭鎮法”反對營建工役,令盡殺之。十月,改都衛為都司,行都衛為行都司,計有北平、陝西、山西、浙江、江西、山東、四川、福建、湖廣、遼東、廣東、廣西、河南13個都司,陝西、山西、福建3個行都司。十二月。元將納哈出入犯遼東,葉旺擊敗之。是年,空印案發。

洪武九年(1376年) ,49歲

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為省,計有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12個布政司。

洪武十年(1377年) ,50歲

正月,宋濂退休。五月,命李善長、李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議軍國重事。戶部主事趙乾賑濟湖廣水災遲緩被誅。九月,命胡惟庸為左丞相,汪廣洋為右丞相。

洪武十一年(1378年),51歲

正月,罷北京,仍稱開封府。四月,元嗣君愛猷識裡達臘卒,弟脫古思帖木兒繼立。十一月,命沐英為徵西將軍,率王弼領兵討伐西番叛亂。

洪武十二年(1379年) ,52歲

正月,西番洮州18族3副使等叛,命沐英移師討之。二月。命李文忠往河州、岷州、臨洮、鞏昌、梅川等處整治城池,督理軍務。七月,命李文忠掌大都督府事。九月,沐英大破西番,擒其部3副使。十二月,汪廣洋坐事貶海南,追敕賜死。徵召各地博學老成之士入京。

洪武十三年(1380年) ,53歲

正月,胡惟庸、陳寧、塗節等以“謀反"”罪被誅。罷中書省,廢丞相,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為中、前、後、左、右五軍都督府。三月,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沐英進兵亦集乃路,擒獲故元國公脫火赤。四月,濮英在西涼俘獲故元柳城王,自請督兵西進,以開哈密之路。五月,濮英進軍赤斤站,擒獲故元豳王及其部屬。命從徵士卒年老有病者許以子孫替代,年老無子或者寡婦,發給路費遣送還家。七月,濮英進兵苦峪,擒獲故元省哥失裡王等。九月,朱亮祖坐罪鞭死。宋濂因其長孫坐胡黨,被貶置茂州。

洪武十四年(1381年) ,54歲

四月,徐達率諸將出塞,獲全寧四部而歸。五月,宋濂在貶謫途中於夔州自縊身亡。九月,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率師徵滇。十二月,傅友德大敗元兵於白石江,攻克曲靖。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逃往普寧,翌年正月自殺。

洪武十五年(1382年) ,55歲

正月,藍玉、沐英攻克昆明。置貴州都司。二月,置雲南都司、雲南布政司,至此全國都司增至十五個,布政司增至十三個。閏二月,藍玉、沐英攻克大理,尋分兵略取鶴慶、麗江、金齒,次第下之。。八月,恢復科舉取士,三年一次,以為定製。馬皇后卒。九月,遷廣東番禺、東莞、增城降民二萬四千四百餘人於泗州屯田。

洪武十六年(1383年) ,56歲

三月,召回徵滇軍隊,留沐英鎮守。永免鳳陽、臨淮二縣民的賦稅徭役。

洪武十七年(1384年) ,57歲

正月,命湯和巡視浙江、福建、山東海道以防倭。三月,李文忠“暴卒”。

洪武十八年(1385年) ,58歲

二月,徐達卒。三月,戶部右侍郎郭桓等盜官糧被誅,各布政司官員牽連被殺者達數萬人。六月,命府州縣官三年入京朝覲一次,著為令。

洪武十九年(1386年) ,59歲

正月,命湯和與方國珍侄方鳴謙備倭海上。十月,林賢案發。胡惟庸的罪名因而升級為私通日本,遂與日本斷交。

洪武二十年(1387年) ,60歲

正月,命馮勝為徵虜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副,出征納哈出。四月,命周德興築福建瀕海城池,練兵防倭,先後築城6座。六月,馮勝統兵越過金山,直逼納哈出營地,納哈出投降。閏六月,馮勝率師還次金山。濮英殿大軍還,遇伏而死。七月,收奪馮勝大將軍印,召還,命藍玉代攝軍事。九月,置大寧都司,翌年正月改為北平行都司。以藍玉為徵虜大將軍,唐勝宗、郭英為副,北征蒙古。十月,馮勝罷歸鳳陽。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61歲

正月,思倫發入寇馬龍他郎句,寧正擊敗之。三月,沐英擊敗思倫發。四月,藍玉在捕魚兒海擊敗元嗣君脫古思帖木兒,俘獲數萬人。脫古思帖木兒西逃。六月,湯和歸鳳陽養老。十一月,北元遼王阿札失裡、惠寧王塔賓帖木兒來降。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62歲

五月,置泰寧、朵顏、福餘三衛於兀良哈,隸屬大寧都司。十一月,思倫發遣使求降,麓川之亂平定。是年,脫古思帖木兒為其部屬也速迭兒所殺,另立坤帖木兒。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63歲

正月,命晉王朱櫚、燕王朱棣出征北元。三月,燕王率傅友德、趙庸、曹興等出征迤都,乃兒不花、咬住等出降。五月,遣公侯還鄉。李善長、陸仲亨等以胡黨罪名被誅。六月,藍玉討伐施南、忠建、都勻反叛土司。命吏部選耆老有才德、知典故者授官,計得四百五十二名。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64歲

三月,命徐輝祖、李景隆、藍玉等備邊陝西。四月,准許逃戶流民就地著籍耕墾。七月,徙各地富民五千三百戶實京師。八月,皇太子朱標巡撫陝西。劉真、宋晟討伐哈密叛亂。十一月,完成更造賦役黃冊。全國戶口計一千零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五戶、五千六百七十七萬四千五百六十一人。全國官民田計三百八十七萬四千七百四十六頃七十三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65歲

四月,藍玉征討罕東,尋移師討伐建昌衛指揮使月魯帖木兒之叛。皇太子朱標卒。六月,沐英卒於雲南。葉異坐胡黨被誅。九月,立朱標次子朱允蚊為皇太孫。十月,沐春襲封西平侯,鎮守雲南。十一月,藍玉擒獲月魯帖木兒,誅之。閏十二月,以馮勝為總兵官,傅友德為副,練兵山西、河南,兼領屯衛。是年,以周興為總兵官,掃蕩兀良哈三衛西面的安答納哈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66歲

二月,藍玉以“謀反”,罪被誅,張翼、陳桓等被殺。三月, 張溫坐藍黨被誅。《諸司職掌》編成刊行,中公佈全國戶口計一千零六十五萬二千八百七十戶,六千零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一人;全國田土計八百四十九萬六千五百二十三頃。是年,禁浙江、江蘇和蘇、松人任職六部。


明太祖朱元璋生平大事記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67歲

正月,停止外國入貢,惟琉球、真臘、暹羅許之。禁民間使用番香番貨。命李景隆為平羌將軍,充總兵官,鎮守甘肅。三月,命徐輝祖、吳傑往浙江練兵備倭。八月,命吳傑、張銓率退休武臣至廣東練兵備倭。九月,置四川行都司於建昌衛。命徐輝祖節制陝西沿邊軍馬。十一月,傅友德坐事被誅。十二月,王弼坐事被誅。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68歲

正月,沐春擒斬曲靖舉兵反叛的越州知州阿資。二月,馮勝坐事被殺。三月,秦王朱樉卒。八月,湯和卒。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69歲

正月,制定《擒獲倭賊升賞格》。九月,召退休武臣二千五百餘人入京,各賞給大量銀鈔。十月,又各令進秩一級。

洪武三十年(1397年), 70歲

三月,禁民間以金銀交易。嚴禁私茶出境。。五月,頒行改定的《大明律》與《欽定律誥》。六月,“南北榜”案發。附馬都尉歐陽倫因販運私茶波賜死。十二月,朱元璋病重,後經治療痊癒。病中賜李淑妃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1歲

三月,晉王朱櫚卒。閏五月,朱元璋於初八日舊病復發,初十日(陽曆6月24日)逝於西宮。遺詔日:“皇太孫允蚊,仁明孝文,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福吾民。”十六日,朱允蚊繼位,葬朱元璋於孝陵,日高皇帝,廟號太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